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樑東之戰”,孫堅兵敗徐榮之手,慘烈程度不亞於曹操

寄沈仲居進三國志(劉過)

十年鉛槧鬢絲秋,獨抱成書四海遊。

三國諸人應夢裡,一番公案又從頭。

淺談“梁東之戰”,孫堅兵敗徐榮之手,慘烈程度不亞於曹操

在東漢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發生一件大事情,就是諸侯聯軍興兵討伐董卓。很多人認為,諸侯聯軍的表現實在是一塌糊塗,並非真心匡扶漢室。十幾路軍閥中僅有寥寥幾人真正對董卓發動進攻。其中最亮眼的就是曹操和孫堅了。先不說諸侯聯軍的表現,曹操和孫堅在討伐董卓的戰爭中表現得確實很活躍,也受到過巨大的失敗。曹操有“滎陽之戰”,被打得靠曹洪獻馬逃生;孫堅有“梁東之戰”,被打得與幾十個親信突圍而出。而這兩次戰役中,董卓軍的將領都是徐榮,可見徐榮的軍事能力。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徐榮與孫堅的“梁東之戰”。

淺談“梁東之戰”,孫堅兵敗徐榮之手,慘烈程度不亞於曹操

“梁東之戰”的歷史背景

“梁東之戰”是諸侯聯軍討董的一個組成部分,具體時間不詳。有人根據《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九》、《三國志·吳書·孫破虜傳》以及《後漢書·董卓傳》的記載推斷出,“梁東之戰”是發生在初平元年冬季(《資治通鑑》中記載孫堅在魯陽擺“空城計”是在冬季,《孫破虜傳》記載“梁東之戰”是在此之後,《董卓傳》記載“陽人之戰”發生於次年,《後漢書·獻帝紀》記載“陽人之戰”的明確時間是初平二年二月)。

淺談“梁東之戰”,孫堅兵敗徐榮之手,慘烈程度不亞於曹操

這個時間很有參考價值,但小編個人認為不能完全信任,因為《資治通鑑》的年代距離三國時期實在太久遠,成書於西晉時期的《三國志》尚且有一些時間上的矛盾之處,何況《資治通鑑》。至少《資治通鑑》就搞錯了“梁東之戰”的時間,放在了初平二年。總的來說,“梁東之戰”發生在初平元年,這一點應該沒有疑問,如再細緻一些,就只能參考《資治通鑑》的說法,發生於冬季。

這個時候董卓已經遷都到長安,自己留鎮洛陽。徐榮與曹操之間的“滎陽之戰”,大概也已經打完(“滎陽之戰”同樣沒有確切的時間,只知道初平元年二月董卓遷都,曹操提出進攻的建議,與“梁東之戰”同年,應該要早於“梁東之戰”)。由於《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的曲筆,很多人認為“滎陽之戰”是曹操單獨追擊董卓,是一次小規模的戰役。其實不然,很多史料可以證明,“滎陽之戰”是諸侯聯軍對董卓的一次大規模的進攻,應該達到三萬人。其中河內聯軍、酸棗聯軍都有所參與。但是結果是被徐榮一舉擊潰。“滎陽之戰”之後,諸侯聯軍銳氣受挫,才成為日日宴飲的狀態。

淺談“梁東之戰”,孫堅兵敗徐榮之手,慘烈程度不亞於曹操

酸棗聯軍與河內聯軍對董卓進攻失敗,而南陽聯軍還是一支生力軍。南陽聯軍的部隊是袁術,這個時候的孫堅與袁術似乎是一種合作或者隸屬的關係,屬於袁術的部下。作為諸侯聯軍的一部分,南陽聯軍也對董卓主動進攻。與此同時在河內還發生了“河陽津之戰”,或許兩者之間有一種配合協作的關係。這些就是“梁東之戰”大概的歷史背景。

淺談“梁東之戰”,孫堅兵敗徐榮之手,慘烈程度不亞於曹操

“梁東之戰”的過程

在“梁東之戰”之前,孫堅曾經在魯陽準備軍務,派公仇稱回豫州督促軍糧,給公仇稱擺酒踐行。這個時候董卓的軍隊突襲魯陽,孫堅沒有慌張,飲酒自若,最後徐徐引導軍隊入城,避免了一次巨大的危機。這就是所謂的孫堅的“空城計”(其實與“空城計”還是有很大區別)。這件事主要說明孫堅臨危不亂的性格,以及治軍嚴整的手段,但也從側面說明董卓軍隊對孫堅,或者說對南陽聯軍的動向有一定的掌握。

淺談“梁東之戰”,孫堅兵敗徐榮之手,慘烈程度不亞於曹操

隨後孫堅率領軍隊進駐梁東,也就是河南郡的梁縣東部。後來孫堅揚眉吐氣的“陽人之戰”,也是發生在梁縣內部的陽人聚。按《三國志·吳書·孫破虜傳》的說法,孫堅在屯兵梁東的時候,受到董卓軍隊的大舉進攻;而按《後漢書·董卓傳》的說法,董卓派徐榮、李蒙等人出外擄掠,在梁東遇到了孫堅,似乎是一次遭遇戰。那麼哪種說法為是呢?

《後漢書·董卓傳》中記載,孫堅率領的是“豫州諸郡兵”,然而這只是其中一部分。孫堅在被表為豫州刺史之前,官職是長沙太守,在任期間先後平定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的叛亂,有戰場上的經歷;然後討伐董卓的時候,孫堅也起兵響應,吸收了很多新兵,軍隊規模達到數萬。可以說孫堅的軍隊與曹操等人的全部都是新兵的軍隊是不同的,規模數萬,其中包含一定的精銳老兵,孫堅這個主帥也具備優秀的軍事能力,加上豫州的郡國兵。這是一支戰鬥力比較強的軍隊。如果被僅僅是出來進行劫掠的小股部隊擊敗,小編認為是不符合常理的。另外在魯陽的時候,董卓已經瞭解到孫堅部的動向。所以小編個人偏向《孫破虜傳》的說法,“梁東之戰”是徐榮主動進攻孫堅,目的性很強,而非出外劫掠的遭遇戰。

淺談“梁東之戰”,孫堅兵敗徐榮之手,慘烈程度不亞於曹操

由於缺乏足夠的資料,“梁東之戰”的過程不詳。只知道最後徐榮擊敗了孫堅,孫堅被打得非常慘,率領幾十個親信突圍,而且還是祖茂戴上孫堅常戴的頭巾吸引敵軍,才讓孫堅逃過一劫。此戰中潁川太守李旻被擒獲烹殺,被俘虜的義軍將士也被董卓以一種極其殘忍的方式殺害。總的來說,“梁東之戰”是孫堅的一次巨大失敗,慘烈程度也不亞於曹操的“滎陽之戰”。徐榮正是通過這兩次戰役,成為後世普遍認為的三國名將之列。

淺談“梁東之戰”,孫堅兵敗徐榮之手,慘烈程度不亞於曹操

餘論

“梁東之戰”和“滎陽之戰”,包括“河陽津之戰”都是諸侯聯軍的失敗。與“滎陽之戰”後酸棗聯軍的心灰意冷不同,孫堅隨後又收拾潰兵重整旗鼓,一路進軍陽人、大谷、洛陽,先後擊敗胡軫、董卓,兩次擊敗呂布,一雪“梁東之戰”的恥辱。不過南陽聯軍畢竟勢單力孤,酸棗聯軍和河內聯軍無所作為,反而為了各自的利益出現內訌,逐漸衝突、分化、重新整合,形成漢末群雄割據的初期的形勢。諸侯聯軍討董的事業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