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人在疫情下的上海


風月同天,疫情故事 | 伊朗人在疫情下的上海

薩一德(Saed Abbasi),健談而熱情的伊朗商人,在上海擁有一家自己的公司,並在這裡生活了12年。今年,他像往年一樣,留在這座他熟悉的城市度過春節,疫情來襲,他的春節還好嗎?他如何看待疫情下的中國治理?

對於在上海的外國人來說,每年的春節都會感覺不同尋常。對我而言,清脆的鞭炮聲和劃破除夕夜空的煙火是我對中國春節最早的記憶。

近六年來,為了安全和健康,這種煙火在上海內環已不再有。在上海,大部分外來居民春節都會回到家鄉與家人過節。這種大規模人口流動對上海這種大城市的影響十分明顯:城市的街道和地鐵車站都空蕩蕩的,這座快節奏的城市不再繁忙,街道和小巷都寬敞起來,人們沉浸在曼妙的歡樂時光中。

今年的春節,疫情來襲,上海的街道一如往年,十分安靜,但這種安靜卻與以往不同。今年的春節,我和多數人一樣,取消外出拜訪的計劃,只是通過電話和網絡來祝賀新年。我買了一些食物,開始在家做飯,很少外出,這確實有點悶!

春節後,當我第一次外出時,我有些觸動。我發現人們十分有序,每個人都戴著口罩。在超市和居民區的入口,有人負責測量進入人員的體溫,並登記姓名和聯繫方式,引導人流,這麼短時間能這樣有效控制局勢,怕是隻有在中國才能實現!

我也發現,很多地方都實施了隔離以控制局勢。儘管人們對這樣的特殊情況預先並沒有充分的準備,有些人對未知病毒的傳播有些不安,網絡上有大量不確定的信息在傳播……但我發現中國人非常遵守規矩,很多規定都是幾天前才發佈的,但卻貫徹得很好,這也許就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文化習慣吧。無疑這有助於更有效地控制疫情。

在新聞中,我聽到很多有關志願者的故事,包括醫療、後勤等人們共同抗擊疫情的情況,也有一些人們反思失誤的信息,最多的則是鼓勵,傳達對武漢和所有中國人的支持和鼓勵。

為了讓這個不同尋常的春節能夠平安度過,許多人伸出援手,給很多病人和他們的家人帶來溫暖和希望。一些外國人包括伊朗人都向武漢發出慰問和鼓勵。我的國家——伊朗在美國製裁的情況下,向中國捐贈了數以百萬計的口罩。

疫情也許會在短時間內得到控制,也許戰勝它需要更多時間。但是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將其視為全球性挑戰,然後才能真正戰勝它,包括愛護野生動物,共同研究以找到有效的藥物和手段以有效控制疾病在世界範圍內傳播。我們不要忘記,健康是最重要的。

風月同天,疫情故事 | 伊朗人在疫情下的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