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兩歲半,每天一本接一本的講故事繪本,這樣好嗎?

用戶8685333721757


孩子兩歲半,每天一本接一本的講故事繪本,有好處,但若選書、閱讀形式不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特點,反而會產生負面影響,反而讓孩子討厭閱讀。


一、被誤解的”繪本閱讀“


家長們都希望孩子從小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在嬰幼兒階段,就開始把孩子往”讀書“這條路上引導,武斷的認為,必能培養出愛讀書的寶寶。


什麼是繪本?繪本是大人讀給孩子聽的書!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認為,繪本是用來享受快樂的。


我是在孩子半歲時,開始讀書給孩子聽,當時,我對繪本的瞭解十分有限,我的初心很簡單——為了讓母嬰關係更親密,而不像其她母親那樣,為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直到孩子進入小學,我家的親子閱讀從未間斷,有時是我讀給孩子聽,有時是孩子讀給我聽,這樣的時光和場景,總是讓我們母子倍感甜蜜。


抱有功利性、教育性的閱讀,難免讓家長產生”付出感“,從而期待回報。


我聽不少家長說過”這本書那麼貴,你竟然不好好讀!“、”我每天花時間給你讀書,你卻一點也不專心!“硬生生把親子閱讀這種美好的事,變成難過的事。


對於學齡前幼兒的親子閱讀,家長應該”去功利化“,把那看作打造”高質親子共處“的技術手段——你只需滿懷溫柔與真切,唸書給孩子聽。


二、被誇大的”繪本閱讀“


繪本的確是最適宜幼兒閱讀的圖書,但這些年,它的功能被誇大太多。


打個比方,人人都知道母乳餵養對嬰兒最適宜,但我們不能由此武斷的要求,媽媽必須母乳餵養嬰兒,繪本也一樣。


繪本引入我國,不足20年,逐漸被廣大家長熟知、認同也就這十年間,其間還摻雜了一些誇張的觀念,我最常聽到的是:愛讀繪本的孩子,一定愛閱讀;讀繪本長大的孩子,讀寫能力一定很強。


彷彿沒有繪本閱讀,就沒法養成閱讀習慣,彷彿不讀繪本,就會和其他孩子拉開難以彌補的差距……簡直就是危言聳聽。


閱讀習慣的形成有很多因素,不是簡單的”天天讀繪本“就能培養出來的,重要的是閱讀能否為孩子帶來快樂的感受,其次,如何選繪本也很關鍵。


繪本即有給成人閱讀的,也有給孩童閱讀的,給孩子閱讀的又分為嬰兒、低幼兒、兒童,有字還是無字……繪本的主題就更加豐富了,吃的、玩的、喝的、用的、人物……


從體裁上看,有兒歌童謠、童話故事、生活故事。很多父母都喜歡買故事類繪本,很少有人知道,最適合2歲前的孩子最適合兒歌童謠類繪本。


如果選書錯誤,即使孩子一天讀十本,又有何用?


三、被錯誤演示的”繪本閱讀“


親子閱讀中,家與長孩子的互動程度的高低,對孩子的反應是否敏銳、回應是否及時等、提問是否正確,直接決定了繪本閱讀的質量,也成為孩子是愛上繪本的關鍵因素。


常見的錯誤式“親子閱讀”有以下形式:

1、平行式——不關注孩子


有些家長,不管是照著書念故事,還是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都不太關注,或極少關注幼兒的反應,有的甚至不允許孩子在閱讀中發問,規定孩子必須”安靜聆聽“。


