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歡數學怎麼辦?

亓槭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我是被蘋果砸暈的腦袋,喜歡我就關注我。

我的專業是數學,從整個學習經歷看,喜歡數學的真不多,你的孩子不喜歡數學也是情理之中的,所以你不要焦慮。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首先你不要焦慮,調整好心態。因為你的焦慮,會在行為說話上表現出來,孩子會感受到。比如有的家長想激勵孩子,經常說你真笨,開始孩子還有好勝心,某幾次孩子真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會想自己可能是真笨吧,久而久之,就放棄了自己。

2.要引起孩子的數學興趣。對於幼兒,認識世界時,就和數字聯繫起來,不要有目的性,就是簡單的數數,不要講解,以培養孩子對數的抽象認識,數和實體可以分開認識。對於小學生,要與實際生活多聯繫,比如帶孩子買東西,認識錢,基本整個數學知識都包含了。這些做法都是引起孩子的興趣。

3.不僅是數學,只要知道孩子對此學科沒有興趣,就已經有點晚了。大多都是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沒有及時解決,不敢問家長和老師,時間長了就開始討厭了。所以建立通暢的親子關係也很重要,早點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不等以後補救。

4.最後,只能找一個好老師,不一定是老師職業的,理科很好的人,有自己學習思路和方法的就行。培訓補習班要挑,太商業了。

祝願你的孩子早日愛上數學。


被蘋果砸暈的腦袋


之前我也有碰到這種小孩 ,也很能理解小孩,因為跟不上所以步步跟不上,覺得數學枯燥無聊。換句話說讓我們背一些啥都看不懂的東西,也會來脾氣的。

之前我是這樣做的,僅供參考。我大概是花了近整整三個月時間,把小學和初中的數學全部過了一遍。

之前親戚家的小孩是上了初二了,剛好我那個暑假有時間,但小孩小學有些東西還不會。那麼我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帶,不用額外其他的參考書,只用數學課本,從每個章節開始一節一節來:先解釋課本上的概念,再講例題,然後讓孩子提問哪裡有不懂的,有不懂的地方再解釋。這樣每講完一道題,就把答案蓋起來,讓孩子做一遍,看是否能做對,如果做不對,再分析看哪裡搞錯了,為什麼沒做對。一章整個的例題這樣過完以後,為了防止講一題做一題的過程當中孩子是死記硬背記住了計算過程而不是理解題目,然後讓孩子再把剛才的那些例題從頭到尾做一遍。看能做對多少,沒做對的同樣分析下原因,如果做對的比例沒有達到90%以上,那麼從頭到尾再做一遍。例題全部掌握了以後,再做課後練習題。同樣的,做不對的分析為什麼,看小孩是卡在哪裡了。沒做對的講完再重新做。剛開始是這樣不停反覆,一個月後不用這麼費勁了。

這樣的話,剛開始學習有些難度,但孩子慢慢明白些公式背後的邏輯以後,學習興趣會慢慢上來,他開始會思考問題了,而不是簡單地背公式和過程。


超懶兔






時代少年19


那要看什麼時候開始對數學不感興趣?

首先,數學比較難,是抽象的學科,一般孩子都不喜歡學習數學!

如果是小學一年級對數學不感興趣,可以通過數學開悟教育,讓孩子在玩中理解數學的本質!

如果到了小學四、五年級對數學還不感興趣,那麼孩子就會出現聽不懂、學不會的問題了!

大部分孩子在三年級之前數學能夠考個95分以上100分很正常,千萬不要被表面的成績矇蔽了!

到了小學四年級和初中三年級以後,孩子們的成績開始梯次掉隊,部分孩子聽數學課跟聽天書一樣,這種聽不懂、學不會的情況出現,會極大的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以至於自暴自棄,父母看到孩子這個樣子,再加上正處於逆反期,也不敢過於要求了,之前對孩子寄予的厚望變成失望~

尤其是女孩子,小學階段由於比較乖,聽話,認真學習,數學能夠考個不錯的成績,但並不代表孩子喜歡數學,聽得懂、學的透,到了高中,數學理解力發育不起來,孩子們就開始出現第三次分層,很多女孩子在小學學習特別好,但是到了高中就不行了,數學不好的乾脆考個理工類專科,能學一門技術、混口飯吃就滿足了~

所以,對數學不感興趣,很多是教育模式的問題,再加上學校老師佈置大量作業、刷題,孩子即便是厭惡數學,也得克服自己努力把數學考好!

