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晁蓋一直是被宋江架空的,那麼他有沒有翻盤的機會呢?

魯赤水


你好,我是笑哥,很榮幸回答您這問題,今天與大家聊聊宋江與晁蓋的故事,三個觀點

1、野心不同 晁蓋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匪幫老大,說白了他的理想不過就是跟兄弟們一起嘯聚山林,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什麼時候朝廷征討了就帶領全山兄弟拼死一戰,贏了最好死了拉倒,老子這輩子也夠本了。 而宋江則完全不同,他不甘於當一個山寨之主,他還是更希望得到朝廷的認可,進而搏個功名,封妻廕子,所以他必須要招安。

只不過在招安之前,自己必須得有足夠壯大的實力,才能有談判的資本,所以在擴大實力這個階段,他跟晁蓋有部分目標是重合的。但就算是擴大勢力,兩人的思路也完全不同。 比如說,三打祝家莊的導火索是時遷偷雞,楊雄石秀上山報信。此時晁蓋的反應是這樣的。 眾頭領知道有好漢上山,都來聚會,大寨坐下。戴宗、楊林引楊雄、石秀、上廳參見晁蓋、宋江,並 眾頭領。相見已罷,晁蓋細問兩個蹤跡,楊雄、石秀把本身武藝,投托入夥先說了,眾人大喜,讓位 而坐。

楊雄漸漸說到有個來投托大寨同入夥的時遷,不合偷了祝家店裡報曉雞,一時爭鬧起來,石秀 放火燒了他店屋,時遷被捉,李應二次修書去討,怎當祝家三子堅執不放,誓願要捉山寨裡好漢,且 又千般辱罵,叵耐那廝十分無禮。不說萬事皆休,才然說罷,晁蓋大怒,喝叫:“孩兒們將這兩個與我 斬訖報來!”正是: 楊雄石秀少商量,引帶時遷行不臧。 豪傑心腸雖似火,綠林法度卻如霜。 從晁蓋的角度來說,他覺得時遷這事兒丟了他的面子,給梁山英雄抹黑了,所以連帶著楊雄石秀也想要一刀砍了,以維護他梁山的光輝形象。 而宋江呢,則比晁蓋想得多得多。

宋江慌忙勸道:“哥哥息怒,兩個壯士,不遠千里而來,同心協助,如何卻要斬他?” …… 宋江勸住道:“不然。哥哥不聽這兩位賢弟卻才所說,那個鼓上蚤時遷,他原是此等人,以致惹起祝家 那廝來,豈是這二位賢弟要玷辱山寨? …… 哥哥權且息怒,小可不才,親領一支軍馬,啟請幾位賢弟們下山,去打祝家莊。若不洗盪得那個村坊 ,誓不還山。一是與山寨報仇,不折了銳氣;二乃免此小輩被他恥辱;三則得許多糧食,以供山寨之 用;四者就請李應上山入夥。” 吳學究道:“公明哥哥之言最好,豈可山寨自斬手足之人?”戴宗便道:“寧乃斬了小弟,不可絕了賢路 。”眾頭領力勸,晁蓋方才免了二人。楊雄、石秀也自謝罪。宋江撫諭道:“賢弟休生異心,此是山寨 號令,不得不如此。便是宋江,倘有過失,也須斬首,不敢容情。如今新近又立了鐵面孔目裴宣做軍 政司,賞功罰罪,已有定例。賢弟只得恕罪恕罪。”

楊雄、石秀拜罷,謝罪已了,晁蓋叫去坐在楊林之 下。山寨裡都喚小嘍羅來參賀新頭領已畢,一面殺牛宰馬,且做慶喜筵席,撥定兩所房屋,教楊雄、 石秀安歇,每人撥十個小嘍羅伏侍。當晚席散,次日再備筵席,會眾商量議事。 這段文字裡面可以解讀的地方很多,首先說宋江,他這一勸,無形之中就自己做了好人,讓晁蓋做了壞人。可想而知,最後楊雄石秀得以加入梁山,最感激的會是晁蓋嗎?顯然不是。所以後面為什麼石秀拼了命地去救盧俊義,並不是因為他跟盧俊義有多深的交情,而是因為那是宋江看重的人。 其次說吳用,這可是七星聚義時就跟隨晁蓋的人物,兩人還是鄰居,多年故交。按說絕對應該是晁蓋嫡系中的嫡系,但是呢,在晁宋兩人產生分歧的時候,他卻幫著宋江說話。 原因也很簡單,以他的眼光,定然已經判斷出來,宋江比晁蓋更適合梁山,所以才死心塌地地追隨宋江。以至於到後來宋江死後他跟花榮直接陪葬,這忠誠度不用多說了吧。 再說戴宗,這裡面本來沒他的事兒,可以說毫無關係,結果他突然跳出來,說寧可殺我也別絕了賢路。表面上看很突兀,但實際上仔細分析這句話,直接說晁蓋絕了賢路,這一下子可把晁蓋推到整個梁山的對立面上去了。

話不在多,說到點子上了。不可謂不毒。而戴宗跟宋江的關係不必多說,心腹之人。 最後再說回宋江,晁蓋免除二人罪過之後,他再來開口。先來說山上法度森嚴,意思有二,一是表面上替晁蓋開脫一下,但其實之前戴宗已經給晁蓋把大帽子扣上了;二來也是警告一下二人,你們別亂來,還是得聽我的。之後又盡力安撫兩人,殺牛宰馬,安排房屋,可謂恩威並施,不由得二人不口服心服。 所以從這一段可以看出,對於新加入梁山的力量,晁蓋和宋江的態度截然不同。晁蓋基本是無所謂的,看對眼的就留,看不順眼的就殺。而宋江是極力去拉攏的,儘可能地把新人都變成自己的心腹,只有這樣,在將來的某一天,他提出招安時,反對他的人才不會太多,才能順利達到他的目的,實現他的野心。

2、情商不同 晁蓋頂破天就是個洪興瓢把子,銅鑼灣渣fit人,直腸子,心裡怎麼想就怎麼說,沒有花花心眼。這種人適合當朋友,但不適合做領導。相比之下,宋江就更有城府,可謂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以武松為例,早在宋江初識武松的時候,他就開始給武松灌輸招安的思想,他是這麼說的。 武行者道:“我送哥哥一程,方卻回來。”宋江道:“不須如此。自古道:‘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兄弟, 你只顧自己前程萬里,早早的到了彼處。

