鄉村私人糧食收購站收儲的糧食都賣到哪裡去了,利潤怎麼樣?

開幕年


新農民大雨為你答疑解惑!在農村中,農民都是將糧食賣給那些私人的糧販,賣給這些人會比較方便一些。畢竟這些私人的糧販則是上門回收的,不需要大家再準備車子,將糧食一點點的搬到車上再拉到當地的糧站,這樣的話反而農民不是太划算,雖說賣的價格高一點,但算上人工油費還虧本,因此賣給糧販是最好的選擇。

這些糧販想要收購糧食,一定要去當地的工商部門登記,審批後才能收購。而這些糧販收購農民的糧食可以多賺上一筆小錢,那麼這些人會將糧食賣給誰呢?

1.自家的企業

在我們村就有一個麵粉廠,他們則是將農民的糧食收購過去,然後直接用來加工麵粉,而加工出來的麵粉大家也都會去買,比超市裡的要便宜上一些。而麵粉廠每年都會安排人進行回收村民的麥子,以此獲得更好的收入。

2.企業

那些大型的企業,對於糧食的需求很高,而對於那些不符合國三標準的小麥水稻,通常地方政府都會引導這些企業進行市場化的收購。所謂的市場化收購則是自由定價,這樣的話給出的糧價就不是太高。不過糧企對糧食的需求是不同的。他們需要不同等級的糧食,因此糧販就會將收購的糧食賣過去,從中賺上差價。

3.異地販賣

不同的省份,價格通常是不同的。像東北地區的糧價多半都比較低,但運到南方地區的價格卻要高出很多,而相鄰的兩個省份價格也不相同,因此糧販也可以以此賺上差價。

當然這些糧販收購的國三以上的糧食,通常都是賣給那些臨時糧倉,也就是國家主導的收購站點,這樣的話價格是以國家規定的為準,糧販不會吃虧。


訪普通人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糧販子也是商人,他們在進行糧食買賣的時候也是一種低買高賣的商業行為,具體來說,就是從農民手中低價收購糧食,然後以稍高的價賣給臨儲收購庫點,或者是用糧企業。

比如說現在夏糧收購期間,一些糧販子以1.08元每斤從農民那裡收購新產小麥,然後以1.12元每斤的價格賣給臨儲收購庫點或者糧食深加工企業。

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每斤糧食的利潤非常有限,但是由於糧食購銷過程中的總量基數比較大,所以整體來看,很多人在販糧食的過程中,取得的效益還是非常可觀。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很多基層地區,雖然農民是良知種植的直接人,但是他們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取得相遇,最大的那一個,而且也很難賺到大錢。

但是很多量販子,雖然他們並不重糧食,而且也幾乎不種地,但是可以在糧食的買賣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收益,過得比大多數的農民還要更好,更滋潤。

自從2016年以後,我國放開了私人收購糧食需要辦理收購許可證制度的要求,所以從那以後,任何人都可以在農村進行糧食收購,而且不再受到任何限制,也就是說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一個糧販子。

但是如何成為一名好的量販子,特別是可以掙到錢的量販子,就是一個比較困難的事情了,那麼,做一個普通的涼飯,如何才能掙到比較可觀的收益呢?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

首先,將從農民收購來的普通良緣稍加整理和篩選之後,賣給臨儲收購庫點。

第二,將農民手中收購來的糧食,提高品質,降低水分,選擇時機賣給用糧企業。

而往往量販子在從農民手中收購原糧的時候,給農民的價格比較低,而如果賣給臨儲收購庫點,或者是糧食身加工企業的話,賣價值比較高,所以,在這兒價格高杈之間出現了一定的價差,而這個價差就是很多糧販子,也就是所謂的糧食中介所取得的利潤空間,而往往這個利潤空間,美金只有一分錢或者兩分錢,但是由於糧食購銷過程中的體量都比較大,往往都是以萬噸來計算,所以很多量販子在美每年的糧食收購高峰期中大量的進行糧食貿易交換的話,雖然每斤糧食只有幾分錢,或者是幾釐錢的利潤,但是由於其整體收購體量非常大,基數比較高,所以整體來說利潤還是比較可觀的。

比如說一斤小麥的收購和銷售之間有5分錢的利潤的話,那麼糧販子如果能夠收購到20萬斤小麥的話,那麼收益就可以達到10000元。

如果趕上行情比較好的時候,每斤糧食的買賣之間的利潤可以達到一毛錢,而且如果可以將糧食的收購總量得以提高的話,那麼這些糧食中介商每年的農忙期間的最終收益也將會更高。