要想解決問題,無論在哪個年齡段,都得把培養孩子的數學理解力放在第一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經過近二十年的研發,總結出開悟教育思想,有對“開悟數學”感興趣的朋友,可關注相關話題,深入討論!


英博卓達少年科學院


我是一個初一女孩的母親,這次期末考試孩子數學考了滿分。

家長們很困惑,同樣的班級,同樣的老師,為什麼有的孩子考100分,有的孩子不及格。

有些孩子的小學數學也不錯,上了初中就不行了。家長們都希望我說一說學習數學的經驗,能夠幫助自己的孩子。

其實這是不能複製的,尤其就數學這門課程而言,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它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明白的。

孩子的基礎不一樣,數學能力不一樣,是不能照搬別人的學習方法的。

只有家長了解了這門學科的特點,瞭解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案,才能從根本上學好數學,喜歡上數學。

下面就我對數學的瞭解,以及對從小培養孩子思維習慣方面,說說如何讓孩子喜歡學數學。


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尋求蘊藏於周圍世界中事物的普遍性,共同的、本質的屬性和規律,用人們頭腦中的思維模式抽象的表達出來。數學是一種思維方式,藉助演繹、邏輯在少量公理、假設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一套以研究抽象結構為主要目的推理體系。


所以想學好數學,抽象邏輯思維、空間想象能力、運算能力是非常關鍵的。


一、家長要有遠見卓識,對孩子數學上的學習要有長遠規劃

  • 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隨著大腦的發育,孩子在5~6歲,抽象思維出現了萌芽。10歲左右大腦的額皮層發育完善,思維能力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抽象思維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思維形式。

小學階段,四年級是個拉開分數的階段,10歲左右的孩子剛好上四年級。

數學在三年級以前大多數能考個不錯的成績,到了四年級,很多孩子對數學就感覺吃力了。

其實教材的編寫也是符合孩子大腦發育規律的。本著基本的數學思想,教科書通過設計活動和問題,體現抽象、推理和模型思想。

對於抽象思維,體現從數量到數、從物體到圖形的抽象,以及從數到字母的抽象。再到歸納、類比等的推理思想。層層遞進,逐年增加。

如果孩子能夠認真聽講,按部就班的學下來,成績一直都會很好。

這就有很多家長想不通了:為什麼三年級以前數學分數都差不多,到了四年級則兩極分化。

因為孩子在學校的學習不是你能夠掌控的,所以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抽象邏輯思維的能力,順利度過四年級,再在四年級這個大腦迅速發育的關鍵期,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改掉不良的習慣,從被動的學習主體,向主動的學習主體改變。

孩子一旦具備了抽象邏輯能力,越是複雜的題,越是覺得有意思,解出來之後越有成就感。這就是興趣,是任何物質的給予都無可替代的。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解題的過程又促進了思維的發展,因此數學的學習就進入一個良性循環,孩子就會越來越喜歡數學。

到了五、六年級,成績突飛猛進,再在上中學前做好小學和初中的預科學習,初中的數學同樣可以很優秀。

我的女兒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在三年級以前她的數學成績也是平平無奇的,因為大部分孩子都能考到90分以上,直到四年級,成績遙遙領先,有時甚至考到滿分。

班級排名的提升讓老師家長都讚不絕口,孩子信心倍增,對數學的學習有了更大興趣。

到了五六年級,做題更是得心應手,小升初數學考了滿分。

初中一開始就表現的非常突出。過了兩個月的適應期,數學成績很穩定,期末數學又拿到滿分。

這都得益於我過去對她抽象思維的培養。

  • 空間想象力的培養

開發空間想象能力,就是讓孩子認識各種形狀的平面和立體圖形,從紙上面的簡圖和相應的實物互相切換,而且知道圖上的哪條線,哪個點表示的是實物的上的哪個部位,並能逐漸深入認識點線面體之間的內在關係,最後不用實物,在大腦中能“抽象”出來平面和立體的圖形,解決各種圖形問題。

