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學歐體的朋友,對歐陽詢的墨本都視而不見嗎?

書畫印藝術空間


張翰是西晉時蘇州人,富於才情,為人舒放不羈,曠達縱酒,他居高位時,對江南故鄉念念不忘,心生棄官歸隱的想法,於是辭去官職,回到故鄉。歐陽詢寫此作來讚賞此事。

此帖字體呈長形,筆力蒼勁挺拔,結字高低錯落,重心左移。風格險峻,如懸崖峭壁。宋徽宗評此帖"筆法險勁,猛銳長驅″。"晚年筆力益剛勁,有執法面折庭爭之風,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此帖為歐體行書精品之作,是練習歐體行書的好範本,學好此帖,對練習歐楷有幫助,讓歐楷寫得更生動活潑。《張翰帖》與《九成宮》有內質關聯,兩帖可交替臨摹,互為補充。

歐陽詢行書《卜商帖》,紙本,高25.2釐米,橫16..5釐米,行書6行,共53字。唐人雙鉤廓填本,鉤摹精細。有明顯歐書筆意。

此帖墨氣鮮潤,下筆如斬釘截鐵。筆法方折較多,稜角分明,出鋒有力。前三行工穩端嚴,後三行的行筆稍快而靈動。在這幅作品中,字有大、中、小變化,每行分為幾個字組,有疏密變化。既是一個整體,又如繁花似錦,燦爛奪目。

歐陽詢《行書千字文》,有較高的觀賞和實用價值。紙本,尺寸25釐米X3o4.8釐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帖規矩而飄逸,骨氣勁峭。意態略顯不足。結構嚴密。介於楷書和行草書之間,屬行楷書。

歐陽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長沙)人。一生經歷陳、隋、唐三朝。晚年任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等職。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為初唐四大家。

(歐陽詢)


神韻軒書法


學歐體的人很多,怎麼說視而不見呢?歐陽詢在書法史上具有極高的位置,特別是楷書,是最好的臨摩範本之一。另外的行書草書也功深厚,很有特色。但學他行書草書的較少,因為前有二王,後有張旭,懷素,孫過庭等。





田宗連


《九成宮》,歐字典範;歐陽詢,楷書大家。

早年條件限制,很難見到墨跡,對學書人不能不說很遺憾。帖重於碑,是大家認同的。好在近些年,墨跡出版很多,選擇面寬了很多,歐、顏、柳、趙……都有,學習者很方便。


塗之人995


歐陽詢存世的公認最好的字是九成宮,化度寺,虞恭公碑等,墨跡部分存世相對少一點,且有部分是假託歐陽詢的名,到底是不是歐陽詢寫的?有待考證,所以墨跡人們臨的相對少點!


劉崇陽律師1


這個問題是要講清楚碑與帖的問題統一和分岐的認識,①碑和帖不同性是刻時細絲聯代沒有了,怕時間磨合越長,風化越快。碑與帖沒什麼不同,不同的是我們自已所處年代是古筆法失去的年代。②碑是帖的延續,是帖的再現得於複印學習,是古人智慧,我為祖先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