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才情卓著,卻一生仕途坎坷、命運不濟的自媒體人

宋真宗天聖二年,柳永第四次國考落榜。彼時的柳永,早已不是當年寫《鶴沖天·黃金榜上》時,那個揚言功名仕途算個屁的輕狂無畏少年。這一年,柳永四十歲,已是不惑之年。

孔子曾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可是年已不惑之年的柳永,在並不樂觀的生活環境面前,仍舊對自己的人生前景充滿了未知和困惑感。

柳永:才情卓著,卻一生仕途坎坷、命運不濟的自媒體人

柳永畫像

在古代,對於知識分子來說,參加國考(科舉)歷來是讀書人改變自己命運的唯一出路。但凡肚子裡有一點墨水的,且不說他的初衷是為人民服務,還是為升官發財,光宗耀祖,只要有機會參加國考,他們定然都會全力以赴的踏上這條“不歸路”。歷來沒有人能夠跳出這個圈子。考上的,成功上位,享有話語權,敢在新聞媒體面前,大放厥詞,誇誇其談;考不上的,捲鋪蓋回家,稍息立正,低頭接受失敗者應受的批評。

事實證明,一個人若是失意到了極點,他連呼吸,在別人眼裡都是錯誤的。柳永作為一個“國考落榜釘子戶”,這種心情,我想他是比誰都清楚的。沒有經歷過三番四次落榜的人,對於柳永的這種落魄心理,那是永遠也無法感同身受的。尤其是像晏殊那樣,大學一畢業就考上國家公務員,吃政府皇糧的人。

是的,柳永是個才子,毋庸置疑,也不可否認。可是空有滿腹才華,卻一連四次落榜,始終都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到了四十歲還是一無所有的時候,又會有誰拿你所謂的才華當一回事呢?

同時代的晏殊、歐陽修、范仲淹,以及後來的王安石、蘇軾、曾鞏,他們自然是無法體會柳永的這種矛盾心理的。但他們的成功,似乎都在告訴柳永一個道理:這個世界,永遠不缺有才華的人,缺的只是有才能的人。所以,光會讀“武俠小說”的你不行,真的不行。柳永當時寫的“淫詩豔詞”,類似於我們今天的武俠小說,在國學大師們的眼裡,壓根就劃不進正統文學範疇。

我不行嗎?柳永質問了自己一句。無數個失眠的夜晚,他都在不停的思索,琢磨

文人終究是文人,骨子裡的那份酸腐傲氣還是有的。也是,我一個大男人,做什麼不是做?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考不上公務員,那我就另擇他地謀求出路,活人難道還能讓尿給憋死嗎?

你們不是覺得我不行嗎?那好啊,我就證明給你們看我行不行。只要能實現自己的文學夢,能實現自己政治抱負,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哪怕是叫我背井離鄉,遠赴十萬八千里開外的新疆謀生,我也去。

當然,柳永並沒有選擇新疆,那個在當時還被稱呼為西域胡邦的地方。他選擇了由水路南下,企圖在江南的那一隅山水間,開拓自己的另一番職業生涯。

柳永:才情卓著,卻一生仕途坎坷、命運不濟的自媒體人

柳永畫像

離開京師汴梁那天,已是農曆七月時節。寒蟬悽切,驟雨初歇。

憤而離京,遠涉江湖的柳永,與情人戀戀不捨地在十里長亭道別

這次是你真的決定離開,遠離那些許久不懂的悲哀。想讓你忘卻愁緒忘卻關懷,放開這紛紛擾擾自由自在。

秋風最是懂落葉的心意,情人的歌聲也同樣唱碎了柳永的心扉。

初秋的暮色,暗寓別意。悲悽的蟬鳴,聲聲入耳,融情入景。在這種被淒涼況味渲染的氛圍下,柳永寫下了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離別詞,《雨霖鈴·寒蟬悽切》: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憤而離京,選擇水路南下的柳永,自此開始了以填詞買畫為生的職業生涯。也就是跟今天我們這些以碼字為生的自媒體人一樣,選擇了內容創業。

柳永的詞作內容平民化、大眾化,詞調豐富,雅俗並陳,並且在表現手法上自我化抒情,語言通俗化,使用鋪敘和白描手法,結構巧妙。一時間竟火爆網絡,一時無兩。其關注度之高,粉絲群數量之龐大,當世無出其右。也可以說,當時的詞人,不管是張先,晏殊,還是歐陽修,沒有一個人可以與柳永並肩媲美。用句現成的話說:凡井水處,皆歌柳詞。

唐朝樂天先生白居易的詩歌有“老嫗能解”的美名,可比起柳永柳三變的“凡井水處,皆歌柳詞。”似乎也不過如此了。當時的人們,不管是天天出現在新聞聯播裡的達官貴族,還是在菜市場賣雞蛋的平民大媽,嘴裡頭哼唱的都是柳詞。