如果空間想象能力差,小學到了六年級下學期《圖形的運動》這一章節,就有很多的學生容易掉隊了。

據調查,初中學習平面幾何時有30%左右的學生會感到困難,這些孩子在高中學習立體幾何會更加困難。

  • 運算能力的培養

四則運算能力的培養也非常重要。

小學低年級數學考不了滿分、會做的難題丟了分、大型考試做不完卷,這些都和運算能力有關。

四則運算不僅要會,還講究迅速準確。

高考戰神王金戰說:“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害怕解析幾何。學生害怕解析幾何,通常是因為擔心自己的計算能力,缺乏自信心。

如果高考的時候因為運算能力差,沒有做對解析幾何這道大題,是多麼遺憾的事啊。


二、家長要在戰術上,耐心細緻的幫助孩子學會數學

  • 用遊戲的方法激發孩子的數學興趣

孩子都喜歡玩遊戲。不論是遊戲節目,還是書本上的智力遊戲,都是樂此不疲的。

在孩子小的時候,玩一些生活化的遊戲。

我們當年玩的是馮德全早教方案《三歲締造一生》蒙臺梭利《兒童教育手冊》中的遊戲。遊戲的步驟非常詳盡,種類非常全面。

家長要明確玩遊戲的目的,不能為了玩而玩,要本著寓教於樂的目的進行。

上學以後可以多玩一些邏輯思維遊戲,這種思維方式經常需要用到,市面上也有很多關於這類遊戲方法的書籍。

要針對孩子的弱項,有選擇的去玩,這樣孩子的思維在不知不覺中就能得到鍛鍊,今後再遇到一些數學問題也能迎刃而解了。

  • 設置錯漏本

在孩子的作業、考卷中查找錯題,把錯的題目記在錯漏本上,分類整理,同一類型問題放在一起。

這樣就能很直觀的看出孩子在哪一個知識點有漏洞(沒學會或者不熟練),及時訓練,找到相同的題目,學會、練熟。

每逢大考前,首先複習錯漏本。有錯漏本,能有效的減少出錯的幾率,就能考出理想的成績。

  • 專項訓練

很多學生由於技能不熟練,如四則運算、九九乘法口訣、數學公式、豎式運算等等,導致做題慢。

還有的因為書寫習慣不好而做錯題。

這些技術含量不高的問題,卻最容易影響孩子的數學成績。

解決這類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設置一些針對訓練,一段時間內集中解決一個問題。

有些家長不明白孩子的成績是哪裡出了問題,動不動就把孩子丟給補課班的老師。

我見過一個三年級的女孩,在朋友那裡補數學,問她三乘八是多少,孩子半天說不出來,還得從開頭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背出來,一道題因為乘法口訣不熟練就浪費不少時間。

如果家長能夠負責任的把孩子的學習重視起來,搞清楚孩子欠缺的知識點在哪,就不需要把孩子隨隨便便送去補習班補課了。

像乘法口訣,這種睡前跟孩子背一背就能熟練的問題,還要麻煩補課班的老師,浪費時間不說,對孩子信心的打擊也不小。

總之,家長要做一個智慧型的家長,多讀書,勤思考,多借鑑別人的數學學習經驗,找出自己孩子不喜歡數學的原因,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數學成績很快就會提高了,自然而然,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也來了。


清風徐來JX


關於數學學習的問題,我回答過多次,有的說孩子5歲、7歲的,也有初二生,感興趣的頭條君可以翻翻我之前的回答。

這個孩子不知道幾歲,就暫且當做學齡前、或者說小學4年級前吧,因為在小學4年級前,你還可以容忍孩子喜不喜歡”,還有補救機會,而到了小學4年級,就不是他喜不喜歡的事了,而是“要不要學(不光數學)、還能不能好好上學”的大問題了!“不去用心學”與“用心學不會”是兩碼事,前者是心智不成熟、專注力不好,但可能數學方面還有潛質;後者是與老師教授方式有關係,自己沒掌握方法,用心了也沒把握重點。

