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不怕患者抱我

2月16日,漢陽國博方艙醫院護理部負責人、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婦女保健科護士長吳蘭在臨時辦公區接受《生命時報》記者專訪。

我從不怕患者抱我

我從不怕患者抱我

戴著防護帽和口罩,裡面穿著黑色男款羽絨服,外面穿著“保安式”長領大衣……即使是認識漢陽國博方艙醫院護理部負責人、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婦女保健科護士長吳蘭的人,看到她這身打扮,也可能不敢認了。

吳蘭今年43歲,已有20多年的護理工作經驗。2月16日,在接受《生命時報》赴武漢特派記者專訪時,她解釋道:“突然降溫,短時間不能回家,家人也出不來,我身上穿的這幾件衣服,大小都不一樣,都是志願者、企業和政府送來的。志願者們經常來給我們送東西、捐物資,都是自己貼油錢。”

從2月11日漢陽國博方艙醫院開始收治患者前,吳蘭就忙個不停。現在,該方艙醫院已累計收治930多位患者,幾近滿負荷運轉。患者從18歲到65歲,以中老年人為主,吃喝以及生活用品全部由醫護人員和保潔人員負責發放。吳蘭一邊要帶隊進艙執行護理工作、安慰患者情緒,一邊還要負責協調方艙醫院的其他事宜。記者見到吳蘭時,她正好不進艙,便向記者透露了方艙醫院內的工作細節和內心感悟。

患者擔任“社區長”,醫護幫著紓心結

“方艙醫院護理工作跟以往醫院護理工作不太一樣,不僅是治療,更多的是生活照顧和心理安慰。”吳蘭說,這麼多患者,在方艙醫院內待了這麼長時間,他們很想了解自己的治療情況、病情是否好轉,還渴望知道外界的一切信息,這些都需要醫護耐心地去回答。

記者注意到,吳蘭的聲音有些沙啞:“在平常情況下,針對輕症病人的護理並不繁瑣,可到了方艙醫院就變得困難了。我們穿的衣服笨拙,所有護理工作都是隔著防護服、手套完成,護目鏡常有霧氣時看不清,跟病人講話必須很大聲他們才聽得見。艙內病人多,工作量很大。”

患者待在方艙醫院,心情難免波動,如何紓解他們的心理壓力是吳蘭和醫護人員的重要工作。為此,方艙醫院設立了閱讀區、影視區、運動區,醫護人員還會教不方便運動的患者手舞操。方艙醫院內劃分了很多單元,每個單元都由患者擔任單元長,去主動了解單元成員的愛好、特長,組成“社區”,開展一些活動。如患者出現情緒波動,除醫護人員,單元裡也會有人去安慰。

“我從來不害怕患者抱我,我經常主動擁抱一下他們。”吳蘭笑著說,剛開始時,病人的反應是“你不要碰我!”,現在會主動拉住我的手,告訴我他們不慌,會安安心心地住在這裡,等病好了再安安心心地出去。“很多時候,我覺得我們就像一家人!”

出艙要用酒精漱口沖鼻,最敬佩警察和保潔戰友

除了保障患者安全,如何讓醫護人員和工作人員零感染,是方艙醫院管理的重中之重。面對從未見過的新冠病毒,剛來的時候,吳蘭也會恐懼,卻很少和家裡人說,只是每天報個平安。

“告訴家人我挺好就完了。”吳蘭說,因為工作忙,家裡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給她打電話。前兩天她問家人:“你們怎麼幾天都不給我打個電話啊?”對方說:“不是你說的,沒事不讓聯繫你嗎?”吳蘭回頭一想,她是這樣說的,但一忙就忘了。

在方艙醫院的“戰友”中,吳蘭最敬佩的不僅是醫護人員,還有每天參與保障工作的警察同志和保潔人員。“作為醫護人員,經過多年訓練,我們能克服恐懼。但警察同志和保潔人員沒受過訓練,和我們一樣在艙裡工作,得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吳蘭說,為保障進出方艙人員的安全,進艙前和出艙消毒時,專門的醫護人員會按照標準一項一項地檢查。尤其是非醫護人員,經長時間工作,他們很可能在疲憊時忽視一些防護細節。

“特別難受!”吳蘭介紹說,她出艙消毒時都是拿75%的酒精直接漱口、沖洗鼻腔(編者注:此方法為一線醫務人員消毒方法,普通民眾請勿效仿,會損傷組織黏膜),消毒完全才能喝水吃飯。

方艙醫院建立了進出艙登記制度,吳蘭告訴記者,這是為了按照登記表到時間點找人,保證大家安全地進去,也平安地出來。因為穿防護服在艙內一呆就是五六個小時,期間不能喝水,還會大量出汗,高強度體力勞動後可能發生昏厥,如果倒在一個角落,外面可能不太知道。

感恩全國人民支援,我們決不給武漢丟臉

漢陽國博方艙醫院由湖北省婦幼保健院8名管理人員和50名醫療隊員全面接管,與來自山東的303名、四川的302名、福建的31名醫療隊員共同承擔醫療保障工作。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湖北人,吳蘭每一次進艙都患者感到特別親切。她笑著說:“防護服上都寫著單位和姓名,每次我進去時,患者看到省婦幼幾個字或聽到我的聲音,就會說‘武漢人來了’,親切地抱住我。”

吳蘭說自己情緒比較敏感,這些天來經常被患者、志願者、醫護人員感動著。讓她最暖心的是,黨和政府、全國人民始終牽掛著湖北,關懷著武漢。吳蘭哽咽著說:“說實在話,我是湖北的醫護,我們來做這份工作是應該的。而這麼多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志願者捨生忘死地來幫我們,讓我特別感動。僅漢陽國博方艙醫院就有近70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在他們背後還有近700個家庭的默默付出。患者們對此也很感動,有位武漢患者說,感謝四川、山東、福建以及全國人民的幫助,一定做好配合,不能丟湖北人的臉。”

“我們有信心把這一仗打好,儘快結束,讓大家早日平安回家。”吳蘭堅定地說。▲(生命時報赴武漢特派記者 張 健 董長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