據史料記載,柳永寫了首流行歌曲(新樂府),為時人傳誦。普及程度可能就像我們今天在大街小巷裡,聽廣場舞大媽們跳舞時音所唱的歌曲《最炫民族風》一樣,誰都能哼兩句。

柳永:才情卓著,卻一生仕途坎坷、命運不濟的自媒體人

柳永畫像

宋仁宗趙禎,也就是電視劇《包青天》裡演的那個被狸貓換掉的太子。據說老趙這個人也是洞曉音律,早年也很喜歡柳永的詞。但是柳永好作豔詞(就是一些寫男女之愛的詞),做了國家主席後的宋仁宗,留意儒雅,對此柳永的豔詞頗為不滿。

政府在網上公開公務員考試成績(進士放榜)的時候,宋仁宗老趙就引用柳永《鶴沖天·黃金榜上》裡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說,既然想要“淺斟低唱”,何必在意虛”,遂刻意劃去柳永之名。可以看出,老趙這是在赤裸裸的搞事情。

後來有人又向宋仁宗推薦柳永,仁宗回覆“且去填詞”。柳永自此後鬱郁不得志,遂出入娼館(妓院)酒樓,自號“奉聖旨填詞柳三變”。

在宋代,歌伎以歌舞表演為生,其表演效果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她們的生活質量和處境。

演出效果取決於演技和所演唱的詞,演技靠歌伎個人的勤奮練習,而詞則靠詞人填寫。歌伎為了使自己的演唱吸引觀眾,往往主動向詞人乞詞,希望不斷獲得詞人的新詞作,使自己成為新作的演唱者,以給聽眾留下全新的印象,同時也希望通過詞人在詞中對自己的讚賞來提升知名度和人氣。

柳永國考落榜後,頻繁地與歌伎交往,在教坊樂工和歌伎填詞。據說當時的歌伎只要演唱柳永為自己所寫的歌詞,立時便成火爆,身價翻倍。所以在當時,很多歌伎都非常願意去求柳永為自己寫詞。柳永寫詞供歌伎們在酒肆歌樓裡演唱,歌伎們也常常會報答柳永,給予他經濟資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連於坊曲,不至於有太多的衣食之虞。

在當時,歌伎是柳永詞的演唱者和主要歌詠對象,存世柳詞中涉及歌伎情感方面的約150首。歌伎激發了柳永的創作熱情,滿足了他的情感追求,促成了他的創作風格,也奠定了他的文學地位。

蘇東坡在玉堂的時候,屬下有善於歌詞的幕士,蘇軾便問他:我的詞與柳永比怎麼樣?

幕士回答說:柳永的詞,很適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蘇軾)您的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蘇軾後來評價柳永說:人皆言柳耆卿俗,然如“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唐人高處,不過如此(大家都說柳永的詞很俗,然而柳永卻寫出了“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的別樣境界。唐朝詩人達到的高處,也不外乎就是這樣了)。

能得到東坡先生蘇軾這樣的誇讚和肯定,也是柳永的文學成就和創作實至名歸,已達到了一定的境界。柳永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大詞人,他的作品風格對後來詞人的影響甚大。

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說“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學柳耆卿(柳永),則學曹元寵”;又說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禮、万俟詠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從柳氏來”。即使是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著名詞人,也無不受惠於柳永。

柳詞在詞調的創用、章法的鋪敘、景物的描寫、意象的組合、題材的開拓上,都給蘇軾以啟示,故蘇軾作詞,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風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詞的表現方法和革新精神,從而開創出詞的一代新風。黃庭堅和秦觀的俗詞與柳詞更是一脈相承,秦觀的雅詞長調,其鋪敘點染之法,也是從柳詞變化而出;周邦彥慢詞的章法結構,同樣是從柳詞脫胎。

景祐元年,宋仁宗趙禎繼位。成為北宋政府繼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宋真宗趙恆後的第四任國家主席。

新聞聯播裡報道說“宋仁宗特開恩科,對歷屆科場沉淪之士的錄取放寬尺度”。柳永聞訊,當即買了由鄂州飛汴梁的機票趕赴京師。也是在這一年的國考中,柳永與其兄柳三接同時考上了國家公務員。

政府派遣柳永做了睦州團練推官,暮年及第,著實讓52歲的柳永喜悅不已。

這年二月,柳永從汴京到睦州上任,途中經過蘇州。那個因為爆文《岳陽樓記》中的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聞名天下的范仲淹,此時正在蘇州當省委書記。柳永遂慕名前往拜謁范仲淹,並作詞進獻。

柳永:才情卓著,卻一生仕途坎坷、命運不濟的自媒體人

北宋場景

兩年後,54歲的柳永任浙江定海曉峰鹽監。有感於鹽工的艱苦勞作,遂寫下了著名的《煮鹽歌》:

煮海之民何所營,婦無蠶織夫無耕。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輸征。

……

甲兵淨洗徵輸輟,君有餘財罷鹽鐵。

太平相業爾惟鹽,化作夏商周時節。

宋仁宗皇佑二年,65歲的柳永改任屯田員外郎,遂以此致仕,定居潤州。四年後,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的大文豪柳永,與世長辭,終年69歲。

據傳,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無親人祭奠。歌伎感懷他的才學和痴情,湊錢安葬了他。每年清明節,歌伎們都會相約赴其墳地祭掃,並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悼柳會”,這種風俗一直持續到宋室南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