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筆墨不讀書,帶你簡單入門讀書筆記

老生常談的問題:不動筆墨不讀書。但是個人認為並不是所有的書都需要認真做讀書筆記,當你在享受閱讀的時候,內心揹負著“要寫讀書筆記”這個重擔,就會喪失了閱讀放鬆的樂趣。

所以要不要做讀書筆記以及如何做讀書筆記應該因“書”而異,也應該因“讀書目的”而異。

日本作家樋口裕一將讀書分為“樂讀”和“實讀”兩種類型,這與我日常的閱讀分類不謀而合。所謂“樂讀”,是指以讀書為興趣、以享受為目的的讀書。而所謂“實讀”指的是以讀書為糧食、以產出為目的的讀書。“實讀”的書正是需要我們認真做閱讀筆記,將書本里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知識體系中一部分的書籍。那麼如何讀書做筆記才能幫助我們實現這個目的呢?

不動筆墨不讀書,帶你簡單入門讀書筆記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從選書、購書、讀書、做筆記以及活用筆記五個方面為讀者搭建了一套高效的讀書方法。全書邏輯清晰,內容充實,你能夠通過閱讀輕鬆獲取作者的方法論並付諸實踐。作者在書本終篇還分享了19個閱讀技巧和26款實用文具幫助讀者更好地開啟閱讀生活。帶著目的去讀書,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並且學會活用筆記正是作者極力倡導的讀書方式。

不動筆墨不讀書,帶你簡單入門讀書筆記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作者奧野宣之是一位撰稿人也是一位“筆記本作家”,他創造的一元化讀書法、信息整理術、智慧創造法等都受到了眾多讀者的喜愛。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作者記讀書筆記的方法,並改善一下自己的閱讀方式。

不動筆墨不讀書,帶你簡單入門讀書筆記

為什麼要做讀書筆記?

  • 提升輸入質量

記讀書筆記能夠提升輸入質量。當內心有一個“記讀書筆記”的想法時,你就會不由自主地一邊思考一邊閱讀,比如哪些內容更重要,哪句話更加核心,怎麼記錄更容易理解等。這樣會幫助自己加深對這本書的理解,從而提升輸入質量。

  • 主動尋找重點

作者在文中說道,“在寫讀書筆記這個前提下,讀書方法會發生改變,你會進入主動尋找書中打動人心的內容的工序”。因為想要寫好讀書筆記,便會更加關注書中動人的內容,這樣的閱讀方式可以快速抓住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內容。

  • 加深閱讀記憶

讀了就忘是許多人讀書都會出現的問題。但是記讀書筆記需要我們進行閱讀、畫重點、寫讀書筆記三個步驟,並且每個步驟都需要反覆閱讀。這種多次閱讀加上思考、記筆記的動作所留下的印象肯定會比普通閱讀留下的印象深刻好幾倍。

不動筆墨不讀書,帶你簡單入門讀書筆記

怎麼做讀書筆記?

  • 從“一句話讀書筆記”開始

記讀書筆記的好處大家都懂,但是許多人卻無從下手。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寫讀書筆記或者沒有辦法堅持寫讀書筆記,那你可以從“一句話讀書筆記”開始。

2019年10月1日,我讀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教會了我怎麼閱讀,內容充實有邏輯。

你一定會說,寫這樣的讀書筆記有什麼意思?雖然這句話並沒有記錄太多信息,但正是這樣一句話的存在,讓這次讀書成為了一次看得見的體驗。把讀書筆記控制在自己能力允許的範圍內,才能長久地堅持下去。

法國文學專家鹿島茂先生曾言,“即使只是記錄下書本的作者、書名、閱讀時的場景或者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堅持寫讀書筆記,這就是最有效的讀書方法”。

不動筆墨不讀書,帶你簡單入門讀書筆記

  • 讀書的時候學會做記號

一邊讀書一邊寫讀書筆記容易打斷人的閱讀思路,也不能讓你隨時隨地開啟閱讀,無形中抬高了閱讀的門檻,所以奧野宣之提出了三步閱讀法。

  1. 第一步通讀全文:一邊閱讀,一邊把覺得有價值的那頁折角。
  2. 第二步重讀全文:把折角的那幾頁重新讀一遍,如果仍然覺得很好,就把那一頁另一個角也折起來。
  3. 第三步標記:雙摺頁的內容讀到第三遍依舊覺得值得一讀,可以做標記或者直接利用“蔥鮪火鍋式筆記”抄在讀書筆記上,因為經過時間考驗的內容才真正具有價值。
不動筆墨不讀書,帶你簡單入門讀書筆記