再次強調:數學≠計算,數學不僅僅是數字的運算,更是對孩子數學思維、邏輯思維能力的綜合考察。而且數學不同語文,語文每課每單元相對獨立,而數學的知識點前後關聯性很強,一個過程沒掌握,就會影響到後面其他知識點,一個步驟解答不出來或錯了,會導致整個題目丟分。所以,要想孩子今後數學不拖後腿,學習不掉隊,從小就要注重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學習和訓練提高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數感”形成的關鍵階段,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啟發孩子“數學思維”,讓孩子自己在動作(遊戲、生活)中進行思考、琢磨,通過遊戲、互動,讓孩子從具體的事物中,建立起對應數學關係的理解,逐步發展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可能有些家長對我以上說法有點蒙,認為是說虛化的大道理,那我就給出幾個實實在在的訓練方法,家長能做,孩子也更喜歡!

最簡單的啟蒙:孩子數感的形成離不開日常家長的引導,在生活中建立起來“數”和“量”的感知和對應關係。

數學的啟蒙,不只是在課堂上,它可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比如一早起來“幾點了”,對應的時間概念就是12進制、24進制、60內的數字認知;去超市消費購物,孩子就能識別不同物品的顏色、形狀、大小、名稱、對應價格,給孩子100元現金,讓他自己去買單,就是100內的計算了;平時在家裡,讓孩子整理歸納他的玩具,引導孩子按規律分類,這些觀察、比較、猜想、分析、歸納都是很好的運用了數學思維。

最受歡迎的方式:放下手機,多陪孩子玩玩數學邏輯方面的益智桌遊。

我們日常教學訓練中,就會精選一些數字邏輯方面的桌遊,針對不同階段採用不同教玩具,小孩子特別喜歡玩,大人也願意陪,玩中學,學中玩,在玩耍中培養提升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輕鬆有趣又效果顯著。

最有實效的方法-上課、刷題

學習要講實效,還是離不開老兩樣:上課,刷題。上課找到適合孩子年齡段及認知心智的課程,老師教授得好,一定是很有啟發幫助的。至於刷題,3-5歲低齡段我覺得不太需要,但如果到6歲幼升小擇校面試,什麼入校分班考試,該刷的還得刷。小學1-3年課目還不太難,有時間也得多刷,通過多鍛鍊,夯實基礎,為以後難度加大的數學學習積累素養。

以上是我們作為數學思維啟蒙教育的精華,也免費送大家😄,歡迎平均區多多留言討論!


新資優教育CEO吳新


下面我將全面系統地介紹一下怎樣能培養對數學的興趣,怎樣學好數學!

一、認清學習能力狀態

1 、心理素質。由於學生在初中特定環境下所具有的榮譽感與成功感能否帶到高中學習,這就要看他(或她)是否具備面對挫折、冷靜分析問題、找出克服困難走出困境的辦法。會學習的學生因學習得法而成績好,成績好又可以激發興趣,增強信心,更加想學,知識與能力進一步發展形成了良性循環,不會學習的學生開始學習不得法而成績不好,如能及時總結教訓,改變學法,變不會學習為會學習,經過一番努力還是可以趕上去的,如果任其發展,不思改進,不作努力,缺乏毅力與信心,成績就會越來越差,能力越得不到發展,形成惡性循環。因此高中學習是對學生心理素質的考驗。

2 、學習方式、習慣的反思與認識

(1 )學習的主動性。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後還象初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的主動性,表現在不訂計劃,坐等上課,課前不作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瞭解,上課忙於記筆記,忽略了真正聽課的任務,顧此失彼,被動學習。

(2 )學習的條理性。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外延,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後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繫,只是忙於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 )忽視基礎。有些" 自我感覺良好" 的學生,常輕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麼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 水平" ,好高騖遠,重" 量" 輕" 質" ,陷入題海,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 卡殼" 。

(4 )學生在練習、作業上的不良習慣。主要有對答案、不相信自己的結論,缺乏對問題解決的信心和決心;討論問題不獨立思考,養成一種依賴心理素質;慢騰騰作業,不講速度,訓練不出思維的敏捷性;心思不集中,作業、練習效率不高。