入夥之後,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楊 志投降了。日後但是去邊上,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廕子,久後青史上留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 。我自百無一能,雖有忠心,不能得進步。兄弟,你如此英雄,決定做得大事業,可以記心。聽愚兄之 言,圖個日後相見。”武行者聽了,酒店上飲了數杯,還了酒錢。二人出得店來,行到市鎮梢頭,三岔路 口,武行者下了四拜。宋江灑淚,不忍分別,又分付武松道:“兄弟,休忘了我的言語,少戒酒性。保重 ,保重!”武行者自投西去了。 注意宋江的口氣,完全是一個哥哥對自己弟弟的諄諄教誨。而武松這時呢?剛失去了自己的親生哥哥。在這樣的環境下,宋江用這樣的口氣囑咐他,他怎能不把宋江當親哥哥看。 另外要注意這時候的武松對朝廷尚未絕望,之前是他主動先向宋江提出招安可能的。所以宋江才會這樣說,可以說是句句說到武松心裡去了。 再比如說對李逵,宋江見到李逵之前,李逵可是戴宗的直系手下,算戴宗的心腹,而宋江見到他之後,鐵牛立馬就成了宋江身邊的忠實打手。這個轉變是怎麼來的,來看二人相見的場景   李逵看著宋江問戴宗道:“哥哥,這黑漢子是誰?”戴宗對宋江笑道:“押司,你看這廝恁麼粗鹵, 全不識些體面。”李逵便道:“我問大哥:怎地是粗鹵?”戴宗道:“兄弟,你便請問這位官人是誰便好 ,你倒卻說‘這黑漢子是誰’,這不是粗鹵,卻是甚麼?我且與你說知:這位仁兄,便是閒常你要去投奔 他的義士哥哥。”

李逵道:“莫不是山東及時雨黑宋江?”戴宗喝道:“咄!你這廝敢如此犯上,直言叫喚 ,全不識些高低,兀自不快下拜等幾時?”李逵道:“若真個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閒人,我卻拜 甚鳥!節級哥哥,不要瞞我拜了,你卻笑我。”宋江便道:“我正是山東黑宋江。”李逵拍手叫道:“我那 爺!你何不早說些個,也教鐵牛歡喜。”撲翻身軀便拜。宋江連忙答禮,說道:“壯士大哥請坐。”戴宗 道:“兄弟,你便來我身邊坐了吃酒。”李逵道:“不耐煩小盞吃,換個大碗來篩。”宋江便問道:“卻才 大哥為何在樓下發怒?”李逵道:“我有一錠大銀,解了十兩小銀使用了,卻問這主人家挪借十兩銀子 ,去贖那大銀出來,便還他,自要些使用。叵耐這鳥主人不肯借與我,卻待要和那廝放對,打得他家 粉碎,卻被大哥叫了我上來。”宋江道:“只用十兩銀子去取,再要利錢麼?”李逵道:“利錢已有在這 裡了,只要十兩本錢去討。”宋江聽罷,便去身邊取出一個十兩銀子,把與李逵,說道:“大哥,你將 去贖來用度。”

戴宗要阻當時,宋江已把出來了。李逵接得銀子,便道:“卻是好也!兩位哥哥只在這裡 等我一等,贖了銀子便來送還,就和宋哥哥去城外吃碗酒。”宋江道:“且坐一坐,吃幾碗了去。”李逵 道:“我去了便來。”推開簾子,下樓去了。 看看這表現,對比戴宗口口聲聲說李逵粗魯,宋江不但不嫌棄,反而讓他坐到自己身邊,一口一個大哥叫著,還掏出銀子給他。(相比之後在梁山上一口一個黑廝,宋江這心思只能說呵呵。)對於一個初次相見的人,他知道李逵喜歡什麼,所以句句說到李逵心裡。甜言蜜語加上真金白銀,立刻換來李逵的一輩子忠誠,這買賣太划算不過了。 相比之下,晁蓋除了開始的三阮劉唐,勉強加上朱仝雷橫之外,可沒再結下什麼朋友。按說以他這豪爽的性格,跟魯智深武松等人都應該成為至交,可實際上呢,宋江上山之後,他這個山寨之主基本上就被架空了。所以說二人的情商差距之大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3、智商不同 生辰綱被劫事發,宋江要私放晁蓋,這一段寫得非常精彩,且看原文:   且說晁蓋正和吳用、公孫勝、劉唐在後園葡萄樹下吃酒。此時三阮已得了錢財, 自回石碣村去了。晁蓋見莊客報說宋押司在門前。晁蓋問道:“有多少人隨從著?” 莊客道:“只獨自一個飛馬而來,說快要見保正。”晁蓋道:“必然有事。”慌忙 出來迎接。宋江道了一個喏,攜了晁蓋手,便投側邊小房裡來。晁蓋問道:“押司 如何來的慌速?”宋江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著條性命來救你。 如今黃泥岡事發了!白勝已自拿在濟州大牢裡了,供出你等七人。濟州府差一個何 緝捕,帶著若干人,奉著太師府鈞帖,並本州文書,來捉你等七人,道你為首。天 幸撞在我手裡,我只推說知縣睡著,且教何觀察在縣對門茶坊裡等我。以此飛馬而 來,報道哥哥。‘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若不快走時,更待甚麼?我回去引他當 廳下了公文,知縣不移時,便差人連夜下來,你們不可耽擱,倘有些疏失,如之奈 何!休怨小弟不來救你。”   

晁蓋聽罷,吃了一驚道:“賢弟大恩難報!”宋江道:“哥哥,你休要多說, 只顧安排走路,不要纏障,我便回去也。”晁蓋道:“七個人,三個是阮小二、阮 小五、阮小七,已得了財,自回石碣村去了;後面有三個在這裡,賢弟且見他一面。” 宋江來到後園,晁蓋指著道:“這三位,一個吳學究;一個公孫勝,薊州來的;一 個劉唐,東潞州人。”宋江略講一禮,回身便走,囑付道:“哥哥保重,作急快走, 兄弟去也。”宋江出到莊前,上了馬,打上兩鞭,飛也似望縣裡來了。 注意宋江的語氣:“兄弟是心腹弟兄,舍著條性命來救你……”再加上他的表現,“略講一禮,回身便走……上了馬,打上兩鞭,飛也似望縣裡來了”無不表現出情況萬分危急,自己擔著潑天大幹系的樣子。而實際上呢 隨即押一紙公文,就差何濤親自帶領二十個眼明手快的公人,徑去鄆城縣投下, 著落本縣,立等要捉晁保正,並不知姓名六個正賊。就帶原解生辰綱的兩個虞候, 作眼拿人。 就這點人,不夠晁蓋他們一劃拉的。當然宋江送信這事兒的確夠意思,但是被他這麼一說,這事兒就從普通的夠意思上升到了披肝瀝膽,赴湯蹈火的救命之恩。晁蓋這種直腸子人怎麼能不死心塌地,感恩戴德。 且說晁蓋與吳用、公孫勝、劉唐三人道:“你們認得那來相見的這個人麼?” 吳用道:“卻怎地慌慌忙忙便去了?正是誰人?”晁蓋道:“你三位還不知哩!我們 不是他來時,性命只在咫尺休了!”三人大驚道:“莫不走了消息,這件事發了?” 晁蓋道:“虧殺這個兄弟,擔著血海也似干係,來報與我們。……” 縱觀整件事,從宋江收到消息開始,穩住何濤,忽悠知縣,報信晁蓋,回頭再應付何濤,稟報知縣,做得滴水不漏不說,從何濤到晁蓋還都對他十分感激,可謂八面玲瓏。 反觀晁蓋,上了梁山之後,因為感念宋江的義氣,要找人給宋江送錢,表示感謝。這個無可厚非。可是找的是誰,赤發鬼劉唐!從外貌到性格,哪一條適合?