所謂“蔥鮪火鍋式筆記”相信很多人在各種文章裡已經有所瞭解,這是作者提出的非常有名的讀書筆記法,即摘抄一段後寫上自己的評論,舉例如下:

◎(摘抄)請找到那本能夠成就自己的書。失落的時候,走投無路的時候,那本書都會成為自己心靈的支柱。

☆(評論)這句話讓我想到最近閱讀的《偷書賊》。

那麼大家一定還會有所疑問,“應該摘抄什麼樣的內容呢?”作者在文中也給出了答案:

  1. 讓自己心動的語句
  2. 這麼一說確實有道理的內容
  3. 最能代表這次讀書體驗的語句

“客觀來講十分重要”和“作者想要強調的內容”,只要你不能很好地概括總結就不需要摘抄,因為網絡上專業的人會比你總結得更好。那些讓你的認識動搖,讓你覺得心動的話語和自身當下的感受才最值得記錄,也是促使你產生思考的源泉。

不動筆墨不讀書,帶你簡單入門讀書筆記

  • 剪報式讀書筆記

如果逛了書店買了紙質書,你還可以把書相關的東西收集起來貼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比如:書店的卡片、書籤、書腰等。如果在車上或者飛機上閱讀的書也可以把車票貼在筆記本里,這種利用一切相關事物記錄與書交流的過程,可以加深大腦對讀書體驗的印象。

作者推薦的這種剪報式讀書筆記我會在閱讀“樂讀”類書籍時使用,因為為了放鬆而閱讀的時候不會刻意地做筆記,所以收集這類體驗能夠讓我記錄下與這本書相處時的感受,從而加深記憶。畢竟閒暇的閱讀時光也是一種美好的體驗!

  • 閱讀別人的書評

在你做讀書筆記或者寫書評進行思維整理與輸出的時候,可以讀一讀別人的書評。對自己來說具有某種意義的書在他人眼中或許是不一樣的體驗,你可以找到共鳴,也可以得到靈感啟發。閱讀書評不僅可以加深你對這本書的理解也增加了審視它的視角,拓展視野。

實在不知道在筆記本上記錄什麼感想的時候,摘錄一點他人能夠引發你共鳴的書評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不動筆墨不讀書,帶你簡單入門讀書筆記

如何活用讀書筆記?

做完的讀書筆記不能丟棄在一旁,而是要時常翻閱,每次重讀都是你加深理解的機會,並且有時會得到新的啟發。你當時不喜歡讀或者讀不懂的東西,再次閱讀的時候可能會理解並與作者產生共鳴。

除了反覆閱讀,你還需要學會用輸出促進思想內化。寫書評、寫讀後感並公開發表可以促進你對書本內容的消化吸收,也可以促使你反覆閱讀筆記整理思路。

正如作者說的那樣,“人並不是因為無所不知而去發表演講或出書,而是通過演講和出書讓自己達到了新的高度,成為某領域的專家。”通過閱讀以及同類內容的信息重組,你會產生新的創意,從而搭建個人知識體系,輸出具有新觀點的文章。

不動筆墨不讀書,帶你簡單入門讀書筆記

此外,你還可以利用筆記本上自己的體會和感悟來解決生活問題,改變自己的行動。在現實中遇到問題的時候,多想想“那本書裡是怎麼說的”“那位作者是怎麼做的”,像這樣思考就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避免盲目行動。比如閱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後,你就可以學習部分作者的閱讀方式來改善自己的不良閱讀習慣,不會寫讀書筆記的時候也可以想想作者是怎麼做的。

從做讀書筆記到反覆閱讀並活用的過程中,你不斷與書本交流,與作者的思維碰撞,最後終究會擦出屬於自己的絢爛火花。

通過上文關於讀書筆記的解讀,相信你對於如何做讀書筆記一定有了新的理解。長久地堅持寫讀書筆記不僅可以積累知識,豐富視野還能激發你的靈感,形成個人知識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