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豆”出院了!哈市紅十字中心醫院“兒科先鋒隊”打贏寶寶健康保衛戰

東北網2

19日訊(孫麗霞 葉鴻 記者 杜筱)2020年2月16日,第四次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的“小金豆”被當地婦幼保健院接走了。因為疫情,“小金豆”在生命最初的時光裡,少了父母的愛撫與陪伴,但是,她卻收穫了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醫院“臨時媽媽”們的愛護。新生兒科的醫護人員日夜辛苦的細心照料,打贏了一場寶寶健康保衛戰。

“小金豆”出院了!哈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儿科先锋队”打赢宝宝健康保卫战

新生兒科的醫護人員打贏了一場寶寶健康保衛戰。

初遇:寶寶有了小名——“小金豆”

“小金豆”的媽媽是黑龍江省首例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的產婦。產婦轉運到哈市六院的那天,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醫院高度重視,進行周密部署,除了選拔出優秀的產科醫生為產婦進行剖宮產手術外,也從新生兒科抽調優秀的醫護人員組成“兒科先鋒隊”,著手準備新生兒所需的急救器械、藥品及新生兒的生活必需品,為順利完成任務積極籌備著。

1月30日23時32分,3050克的“小金豆”順利出生。寶寶出生後,為了避免感染,她便與媽媽分離。新生兒科的醫護人員義不容辭當起了寶寶的“臨時媽媽”。小寶寶特別可愛,大家都很喜歡她,為她起了個小名——“小金豆”。

作戰:90後護士勇挑重擔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不排除母嬰垂直傳播風險,所以醫護人員要做好自身防護的前提下,更要照顧好“小金豆”。留守哈市六院的醫護人員需要密切觀察新生兒的點滴變化,如嚴密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吃奶情況、是否嘔吐、是否發熱等,並做好相應的護理。

萬事開頭難。由於當時護理人員少、任務重,起初去支援的醫護人員是最辛苦的。“我們年輕,沒負擔,讓我們去吧!”兩名90後護士姜婷與董文姝最先請纓。兩個人需要每四個小時進行一次交接,每次交接班都需要嚴格、規範的穿脫防護衣,詳細地交接寶寶的情況。

“小金豆”出院了!哈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儿科先锋队”打赢宝宝健康保卫战

90後護士勇挑重擔。

兒科主任趙華賢作為共產黨員,同時也是科室的“大家長”,出資為寶寶購買了能夠想到的所有嬰兒用品。每天都打十幾遍電話和醫生護士溝通孩子情況,第一句話就是“小金豆怎麼樣了?”於佳護士長主動請纓去“接力”,於佳護士長去支援,兒科、新生兒科的護理管理工作全落到賀彥麗護士長的身上,作為共產黨員的她堅守在崗位上。

照護:保證“小金豆”的身體健康

在哈市六院留守的張晶醫生每天查房後耐心指導護士需要觀察的重點,並把許多觀察到的問題反應給賀彥麗護士長,賀護士長總結出護理要點:2-3小時喂一次奶、監測體溫、觀察生命體徵、觀察是否吐奶、大小便情況等事無鉅細,逐一交代給每一位護士,生怕有一點點疏漏。支援的護士雖然需要穿著厚厚的防護衣,但是依舊認真做病室物表消毒,奶瓶、奶嘴消毒等工作。

2月4日,三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的“小金豆”被接到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醫院。“小金豆”回來後出現了輕微的鼻塞、打噴嚏的症狀。“臨時媽媽”調整了室溫,每天都用加溼器給室內加溼,為“小金豆”戴上護士親手製作的小帽子,送來了漂亮的小包被。很快,寶寶鼻塞、打噴嚏的症狀好轉了。

接著,“小金豆”又出現了奶粉不耐受的症狀,每天排多次稀水便。考慮到牛奶蛋白過敏,“媽媽”們為她買了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奶粉,給她吃助消化口服藥,觀察每次大便情況,做好皮膚護理,很快寶寶吃奶、排便的情況都正常了,幾乎每天體重都有所增長。每天,“媽媽”們還給寶寶洗澡、撫觸、臍護、口護、洗衣服、擦物表、給寶寶聽音樂。

成長:“小金豆”出院回家了!

一系列細心地護理下,僅僅15天,小金豆由原來的3050克,迅速長到3590克。“小金豆長大了!”每天她都會和“臨時媽媽”們用眼神交流一會兒,玩一會兒,時不時衝“媽媽”們來個甜甜的笑容。叫她“小金豆”的時候,她會將小腦袋轉向“媽媽”們,特別聰明。

“小金豆”出院了!哈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儿科先锋队”打赢宝宝健康保卫战

“小金豆”長大了。

考慮媽媽思念孩子,護士把寶寶的視頻轉給媽媽。寶寶媽媽看了視頻,欣慰地笑了,“我的寶寶真的太幸福了,有這麼多‘媽媽’疼她、愛她、照顧她,我真的非常感謝中心醫院所有醫護人員!你們是我們全家的恩人!”

2月16日哈爾濱市道里區疾控給小金豆取了咽試子做的第四次核酸檢測結果出來了——陰性。當地婦幼保健院醫護人員來接小金豆了。明知道有一天小金豆終歸要回到自己媽媽的懷抱,可是,當這一天真正到來,“臨時媽媽”們的心中有喜悅,也有不捨。車已經遠去,醫護人員依舊站在醫院門口望著……

“小金豆”出院了!哈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儿科先锋队”打赢宝宝健康保卫战

“小金豆”出院回家啦。

此刻,睡得香甜的“小金豆”不會知道,從她出生開始,“臨時媽媽”們的關懷與關愛溫暖了這個寒冷的冬季。她也不會知道,她的笑容讓無數被疫情陰霾籠罩許久的心靈感受到了春暖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