你七人剛鬧了鄆城縣,全縣通緝,估計通緝令都貼滿了,結果立刻讓這紅頭髮的大漢去找宋江,這是生怕別人不知道宋江跟匪幫有關係?要知道劉唐這長相,當初什麼事都沒幹就被雷橫當壞人抓起來了,居然還找他給宋江送金子…… 宋江聽了大驚,說道:“賢弟,你好大膽!早是沒做公的看見,險些兒惹出事來!”劉唐 道:“感承大恩,不懼一死,特地來酬謝。” 看把宋江給嚇得。劉唐也真實在,宋江說的怕惹出事兒來是擔心你嗎……先不說杜遷宋萬朱貴林沖這些生臉,如果說還不夠信任這些人,那麼吳用公孫勝乃至三阮,哪個不行,非得找個辨識度最高,性子最莽的劉唐……你到底是表達謝意還是想弄死宋江…… 再往後說,宋江上山之後,每次出兵都是一句話:“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輕動”於是他自己功勞有了,軍權有了,晁蓋一步步被架空,直到曾頭市,他終於忍不住要親自出兵,然後就死了。


笑哥影視


機會肯定是有的,晁蓋之所以被架空乃至最後死的不明不白,都是宋江精心算計的。晁蓋失敗在於心很不狠,不懂得厚黑。因為晁蓋不是政客。沒有經過官場的侵蝕。而宋江則不然,宋江雖然不是正式官員,但做為府衙吏員,他更加了解官場的黑暗。所以他才能在梁山遊刃有餘,並且最終架空晁蓋,最終成為梁山首領。

晁蓋被架空不是漸進式的。而是一下子就完成了,宋江以後做的就是不斷鞏固而已,《水滸傳》第四十回《宋江智取無為軍 張順活捉黃文炳》。晁蓋為了救宋江冒了極大風險,梁山當時二十一個頭領人,晁蓋此次帶來了十七個。剛剛救出宋江第一件就是施法號令要殺黃文炳。晁蓋反對,但宋江鐵桿花榮同意,但晁蓋就沒有話了,以後就是就出宋江。宋江上山第一件事就是新舊頭領分開做。從這時候起,晁蓋就基本上被架空了。就是說江州法場救他出來那一刻起,每一步都在宋江的掌控下,晁蓋實在是無能為力。如果當時晁蓋強行把宋江帶走。也許也就沒事了。可惜晁蓋沒有。缺乏應有魄力和狠勁。

無論古今中外,還是國家和一個組織基本上都是老大和老二不和,一個要上位,一個要保位,這很正常。一個組織的架構的權力應該如何分配,尤其是對梁山這樣的黑社會組織來說。也就是說應該是分權還是集權,梁山第一代頭領王倫是集權,第二代頭領晁蓋是分權。第三代頭領宋江是集權。應該說晁蓋敗就敗在分權,不是分權不對,而在分權太小,晁蓋分權分的太少,晁蓋只分權給了宋江,大哥手下垂直的只有二哥一人,大哥被架空是遲早的事。晁蓋犯了“政治性錯誤”。如果晁蓋能夠大分權,有三哥,四哥,五哥。人事一旦繁雜宋江就無法架空晁蓋 ,而晁蓋如果能夠給予林沖,劉唐,魯智深等人分權,晁蓋就會始終掌控最高權力。

用現在話說,積極培養和拉攏對抗宋江的力量,讓其能夠與宋江抗衡,要有一定的獨立性。二龍山集團是除梁山之外的最大軍事集團的魯智深、武松、楊志獨立性很強,可以培養為與宋江抗衡的力量。這三人皆有勇有謀,反對招安,與宋江有政治衝突,完全可以成為自己人。給予一定權力就是自己人。但晁蓋沒有這個政治水平。這實際上就是晁蓋和宋江的格局的不同。也註定晁蓋不會走遠。

晁蓋給自己的定位就是黑社會老大,沒有政治目的,情商和智商太低沒有格局。晁蓋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沒有凝聚人心的目標,跟著晁蓋大概就是混吃等死,不知道幹啥。晁蓋要想翻盤,就得讓手下覺得跟你有奔頭,有發展,說白了就和現在的老闆畫大餅一樣,成不成功說出來再說。而宋江則不然,不僅會籠絡人心。還有政治頭腦,有目標,有野心。有手段。這樣的人肯定日後肯定能成事,晁蓋作為草莽之輩肯定不是對手。李密要當老大,翟讓就必須死;朱元璋要當皇帝,韓林兒就必須死。楊廣,李世民當皇帝,父子兄弟之間都可以相殘刀刀見骨。晁蓋在這方面顯然過於幼稚。江州劫法場,只要延遲幾個時辰就可以了,但晁蓋沒有這樣做,這一切都說明晁蓋失敗是肯定的。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晁蓋是由可能翻盤的,問題的關鍵在於:選擇哪個時機,從哪一處入手,又如何破局。現在假設我們自己就是晁蓋,來推演一下。

宋江上梁山後的第一次排座次,直接就跟晁蓋分庭抗禮了。宋江一派系的頭領坐了27個,晁蓋一派的老弟兄只剩了9人,秦明,花榮,燕順等早於宋江上梁山的一夥,也公然坐在了新頭領一派裡面。一直到了60回,感覺宋江的勢力越來越龐大,最後無能為力。但並非沒有勝算,坐在宋江那一邊,不見得 就是宋江的人,這需要晁天王自己去發現。

我們先劃分一下陣營。

有些人是為了招安上的梁山,誰當老大他們無所謂,只要能帶他們當官,算是A陣營。有些人是為了仰慕宋江上的梁山,至於宋江想幹什麼他們都無條件支持,這是宋江的鐵桿,算是B陣營。有些人是想佔山為王上的梁山,誰當老大也無所謂,只要能帶他們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算是C陣營。有些人是被宋江吳用陰謀詭計逼上梁山的,這批人雖然表面上在宋江陣營,實際心懷怨恨,算是D陣營。這麼一劃分,梁山上的敵我態勢是不是就明朗了很多?

