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文脈是什麼?

孫暢


謝謝。

中華文化的文脈是什麼?

回答問題以前我先解釋一下文脈這個名詞,然後在說文脈的起源,文脈的特點,文脈發展,文脈的精神,文脈的傳承。因為它涵蓋範圍廣泛,所以得大略的說明白道理。

文脈的起源;

中國文化的文脈起源;是中國的文字,即陶文、象形字、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最後發展到楷書的過程。

沒有文字何談文化,更不能提及文脈一說。文字是通過記錄的載體,把歷史上的事件記錄下來,就形成了文本和文章。這樣我們才能看到文字文明帶來碩果。

文脈;著名學者(餘秋雨)認為;是中國文學幾千年發展過程中最高等級的生命潛流和審美潛流。

文脈的特點;

這股潛流,在近處看不能發現什麼,如果在遠處看,好像一條飛舞的巨龍, 佈滿了天際之邊。

等級是文脈的生命; 人世間,仕途的等級由官階決定,財富的等級由金錢決定,醫生的等級由治療率決定,明星的等級由傳播決定,文學的等級則不同,文學等級,只由一種沒有明顯標誌的東西所決定的,這個東西叫品味。

文脈的發展;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文壇上沒有純粹的文學家,大多都是思想和哲學家,文脈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等級。

一。莊子和孟子。二。老子和孔子。三。韓非子和墨子。

處在第一等級的莊子和孟子是純粹的文學家,無可厚非。

第二等級的是老子與孔子,這二位巨匠著時有些委屈了,因為他們是思想家和哲學家。

第三等級韓非子墨子,他們的論述 具有文學素質,乾淨雄辯的邏輯,明快簡潔的語言,讓人們產生了愉悅感。

他們大的方向都是文化的奠基者,傳播者和引領者。是中國文脈的推動者和奉獻者。

文脈的精神;

《詩經》《道德經》《論語》《史記》《金剛經》這些文化精彩精深的作品,集合了儒釋道三家的精華。為中國人的精神帶來了不可估量的財富,其中有文質彬彬的儒者風範,文雅中又有一種不能改變的風骨。風骨裡透著尊嚴與威嚴,說他有形卻也無形,如太極似日月,這就是文脈的精神所在。

文脈的傳承;

五千年不息的文明,哺育了龍的傳人。

文化傳承火焰一直在燃燒,從王羲之的書法,顧愷之的繪畫,唐詩宋詞在到明清的小說戲曲,四大名著的誕生,更為文化的傳承火熱一時。文化的傳播其實就是文脈的流動,我們一直沿著這條光明路向前走著。

文脈的清晰與渾濁,這一大任落到了我們中間。俗話說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我們的志氣就是不畏艱難,傳承文學經典,修身文化百園,應是中國人意願,記住文脈相承,不悔人生學涯。

以上大體應該是中國文脈吧!!!!

謝謝!!!


禪悟淨慧


中國文脈如同中國歷史,國家的形成一樣,由地緣決定的,你看僅僅因為人吃的東西不一樣,發音都不一樣,所以一方水土一方人此言不虛。說到中國文脈我們首先得知道什麼是中國文脈,實際上我國的文史不分家,因此,我國的文脈就是我國的文史,上古神話,魯氏春秋,諸子百家,漢賦,魏晉文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一脈相承,所以中國的文脈就是中國的文學史中最有生命力的跳動。


HUIHUI你那麼美


中華文化的文脈:是指華夏族的語言和文字,即實際上是指漢語和漢字。換句話說,也可指“傳說中的河圖、洛書”。

中華文化的文脈:是指中華文明的始祖———伏羲,他所創造、發明的陰陽、五行圖、八卦圖。

中華文化的文脈:是指中華文化的總源頭———《易經》和《黃帝內經》。換句話說,就是道家思想、道家文化起源,啟迪、發展和興旺發達,才是中華文化的文脈。


袁聰


個人見解:

中國文化的文脈,我覺得首先從老子開始,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也是道德經的作者,開創了道、德經史;其次,就是孔子,當然,孔子大家都熟悉(此處略去);接下來就是孟子、墨子,莊子,曹操(魏晉風華)……

我記得最深的,之前看過餘秋雨老師的《中國文化課》,那裡面紀錄了中國文化發展的脈絡,如果可以,我們去看看[祈禱][祈禱]


不放棄的成長


中國文化文脈的根本是文字的體現.

縱觀世界各國的文化字體歷史,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有中國文化文字的博大精深.

文字的字體組成,內涵之中的含義可以說恰和到正點,嚴絲合縫,相當的考究.

老祖宗的智慧可以說相當了不起.

正是由於文字的體現才成就了,了不起的中國文化.

以上僅僅是筆者的看法觀點,希望後續的學者,文化名流再加以補充![贊]


善於思謀於行


《中國文脈》以中國文字起源為引,從《詩經》講起,其間著重談及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及楚辭,秦漢時期的大一統與書同文對文學的影響,漢賦及"無韻離騷"《史記》,魏晉時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賢"等文人雅士的詩作文采,再到唐宋詩詞,元曲及明清小說,一氣呵成,使歷史與現實相溝通,文理與形象相交融,揭示了中國文化巨大的靈魂脈絡,稱得上當下最有文采、最好看的一部中國文化史。


具體可以閱讀餘秋雨先生的《中國文脈》一書。相信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超級科學奶爸


我覺得文脈,是指中國文學幾千年發展中最高等級的生命潛流和審美潛流。

    這種潛流,在近處很難發現,只有從遠處看去,才能領略大概,就像那一條倔強的山脊所連成的天際線。

    正是這條天際線,使我們知道那個天地之大,以及那個天地之限,並領略了一種註定要長久包圍我們生命的文化儀式。

    因為太重要,又處於隱潛狀態,就特別容易產生誤會。必須要糾正的誤會有以下六個方向——

    一, 這股潛流,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是官方主流;

    二, 這股潛流,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是民間主流;

    三, 這股潛流,屬於文學,並不從屬於哲學學派;

    四, 這股潛流,雖然重要,但體量不大;

    五, 這股潛流,並不一以貫之,而是時斷時續,斷多續少;

    六, 這股潛流,對周圍的其他文學現象有吸附力,更有排斥力。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包涵



翁子涵


脈—就是主線的意思,一脈相承,非儒學文化不可!老子《道德經》雖僅僅5000餘字,但是包含了做人、做事的大智慧[贊],後來的王陽明心學、曾國藩家書等都是延續此文化!至今為止都值得現代人們學習!


老鄭的吉他人生


文化教育的傳承,非常注重人品教育,那時候上學會認字,就得學,三字經,四書五經,從小先學做人,學技術認師父得有儀式,師徒如父子,還是做人,當官的叫父母官,青天大老爺,清正廉明,明鏡高懸………很多說不過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