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通化幼師獲得的成果(自傳第四部43)


我在通化幼師獲得的成果(自傳第四部43)


我從事師範教育以來,非常重視教育科學研究。1985年和1986年我連續兩年因教育科研成果獲獎,榮立通化市政府頒發的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我這兩次榮譽的獲得有些離奇,是市政府越過教育局和學校直接授予給我的。其主要原因是我向國家和省級教育研究會申報的教育研究課題獲得了一等獎,在通化市教育界開創了先例。主管教育的副市長在一份通訊上發現我獲獎為通化市教育系統爭得了榮譽後,要求市人事局必須給我授予立功證書。學校領導和教育局領導本來對我是有成見的,在得知市領導決定要授予我立功榮譽的時候,他們就接受了,因為這畢竟是給教育系統爭光了。

1987年任慶林接替了富校長的職務,他在對我詳細考察後,認為我符合先進教師條件。在群眾評選的基礎上,校務會將我評為學校和教育系統的先進教師。從1987年開始到1996年,我連續十年被評為通化市先進教育工作者或先進教師,這些榮譽證書和教育科研的獎勵證書摞到一起有幾尺高。

其實,我只是一個普通教師,只不過我的教學工作量比別人多了一些,加上我工作認真,對每一節課都能追求質量,得到了學校領導和師生們的認可。我並沒有無私奉獻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格,只是出於“不可誤人子弟”的責任感而努力工作。我對各種榮譽稱號並不去刻意追求,但最後榮譽照樣落到我的身上,這可能就是“想我失我,忘我得我”的效果吧。

我在教育和教學中不間斷地進行教育教學研究和實驗,取得了若干科研成果,這些教育研究成果凝聚了我的許多心血。我平時善於學習,不管是書本知識還是別人介紹的經驗,我都會認真學習體會,從而為教育科研奠定了基礎。在教育研究中,我對承擔的每個研究課題都會認真分析,科學實驗,全程記錄,辯證總結,並進行教育統計數據分析,使每一項教育科研成果都能夠得到驗證。我對這些教育研究成果進行分析和論證後,寫出的論文和實驗報告幾乎都能獲得獎勵。在吉林省第五屆教育研究會上,我帶了五篇教育科研論文參加會議,有兩篇論文獲得一等獎,兩篇論文獲得二等獎,一篇論文獲得三等獎。截止到2002年我提前退休時止,在各類學術會議和雜誌上發表的論文120餘篇,指導學校老師和各幼兒園老師獲獎和出版的論文150多篇。1996年晉升高級職稱時,我僅科研論文一項評分,就超過全市晉升高級職稱第二名的綜合評定成績一百多分。因此,我被授予通化市教育科研名教師的榮譽。

其實,我獲得的這些榮譽都是虛名,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真正有意義的是,我的這些研究成果應用於課堂教學和教學管理時所產生的效益。正像一位當年的同事講的那樣:“幸虧你當科長時對我們抓的基本功訓練,讓我們有了很大的發展。即使到現在,我的所有成就都產生於那一時期所奠定的基礎。遺憾的是,這些年來沒有人再抓這種事情了,現在的師資水平與那個時候相比,差得很多。”

據瞭解,自從我退休之後,學校很少獲得全省性的評比優勝成績,甚至有一些教育研究項目還得利用我當年的課題成果才能獲得獎勵。

1992年,我設計了《長白山區幼兒教育整體改革的構想》課題,組織了老師和學生組成的課題組深入通化、白山、遼源等地進行幼兒教育資源普查,並對幾百名幼兒教師進行測評,掌握了大量的數據。在這次幼兒教育資源調查活動中,我發現長白山區經濟落後,幼兒教育也十分落後。幼教機構以學前班為主要形式;農村幼兒園混合班多;幼兒入園的季節性較強,教育成分少保育成分多;幼兒教師整體素質水平低且流動性強,教學方法落後;小學化教育傾向嚴重;農村幼兒入園率低;兒童智力水平遠低於城市兒童;園舍條件、設備、玩具嚴重不足等若干問題。在課題研究中期,我提出了“幼兒師資培訓機構應該把培養合格幼兒教師,面向各類幼兒教育機構服務,進行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為重點”的觀念。1992年底,我將這個課題研究的前期成果申報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中國廣東省江門召開的“《幼兒的教育與發展》國際研討會”進行審查,成為東北三省及內蒙古四省區唯一一篇入選論文,1993年5月7日,我參加了在廣東江門召開的國際學術會議。該課題的論文摘要及英文譯稿,由會議統一編輯出版。

作為一名中等師範學校的老師,進行一項沒有任何專家指導的大型教育科研課題是十分困難的。這個課題研究成果竟然能夠一路過關順利地入選到國際會議上交流,是通化幼兒師範學校歷史上的第一次,也是通化市教育系統的第一次。當我接到參加會議的通知時,學校領導和市教育局領導親自聽取彙報,提出要求。這個課題是我和課題組的老師共同研究的成果,也是學校領導支持的結果,但我只把這次會議看作是一次學習的機會。

在這次會議上,我認識了許多幼兒教育方面的國內專家和國外專家,也結識了許多學者。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參加了這次會議,並在大會上發表了講話。近距離接觸之後我才發現,李嵐清是一個學者型的副國級領導人。

全國人大常委、香港金利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憲梓1992年12月捐資1億港幣與教育部合作設立了曾憲梓教育基金會,其宗旨是振興中華,培育英才,促進教育事業發展,實施教育獎勵項目。基金會在1992年至1999年的工作重點是:獎勵高等師範院校、教育學院、中等師範學校(包括幼師及教師進修學校)及師範性較強的綜合性大專院校中有成就、有貢獻的優秀教師,鼓勵並促進優秀教師到師範院校任教。1995年基金會計劃獎勵中等師範學校優秀教師,我被推薦參加省內中等師範教師的評選,又參加了全國評選,最後被授予曾憲梓教育基金會中等師範優秀教師三等獎。雖然我獲得的獎級是最低的,但畢竟是在全國中等師範學校教師中經過層層評選後獲得的。

獲獎之後,我收到了獎金5000元,並收到了獎勵證書和一張放大的形象支票。獲得這個獎勵,獎金是次要的,榮譽是重要的。在師範教育工作中,我從不追求什麼榮譽,但卻獲得了若干榮譽。這可能就是默默工作,努力進取的成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