按照實力來講,C陣營是最複雜的一個,這裡面晁蓋宋江的人都有,但是既然宋江要叫著招安,那麼這個陣營晁蓋應該主要關注才對。尤其是最強大的三山派系,這是明顯反對招安的一系人馬,也是梁山上數一數二的強大力量。有二龍山的魯智深、楊志、武松、施恩、曹正、張青、孫二孃;桃花山的周通、李忠;少華山的史進、朱武、陳達、楊春,僅僅這個派系有13人。如何打開這個突破口呢?很明顯的一把鑰匙——林沖,他和魯智深可是結拜兄弟,不在這個時候多親近一些更待何時。

接下來要動的,是D陣營,雖然他們是一個陣營但都是鬆散的個體。李應,杜興,徐寧,朱仝,李雲都是被坑過來的,無一不恨宋江。晁蓋只要表示會替他們出氣,他們應該就很快改旗易幟。後來朱貴的弟弟朱富上山,公孫勝收服的芒碭山李袞,項充,樊瑞,這時候晁蓋派系就能有33人了。

轉過頭來,再下手C陣營,這次選擇扈三娘為突破口。扈家全家老小被宋江鐵桿李逵砍了個乾淨,宋江一句功過相抵就沒事了,扈三娘心裡一點都不記恨嗎?扈三娘嫁給王英之後,沒再聽說王英去禍害女人,所以她在家裡是說了算的人。通過這麼一層關係,把招安的壞處一擺明,我相信清風山三個喜歡吃人心的頭領也會動搖的。一下子又能挖走宋江4個人。

此時盧俊義,關勝,董平,索超等很多人還沒上山,晁蓋手裡掌握了將近40人的力量,可以說已破局,完全有實力跟宋江分庭抗禮了。


百勝刀王胡逸之


《水滸傳》最大的陰謀論就是所謂的“晁宋之爭”,宋江架空晁蓋,然後拉山頭、搞派系,甚至利用“現代科技”,讓一塊石碣從天而降,從而按照自己的親疏遠近排定了梁山座次。

這種不顧文本的解讀,是對《水滸傳》的深度曲解。那麼,《水滸傳》中晁宋關係到底怎樣,宋江有沒有架空晁蓋呢?

梁山好漢到底來自哪裡?

貫華堂本《水滸傳》“楔子”,容與堂本《水滸傳》第一回,講的都是“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的故事。這個故事清楚的交代,洪太尉奉命到江西信州龍虎山詔請張天師虛靖先生,前往京師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祈禳瘟疫。

洪太尉到了龍虎山,遭到了張天師以及道眾的奚落,在上清宮住持真人的引誘下,懵裡懵懂之間,打開了伏魔大殿的地窖,放走了妖魔。那麼,這些妖魔又是何方神聖呢?

貫華堂本把這個故事做“楔子”,分明講到,由於洪太尉放走了妖魔,便引出了七十回書目。也就是說,龍虎山下逃出來的妖魔將出演七十回書,最終在梁山完成大聚義。

這群妖魔實際上就是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百單八條好漢。道家神話認為,道家紫府管轄這北斗七星群,是紫薇大帝的屬下。這個星群中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原本就是“酆都”之鬼,是紫薇大帝降服的。因而,九天玄女曾對宋江說,斬斷魔心,“替天行道,輔國安民”就可以重歸紫府,否則就要再次被打下酆都。

這些神話乃至於涉嫌“封建迷信”的神話,並非施耐庵要宣揚迷信,而是為《水滸傳》故事開篇,最終要在梁山大聚義時照應,給梁山好漢排定座次。至於梁山好漢的座次是如何排定的,綠野老道曾經寫過一篇《綽號對應星號,星號決定排名……》的文章,比較詳細的解讀了這個問題,此處不再重複。

總而言之,梁山好漢原本就是道家北斗七星群中的“妖魔”,下界作亂,在梁山聚義。那麼,一百單八個妖魔的首領是誰呢?毫無疑問,就是“天魁星”宋江。北斗七星群中,天魁星就是排名第一的。所以,梁山好漢本來就都是宋江的兄弟,有晁蓋什麼事?憑什麼說宋江架空了晁蓋?

那麼,為何又是晁蓋做了寨主呢?晁蓋手底下不也有好幾個兄弟嗎?

施耐庵早就交代晁蓋不是“妖魔”

《水滸傳》第十五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這回書,施耐庵就告訴讀者,晁天王不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

書中寫道,晁蓋在得到生辰綱消息時,夢見北斗七星聚集在他的屋脊之上,七星斗柄上有一顆小星化作白光飛去。吳學究當時聽了晁保正這個夢,便立即意識到要劫取生辰綱必定得七八個人才行。於是,去了石碣村說服三阮加盟。三阮隨著吳用到了東溪村,六個人便聚集在晁蓋的莊上商議大事。此時,公孫勝撞了進了。

公孫勝的到來,吳用再次為晁蓋圓夢,說是聚齊了七人,正應了晁保正“七星之夢”,乃是“應天垂象”。但是,晁蓋緊接著說出了安樂村的白勝,建議(只是建議)大家先躲到此人家中,然後悄然上黃泥岡,神不知鬼不覺的劫了這筆財富。

吳用一聽這話,立即又第三次圓夢,說:“北斗上白光,莫不是應在這人?自有用他處。”吳用此言,晁蓋等人深信不疑,同時,也以“白勝”之“白”對應白光,瞞過了古今以來諸多讀者。

白勝,綽號白日鼠,在七十二地煞中對應的是地耗星。“鼠”與“耗子”難道不就是一回事嗎?地耗星就是排在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倒數第二位的,這是道家早就固定的排名,宋江有什麼辦法進行調整?因而,白勝才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晁蓋便是斗柄上化作白光飛去的小星。

這是意味晁蓋當時居斗柄,是名義上的帶頭大哥而已。更為重要的是,施耐庵告訴讀者,晁蓋不在北斗七星之列,他不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真正領導人。既然如此,憑什麼說宋江架空晁蓋?

晁蓋究竟是哪路大神?

書中介紹,晁蓋在東溪村做保正,因為把西溪村的鎮妖寶塔奪了過來,便得綽號“托塔天王”。這個綽號名副其實嗎?肯定是名不副實的。按照晁蓋的行為,稱他“奪塔天王”才實至名歸。那麼,施耐庵為何要把晁蓋寫成托塔天王呢?