我認識一位寶爸就是這樣,總是很惱火4歲兒子在聽故事中的各類提問,孩子一發問,他就訓斥,久而久之,孩子特別抗拒讀繪本,要麼安靜的“跑神”。



2、偏離式——遊離故事之外


無視或忽略繪本中的文字,或者誤讀畫面內容,過度的注意細枝末節;隨意或過多的進行無意義聯想,表面上是在講故事,實際上已經遊離於繪本之外。


有些家長,講繪本時隨意翻到某頁就開講;或者由孩子隨便翻,孩子注意力停在哪頁就講哪頁;有的會針對某個圖畫細節對孩子沒完沒了的進行無意義提問。




3、考試式——把繪本當試卷


不少家長都喜歡把繪本當成“考試卷”用,讀完後,總要問孩子“你從故事中學會了什麼?”、“這個故事講了什麼道理?"、”故事裡有哪些人物,他們做的對還是錯?“


這種考試式的閱讀,無形中給孩子造成很大壓力,根本沒辦法全身心的投入聽故事,即使勉強回答出來了,答案也常令家長不滿意,再進行糾正。


這種不愉快的體驗一旦得到強化,孩子就會認為,讀書是件令人討厭的事情。


不正確的親子閱讀,只會讓孩子與“愛閱讀”背道而馳。



四、兩歲適合閱讀哪些繪本


1、按體裁劃分選


低幼兒童閱讀的繪本體裁主要有兒歌類、童話類、故事類三種類型。建議首選兒歌童謠類,因為人的一生當中,最早接觸的文學就是兒歌童謠。


也可以用童謠兒歌集替代繪本,國外的可選《鵝媽媽童謠》,1972年出版,國內引進版本中,後浪出版社的比較出彩。


國內的可選金波編著的童謠和童詩,金波不但是是中國當代兒童詩人代表人物,還花費55年收集、整理童謠,出版的《中國傳統童謠書系》10冊共11個類別,權威、全面。


總之,適合低幼的書,兒歌當頭、童話當道、搭配生活故事,錯不了。




2、按主題劃分


低幼兒對世界充滿好奇,為他們提供文學作品要能幫助其認識周圍世界,符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興趣。


幼兒關心什麼?什麼易引發其興趣?世界如何在他們面前展開……在繪本界,讀者受眾年齡越小,繪本創造的難度越大,如果家長不知如何選擇,就按照——好吃、好玩、好看、好多人的原則。



3、按出版社和作者


有些出版社,在繪本出版方面,就是品質的保證,比如“明天” 、“愛心樹”、“信誼”、“魔法象”、“小活字”、“蒲蒲蘭”……


有些名家的繪本作品,大可放心購買。專注低幼的作家、畫家,日本的佐佐洋子、和歌山靜子、五味太郎、宮西達也……歐美的有艾瑞·卡爾、海倫·奧克森伯裡、懷特·布朗……


有些名家翻譯的繪本也是質量保證,比如方素珍、餘治瑩、王林、阿甲、郝廣義、林靜、彭懿等,是國內較早投入創本翻譯和創造的,本身對童書繪本也有著較深的功力。


還可以按繪本大獎來選擇,比如國際安徒生獎、美國凱迪克獎、英國凱特·格林納威獎、意大利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最佳選書獎、德國繪本大獎、法國女巫獎、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


總之,為兩歲孩子閱讀繪本,是好的,如果搭配上適合孩子的書和共讀方式,不但能收穫珍貴高質的親子相處時光,還能讓孩子漸漸親近書、愛上書。


【繪本講師妖媽:中級繪本講師,學習型寶媽,熱衷學習與分享童書閱讀、育兒經驗,歡迎關注我,與我交流】


繪本講師妖媽


我家女兒3歲多,從六個月開始接觸繪本。從一開始只是對書感到好奇,注意力集中不到三分鐘到每天睡前必須要看書才睡得著。現在有時連續親子共讀繪本一個小時還意猶未盡。

為了養成“習慣,”剛開始每天讀書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讀書應該是親子活動的一種,應該帶著孩子共同享受的一種活動方式。“每天一本”和“一本接著一本”都太刻意了。

首先,讀書的“量”和“時間”是相關聯的,如果書本內容較多,就需要比較長時間,讀個一兩本就要花很長時間了。如果書內容較少,那麼睡前看十來本都可以。其次,閱讀時孩子狀態也直接影響讀多少書。對於一些書他可能會提出很多問題和自己的思考,對於一些書他就願意靜靜地聽你讀,偶爾提出一些問題。

如果孩子或者自己精神狀態不太好,那麼慢慢看個一兩本內容不多的也可以。每天都讀,讀多少,讀多久要看自己和孩子的狀態,缺一不可。如果自己沒有狀態,親子共讀不可能成為一種令人身心愉悅的親子活動,這樣對孩子影響不一定是好的。