3 、知識的銜接能力。

初中數學教材內容通俗具體,多為常量,題型少而簡單;而高中數學內容抽象,多研究變量、字母,不僅注重計算,而且還注重理論分析,這與初中相比增加了難度。

另一方面,高中數學與初中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和能力的要求都是一次質的飛躍,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為進一步學習作好準備。由於初中教材知識起點低,對學生能力的要求亦低,由於近幾年教材內容的調整,雖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難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有的內容為應付中考而不講或講得較淺(如二次函數及其應用),這部分內容不列入高中教材但需要經常提到或應用它來解決其它數學問題,而高中由於受高考的限制,教師都不敢降低難度,造成了高中數學實際難度沒有降低。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講,調整後的教材不僅沒有縮小初高中教材內容的難度差距,反而加大了。如不採取補救措施,查缺補漏,學生的成績的分化是不可避免的。這涉及到初高中知識、能力的銜接問題。

二、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1 、 改進學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有不同的學法,應儘量學習比較成功的同學的學習方法。改進學法是一個長期性的系統積累過程,一個人不斷接受新知識,不斷遭遇挫折產生疑問,不斷地總結,才有不斷地提高。" 不會總結的同學,他的能力就不會提高,挫折經驗是成功的基石。" 自然界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過程便是最好的例證。學習要經常總結規律,目的就是為了更一步的發展。通過與老師、同學平時的接觸交流,逐步總結出一般性的學習步驟,它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簡單概括為四個環節(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和一個步驟(複習總結)。每一個環節都有較深刻的內容,帶有較強的目的性、針對性,要落實到位。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聽課習慣。聽是主要的,聽能使注意力集中,把老師講的關鍵性部分聽懂、聽會,聽的時候注意思考、分析問題,但是光聽不記,或光記不聽必然顧此失彼,課堂效益低下,因此應適當地筆記,領會課上老師的主要精神與意圖,五官能協調活動是最好的習慣。在課堂、課外練習中培養作業習慣,在作業中不但做得整齊、清潔,培養一種美感,還要有條理,這是培養邏輯能力,必須獨立完成。可以培養一種獨立思考和解題正確的責任感。在作業時要提倡效率,應該十分鐘完成的作業,不拖到半小時完成,疲疲憊憊的作業習慣使思維鬆散、精力不集中,這對培養數學能力是有害而無益的,抓數學學習習慣必須從高一年級抓起,無論從年齡增長的心理特徵上講,還是從學習的不同階段的要求上講都應該進行學習習慣的指導。

2 、加強4 5 分鐘課堂效益。

要提高數學能力,當然是通過課堂來提高,要充分利用好這塊陣地。

(1 ) 抓教材處理。學習數學的過程是活的,老師教學的對象也是活的,都在隨著教學過程的發展而變化,尤其是當老師注重能力教學的時候,教材是反映不出來的。數學能力是隨著知識的發生而同時形成的,無論是形成一個概念,掌握一條法則,會做一個習題,都應該從不同的能力角度來培養和提高。通過老師的教學,理解所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與前後知識的聯繫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學習的主動。

(2 ) 抓知識形成。數學的一個概念、定義、公式、法則、定理等都是數學的基礎知識,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容易被忽視。事實上,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正是數學能力的培養過程。一個定理的證明,往往是新知識的發現過程,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就培養了數學能力的發展。因此,要改變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方法,要把知識形成過程看作是數學能力培養的過程。

(3 ) 抓學習節奏。數學課沒有一定的速度是無效學習,慢騰騰的學習是訓練不出思維速度,訓練不出思維的敏捷性,是培養不出數學能力的,這就要求在數學學習中一定要有節奏,這樣久而久之,思維的敏捷性和數學能力會逐步提高。

(4 ) 抓問題暴露。在數學課堂中,老師一般少不了提問與板演,有時還伴隨 著問題討論,因此可以聽到許多的信息,這些問題是現開銷的,對於那些典型問題,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都必須及時解決,不能把問題的結症遺留下來,甚至沉澱下來,現開銷的問題及時抓,遺留問題有針對性地補,注重實效。