究其原因,還是與晁蓋不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有關。“托塔天王”在《西遊記》中是李靖,然而,施耐庵所處的時代,托塔天王則是佛教四大護法之一,原本叫毗沙門天王,後來又叫北方多聞天王。梁山上的好漢都是道家的“妖魔”,晁天王是佛教大護法,遲早是要把權力交給天魁星的,憑什麼就是宋江架空晁蓋,然後篡奪寨主之位呢?

假如一定要不依文本說宋江架空晁蓋,那麼,早在劫取生辰綱行動啟動之時,晁蓋就已經被吳用架空了。

不妨按照梁山“陰謀論”的觀點,先來把劫取生辰綱的人分個派系。劉唐是前來報信的,暫且算作晁蓋的人,白勝是晁蓋舉薦的,是老相識,也是晁蓋派的。公孫勝到東溪村找晁保正,也劃入晁蓋派系。而三阮則是吳用說服入夥的,雙方也是4:4。然而,整個計劃都是吳用策劃,晁蓋根本就說了不算。

說服三阮時,吳用並沒有先提生辰綱的事,而是打聽梁山的情況,激怒三阮上山落草。這一點,晁蓋完全矇在鼓裡。

晁蓋要先去白勝家躲藏,假若這樣,恐怕就不會如此輕易的被破案,晁天王依舊可以整天坐在葡萄架下喝酒,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但是,吳用是要上梁山的,便否決了晁蓋的提議,把大家裝扮成濠州棗客,住進了安樂村酒店。

吳用自小與晁蓋在一起,晁天王有事便與吳學究商量計較。吳用當然知道晁蓋的秉性,專一愛結交江湖好漢,遠近聞名。吳用此舉,就是要暴露晁蓋,好實施自己上梁山落草的計劃。果然,晁蓋一露頭就被何濤認了出來,於是,吳用的計劃得以實施。

吳用很鬼這倒不假,但是,施耐庵的隱喻則是吳用是天機星,是當時七星聚義排位最高的星宿。因而,這件事情還得由道家“妖魔”來完成,晁天王在這個時候實際上已經交權了。

宋江上山後,吳用自然要依附於宋江。所以,從三打祝家莊起,吳用便安安心心的做軍師,輔佐宋江,從來就沒幹私活,宋江想什麼、做什麼,吳用立即出謀劃策,極少失誤。吳用以下的兄弟則更不用說,他們都是天魁星以下的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本來就屬於宋江領導。

施耐庵的寓意就是“佛道合一”

《水滸傳》有個故事藍本,就是《大宋宣和遺事》,其中,就有晁蓋、吳學究等人劫取生辰綱、宋江報信,以及宋江接到晁蓋的書信之後殺了閻婆惜的故事。同時,還講到了宋江殺惜後逃進九天玄女廟得到天書的事情。宋江得了“天書”,便直接上了梁山,按照“天書”的指引聚集三十六人。宋江上山時,晁蓋就已經死掉了。

施耐庵改寫了這個故事,而且,把晁蓋的綽號由“鐵天王”改成“托塔天王”。施耐庵這一改,也是有藍本依據的,龔開《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就說晁蓋是毗沙門天王。施耐庵不僅據此做了改寫,還進行了昇華,寄託了自己“佛道合一”的宗教思想。

書中說,晁蓋是毗沙門天王,佛教四大護法之一。但是,在晁蓋做保正的東溪村山上,卻有一座靈官殿。靈官,卻是道家大護法。“劉唐醉臥靈官殿”,但是,書中的細節顯示,劉唐當時並沒有醉,他完全可以直接去找晁蓋說事。那麼,施耐庵為何要讓劉唐“醉臥”靈官殿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道家護法與佛家護法聯手,做下了這起大案。

宋江是梁山上最大的道家魔頭,正與佛家大護法處於相對應的位置。然而,宋江殺惜後逃回家中,卻躲在了供著三世佛的佛堂地窨子裡,受著三世佛的庇佑。

佛道合一的暗示在《水滸傳》中還有很多,晁宋身上的符碼最為典型。既然是佛道合一,哪來的晁宋之爭,施耐庵會自己打臉嗎?

晁蓋在梁山一個人都沒發展入夥,所謂林沖是晁蓋的死黨,也是脫離文本的臆想。晁蓋去世後,法事尚未正式開始,林沖就聯絡吳用、公孫勝等人,迫不及待的勸宋江坐頭把交椅。假如說林沖是晁蓋的死黨,那麼,到底是宋江架空晁蓋,還是林沖最善背叛呢?

宋江做了臨時寨主,梁山好漢盡皆歡喜,拱聽約束。因為,晁蓋作為佛教大護法,庇佑了梁山一段時間(宋江曾經就接受過三世佛的庇佑),然後,便被施耐庵稀裡糊塗的寫死了。其實,也不是稀裡糊塗的寫了晁蓋之死,施耐庵的意圖是,晁天王此時又昇華到另一個境界,繼續對梁山進行庇護,佛道合一始終存在。這件事情,就是晁天王的兩次顯聖。

道家自己管理自己,為什麼就被說成是架空了呢?

晁天王兩次顯聖為了什麼?

卻說宋江在九天玄女廟接受了九天玄女的法旨,要“替天行道,輔國安民”,並受到了九天玄女“罪下酆都”的警告和威脅。但是,宋江並沒有按照九天玄女的法旨行事,把“替天行道,輔國安民”改做“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差了兩個字,意思便完全不同了。九天玄女的“替天行道”本質上是“替天子行道”,結果是“輔國”,為失道亡國之君宋徽宗服務。宋江的這種行為,其實就是有點“背道”了。這也是施耐庵“佛道合一”思想的另一種表述,九天玄女是道家最高階神,如此強勢,如何“佛道合一”?

施耐庵這樣寫,實際上就是反皇帝的,針對的就是宋徽宗“崇道抑佛”,最終“革佛”的錯誤宗教政策。書中以魯智深大鬧五臺山隱喻了宋徽宗的“革佛”,這一點,綠野老道多次論及,此處不再重複。

因而,晁蓋“昇天”後,得知梁山好漢都是道家紫府的星宿,當然也知道了自己的身份。於是,在決定梁山命運的兩大節點時,顯聖幫助宋江渡過劫厄。

晁天王的這兩次顯聖,首先是在大名府時告知宋江背瘡將發,要去找“江南地靈星”救命。按說,“天書”原本就是梁山好漢的花名冊,但是,宋江、吳用都沒有翻看天書查找此人是誰。反倒是張順提供了線索,吳用猜出了此人,“兄長夢晁天王所言:‘百日之災,則除江南地靈星可治。’莫非正應此人?”

