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銘:大佑山下致富“領頭人”


●本報梅列記者站 肖慶松 吳藝繽 劉子豪

幾年前還是貧困村的梅列區陳大鎮長溪村,如今已“摘帽”。退役軍人林家銘是長溪村的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也是村裡致富路上的帶頭人之一。

老鄉致富的“當家人”

林家銘在武警泉州支隊服役5年。部隊生活錘鍊了他勇往直前、銳意進取的性格。2018年,退役後的林家銘回到了長溪村,想為家鄉多作貢獻的他,當選為長溪村黨支部書記。

“村裡一共有165戶650人,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在外務工,村裡大多數是老人和小孩。”聊起村裡的情況,林家銘信手拈來。他告訴記者,原先長溪村一年的村財收入不足10萬元,主要依靠毛竹山,渠道單一。“作為村幹部,我們要幫村裡找一條好出路。”年輕的林家銘立志擔當。

戶外拓展基地入駐長溪村,新潮的素質拓展訓練、野營、野炊等培訓休閒項目,吸引了市區企業員工、青少年等入村消費。如何借力這一招牌帶動長溪村發展?這成了擺在新上任村支書林家銘面前的問題。

林家銘與村委會班子成員研究後決定,利用家門口就業幫扶資金髮展鄉村振興項目。現在,長溪村村財年收入超過20萬元。發展拉動村財增收後,林家銘想到了村裡的貧困戶。林家銘走訪入戶期間發現,貧困戶老連的妻子和女兒長期臥病,不僅無勞動能力還需要藥物維持,生活開銷很大。一家人全靠老連打零工為生,收入微薄且不穩定。考慮到老連需要照顧妻女,只能在附近務工。林家銘聯繫上村裡的“野人部落”項目負責人,安排老連在訓練場管理場地打掃衛生。現在,老連在“野人部落”工作,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其銷售自家養殖的山雞和土雞蛋,年收入超過2萬元。

建設家鄉的“排頭兵”

碧溪流域生態水系建設工程是市“城市雙修”建設項目之一,長溪村作為二級水源保護地,林家銘敏銳地意識到這是發展鄉村特色旅遊的好契機。

在市水利部門等大力支持下,水域改道建設被正式提上日程。林家銘為了村裡的遊客服務中心建設,積極聯繫市、區發改部門。“家銘為了這個項目很上心,從年頭忙到年尾,就是為了儘快把項目落實下來。”村民對林家銘的工作精神豎起大拇指。

村民們在林家銘的帶領下,從村容村貌著手,共同參與美麗鄉村建設。他組織新修建了30盞路燈和1座公廁。在公廁的規劃設計中,林家銘發現新公廁設計在村裡老禮堂內部,如果將公廁建成獨立式,雖然佔用空間多一些,但更方便村民與遊客使用。於是,他果斷挖掉了自家在老禮堂邊上的菜地,將其作為公廁建設用地。

“從小在家鄉,就想著鄉親們能夠過上好日子。”林家銘樸實的話語寄託著他對長溪村的愛。他把自己的夢想植根於鄉土,踐行著一名退役軍人的莊嚴承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