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赤裸裸的人性,請不要有半點質疑

文章開始之前,首先先借鑑幾個故事


這是赤裸裸的人性,請不要有半點質疑


克雷洛故事:被稱為“雙槍殺手”,但他是一位煙酒不沾的人。

故事簡要:1931年的紐約,一所公寓內,克雷洛被150名警察包圍,約一個多小後,發生了槍戰,克也向警察開了槍,同時街上萬人看著熱,。最後克被逮捕。逮捕後紐約市長髮言稱克是紐約有史以來最具危險性的罪犯,他動不動就開槍殺人。但是這個殺手克在發生槍戰前正在寫信給“有關人士”說道:在我外衣裡面隱藏了一顆疲憊的心,這是一顆善良的心。原來在槍戰前:克正在和女友開車尋歡,遇見警員向克要求出示駕照,克沒說話掏出槍就是一陣掃射。對此紐約市長還在發言會上說道:這就是他的一顆善良的心嗎?然而克最後被判處死刑,在受刑室中,克有沒有說這個是他殺人的代價了?他沒有,他反而說道:這就是我自衛的結果。

還有一個美國黑社會頭子-阿爾·卡龐曾經說道:我把一身當中最好的歲月用來為別人帶來快樂,讓大家有個好時光。可是我得到的確實辱罵,這就是我變成亡命徒的原因。他自己不曾自責過。事實上他自認為造福社會-只是社會誤解他

還有美國達奇·舒爾茨也是一樣,後面因為江湖恩怨被殺,他曾經接受採訪時也認為自己是造福社會。

從一位美國的一個監獄長口中,瞭解到這一現象,幾乎所有的罪犯都不會認為自己是壞蛋,他們都會為自己辯解,告訴你為什麼他要打開保險箱,為什麼要殺人,都能為自己的錯誤找到理由。他們的結論是:他們不應該被關在大牢。

人性一:人都犯錯後都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都會為自己的錯誤找理由。所以不要批評,那要怎麼做了,請看下面故事:


這是赤裸裸的人性,請不要有半點質疑


喬治·約翰遜是一件建築公司的安全檢查員,在工地檢查公認配套安全帽是他的工作職責之一,據他報告,每當發現公人沒戴帽子時。他利用職務要求其戴帽子且要求公人改正,則結果是他一離開,工人常顯不悅,而且還在他離開後又把帽子拿掉

後來他改變方式,他看到工人沒帶帽子時,便問其是不是帽子戴起來不舒服,或者帽子尺寸不合適,並且用愉快的聲調提醒其戴上帽子的重要性,然後在要求他們工作時最好戴上,這樣效果大大不一樣。也沒有工人出現不高興了。

人性二:儘量去了解別人,而不要用責罵的方式;儘量設身處地地去想——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比起批評責怪要有益、有趣得多,而且讓人心生同情、忍耐和仁慈


這是赤裸裸的人性,請不要有半點質疑


那批評之後有什麼後果了,請繼續看下面故事:

卡耐基年輕時,總喜歡讓別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寫了一封可笑的信給理查德·哈丁·戴維斯。他當時剛出現在美國文壇上,頗引人注意。那時,我正好幫一家雜誌撰文介紹作家,便寫信給戴維斯,請他談談他的工作方式,在這之前,我收到一個人寄來的信,信後融注: “此信乃口授,並未過目。”這話留給我極深的印象,顯示此人忙碌又具重要性。於是,我在給戴維斯的信後也加了這麼一個陽注:"此信乃口授,並未過目。”實際上,我當時一點也不忙,只是想給戴維斯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戴堆斯根本不勞心費力地寫信給我,只把我寄給他的信退回來,並在信後療草地寫了一行字: “你惡劣的風格,只有更增添原本惡劣的風格。”的確,我是弄巧成抽了,受這樣的指責並沒有錯但是,身為一個人,我覺得很惱羞成怒,甚至10年後我獲悉戴堆斯過世的消息時,第一個念頭仍然是--我實在羞於承認-我受到的傷害。

人性三:以後,假如你想引起一場令人至死難忘的怨恨,只要發表一點刻薄的批評即可。讓我們記住,我們所相處的對象,並不是絕對理性的動物,而是充滿了情緒變化、成見、自負和虛榮的東西。


這是赤裸裸的人性,請不要有半點質疑


所以,看了以上故事,我們要知道,人性這個東西,是要了解的;避免遭到一些毀於人性的失敗。感謝大家。如果喜歡請關注,後期會繼續帶來作品,均是結合名著書籍所寫。想要閒暇之餘有所成長,關注我不會讓你失望。點贊+評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