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下如何做好養殖場消毒?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給羊業生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難。在此特殊時期,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如何做好環境控制工作度過難關呢?現結合崗位工作實際,提出以下應對措施。


新冠病毒疫情下如何做好養殖場消毒?


一、正確認識,積極面對

疫情發生後,政府啟動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成立了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統籌防控調度工作,傾全國之力防控疫情,調撥應急物資,抽調醫護人員馳援武漢等地,指導相關企業恢復生產、擴大產能、挖掘潛能保證物資供應。海外華人、華僑盡全力支援疫情防控,形成了全球華人眾志成城、團結一致阻擊疫情的大格局。

我國在經歷了2003年“SARS”疫情後,各級政府積累了寶貴的疫情防控經驗。我省更是執行最嚴格的防控措施,多地社區、村莊實行嚴格的封閉式管理,切斷病毒傳播途徑。鑑於以上情況,我們要堅定信心,相信政府一定會戰勝疫情。在思想上要堅信困難是暫時的,在戰略上重視疫情、在戰術上蔑視疫情,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二、嚴格執行防疫制度

1.加強人員防護。各場要強化人員管理,嚴控人員流動,避免交叉感染。無關人員禁止出入生產區,生產區內禁止飲食、抽菸等行為。生產人員進出生產區必須佩戴口罩、工作服、手套和膠鞋,施行嚴格的消毒措施。必要時,生產人員可採取一定的隔離措施。

2.強化衛生措施。

一是合理通風。尤其是密閉舍要注意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減少汙濁空氣對羊只刺激,降低或杜絕疫病發生;

二是保持環境衛生。及時清理糞汙,有條件的場可使用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進行處理。調研發現,部分場受限於疫情防控措施無法清運糞汙,對此要及時清理糞汙暫時堆放於羊場下風口處,採用堆積發酵方式處理;

三是保持圈舍乾燥。嚴防飲水跑冒滴漏,尤其是地圈飼養的必要時可添加墊料,避免圈舍溼度過大造成肢蹄病的發生。目前,溫度已回暖,保持乾燥可避免人為的創造病原微生物滋生溫床;

四是及時清理殘餘飼料。及時檢查並清理料槽剩餘飼料,不給鳥、鼠留存食物,減少鳥類、老鼠流竄傳播病毒機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3.嚴格消毒措施。

一是嚴格執行消毒制度。一個運行良好的場在生產中須建立健全衛生消毒制度,生產中嚴格執行,這也是切斷傳播途徑、降低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是全方位消毒。圈舍、通道、設施設備、養殖用具、辦公區、休息室以及場周邊環境等定期消毒,避免留死角;

三是科學選用消毒藥品。在消毒藥的選擇上,需注意採用兩種及兩種以上消毒藥交叉使用,以保證消毒效果。據疫控專家介紹,“新冠肺炎”病毒對氯已定、二氧化氯消毒藥不敏感,可選用次氯酸鈉、二氯海因、氯化磷酸三鈉、次氯酸鈣、二氯異氰尿酸鈉、三氯異氰尿酸鈉、次氯酸等消毒藥品。此外,可採用75%酒精擦拭消毒工具,有條件的安裝噴淋、紫外線消毒裝置;

四是強化車輛消毒。對進出場區的運輸車輛嚴格消毒,必須經過消毒池消毒,同時應注意及時補充消毒池內消毒藥,保持消毒池水位及濃度,以保證消毒效果,必要時可採取噴霧消毒方式對車輛進行整體清洗消毒,避免車輛流通傳播疫病。

4.及時免疫接種。目前,正值春季防疫時期,各類病菌開始活躍,各場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科學制定免疫程序。嚴格按照疫苗說明書使用,同時結合本場實際情況及工作經驗,必要時可抽血進行抗體水平監測。

5、加大設施設備投入。人員流動不僅會造成疫情防控的難度加大,且對羊的防疫控制不利,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採用機械替代人工,有利於提高養殖效益,同時也有利於解決目前招工難、用工貴的問題。

三、強化飼養管理

結合養殖場實際,加強飼養管理。

一是創造適宜的環境,搞好動物福利。加強羊舍溫度、溼度、通風、光照等環境影響因素調控,創造適宜的生產環境,平衡保溫與通風關係,尤其是產羔舍及羔羊舍溫溼度要適宜;

二是注意飼料營養調配。合理調配飼料,均衡營養。春季是羔羊生產高峰期,此時應將大部分精力轉移到羔羊方面,注意及時吃初乳、及時補飼。

三是預防保健措施。必要時可餵給一些微生物製劑、中草藥製劑等藥品,同時保證適當運動、光照,以增強體質提高羊只抗病力,降低患病幾率。

四是做好飼料變化時的過渡處理。受疫情防控運輸管控措施限制,部分羊場飼草料面臨或已經出現短缺。對此,各養殖場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調整飼料配比、使用替代飼料、限制飼餵時,要循序漸進,不少於三天的飼料替換調整期,防止造成胃腸應激,可適當增加維生素、微量元素的供給,以減少應激。

四、做好情況溝通報告

鑑於疫情時間不確定性,影響較大,各養殖場出現的不能自己及時解決的問題,要及時向各級主管部門和技術服務單位報告,爭取幫助和支持,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學習養殖技術跟經驗

掃描或者長按識別下面二維碼關注我們

新冠病毒疫情下如何做好養殖場消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