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我們回來了!”從“家門”直接到“廠門”返崗專車順利抵達

“義烏,我們回來了!”從“家門”直接到“廠門”返崗專車順利抵達

返義人員到達義烏後,現場進行健康申報,建立一人一檔(卡)。

昨日(2月18日),“義烏號”專車先後安全接回一批批返崗員工,實現外來建設者“出門進車門、下車進廠門”,推動企業有序復工復產。

昨晚,兩輛載著52名返崗員工的大巴,緩緩駛入浙江斯坦格運動護具科技有限公司。位於雲南省東北部的魯甸縣,與義烏相距約2000公里。歷經長途跋涉,在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公司同事的掌聲中,所有返崗員工安全抵達義烏。

“义乌,我们回来了!”从“家门”直接到“厂门”返岗专车顺利抵达

大巴車順利抵義。

員工們有序下車後,工作人員依次為他們進行體溫測量,建立“一人一檔”,並對車輛、行李進行消毒。“可把你們接回來了!一路辛苦了!”公司董事長洪莊明熱情地打招呼。“回到義烏,感覺真好。謝謝政府給我們提供的幫助和便利!”大家紛紛回應,關心貼心的服務讓他們感到很放心、很暖心。

2月17日上午10時,經過登記備案、健康體檢、出具證明等環節,魯甸籍員工馬玉會和同事們準時坐上返回義烏的直通車。“外出務工是我們收入的主要來源方式。疫情發生後,讓我們對返崗工作很擔心。”馬玉會說,讓她驚喜的是,義烏政府安排專車直接送到企業,免除了自己後顧之憂。“義烏是座充滿大愛的城市,這次還有16位老鄉成了新員工。”馬玉會高興地說。

“义乌,我们回来了!”从“家门”直接到“厂门”返岗专车顺利抵达

防疫人員進行體溫檢測。

直通車的背後,是義烏、魯甸兩地攜手努力的結果。隨車前來的魯甸縣人社局勞轉辦負責人阮殿庚介紹,兩地部門統籌協調,積極做好人員錯峰返崗輸送工作,讓務工人員安全、有序回到義烏。對於專車方式帶來的便捷,洪莊明說:“義烏政府部門鼎力支持,魯甸當地部門積極響應,直接當地發車,又快又好。”如此“無縫銜接”,確保防疫復工兩不誤。

接送返崗人員期間,專車全程嚴格執行防疫規定,採取“點對點、一站式”直達運輸,車內配備消毒水、口罩、測溫儀等防疫用品,保證員工安全健康返崗。運輸途中,所有人員、司機做好個人防護措施,上下車前進行體溫檢測,全程佩戴口罩,座位保持間隔。記者還了解到,昨日18時,44名返崗員工也同樣乘坐專車,安全抵達了義烏市易開蓋實業公司。

歷時10多個小時,來回1500公里……昨日上午9時30分和10時40分,“復工包車”分兩趟安全抵達位於高新區核心區的義烏木林森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車上乘坐的是分別來自安徽宿州、淮北37名員工,其中有14名是新員工。

“終於回來了!” 21歲的林偉一下車就感嘆道。曾經在木林森幹過兩年,去年因結婚耽擱一段時間的林偉,原打算在今年回職大幹一場,卻未料疫情突然發生。“早想出來工作了,可是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能結束,只能在家乾著急。這兩天接到公司通知,讓我們準備好,會派車來接我們回義烏,可把我高興壞了。”出發前,林偉接受了兩次體溫測量,在車內保持距離間隔。途中,每到一個服務區,都有工作人員為其測量體溫。

到達工廠後,隨處可見的“高新區歡迎您”“蘇溪歡迎你”橫幅,一聲聲“辛苦了,歡迎回家”的問候,以及誠意滿滿的開門紅包,都讓林偉感受到義烏的溫暖。

而此時,防疫醫務人員也早已等候多時。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林偉和其他返工人員依次排隊下車接受體溫檢測、手腳消毒,並更換口罩,隨後便前往登記處進行實名登記,填寫健康申報表和承諾書,現場工作人員對返工人員的隨身物品進行二次消毒。

“很高興,一下子接回這麼多員工,而且大多數是老員工。”義烏木林森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樊陟珩表示,原先以為今年疫情會對企業招工產生較大影響,但高新區第一時間安排11輛“助企定製包車”服務,真是一場及時雨。

一場疫情,暫時打亂外來建設者返義的節奏,但每一位新老義烏人齊心協力,共同守護著這座城市,相信義烏的明天會更美好。

(原標題《“義烏,我們回來了!” 從“家門”直接到“廠門” 返崗專車順利抵達》,原作者傅柏琳、王婷、餘依萍。編輯樓菲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