宋江、吳用不再視九天玄女的天書為神品,意味著宋江此時已經“背道”,梁山還得是“佛道合一”的梁山。

再一次就是活捉史文恭時以陰魂纏繞,彷彿就是在幫助盧俊義,阻止宋江做寨主。其實,晁蓋並沒有指定說是史文恭射殺了他,反倒是宋江篡改了遺囑,嫁禍給了史文恭。所以,晁蓋到底還是在幫助宋江。這件事情關係到梁山戰馬問題,盧俊義不過是附著在“玉麒麟”身上的一匹神駒,專門制服照夜玉獅子的。

梁山打仗,需要大量戰馬,而曾頭市則是金國的榷場,專門限制馬匹進入宋境。梁山蕩平曾頭市,制服照夜玉獅子,還有抗金的寓意。按照歷史記載,梁山好漢確實參加過抗金戰鬥,這就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寓意所在。

假若一定就是史文恭射殺了晁蓋,宋江難道是個白痴,竟然讓吳用設計、公孫勝做法來阻止自己做寨主?

活捉史文恭不需要多少武力,假若宋江要去捉他,簡直比盧俊義還容易。

晁天王兩次顯聖都是在幫助宋江,幫助梁山,體現了佛教大護法的職責,何來“晁宋之爭”?

最後還說兩點,說晁蓋反對招安的,同樣是脫離文本的臆想。《水滸傳》呼延灼攻打梁山的幾回書中,就有晁蓋積極支持招安的故事,評《水滸傳》總不能不看原著吧。再就是晁蓋大名府顯聖時,與宋江的對話,實際上就是宋江東溪村私放晁天王時的文本翻版,幾乎就是一個人在說話,金聖嘆批註的貫華堂本《水滸傳》很清楚的這樣寫著。

歸結一句話,梁山絕無晁宋之爭,晁宋本是一體,宋江絕沒有架空晁蓋。


綠野萍蹤01


宋江上山之後,晁蓋地位逐漸邊緣化,權力逐漸被宋江不動聲色的剝奪。

晁蓋看似無奈,其實有兩次翻盤機會。

宋江、晁蓋都是梁山好漢中的掌權者。晁蓋通過人格魅力與雄厚財力,得林沖火併王倫成為梁山老大。

晁蓋坐梁山頭把交椅。眾人心悅誠服。


宋江上山,做了梁山二號人物。也就開始了宋江集權之路。

宋江為何要架空晁蓋?

  • 一、功名心

宋江自小熟讀經史,後入官府,成為一名刀筆吏。

且不論北宋末年,官場黑暗,科舉考試,烏煙瘴氣。宋江又是否有真才實學。

單是宋江入官府,做了押司。便可證明宋江有功名企圖心。是想憑藉自己滿腹經綸,做出一番豐功偉績的。

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這是古代天下士子孜孜不倦的追求。宋江也不例外。

可是,事與願違。宋江被迫落草。與為國出力,南轅北轍。自己站到了朝廷的對立面。

唯一能改變這種局面的,只能是招安,歸順朝廷。


可是,宋江不是梁山老大,是否招安,如何招安,他都說的不算。

只有成為梁山說一不二的領軍人物,才能順利實現招安。

所以,宋江必須成為老大。自然要架空晁蓋。

  • 二、名利慾

宋江一直以來,仗義疏財,得到“及時雨”的名號。這個名號,宋江很喜歡,也常常以此而自居。

不論何人,只要張口,宋江必然出手相助。這是宋江樂善好施的本性,但更多的是宋江在做名聲的投資。

而他的名聲投資,也確實得到了回報。宋江逃亡及發配江州的路上,幾次遇險,都因“及時雨”的大名,而逢凶化吉。

宋江嚐到了名聲的甜頭,自然對名譽也是更加看重。

提起梁山,首先想到的自然是龍頭老大。可是梁山日益興旺,老大晁蓋的名字也水漲船高。老二宋江的聲譽,自然就慢慢被蓋過去。

宋江怎麼能接受風頭被壓呢?自然要另闢蹊徑,把風頭搶回來。讓人提起梁山,首先想到的是宋江,而不是晁蓋。

既要名頭響,又要說得算,除了梁山之主,別無他法。

於是,宋江開始架空晁蓋。

宋江如何架空晁蓋?

明面的搶班奪權,有損清譽。只能暗中計較,才能人財兩得。

故而宋江架空晁蓋,開始三步棋。

  • 一、招新人

宋江在殺惜之後,晁蓋曾多次相邀,希望宋江留在梁山。宋江皆拒絕。

因為梁山好漢都是晁蓋的心腹。宋江在梁山沒有親信。

一個文弱書生,孤家寡人,在梁山做老二。這其中的危機感,宋江自然清楚明白。所以,他堅決推辭,不肯落草。

可是雖未落草,宋江卻不斷為梁山打廣告,不斷介紹親信上梁山。

目的不言而喻,就是為他日後獨霸梁山做準備。

直到打了無為軍,花榮、秦明、李俊、張順等等宋江的心腹悉數上山,宋江也算是在梁山有了勢力,他才在梁山安穩下來。

  • 二、壯聲威

宋江在梁山的聲勢浩大,成為梁山最大的勢力。可是,宋江並不滿足。

宋江想要的是天下揚名。天下人聞宋江之名,都覺得如雷貫耳。

因此,梁山但凡有事,都是宋江帶兵出戰。有吳用、花榮、秦明等文武相輔佐,宋江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宋江的名聲也越來越大。隱隱有隻知梁山宋江,而不知晁蓋之事態。

宋江聲威漸隆,已成為梁山好漢大部分人心中的老大。晁蓋漸成雞肋,成了宋江稱霸的絆腳石。

  • 三、許心願

晁蓋上梁山之後,主張“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快活逍遙的綠林草莽生活。如此生活,雖得一時快活,卻難長久。

