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後重看《霸王別姬》,終於明白為什麼程蝶衣要用自刎結束一生

提到中國電影的時候,有這麼一部電影是無法逾越的,那就是電影《霸王別姬》。

本片用恢弘的筆觸,描寫了兩個京劇藝人的半生浮沉,而其中,最讓我感觸的還是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本文將以程蝶衣的視角,具體闡釋一個浪漫主義的戲痴,是如何一步一步被現實主義所吞噬的。

26年後重看《霸王別姬》,終於明白為什麼程蝶衣要用自刎結束一生

一,一曲《霸王別姬》

1924年冬,9歲的小豆子被做妓女的母親送到了戲班子裡,在見到戲班班主的時候,做妓女的母親麻溜的跪了下來,諂笑道:“您別嫌棄!”

戲班班主倒是個好人,說道:“都是下九流,哄人開心的行當誰嫌棄誰啊!”

只有一條,戲班班主讓把小豆子的六指給砍掉一指,說這才像樣。

26年後重看《霸王別姬》,終於明白為什麼程蝶衣要用自刎結束一生

在西方經典裡,對於男人的第六指,一般強化為男性的性別特徵,而從小豆子被砍掉第六指起,大概就註定了後來程蝶衣“女性化”的一生。

在戲班子裡,人人都欺負小豆子,只有師兄小石頭,一向對他頗有照顧。

後來,關師傅讓小石頭飾演生角,看的就是他外表剛毅,而小豆子,這柔弱的性格,搭上師兄,正好就是一個悽悽切切的旦角。

本是無心之舉,誰曾想一搭就是數十年,甚至憑藉一曲《霸王別姬》名滿北京城,兩人甚至約定要一輩子演《霸王別姬》。

26年後重看《霸王別姬》,終於明白為什麼程蝶衣要用自刎結束一生

從此,他成了霸王,他成了虞姬。

戲臺上斗轉千回,霸王都是那個響噹噹的大英雄,戲臺下生死浮沉,霸王依然是那個貼心的師兄。

只是這戲裡的人生,和戲外的真實,到底應該篤信哪一種?

站在舞臺中央的程蝶衣,竟也有些分不清。

26年後重看《霸王別姬》,終於明白為什麼程蝶衣要用自刎結束一生

二,戲痴

時事變遷,風雲突變,當年那些愛戲,痴戲的人,都不知道去了哪兒。

而程蝶衣這個戲痴,卻好像是對外界發生了什麼渾然不知,只要臺下有人,只要開了場,他就能忘記一切。

即便臺下有遊行的青年呵斥他:“商女不知亡國恨”,可是一個對戲劇著了魔,一個對戲曲入了迷的人,怎麼能夠走下臺呢?

況且這時候臺下還坐著一個真正懂戲,一個真正愛戲的袁四爺,在藝術的世界裡,只有精神的共鳴,只有互相的欣賞。

但是,這時候的霸王段小樓,卻似乎脫離了對於浪漫主義的追求,脫離了對於藝術的追求,他開始關心俗世,他開始關心人間的悲歡離合。

26年後重看《霸王別姬》,終於明白為什麼程蝶衣要用自刎結束一生

在他娶了花滿樓名妓菊仙以後,他實際上就已經斬斷了程蝶衣心中的佔有慾和念想,而當年這對師兄弟互相承諾的要一輩子在一起演《霸王別姬》更像是一場笑話。

而段小樓的現實主義,也第一次讓程蝶衣的浪漫主義撞的頭破血流,隨後他送來一把霸王的劍,並且言道:“以後不會再演《霸王別姬》”,就顯得理所當然了。

26年後重看《霸王別姬》,終於明白為什麼程蝶衣要用自刎結束一生

但是真正刺痛程蝶衣的大概還是這一件事,在段小樓被日本兵抓去以後,程蝶衣隻身赴會從日本人手中救出段小樓。

可是段小樓不但不領情,甚至還說出“我不會給日本人唱戲”。

戲中舉世無雙的霸王,現在成了這種計較之人,戲外本該照顧他的師兄,卻背離了藝術本身,而程蝶衣對於外在的這一切卻絲毫不在乎,他只言道:“日本軍官裡有一個叫青木的,他真的懂戲!”