糧油市場報


許多年前,我賣糧的時候,全程參與了糧販子,賣糧的過程,利潤高低,全看糧食能評到什麼等級。

鄉村收糧者,一般都是給別人代收,也有自己囤積的,我們這許多收購點,囤積豆類,像黃豆,綠豆,花妖,黑豆等等,屯糧的都是租庫,多數賣加工企業,與國儲庫,也有賣給更大糧販子的。

既然囤積糧就有賠錢,有掙錢,雖然掙的時候多,賠的時候少,可也有許多,本錢小的糧販子,一賠就永無翻身的。

他們屯糧大多是在糧食青黃不接的時候賣,利潤多少也不同,有的時候高達兩毛,有的時候能保本就不錯了。

我們這有一個玉米的儲量販子,仗著自己收糧晚,玉米的水分少,天氣溫度低,沒烘乾,就放在糧庫的水泥地面上,過了一段時間,有個工人提醒它,玉米堆冒青氣了,老闆急忙用剷車攤開,裡面都有發黴的了。


這堆玉米,老闆平價賣出去,都高興壞了,更別提掙錢了。

一般賣到糧庫的糧,分一二三等,農民自己去,一般的時候,能評上三等糧,還要扣水,扣雜,和在自己家賣差不多少。

糧販子就不同了,他們能多賣一些,他們每斤能剩五分錢左右,由於量大,所以掙得就多,這樣的收購站,都是靠斤數掙錢。

小一點的收購站,就沒有那麼掙錢了,他們多是壓不了多長時間,接近於這手倒,那手賣,見利就走,利潤不大,也不壓本錢,全靠辛苦得錢。我是田俊超白,喜歡請關注哦!


田俊超白


鍾情三農在老家的親戚朋友中,有幾位是從事糧食貿易幾十年的老人了,也就是大家俗稱的“糧販子”,通過與他們的多次交流,可以大概窺出這個問題的答案。

下面,我就簡單的描述一下,希望能夠為大家解惑。整體來說,現在這些基層的糧販子,直接從農民收到糧食以後,主要有三個用途,分別如下:



第一,經過烘乾晾曬除雜,賣給臨儲倉庫。

眾所周知,2006年開始,我國徹底取消了農業稅制度,以前每逢農忙時節便熱鬧非凡的糧管所或者糧站立馬成了門可羅雀的地方,但是他們不久以後便搖身一變成為了國家臨儲倉庫,專門用來收購農民手裡的糧食,而且是以國家劃定的價格,同時,還不打白條。

在我國糧食收儲價格標準最高的時候,這些臨儲倉庫會以2.4元每斤的價格來來收購東北大豆,1.13元每斤的價格來收購東北玉米,1.18元每斤的價格來收購北方小麥,1.55元每斤的價格來收購東北粳稻。這其中,還是有蠻大的利潤空間,但是,農民收穫來的原糧一般很難達到國家規定的收購標準,也很難賣上高價。

所以,這些糧販子就會以一個比較合適的價格從農民手裡購買到水分較大,等級不高的原糧,然後經過處理達到國家臨儲收購標準以後,再賣到臨儲倉庫中,這其中,還是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例如,2017年夏收期間,在我的家鄉,糧販子以1.05元每斤不到的價格從田間地頭收購農民剛剛收割完畢的小麥,然後經過簡單的處理達到國產三等以後,以1.15元每斤的價格賣到臨儲倉庫中,這樣一來,每斤小麥至少有5分錢以上的利潤,對於動輒年收購量達到幾十萬斤甚至上百萬斤的糧販子來說,能夠帶來不少的利潤。

第二,直接賣給企業。

臨儲倉庫庫容有限,待臨儲收購結束以後,這些糧販子多會選擇把手裡的糧食直接賣給企業,雖然利潤低一些,但是以量取勝,還算說的過去。

第三,異地之間倒騰糧食賺差價!


糧食貿易可以自由,不像現在的菸草和鹽業一樣,受到嚴格管控,不得異地銷售。

所以,他們有些時候也會通過調配不同地區的糧食來賺取差價,以此獲取收益。


鍾情三農


鄉村私人糧食收購站收儲的糧食都賣到哪裡去了,利潤怎麼樣?

很多鄉鎮、村屯都有一些私人開設的糧食收購站,規模有大有小。有的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私人的髮型糧庫了,有的只是有了幾個髮型的庫房和最簡單的烘乾設備。那麼,這些私人糧食收購站收儲的糧食都賣到哪裡去了呢?

