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給顧客營造家的感覺

在星巴克,有這樣的一個理念,他們視顧客為尊貴的上帝,還把顧客當做自己的朋友。

德國的一家星巴克分店,有一對情侶經常來光顧,他們被星巴克濃濃的咖啡、熱情周到的服務所吸引,再加上星巴克所散發出來的浪漫氣氛,這對情侶簡直視星巴克為自己的家,每天下班以後都要在星巴克品嚐想弄的咖啡。同時,他們與星巴克的侍者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一天,侍者發現這對情侶只來了一個,小夥子坐在昏暗的角落裡嘆息不已、鬱鬱寡歡,失去了往日的瀟灑與浪漫。侍者小心翼翼地走進,納新詢問發生了什麼事。年輕人很無奈但很坦誠地告訴侍者,他因為一件小事與女朋友吵架,他現在很後悔,不知道該做什麼。侍者用溫柔的目光看著年輕人,告訴他要主動向女朋友道歉,坦誠地面對自己所犯的錯誤,年輕人點了點頭。一天、兩天、三天過去了,第四天,那對情侶又出現在店裡,小夥子用感激的目光看著星巴克的侍者——他的朋友。


星巴克:給顧客營造家的感覺

顧客至上、親情文化,給顧客的一種家的感覺,這就是星巴克成功的文化基礎。

舒爾茨初次來到星巴克時,首先聞到的是咖啡濃濃的芬芳香味,就像沒有被打磨成型的鑽石那樣原汁原味,而他卻有信心將這顆鑽石打磨得更加璀璨。這種感覺讓舒爾茨更加堅信,他今後的生活肯定是與咖啡分不開的。他依然辭去了休閒、高薪的工作,去星巴克做了一名營銷總監。

米蘭的一次出差成為舒爾茨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米蘭,他進入一家咖啡店喝當地的咖啡,突然有一種重新改造星巴克的靈感——放鬆的氣氛、交誼的空間、心情的轉換,才是吸引顧客的精髓所在。

營銷學的第一原理就是滿足客戶的需求。舒爾茨認為星巴克的產品不是咖啡,還有在咖啡店的體驗。舒爾茨在美國推行了一種全新的“咖啡生活”:“星巴克時人們的第三個場所,第一個是家,第二個是辦公室,星巴克則是介於兩者之間。在這裡待著,讓人感到舒適、安全和家的溫馨”。在中國的一些有關小字生活方式的文章中經常提到一種現象:高級寫字樓裡的白領們一般上午在辦公室,下午則在星巴克泡著。

“舒適、安全和家的溫馨”主要靠在咖啡店中同顧客進行交流來打造,特別是咖啡生同顧客之間的溝通。每一個咖啡生都要接受嚴格的培訓,包括客戶服務、基本銷售技巧、咖啡基本知識、咖啡的製作技巧等。咖啡生要能夠理解顧客的需求,在耐心向顧客講解咖啡的不同口感和香味的同時,也要能大膽地域顧客進行眼神接觸。星巴克靠員工的耐心和經驗,慢慢地建立與顧客的關係。最初他們以一對一方式與稍有品位的顧客交流,告訴他們如何區分咖啡,並指導顧客咖啡豆以及在家煮咖啡的技巧。這種與顧客分享咖啡信息的方法不但為星巴克打響了知名度,也培養了一群忠實顧客。


星巴克:給顧客營造家的感覺


舒爾茨的策略是循序漸進的,是按一次一個顧客、一次一家店,或一次一個市場來做的。星巴克的標準是:煮好每一杯咖啡,把握好每一個細節。您可能今天面對的是第100位顧客,可對顧客來說,喝到的卻是第一杯咖啡,他對星巴克的認識就是從這杯咖啡開始的。如今每週光臨星巴克的人數達到了2500萬人。

星巴克的成功證明了耗資數百萬的廣告不是創立一個全國性品牌的先決條件,充足的財力並非創造名牌產品的唯一條件,顧客的口碑才是最好的品牌效益,只有與顧客交朋友,把顧客的感覺尊為第一,公司才能長久地發展下去,並創造出永久的品牌。

——END.

#我去星巴克點的是“卡布奇諾”#初入職場的你你呢?

記得16年畢業剛來到北京,在大學的印象裡星巴克是有錢人才能進去的印象。人生第一次在星巴克裡開會,老闆問我喝什麼?我一臉懵逼,腦海中突然閃現出“卡布奇諾”,可能這就是經常刷劇的好處吧!能夠幫你解決尷尬時刻!

感謝“卡布奇諾”!

小編給大家奉上乾貨:一張圖幫你搞清楚咖啡的區別,摩卡、拿鐵、卡布奇諾到底怎麼分


星巴克:給顧客營造家的感覺

一張圖幫你搞清楚咖啡的區別,摩卡、拿鐵、卡布奇諾到底怎麼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