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應用加速落地,“硬核”巡邏機器人已上線

近日,廣州黃埔悄然落地一種可“行走”的巡邏機器人,它不僅可以自動全景無死角巡邏,而且能夠藉助移動式紅外實現測溫篩查、循環播報提醒等功能,可以遠程可視化指揮。疫情突如其來,通過機器人“執勤”,既能有效節約人力,減輕執勤壓力,也有助於避免人員交叉感染,因此這種巡邏機器人一經上線就受到網友的熱烈討論。

5G應用加速落地,“硬核”巡邏機器人已上線

據悉,巡邏機器人是一種綜合運用物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集成了環境感知、動態決策、行為控制和報警裝置,具備自主感知、自主行走、自主保護、互動交流等能力的多功能綜合智能裝備,可幫助人類完成基礎性、重複性、危險性的安保工作,推動安保服務升級,降低安保運營成本,換而言之,這就是一種實時在線,晝夜無休的機器安保員。

其實,巡邏機器人並不新鮮,此次出現的巡邏機器人不過是專門針對疫情推出的定製升級版。最顯著的變化是,它擁有5個高清攝像頭,可以做到紅外線5米以內快速測量體溫,一次性測量10個人的體溫,溫度誤差在±0.5℃以內,並且能識別來往人員是否戴口罩。因此,該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也是機場、車站、廣場和醫院等重點卡口路段。值得注意的是,它同樣是一款5G機器人。

5G應用加速落地,“硬核”巡邏機器人已上線

一直以來,機器人的研究與落地都面臨著高清視頻難以實時回傳、遠程應急遙控難以同步、網絡安全保障不足、本體算力不足等問題,而5G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抓手。利用5G網絡的高帶寬、低延時,雲和邊緣計算可以滿足機器人在不同場景下的網絡要求,讓巡邏機器人真正處於實時聯網狀態並做到互感交互,現場高清圖像的實時傳送,也能讓人類迅速接手在危險、有害健康等環境工作的機器人進行遠程控制,完成特定任務。

其實早在2003年抗擊非典時,中科院自動化所就曾研製了一款抗非典助手機器人。據報道,當時那款機器人身高半米,充足電後可持續工作3小時,不僅能在病區查房,為病人送藥、送飯及運送生活用品,還能協助護士運送醫療器械和設備、實驗樣品、處理病區垃圾等,最多可以一次向病區內運送重達30公斤的物品。

無獨有偶,美國首例新型肺炎病患在治療過程中就身處隔離室內,由機器人進行治療。治療過程中,醫生負責在隔離窗外操作機器人,該機器人配備了攝像頭、麥克風和聽診器等設備,是這家醫院降低病毒傳播風險的眾多方法之一。如果擁有大量的5G醫療機器人,相信此次疫情會得到更好的控制,也正因此,5G應用加速落地也能夠有力保障人們未來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能力,從遠程醫療、安保和運輸等多個方面提供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