一,坐吃山空,沒有進項。敗家。

二,年紀增長,不復其勇。等死。

兩大弊端,梁山眾人並非算是魯莽短見之人,自有煩憂之人。

而且梁山好漢接近半數朝廷中人,對這樣生活不是很適應,對以後的命運也會很擔憂。

所以晁蓋的能力,只能在梁山順境時,發揮作用。一旦有人提出日後的前途,晁蓋的目光短淺,就暴露無遺。

宋江就是不斷提議招安,提出為梁山好漢未來著想的這個人。這個提議,直擊梁山好漢心中的弱點。

跟著宋江不光能喝酒吃肉,還能升官發財。

眾人紛紛倒向宋江陣營。晁蓋被架空。

晁蓋有兩次翻盤機會

宋江架空晁蓋雖然潛移默化,悄悄進行,但晁蓋並非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處境。

晁蓋執意去打曾頭市,就是想絕地反擊。為自己挽回聲威,可惜太晚,被宋江趁機除掉。

晁蓋在此之前,有兩次時機,可以迅速打壓宋江,只是他也沒有抓住。倘若抓住任何一次,宋江必然處處受制。

  • 一,沒有明白並拉攏公孫勝

宋江上山。公孫勝便要回鄉探母。

此時宋江的心思,公孫勝已經一清二楚。他對宋江深為不齒。不肯與之共處一室。後來,戴宗、李逵去請,也是多次推諉,不肯回山。可見公孫勝之心。

可是,宋江與晁蓋,是有過命之交。公孫勝即便看清宋江為人,卻也不能從中勸誡,會被晁蓋誤會。

公孫勝只能以回鄉不還,來暗示晁蓋。

公孫勝回鄉,去請他回山之人,是戴宗、李逵。二人都是宋江心腹。公孫勝更是無法言明,只能推辭。

第一次戴宗遍尋不到。晁蓋就應該醒悟所託非人。而應讓七星聚會的劉唐、吳用、阮小七等人去才對。畢竟這些人是晁蓋的親信,交情深。可以推心置腹。

晁蓋畢竟是個粗人,心思單純,沒有考慮到。

公孫勝雖是道人,卻也精通謀略,是梁山副軍師。有他相助,吳用那時也並未倒入宋江陣線,是完全有能力反敗為勝的。

公孫勝雖然回山,對晁蓋卻是失望。眼見宋江勢力不可阻擋,只能順應,一直都保持中立態度。

沒有拉攏住公孫勝、吳用,晁蓋已是光桿司令,被架空的命運不可逆轉。

  • 二、沒有利用扈三娘

扈三娘被林沖所擒,送上梁山。

扈家莊被李逵斬盡殺絕。

扈三娘與宋江陣營,不共戴天之仇。是晁蓋瓦解宋江陣營最有力的武器。

結果,晁蓋沒用。反而扈三娘被宋江利用,成全了他重諾守信,不貪美色的好名聲。

扈三娘提前送上梁山。晁蓋不應該不聞不問。而應將她許給林沖。

扈三娘被林沖所擒,是林沖的戰利品,歸林沖所有,理所應當。

林沖成為晁蓋的心腹。軟性子的林沖在扈三孃的挑唆下,與宋江陣營作對。

林沖與魯智深是好兄弟。魯智深背後史進、楊志等人,加上晁蓋的劉唐、三阮、公孫勝,足以與宋江抗衡。

晁蓋不再是光桿司令。不僅不被架空,反而實力大增。

結語

梁山雖只是一方煙水寨,但其中利害關係複雜,絲毫不亞於朝廷中的政治鬥爭。

宋江架空晁蓋,就是很典型的弟弟篡位戲碼。

權力慾望面前,親情、友情、愛情似乎都可以捨棄。然而一個六親不認,鐵石心腸的人得到最終勝利之後,還快樂嗎?

宋江最終奪權成功,並實現加官晉爵的理想。可是最後,兄弟們死的死,走的走。這其中不僅有對朝廷的怨懟,也有對他的失望。

宋江飲下朝廷賜下的毒酒,何嘗不是一種醒悟,一種追悔。


黑白歷史說


晁蓋接納了宋江即己引狼入室,俗語說請客容易,送客難。晁蓋知道自己被架空時,想翻盤為時晚,宋江沒有給他留下翻盤的機會。

首先,晁蓋在人數上對比宋江明顯處於劣勢。關健人物吳用反水投向了宋江,是對晁蓋的致命打擊。

其次,晁蓋與宋江的路線不同,晁蓋只有死心塌地對抗朝庭或能有一線生機,追隨者都是亡命之徒,只求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快活一天是一天,並無其它奢望。而宋江打著反貪官不反朝庭準備召安的旗號,許多人入夥梁山只是做權宜之計,因此那些不得志的官軍將領也投到了宋江陣營,來為自己尋求出路。使宋江的陣營不斷擴大,忠於宋江的人數對晁蓋形成了壓倒性的多數。在攏絡人心上晁蓋也處於下風。

所以晁蓋想推倒宋江重新

翻盤,幾乎就是妄想。晁蓋不明不白的死,足以證明宋江在梁山己完全佔穩了統治地位。


用戶李森


晁蓋哪來的翻盤機會?

首先,宋江上山之後,晁蓋的基本盤"七星聚會"的另外六人中,吳用改投了宋江,且成為了宋江的主要助手;公孫勝只掛了個虛銜,基本不問山寨之事;阮氏三兄弟分管了水寨,根本過問不到梁山領導核心之事。六人之外的白勝,則從來都是一個可有可無、無關緊要之人。可以說,晁蓋已經沒有得力心腹可用了。

其次,梁山的新增力量中,有的本來就是宋江的心腹,例如李逵、戴宗、花榮、張順、石勇、孔明、孔亮等人;有的則被宋江收買成了心腹,例如秦明、黃信、扈三娘、王英、甚至包括盧俊義等人;有的則是隻掃自己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中立派,打仗參與衝殺,其他百事不問。例如林沖、關勝、武松、魯智深等人。可以說,在"七星聚會"之外,晁蓋沒有新增半個心腹。

最後,梁山的所有軍事行動,晁蓋每次都被一句"哥哥豈可輕動"排除在外,剝奪了軍權。好容易爭取到一次攻打曾頭市的戰役,卻輕易中了暗箭而亡。

很多人懷疑,射暗箭的不是史文恭,而是宋江安排的心腹花榮。這個懷疑,《水滸》沒有提供證據,我們姑且不論。但以上三個方面的事例已足夠說明,晁蓋的被架空篡位,是沒有機會翻盤的。


跛翁


晁蓋,是梁山泊的總寨主,山東鄆城縣東溪村人,東溪村保正,本鄉財主。平生仗義疏財,為人義薄雲天,專愛結交天下好漢,聞名江湖。喜歡刺槍使棒,身強力壯,不娶妻室,終日打熬筋骨,是一個真正敢於為民請命的好漢、人稱“托塔天王”。 是一個帶有悲情色彩的悲劇英雄。

作為好漢,往往講究義字為先,晁天王這一點上無可挑剔,

書中在晁蓋出場就說他: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若要去時,又將銀兩齎助他起身。短短几十個字,就把晁蓋的為人說的一清二楚。晁蓋是一個東溪村的保正,身份上遠遠不比皇室出身的大官人柴進,可是卻可以做出絲毫不次柴進的舉動,不能不說和讓人欽佩。