(5 )抓課堂練習、抓好練習課、複習課、測試分析課的教學。數學課的課堂練習時間每節課大約佔1 / 4 - 1 / 3 ,有時超過1 / 3 ,這是對數學知識記憶、理解、掌握的重要手段,堅持不懈,這既是一種速度訓練,又是能力的檢測。學生做題是無心的,而教師所尋找的例題是有心的,哪些知識需要補救、鞏固、提高,哪些知識、能力需要培養、加強應用。上課應有針對性。

(6 )抓解題指導。要合理選擇簡捷運算途徑,這不僅是迅速運算的需要,也是運算準確性的需要,運算的步驟越多,繁度就越大,出錯的可能性就會增大。因而根據問題的條件和要求合理地選擇簡捷的運算途徑不但是提高運算能力的關鍵,也是提高其它數學能力的有效途徑。

(7 )抓數學思維方法的訓練。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與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的要求較高。數學能力只有在數學思想方法不斷地運用中才能培養和提高。

3、體驗成功,發展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學習興趣總是和成功的喜悅緊密相連的。如聽懂一節課,掌握一種數學方法,解出一道數學難題,測驗得到好成績,平時老師對自己的鼓勵與讚賞等,都能使自己從這些"成功"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起更高的學習熱情。因此,在平時學習中,要多體會、多總結,不斷從成功(那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績)中獲得愉悅,從而激發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的興趣。





慌夢


很多孩子在學習中會偏科,特別不愛學習數學,覺得數學全是一堆數字,比較枯燥,漸漸的就失去了對數學的興趣,數學成績也就越來越差了。那麼孩子不愛數學怎麼辦?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要讓孩子發現學數學的樂趣,找到樂趣後孩子就會主動愛上學習了。

2、多和孩子互動:

平時多和孩子溝通,多關心孩子,讓孩子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就及時問父母。老師佈置了數學作業後家長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做,這樣能及時發現孩子不懂的問題。

3、多去鼓勵孩子:

孩子不愛數學,成績變差以後也不要隨便去打罵孩子,這樣只能起反作用。正確的做法是多鼓勵孩子,並且細心的指導孩子,孩子一旦有進步後就及時的誇獎孩子。

4、讓孩子多做數學試題:

可以多讓孩子接觸數學,除了上課的習題外,可以單獨給孩子買一些他感興趣的數學習題,每天陪著孩子做一些,慢慢的孩子的數學成績就會提高了。或者買菜的時候也可以帶上孩子,讓孩子幫忙一起算賬,這樣既找到數學的樂趣,又能提高算數的能力。加油!


阜陽鄉村老師


這位同學你好!同為孩子家長的我,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孩子不喜歡數學怎麼辦呢?個人覺得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先搞清楚是不是孩子對學習環境不滿意造成的。比如,孩子不喜歡班裡的數學老師?那就要找機會讓孩子和數學老師面對面的談個話,把心裡的結打開,問題就迎刃而解;其次,是不是最近孩子的數學課都沒有認真聽,錯過很多知識點又不好意思問同學和老師,導致很多數學題目都不會做,自然而然就會對數學失去信心和興趣。回想當年,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最後如果是孩子天生就對數學不敏感,也提不起什麼學習興趣,這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就得多花一點時間和耐心,從簡單的題目入手,每一次的進步都給與讚揚和鼓勵,慢慢地提高孩子對數學的興趣。

綜合所述,第一要務還是找到孩子不喜歡數學的原因,可以找機會和孩子好好談談,平常對孩子多一點除了學習成績以外的關心和溝通,讓孩子願意打開心扉說真話,找出原因就可以對症下藥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堯老師的微課


高考完畢,今年大一

首先得對數學產生興趣,而且要持之以恆的不斷努力。

有幾條小建議

第一點:準備錯題本很有必要

或許你把錯題記在本子上,以後也不一定會翻,會加深你對這道題的印象啊

第二點:上課要認真聽講

筆掉了也不要撿,撿了也要目視黑板,三秒走神你就可能錯過一個解題步驟.....

第三點:有目的的刷題

如果你的目標分數是100,就要保證選擇填空最多錯四個,後面解答題前三題拿滿分,壓軸的拿第一小問的分數。千萬不要盲目的刷難題,只是在浪費時間。

第四點:相信自己。

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怕,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考試真的一半運氣,一半實力,發揮好了,不是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