每個孩子的興趣點不太相同,對於剛剛開始閱讀繪本的孩子來說,買書不要看書本推薦“年齡”。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繪本。



一休麻麻2020


家有2歲3個月的神獸,20天了只看4本書,你想給他讀別的他都不看。早上一睜眼就把書遞給你,媽媽讀讀。沒事在這四本書裡拿一本讓讀!一直讀咋讀呀,讀到他睡覺為止。四本書的內容滾瓜爛熟,包括我說錯個詞,他都能立馬跟我說。媽媽說錯了…導致現在,我看見這四本書就想吐。

我不想用這個專家,那個專家的理論往孩子身上套。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不能用同一本說明書。但是有一點我堅信就是開卷有益!給他養成閱讀的習慣是終身受益的一件事。

至於不停的換書讀,或者像我們這樣,天天就拿一本書讓你讀,就看孩子的意願。讀的聽者就是孩子,一切依照他的願望行事就可以了。他喜歡一本一本的輪流著讀又有什麼問題?

而且讀書這件事,不能太功利了。必須要求孩子記住啊,或者是必須有什麼教育意義呀,畢竟咱們讀過那麼多書,也未曾都記得不是…我也許比較佛系,包括兒子拿個說明書給我,我也會給他讀。畢竟他是初來乍到,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給他介紹這個世界



遊走的寶媽牽著娃


我認為給孩子講繪本益處多多,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邏輯思維、審美能力,還能增進親子互動,真的是非常好!

我們家老大因為最開始我不太瞭解精通繪本,2歲的時候,我只是給她在網上買了一套小熊系列,以及小馬過河,小蝌蚪找媽媽等系列故事繪本,當時,她很喜歡,講一遍就能根據封面圖片說出書的名字了,當時,我和孩子爸爸還驚歎她怎麼這麼快就記住了。然後一本書基本上講3-5遍,她就能複述了。因為我和老公都不太擅長講故事,我們每次就是照著書念,沒想到,這樣還提高了孩子的書面表達能力,後來上幼兒園老師還表揚她想象力豐富呢!

說到上幼兒園,因為當時沒給女兒看過“我愛幼兒園”之類的書引導,再加上剛有了妹妹,以為是爸爸媽媽不愛她了,所以剛上幼兒園,她每天早上都哭,哭了整整一個月。

後來,我們小區新開了繪本館,我才給她講了《我愛幼兒園》這些,還有《謝謝你做媽媽的寶貝》等等,我們每週講三本繪本,這樣我女兒不僅適應幼兒園,還表現優秀,作業都能及時完成,還主持學校的文藝匯演,自信大方,這其中很大原因我覺得就是繪本。

再說說我小女兒,1歲開始聽繪本,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有繪本說“我聽到一種聲音”,我給她唸了幾遍,沒想到,有天我們在外面聽到又小狗在叫,妹妹就說,“媽媽,我聽到一種聲音”。後來,妹妹學會自己大小便,刷牙,見人有禮貌的問候等等,都有繪本的功勞。

現在妹妹3歲了,自己會完整複述故事,還有聲有色的。馬上她上幼兒園我也不擔心,因為我都通過繪本,提前給她鋪墊了好多幼兒園相關。前陣子,去幼兒園試聽一節課,妹妹能第一個大方的上臺自我介紹,主動回答老師問題,老母親真是倍感欣慰[愛慕][愛慕]


可優咪


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這樣非常的好。我家大寶我也是從兩歲開始給他讀繪本了,他的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想象力特別的豐富,還有記憶力特別的好。

從他兩歲生日的時候我給他送了一套繪本,然後每天讀給他聽,在讀的時候我不單是按照字面來讀,而是結合繪本里的圖畫教孩子去讀的。因為孩子還不認識字,只會看圖畫,所以按照圖畫給孩子讀,孩子也會跟著圖畫去看那麼孩子也就學會了自己讀繪本。

我買的那套繪本一套是8本,我把全部繪本給孩子讀完了兩遍後,孩子都能自己一個人去閱讀繪本了。當然他還不能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去閱讀,但是他看到圖畫就能說出意思,而且他還能給我講故事。

