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短情長 一封感謝信背後的溫暖故事

吳玉龍是合肥市人社局工作人員,從2月13日起,他作為一名志願者,下沉到包河區軍區社區廣電器材宿舍區的門口進行防疫守點排查,面對小區居民,一次次重複著體溫檢測、出入登記、流動人員的勸返等。昨天,他拍下的一張照片發到群裡,引起同事們的轉發:這張照片是一封信,上面字體稚嫩,語氣竭力模仿大人對孩子的表揚口氣,讓人忍俊不禁。

吳玉龍回憶,當時他在小區門口值班時,一個虎頭虎腦的10歲小男孩手裡拿著信,在父親的陪伴下,朝著志願崗亭走來。"出去麼?"吳玉龍問道,小男孩父親搖搖頭:"這是孩子給你們的信。"小男孩有點害羞地遞過信來。

"最讓我感動的是你們的堅持,前天颳大風,你們的帳篷被颳倒了,我猜你們不會再來了,可是你們在寒風中扶起帳篷,依然堅守在崗位上……""是你們把病毒擋在門外……"孩子稚嫩的字體,宛如這個冬天最美的陽光,剎時溫暖了門口的每一個社區防疫人員。

"最近,我特別想出去,待在家裡都快悶死了。"這封信的開頭,張明誠小朋友這樣寫道。"前兩天下雪,孩子特別想下樓看雪,因為小區不能出入,只能帶孩子在小區轉了轉。"張明誠的父親說,可回來後,孩子再也沒鬧著要下樓玩了,而是很鄭重地對爸媽提出:"這麼冷的天,社區的叔叔阿姨們還要在門口站著,太辛苦了!我要給他們寫封信,謝謝他們!""作為家長,我們聽到孩子有這樣的想法真的很開心,感覺他長大了,也懂得了感恩"。

"爸爸,信寫好了,我們去送給樓下的叔叔阿姨吧!"更讓張明誠父親驚喜的是,孩子寫完信後,主動說要去送給一線的工作人員。"每天,我們都會帶孩子看防疫一線的新聞,最近不能外出,每天我們就帶孩子在小區轉一圈,每次他都看到門口值班的社區防疫工作者。我們在家也會提起他們工作辛苦,家裡的孩子應該也和你差不多大,疫情當前他們守在一線,守護我們的安全,我們應該感謝他們。沒想到孩子聽進去了這些話,也有了自己的感悟,才寫了這封信"。

"張明誠是一個非常純真、善良的孩子,平時在校就是熱心腸,這次他會寫下這封信,作為班主任的我一點兒也不意外。"張明誠的班主任範學軍說:希望孩子的信,可以給衝在防疫一線的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們,帶去一些力量。

當前,合肥市、包河區共有來自市區兩級千餘名機關黨員幹部堅守在社區、村居(網格)一線,尤其是老舊小區、城中村、單位自管小區等防疫薄弱區域,作為志願者參加一線戰"疫",構建上下聯動、整體發力的疫情防控工作格局。

2020,這個特殊的冬天裡,志願者的堅守不僅把新冠病毒擋在門外,也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窗戶,透過了這扇窗,讓孩子們懂得了什麼是堅守,什麼是奉獻。這是一堂最生動的責任和使命的教育課!(孫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