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間三個深入人心的科技新詞

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眼下,疫情防控的各項工作正在全面有序的推進。

根據最新數據統計,截至2月17日24時,全國新增確診人數1886人,其中湖北省新增確診人數1807人,湖北省外新增確診人數只有79人。全國新增疑似病例人數已經實現了連續8天下降,而除湖北省以外,全國實現新增確診病例更是實現了13連降。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能取得如今的階段性成績,既離不開所有醫護人員的奮勇拼搏,同時也離不開每一位自覺居家隔離不外出的民眾的配合。而在疫情發生之後,一個個有效提升抗疫情工作效率、助理切斷疫情傳播和擴散渠道的科技手段的全面應用,也是這場疫情防控戰役初見成效的關鍵一環。

下面,筆者帶大家一起盤點一下防疫期間日漸深入人心的三個科技新詞。


無接觸服務

疫情期間,各種無接觸服務悄然興起。

由於新冠病毒存在較強的人際傳播特性,為了防控疫情,多地採取了封閉管理的疫情防控措施,很多居民都不得不呆在家中,無法外出,這種情況下,物資採購就成為了難題。

在此疫情背景下,1月26日美團外賣率先在武漢推出“無接觸配送”服務,之後,餓了麼、盒馬等一系列互聯網企業,也紛紛開始大力推動無接觸配送、無接觸取餐服務。

防疫期間三個深入人心的科技新詞

▲“無接觸服務”近兩個月事件走勢

根據清博輿情繫統近兩個月事件走勢數據顯示, “無接觸服務”相關輿情信息共320047條,在02月06日達到波峰,在02月05日達到次波峰,其中微信輿情信息熱度波動最大。

在快遞行業,京東、順豐、郵政等快遞企業,也充分發揮智能技術與多元生態的優勢,通過自提櫃、便民服務點、無人車配送、指定地點存放、社區配送等多元無接觸快遞服務,全面滿足特殊時期消費者多樣化、全場景的收寄需求。

就在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使用的當天上午,湖北中百倉儲和阿里巴巴旗下淘鮮達共同建設的無人超市也在火神山醫院正式營業:這家超市沒有店員、沒有收銀員,買完東西掃碼即走,且無人超市24小時營業,最大限度降低了人與人的接觸。

為切斷病毒傳染路徑,結合“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的需求,各地的地鐵、客運等客流人員密集公共場所,除安檢都增加了“測溫”工作。為了最大程度上降低安檢人員與被檢人員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各地也紛紛推出了無接觸測溫安檢一體機,讓被檢人員可以正常步行通過安檢區域,在無需停留的情況下,完成測溫及安檢,真正實現了“全過程無接觸”模式。


雲產業

面對今年突發的疫情,逐漸普及的5G網絡讓“雲”產業開始在這場疫情之下迸發出巨大的火花。

1月24日除夕當晚,一座總建築面積3.39萬平方米、編設床位1000張的“武漢小湯山”火神山醫院正式動工。而在火神山醫院建設初期,有關部門就迅速完成了全場景的5G信號覆蓋。於是,一場浩浩蕩蕩的“雲監工”活動開始了。

在央視的共同戰“疫”施工現場直播間裡,5G直播信號讓數千萬計的網友成為了這場建設活動的參與者。這場前所未有、數千萬人矚目的“雲直播”能得以實現,背後依託的正是前期搭建的完善5G通信網絡。

其實,不只是“雲直播”,“雲會議”、“雲課堂”等能夠在非常時期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員聚集,提高大家工作學習效率的各項科技,也在疫情期間得到了全面應用。

防疫期間三個深入人心的科技新詞

▲“雲產業”疫情期間熱門關鍵詞

根據清博輿情繫統解析近兩個月全網各渠道相關數據顯示,關於“雲產業”疫情期間熱門關鍵詞主要包括“疫情”、“視頻”、“課堂”、“網絡”等等。5G網絡讓許多沒辦法返回崗位或者沒有辦法按時上學的人,紛紛開啟在家遠程辦公學習模式,釘釘、企業微信、華為welink、石墨文檔等等遠程協同軟件,也開始在疫情防護的關鍵時刻派上了大用場。

遠程辦公、雲桌面、雲視頻等,成了許多行業的主要場景,而云課堂、免費直播點播等服務,也在積極支撐各地教育主管部門開展試點應用。據教育部最新數據,全國中小學校(含教學點)通寬帶比例超過98.4%,其中百兆接入學校佔比超過87.5%。清華北大等多所高校也在今天恢復教學,開啟雲上課模式。還有部分貼心高校免費向學生贈送流量,保障學生的學習需求。


大數據+

隨著疫情的不斷髮展,如何讓民眾能更加及時瞭解疫情變化,讓相關部門更加準確地掌握疫情數字,成為了刻不容緩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就成為了打贏這場疫情抗爭“信息戰”的關鍵法寶。

在精準防控方面,百度利用平臺上公開的遷徙大數據,對武漢流出人口進行了分析,發現其人口主要流向了長三角、廣東等地區以及周邊城市,流入人口數量與當地疫情爆發數量呈現出一定的相關性,給予了有關部門很大的幫助。

而在疫情防控方面,清博推出的“疫情查”大數據工具集合裡,“確診患者同程查詢”通過大數據綜合搜尋,可以準確定位並發現確診病例同行者,進而指導與確認患者有過接觸的群眾進行科學應對,早預防、早隔離、早救治;“防護用品查詢”和“蔬菜合作社查詢”幫助有關部門及時採購所需物資;“防疫謠言粉碎機”綜合了媒體和專業機構以及專業人士已闢謠的相關信息,可有效為群眾提供有效闢謠信息,穩定群眾情緒,減少群眾恐慌。此外,還有“雷火救助快線”、“全國疫情實時數據”等功能也在助力防疫工作。

防疫期間三個深入人心的科技新詞

“疫情查”大數據工具集合

根據清博輿情繫統解析近日全網各渠道相關數據顯示,“大數據+”全網相關輿情信息232952條。其中網頁的比重最大,共有88950篇,佔比57.99%;主要提及地區包括北京、江蘇、浙江、上海、廣東等。

疫情爆發後,儘量不出門的“宅”成為人們防疫的主要形式,包括盒馬鮮生生鮮平臺,以及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在內,都在積極利用大數據監測產品銷量變化,可以最大效率及時補充到食品、口罩等受疫情影響急需的物資,保障民眾生活安穩。

可以說,這次疫情雖然帶來了很大的社會危害,但同樣因為這場疫情帶來的重重阻礙,加上政府進一步的重視、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以及AI技術的普及,使得大數據在這一次的疫情防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正如經濟日報評論文章所指出,“這次疫情使得人們不得不加快推行線上化,讓人們再次審視相關產業數字化升級的可能性……總的來說,人們已經看到了許多傳統產業可以通過數字化克服空間障礙為更多消費者提供服務,也看到了數字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以此為契機,產業界會將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物聯網等數字技術在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加速應用實施,各種應用場景將會層出不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