對待兄弟的問題,晁天王的表現也是仗義和大度,救下與自己素昧平生的劉唐,作為一山之主親自前往江州救宋江。梁山的恩人柴進有難,被陷於高唐州,晁蓋也是一心要前往搭救。由此可以晁蓋對待兄弟的確仗義,能做到富貴不忘本,絕對配的上好漢二字,對待兄弟,對待朋友,晁天王可以做到兩肋插刀,出生入死,不顧自己的危險,甚至出賣過自己的白勝,都託人救出。所以說晁天王義氣深重毫不過分。

晁蓋明知自己沒有本事打天下,於是就得過且過,臨終前幡然悔悟,寄希望於替他報仇的人能帶領梁山好漢走第一條道路;宋江也知道自己不是第一條道路的料,又不願落得第二條道路的下場,只有選擇第三條道路,受招安後替朝廷賣命,為家人和子孫後代謀幸福罷了。

晁蓋為人忠厚,敢於伸張正義,在群眾中很有威望。晁莊二十里外有個東市村,村中有個教書先生名吳用,足智多謀,是晁蓋的好朋友。他們聯絡劉唐、公孫勝、阮氏三兄弟造反上了梁山,提出“殺富濟貧、推翻大宋”的口號。《水滸傳》中,在黃泥崗智取生辰綱的故事引人入勝。不過缺乏政治才能是他的悲劇,當然這缺點也是古代農民起義的致命傷。

中國成功的政治領袖,第一個條件是“忍”,包括剋制自己之忍、容人之忍、以及對付政敵的殘忍。第二個條件是“決斷明快”。第三是極強的權力慾。

人物生平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

五月初,晁蓋等人七星聚義共同商議劫取生辰綱。

五月半,楊志運送生辰綱由大名府往東京,晁蓋等人依計行事。

六月初四日,晁蓋等人在黃泥崗劫取生辰綱。

六月上旬至八月半左右,晁蓋等人殺散前來圍捕的官兵投梁山泊,遭王倫拒絕。林沖殺王倫,奉晁蓋為寨主。

八月半左右,晁蓋遣劉唐往鄆城送信及黃金一百兩與宋江和雷橫。

宋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

二月初,宋江因殺閻婆惜被髮配江州,經梁山,晁蓋勸宋江入夥,未果。

六月初旬,宋江因題反詩被捕,蔡九知府命戴宗送信往東京,路經梁山,晁蓋知宋江有難,命人將蕭讓和金大堅賺上梁山,命他二人造下假書信欲救宋江。

七月十九日,晁蓋與吳用察覺假書信有誤後,晁蓋率人下樑山前往江州法場救下宋江和戴宗,並與群雄在白龍廟舉行二十九傑小聚義。

七月底,晁蓋等人攻破無為軍,殺死黃文炳,返回梁山。

宋徽宗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

正月初至二月半,楊雄殺妻後與石秀、時遷路過祝家莊,以偷雞啟禍。楊雄、石秀投奔梁山泊,晁蓋欲下山攻打祝家莊,被宋江以“一寨之主,不可輕動”為由攔下,宋江親自率軍下山攻打祝家莊,最終大勝而歸。

八月底,李逵因在高唐州打死殷天錫,因而牽連柴進入獄。晁蓋得知欲下山攻打高唐州,解救柴進,被宋江以“一寨之主,不可輕動”為由攔下。宋江親自率兵攻打高唐州,最終大勝而歸。

十一月中旬,呼延灼奉旨征討梁山。宋江向晁蓋請命下山與呼延灼交戰,晁蓋應允。最終宋江收呼延灼歸順梁山泊。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

二月中旬,史進和魯智深被陷華州城,晁蓋欲往解救,被宋江以“一寨之主,不可輕動”為由攔下。宋江親往攻打華州,最終大勝而歸。

三月中旬,晁蓋率兵攻打曾頭市,中箭死,臨終遺囑: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





K來愛


《水滸傳》中晁蓋一直被宋江架空的,他是沒有任何機會的。

首先從兩個人的性格來分析,晁蓋他的性格比較豪氣、為人仗義,從有名的智取生辰綱來說吧,晁蓋帶領人馬取到錢財之後,沒有自己拿那大的一份,反而是和一起共事的兄弟一起平分,在者弟兄們誰要是有什麼難處,來找他都會幫忙,家中的錢財都散了好多,但是做人做事幹七分要留三分,如果沒有給自己留的餘地那這個人就不適合當領導。加之晁蓋對事不太計較,對兄弟朋友又沒有絲毫的防備之心,導致的結果可想而知了,人一般都是自私的,如果我們有共同利益我們就是好朋友,當觸碰到個人的利益的時候,人就會變得現實很多,為了個人利益而放棄你。晁蓋和江湖人士打攪的比較多,江湖人士都比較豪放,心機比較少,所以才會造成晁蓋仗義、豪氣、心機少沒有防備之心的性格。

宋江的性格就比較多變,但造成這樣的效果是宋江所處的環境,宋江所處的環境是在當時官僚資本主義盛行的年代,,想要在衙門當一個小領導,沒有一點思想是不行的,不但要靈活,而且要猜測領導的意思,分析自己的位置,自己當了領導的時候,要分析自己手下,所以說宋江不但思想靈活,也有明確的目標 和野心,也善於拉攏人心,從梁山好漢來到梁山的時候,都是宋江在接待,噓寒問暖安頓和幫助,給剛來梁山的人留下了好印象,也變相的拉攏了人心,所以可以得出結論宋江一直把權利集中在自己手中,再加之宋江心思縝密,晁蓋則反之,使的宋江把晁蓋架空了並不意外,宋江是最大的贏家。









小樣看影視


宋江上山排座次明顯看出這個人的心機城府,晁蓋客氣,推宋江做第一,宋江剛上山當然不能這麼直接,所以推辭,然後大家提出按功勞排名,宋江不置可否,提出說先上山的頭領坐左邊,後上山的坐右邊,日後再按功勞多寡排名。這排名還能一直變嗎?誰立功了再往上提排名?再說日後宋江有多大功勞?也沒看他把誰提到自己前面啊,所以這一說法完全是打臉的,再看看左右的分人,右邊40個,左邊可憐巴巴9個,這一劃分就是把先上山的9個算晁蓋的人,另40個算自己的人了,你說他沒私心,你家狗信嗎?宋江為人垃圾,人品極其底下,但是表面做事非常漂亮,也就是那時代信息不開通,人和人溝通也不多也不方便,放現在,你這樣一分人,誰都看得出你意圖,沒人會信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