1、代儲。對於一些髮型的私人糧食收購站收購的糧食是替當地或者外縣糧庫收儲糧食以賺取代儲費用,這個費用很可觀。一般來說,能進行代儲業務的,除了要有一定的規模,還有一點是人際關係要硬實,否則你根本拿不下這個合同。及時拿下合同了,你代儲的糧食在進入糧庫之後也會被層層盤剝,很可能會賠錢。因為我們農場的糧食收儲中心曾經做過中央直屬庫的代儲業務,我是聽他們說的。

2、企業收購。這個收儲、銷售的方式是最普遍的。各個收儲站收購農民的糧食,在進行轉手賣給其他的糧食加工企業。大多是賺取因為運輸距離遠近而出現的不同地域間的糧食差價。比如吉林的大米在2017年一般在1.5-1.6元之間,而黑龍江額的普遍在1.42-1.45之間,黑龍江的糧販子收購後銷往關裡,賺取的就是吉林和黑龍江兩地的糧食價格的差價。



3、進入糧庫系統。這個收儲、銷售的方式應該是外人理解是最吃力不討好、也是收益較有風險的。糧庫收糧的標準極為嚴格,而下邊的收儲站如果想進入糧庫賺取收益只能是比糧庫的驗收標準還要嚴格。但是糧食的家家戶戶的情況各不相同,這就存在高標和低標的比例問題。但是現實情況是一般的收儲站的規模都要比農民的規模大的多,也是大客戶的範疇,期間很多的內幕是我們不知道的。所以說,我認為這個收益也是比較可觀呢的。


4、自銷。很多的鄉鎮收儲點也是個糧食加工點,除了倉儲、烘乾,還有加工、包裝的設備。說白了,就是一個自收自銷一條龍的收儲、加工、銷售的小型企業。這種企業在我們黑龍江農墾遍地都是,不足為奇。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瞭解,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近些年來,隨著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糧食購銷市場也日漸活躍,其中,鄉村的糧站或者叫糧點、糧莊,糧食經紀人等稱呼,成為活躍在基層,發揮著農民和收儲加工企業之間的紐帶作用的重要群體。



對很多農民來說,一方面由於戶均耕地面積有限,收穫的糧食數量不多,擱不住自己拉著賣到糧庫或加工企業;另一方面,家中沒有運輸工具,或壯勞力不在家,也會選擇直接賣給就近的糧點或上門收購的糧販子。



糧點把一家一戶收上來的糧食集中起來,根據自己的客戶渠道,或用半掛車汽運、或發火車皮等,運到糧食收儲、加工企業,或者賣給銷區的貿易企業。由於這些用糧企業糧食需求量大,再加上入廠檢測、裝卸等的考慮,因此更喜歡糧食經紀人的批量送糧。這從山東的個別玉米深加工企業發佈的掛牌採購價信息就有直觀的提現,半掛車和三輪車送糧的價格也略有不同。



那麼從糧點的利潤情況來看,其實和個人的經營能力有很大關係。但總的來說,基層糧食購銷的利潤並不大,能掙錢的也多是辛苦錢,每斤能有兩分左右的利潤就很不錯了。畢竟糧點從農民手中直接收糧,集中一定數量之後出售給用糧企業,對收上來的糧食的水分、雜質等做不到足夠的把握,因此送到用糧企業之後會受到相應的各種扣量或扣價,有的批次送過去可能還掙不到錢。當然,這都是正常做生意的情況。


糧小咖


鄉村私人糧食收購站買賣糧食,要到糧食局辦理收購證,在工商所註冊登記辦理營業執照就行。一般的糧食販子收購糧食是賣給商家,就是收購站,代收利潤在每斤2、3分。賣出糧食幾個去處是糧食儲備庫,要量大,結算及時,但利潤不高。糧食加工廠、飼料加工廠、釀造廠等,價格相對高點,但不會馬上給你結款。外地來的收購商,要看你有沒有客戶,你賣給他價錢可以,劃款及時。

利潤怎麼樣,這是不公開的秘密。我看到一個老闆的文章,就是從跟親戚開始做糧食買賣,下鄉到處去收購糧食,然後賣給收購站,他才知道收售糧食比鍾糧食的收入高几十倍,最高有幾百倍。你自己算,你一年種糧食收入多少,他去收購糧食一斤賺2~3分,一萬斤賺200~300元,再多呢。後來,這位老闆做生意,一筆生意進出就是幾十萬。利潤怎麼樣,你有數了嗎。


務實務農


流通糧食,都有利潤,種糧的好賣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