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臨近60歲的農村人還在打工賺錢?對此你怎麼看?

張立經


你們以為農民願意打工嗎?他們不願意享受天倫之樂嗎?沒有辦法啊,別說臨近六十,有的七十多歲還在打工呢。城裡工人六十了能退休,農民退給誰看啊?城裡工人幹部退休有工資,最低的工人,一個月也有一千塊錢以上吧?幹部六七千的有的是吧?農民呢?交著養老保險,一個月五六十塊錢,一年六百左右,都不如一個最低工人半月的工資,沒有錢,讓農民吃什麼。喝什麼?物價又那麼高,掙的不多,花的多。婚喪嫁娶也要隨禮,錢從哪裡來?不幹怎麼辦?糧食雖然種著,現在根本指望不上,老天爺讓你收,你就收,不讓收,只能乾瞪眼。就是沒有天災,風調雨順有怎麼樣,糧食豐收了,價格低了,糧食漲價了,化肥農藥,農用工具也漲錢了,水漲船高,所以現在種地成了副業,打工做為主業了。農民也不是不願意種地,問題是看不到錢,收入不多。不能維持一個家庭的費用開支,所以,無論多大年輕,只要活著,就的去幹,沒辦法啊,人得活著啊,有句話叫活到老學到老,農民是活到老,幹到老,一天倒不下就得幹


用戶5903139613642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今年61歲,還在深圳做室內裝修工作。

說起農民這二個字,不至是我一個人感到低人一等,可以說有千千萬人同我一樣的感受,這是因為沒文化、沒戶口、沒有好的職業。沒有穩定的工作,而且工作累而且髒,收入低,擠一個公交車也被一些人斜視,明顯低人一等。

這還不算什麼,至少還能填飽肚子。可是,最擔憂的就是養老問題,雖然買了新農保,但是,可領得養老金還不如城市裡的人抽二三包煙的錢。平時還要念念不忘千萬不要生病,生病了可不得了,感個冒就得花幾百元,還沒人照看,這種日子只有農民工才能體會到的。

只因為領的養老金一個月一百幾十元,一百幾十元能買到什麼?一個月怎麼生活下去,不說大家也知道了。有人說靠子女養老,現在說這話真的是大笑話了。現年頭物價高,消費高,教育費用高,子女的孩子就夠他們壓力了,他們的日子都過不去,用什麼孝敬父母?做父母的總不能搶子女的飯碗吧?

還有很多很多生活困難擺在農村老人面前,子女無能為力孝敬父母,做父母的為了減輕子女的負擔,只要能動就不可能留在家裡餓肚子,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農民老人不比城市老人有退休金,城市老人的退休金不但夠吃夠喝,還有積蓄去旅遊,還可養孫子,農村老人拿這一百幾十買一瓶煤氣都買不起,這就是為什麼60多歲還要出去打工幹活。


只因那次


在農村60歲以上的人在外打工還是很多的,現在這個年齡段的人身體很好。到外面打工一年還能掙幾萬塊錢。大多數人有這幾種考慮。一是現在能做就做一點,以後老了就不需要向兒女要。二是想幫忙養孫子孫女。三是有些人就是嫌不住,身體好還可以幹活。總之不要過度勞累對身體還是有好處的。我村裡有這樣的例子,兩個人的是六十六歲,一個人堅持幹農活,一個人享清福,幾年以後身體素質差很多。



鄧龍傑


我爸爸65歲了,55年的,現在還在佛山親戚廠裡打包,多勞多得,計件的,一個月差不多八九千塊,我們條件也不差,我三套房子,深圳一套,我爸掙的錢都是他的,發工資沒有動過,平時他花錢都是我們給他,以前在深圳讓他掃掃地他覺得活兒太輕了,老爸年輕的時候修鐵路抬枕木修路橋架高壓線,都是日曬雨淋的辛苦活兒,飯菜還不好錢也不多,現在在廠裡做的挺好,錢多他就有那個精氣神,有幹勁兒,每個月我們都給他買補品,讓他不要做了他覺得無聊,有時候老人家活動活動挺好的,抽了一輩子煙,牙口很好,一顆牙都沒掉,精神還和年輕人一樣


蝸牛4938039357214


我來說說:

座標山西!

我們老家在太行山最南端!上世紀八、九年代的時候,家家戶戶有汽車跑煤炭運輸,生意很是烘火!家裡只要有一個十八九歲或以上的男孩在跑車,五十歲以上父輩們只需在農忙時下地收秋打夏就行了!其餘時間就是聊天打牌了……沒有一戶人家外出打工!小日子過得很是滋潤!那真叫賽過活神仙……

然而,2000年之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大學的擴招,使得年輕人被動地不再安於農村的生活方式。漸漸移居城市,特別是08年之後隨著房地產的旺盛……………………

……年輕的男孩子找對象時沒有市裡的一套房子根本就是山牆上掛門簾……沒門!!!!