因為教他這樣去閱讀繪本的習慣,所以他養成了一個注意觀察的好習慣。每次帶他出去,經過的地方他都會用心去觀察,然後他就會記住這個地方,當再次經過的時候,他會提前跟我說準備到哪個地方了。

而且他還把這個用在了學習上,從他學習認字開始,他就開始會觀察這個字是由其他的什麼字組成的,說實話我從來沒有留意也沒有想過可以這樣拆分,但是他想到了。我覺得這跟他從小閱讀繪本的原因有關,因為每一頁沒一個圖畫我都跟他說你要仔細看哦,是不是這樣的啊。

所以給孩子讀繪本真的很有用,希望家長們每天都能抽10分鐘去跟孩子閱讀繪本。


全職寶媽小包


當然可以的,但是每次看書時間不要太長,20-30分鐘就出不多了。

1.只要孩子喜歡,就堅持給他讀,給他看,千萬不要表現出不耐煩,這樣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的。

2.讀書的時候,儘量不要指著字讀。這個年齡的孩子,不要強迫他們認字,讀書的時候完全按書上的字去讀,不要擔心孩子是否聽得懂。因為他聽到什麼就會記住什麼。

3.養成每天都讀的習慣。

我家老大的時候,每天晚上睡前都會給她講故事,即使那時候上班很累了,都懶得說話了,但還是堅持給她講。就這樣堅持了2年的時間,突然有一天,老大就認識了很多字,連周圍的親戚朋友都說她的識字量不小呢。

所以啊,只要孩子愛聽想聽,堅持下去,即使孩子不想聽了,也要想辦法幫助他養成讀書的習慣。(切記不可硬要求)


瑤媽


孩子喜歡就讀唄,總比玩手機看電視好吧!我兒子從一歲半就開始整天纏著大人講繪本,晚上也不睡覺,非要看書,一天得看十幾本,當然大部分是重複看,一本書講幾十遍,我都要講吐了,能有什麼辦法?總比以後不愛看書的好吧!一歲半的小朋友已經擁有兩百本書啦!希望書能成為他最大的財富!



啊小拽


孩子在兩歲多的時候,正好有了自己的基本意識,而這個時候正是可以吸收繪本知識的時候,並且小時候孩子的接收能力還是很快的,所以如果孩子不抗拒的話,多讀讀繪本故事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我個人家中也有厚厚的一疊故事繪本,忘記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買的了,繪本如果當作故事來對孩子講的話其實是很塊就讀完的,但是重要的是不知道孩子吸收進去沒有,所以我會在給孩子讀過幾遍之後就扔給孩子自己研究,相信這樣可以給孩子加深印象。


北鼻駕到


很高興能分享我的經驗給你。

首先,我家大寶這麼大的時候也是這樣的。他希望有更多的陪伴。那個時候,他就是喜歡抱著很多本書,一次讓讀很多本,這沒什麼不好。因為他長大了,自然就知道喜歡哪一本。現在我家大寶就是這樣,明確告訴我喜歡哪個,但是還會希望我一次多讀幾本書,他只是希望能再多一些媽媽的陪伴。

其次,我猜測你可能擔心他不能懂書的內容,或者根本就沒聽進去吧?如果是這樣子的原因,那你真的沒有必要,因為孩子記憶力很強的,他能記住很多東西和內容,但是可能不知道如何表達,等他長大了就能看出來了。現在我家大寶已經能複述很多故事了。細節也很清楚。

再有,如果你不想給他讀很多,你可以跟他溝通一下,比如約定好一次讀幾本,或者約定好讀完一本他要複述一本書,那麼他聽書的目的就不一樣了。

最後,不管怎樣,這都不是問題,孩子還小,喜歡讀書不是壞事,家長無需過多擔心哦

以上,希望能幫助您。


好媽媽賽過好老師


很好。我家娃就是會站的時候就一開始聽繪本的,一開始不認識字,我就一本本得讀,後來他就自己翻,上幼兒園前已經認識一些字了,後來也特別感謝在幼兒園裡的拼字磁條,上小學前,中國漢字就已經差不多認識了,別人在學拼音的時候,我們已經開始讀四大名著了。俗話說"得語文者得天下“雖然不一定正確,但是多讀些書,總是沒錯的!繼續加油,你會收到驚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