這時候的程蝶衣完全和戲中的虞姬融為了一體,什麼是真實,什麼是戲中,他已經分不清,但是分得清,分不清又有什麼重要的呢?

這亂世浮沉,不如就做一個戲中人!

26年後重看《霸王別姬》,終於明白為什麼程蝶衣要用自刎結束一生

三,被謀殺的浪漫主義

段小樓聽從菊仙的建議,脫離了戲曲行當,而戲痴程蝶衣依然沉浸在往日的迷夢中,不能自拔。

為了逃避現實,他甚至抽上了大煙,在煙霧瀰漫的房間裡,他似乎又看到了當初那個舞臺,似乎要瞧見了當初那曲《霸王別姬》。

看到這裡的時候,有人可能會認為程蝶衣是喜歡上了段小樓,有人可能會認為他對段小樓產生了一絲依戀。

一半是對的,一半是錯的。

26年後重看《霸王別姬》,終於明白為什麼程蝶衣要用自刎結束一生

.對於程蝶衣而言,從小照顧他的師兄,足以成為他心理上的依戀和靠山,就像戲中的霸王一樣,為他撐起一片藍天。

錯的地方也是於此,更大意義上而言,程蝶衣喜歡的更像是一種象徵符號,更像是一種精神寄託。

比如小時候的妓女母親,比如照顧他的小石頭,比如讓他痴迷的戲劇。

但是,一旦段小樓脫離了戲劇,一旦段小樓娶了菊仙,這種象徵意義就在他心中轟然倒塌,這種精神依託就好像那第六指般突然被“砍斷”。

26年後重看《霸王別姬》,終於明白為什麼程蝶衣要用自刎結束一生

沒有安全感,沒有存在感,特別是在建國以後戲劇式微,他更是覺得自己存在的價值坦然無存。

一個人被斬斷了所有的精神寄託和精神依戀,猛然之間讓他直面慘淡的人生,這種不適,這種不安,是難以言狀的。

而當段小樓為了自保,在眾人面前義正言辭的揭發程蝶衣是漢奸,妻子菊仙是妓女的時候,對於過往歲月的最後一絲幻想,也徹底結束了。

但是程蝶衣畢竟和段小樓不同,即便是到了最後的關口,他還是那個戲中對霸王不離不棄的虞姬,他舉起手,喊道:“我也要揭發,我揭發奼嫣紅,揭發斷壁殘垣!”

這種帶著詩意的唱腔,也預示著程蝶衣心中最後一點浪漫主義,真正死了!

26年後重看《霸王別姬》,終於明白為什麼程蝶衣要用自刎結束一生

四,說好了一輩子

魯迅說:“悲劇,就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多年以後,戲曲再次得到人們的認同,但是這會兒的段小樓已經徹底墜入了俗世,詞唱不全,劍揮不動。

而程蝶衣卻不願再忍受著起起落落的折磨,在認清現實,在被現實撞的頭破血流以後,終於看透了自己一生所求。

26年後重看《霸王別姬》,終於明白為什麼程蝶衣要用自刎結束一生

他明白了,自己從來都沒有演過虞姬,而是他本身就是虞姬,最後當著眾人的面,拿過當年送給霸王的那把長劍,他用自刎的方式結束了為藝術奉獻的一生。

電影落寞,藉著戲班班主的一句話終於點透了人生,他說:“到了最後,人到底還是應該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不管是因為看清人性,自盡的菊仙,還是因為看透自己,自刎散場的程蝶衣,無論他們以什麼方式離開這個人世間,到底他們都成全了自己,到底他們都真正得到了他們的一生所求。

而對於9歲就被母親送到戲班學藝的程蝶衣而言,也許1924年的那個冬天,母親親手切下他的第六指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他的未來必定是死在霸王的懷抱裡。

26年後重看《霸王別姬》,終於明白為什麼程蝶衣要用自刎結束一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每個人的劇本其實從出生那一刻就已經寫就,只是唯獨希望的是在這場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終將遇見的小別離中,每個人都能不忘初心,堅持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