再加上如今家用汽車的普及和暴漲的房價掏空了他們多年辛辛苦苦掙的錢!而且還欠下了銀行的貸款,你說,而生養小孩又巧遇現在的如養皇孫般昂貴,子女們自已都養活不了自已,那能養了父母?

你說:他們不外出打工還貸又有何等活法呢?


投條糟老頭


首先,我們要給這種現象下一個準確的定義:

臨近60歲的農村人,甚至超過60歲的農村人外出打工很正常。

其次,我們要批評這個提問者:

這種提問明顯對農村人有一種歧視,存在貶義,在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不值得提倡。

但是,對於怎樣看待的問題,我們要結合農村人與城市人的區別與聯繫,作出一個公平公正的評價。

首先,本能驅使。勞動是農村人的本色,不勞動,他們總覺得白白浪費時間、浪費光陰,可惜。打工,還可以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作出貢獻。

其次,拓展眼界。目前,農村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公路、鐵路、工廠、企業等佔用,土地少了,勞動時間相應減少。加上收入減少,為了增加收入,不得不到城市打工。並且,打工不僅可以增加收入,而且還可以拓寬視野,見見世面,實現兩全其美。

第三、鍛鍊身體。勞動是自然而然的鍛鍊身體,其實際效果與城市人在公園、廣場裡的鍛鍊效果毫不遜色。

第四、減輕兒女負擔。在房價、物價、就業壓力山大的情況下,臨近60歲的老人甚至超過60歲的老人外出打工,還可以降低兒女們的負擔。

值此新春佳節之際,順祝天下所有老人:

身體健康 節日快樂 萬事如意

🌹🌹🌹👍👍👍❤️❤️❤️


新時代的奮鬥人


你好,我不清楚你的情況,就你問這個問題來看,你應該是真不清楚農村的情況,應該是對農村的瞭解比較少。

60多歲還在打工的農村人太多了,不要說60歲,70歲的農村人依然很多在打工,為什麼?

或許你生活在城裡,不瞭解農村,城裡人這個年紀多半已經退休了,有錢的自然不用愁,家庭一般的起碼應該有溝生活溫飽的退休金,再退一步講,既然能長期生活在城裡,那一般子女也都是生活在城裡,供養兩個60歲的老人綽綽有餘,所以,在城裡60歲的人基本可以生活無憂,不需要再為基本的生活發愁。

而農村完全不一樣啊,現在的情況比多年前的確好了很多,但這不代表每個人都過得很好。大部分農村家庭的月收入不過是幾千塊錢,一般的農村家庭來講,就現在的水平來說,一年下來打工或者加上養豬養一些家禽(排除養殖大戶)總收入也不過就是4-5w左右,而且老一輩人都非常節儉,他們攢下來的錢都不捨得自己花,為了自己的後代買車、買房,吃了一北一苦,現在農村人買房的的確是不少,可30歲之前靠自己努力買房的比例是非常低的,絕大部分是父母給付的首付,並且很多人的貸款都要父母幫忙,這一點都不誇張,啃老族比比皆是。所以你想,60歲的老人,他們其實本應攢了一筆錢,可全都給了下一輩,他們的孩子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也非常難,老人們吃了一輩子苦,對於他們來講,雖然他們累,但他們也可以再多幹一點。

我父母也50了,為了不讓他們60多的時候再出去幹苦力,我得努力奮鬥,堅決不能啃老。


小鵬嘮嘮嗑


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打工,是生活所迫,並不是不知道享福。一是減輕子女負擔,二是為了自己今後的生活。也不是子女不孝順,且子女的各種負擔很重,加之農村老人國家雖每🈷️也有百八十元的補貼,但無法改變生活所需。只要身體還行,就必須要出去掙點錢,農村的人活到老幹到老。隨著年齡的增長,各種毛病也隨至而來,沒有一點錢肯定是不行的,所以那怕每天掙個幾十元,心裡再難受也要去,為的是生活。既不想太多的事情麻煩子女,也不想給社會增加任何負擔。


王文才134


我想農村60歲出外打工賺錢有一下幾個方面:其一要養家,因為在家裡種地收益低,無法維持家庭開支,外出打工必定比種地賺錢多;其二老人要為自己養老做準備,若子女不孝順,等到自己喪失勞動力後拿什麼來度餘生,因此趁還能賺錢就出外打工吧!其三有些老年人長期與老伴感情不合,在家淘氣不如外出打工,這樣比在家心情暢快和工友有說有笑很是樂觀於身體也好。


書藝1713


臨近60的農村人還要遠離家鄉打工掙錢,這件事很正常。一是農村人靠那一畝三分地很難發家致富,最多解決一年的吃飯問題,但現金幾乎沒有,只有靠打工來解決住房、生產資料和人情往來等的開支;二是農村大部分人六十歲後沒有退休金、醫保等保障,趁身體健在,多掙錢防不時之需;三是城市建設需要這些吃苦耐勞的農民工。總之,靠勤勞提高生活水平,值得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