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娃兒們在家都憋(chai)壞(jia)了沒……

本以為這近一個月“奉旨”宅家的日子,寶寶們得奔潰抓狂,然而小編逛了一圈兒發現,好像並非如此。宅家有宅家的“造”法兒,孩子們可一點兒都沒閒著。

有撲蝶的,有畫畫的,有瘋狂輪滑的,有練體操的,有練功的,有寫作文的,有搞音樂的……“神獸”們倒也過得豐富有趣↓↓

陳浩民女兒撲蝶

來看看娃兒們在家都憋(chai)壞(jia)了沒……

網紅小蠻在家輪滑肆意馳騁

來看看娃兒們在家都憋(chai)壞(jia)了沒……

阿拉蕾笑對“禁閉”

來看看娃兒們在家都憋(chai)壞(jia)了沒……

講到體操楊陽洋可謂家學淵源

來看看娃兒們在家都憋(chai)壞(jia)了沒……

姚晨兒子小土豆英文作文條理清晰用詞講究

來看看娃兒們在家都憋(chai)壞(jia)了沒……

王櫟鑫跟女兒互動頻繁有愛對唱

來看看娃兒們在家都憋(chai)壞(jia)了沒……

還有,小小工具人上線,來康康楠哥和張嘉倪兩位老母親是怎麼“玩”自己孩兒的↓↓

楠哥把娃當計時器,綁四個辮子代表週四

來看看娃兒們在家都憋(chai)壞(jia)了沒……

張嘉倪,居家健身兩不誤,抱娃深蹲

來看看娃兒們在家都憋(chai)壞(jia)了沒……

短時間看來,似乎洋溢著母慈子孝的“和善”氣息。然而,疫情似乎遠沒有要過去的意思,目前形勢依然非常嚴峻,解禁仍然遙遙無期,所以現在一團和氣的親子關係到底會堅持到何時呢?要“防患於未然”呀老母親們,嗨小編真的操碎心。

來看看娃兒們在家都憋(chai)壞(jia)了沒……

這不,關於如何應對孩子突然撒潑發脾氣,小編給大家支的招,還不該分享的分享,該保存的保存↓↓

當孩子們撒潑尖叫時,你通常怎麼做?是急切地詢問?還是不問情由趕緊安慰擁抱讓他重新開心?亦或是氣急敗壞揍他一頓?家有2歲以上寶寶的老母親們,想必已經非常習慣孩子在天使和小魔王之間,不分時間場合事情的自由隨意切換了。所以,當他又一秒變魔王時,你要怎麼處理呢?

來看看娃兒們在家都憋(chai)壞(jia)了沒……

先來看一則科學實驗研究:

研究幼兒的科學家們對這惱人又讓人心碎的哭鬧進行了細緻的研究,他們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東西。美國的《情緒》雜誌曾經刊發過一則來自明尼蘇達大學的Michael Potegal和康涅狄格大學的James A。Green發表的論文。

兩位研究者在幼兒的身上放置了無線麥克風收集孩子們崩潰時的錄音,他們研究這些錄音,發現雖然每個孩子發脾氣時的聲音不一樣,但是卻有明顯的共性特徵:“經常和尖叫一起出現的聲音有叫喊和踢腿;扔東西的動作也會常常伴隨拉東西、推東西的動作;哭泣則跟哀嚎、賴在地上尋求安慰等捆綁在一起。”

來看看娃兒們在家都憋(chai)壞(jia)了沒……

這個發現和以往的情緒理論有些不一樣,過去認為孩子崩潰時是先憤怒後悲傷的,比如先叫喊、尖叫,然後再出現哭泣和嗚咽。但是這項研究認為,悲傷和憤怒是緊密交織在一起、同時發生的。如果孩子的憤怒可以儘快表達完,那麼這個孩子更容易被安慰。

怎麼能夠讓憤怒更快走掉呢?這項研究的科學家發現,當孩子們尖叫、踢腿、耍賴的時候,在旁邊焦心的父母哪怕只是問一個問題,都可能延長孩子們發火的時間,“因為人在憤怒的時候是很難去處理信息的,大人的問題只是給孩子的大腦徒增更多待處理的信息罷了。”在不打擾的環境下,憤怒情緒可以像雷暴一樣,來得快,去得也快。

來看看娃兒們在家都憋(chai)壞(jia)了沒……

科學家們希望這項研究可以幫助家長在面對孩子發火、撒潑時,有更大的控制感和忍耐度,不過於著急、擔心,不需要立即弄明白怎麼回事,或者要求孩子即刻停止撒潑行為。作為父母,安心地陪伴在一旁,什麼都不用做(除了必要的安全措施),等待孩子的怒火自然走掉,你會欣喜地發現,這時候,孩子心中剩下的更多是悲傷,他們可能會伸出手,哀哀地哭泣,更願意接受你的安慰和擁抱。

來看看娃兒們在家都憋(chai)壞(jia)了沒……

懂?就是說,孩子撒潑嚎哭不可理喻時,在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之後,就讓他發洩讓他哭喊,自己在一旁安靜的陪著他就好,記得,一定要在他看得見的地方陪著他,給他安全感!

等他將所有的憤怒都發洩完了、只剩悲傷時,作為老母親再給予輕拍、擁抱、親吻等必要的肢體接觸作為安慰,這樣更有利於處理孩子諸多看似突如其來的情緒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