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拜訪了91歲大伯


那是2011年4月3日,我整理永寧古城資料,有幾個問題需要問大伯,但是還有點擔心,大伯91歲了,還能回答清楚我的問題嗎?

大伯是爸爸的叔伯哥哥,是村裡知道古城事情最多的人。上午9點多鐘,我和爸爸來到大伯住的小院。我好奇的東看看西看看。一個四方小院,又矮又舊的四間石頭房子,據說有近九十年了,小小院落,古老房子,一個老井臺和一位老人是那樣的和諧相伴。老人聽到響聲迎出來,同時跟出了一條小狗,朝我“汪汪”的叫了幾聲,大伯說別叫,小狗立即住嘴。我爸說,你大爺和小狗,兩個人,你看怎麼樣啊?我一看大爺耳聰目明,很開心也很吃驚。(大伯是爸爸叔輩哥哥,爸爸幾乎天天來看他,談論過去的往事,所以感情非常好)。

我拜訪了91歲大伯

大伯住的小院


來到大伯的小屋裡,牆上糊的是厚厚的幾層報紙。北面擺放的是大櫃,那種洚紫色,平面的,隱隱可見描圖的,小時候我就知道:這叫大櫃。更為驚奇的是櫃上的摺頁都是黃銅的,上鎖的櫃板是圓形的黃銅,這太神奇了,簡直你都無法想象。西牆邊擺放的小櫃子抽屜把手都是原裝的黃銅樹葉形,我好奇的摸了又摸。大櫃前放了一條春凳,由於時間太長了,凳面有點毀壞,紫色油漆還可見。裡屋掛的小筐小簍都是年代久遠的東西,有的是紙糊的,有的是柳條編的,我爸說你大爺這些東西全是古董了,

我拜訪了91歲大伯

大伯的舊傢俱

你在別處都看不見的。

我佩服大爺這些老傢俱歷經這麼多年沒有毀壞掉。他用什麼方法把這些老物件都保存下來了呢?爸爸說:你大爺的寶貝,別人不敢動,少了一件寶貝就打他們,指的是他的兒女們。哈哈~我笑了。大爺真是“國寶呀”。我大爺知道我一定有事就問道:姑娘有事情吧,我趕忙說:大爺我想問問您古城裡商鋪的事情。大爺一聽臉上現出孩子般的笑容,打開了話匣子。由於大爺在我爺爺開的糖坊裡做多年夥計,所以說起了爺爺的事情,好像回到了童年。臉上掛著笑容,滔滔不絕的說著。

他17歲學徒,說起老師傅們的事情記憶猶新,有的師傅做點心,搓一種類似麻花樣的點心,和麵等前幾道工序都讓他看,最關鍵時候就把他支走了,不讓看,怕他偷著學藝餓死師傅。大爺回憶陳年往事,早已沒有了哀怨,剩下的是開心和甜蜜。

我從大爺和爸爸的聊天中,知道了古城裡的商號、藥鋪、館子、打鐵鋪、戲班子、皮影班子、廟會等等古城軼事,大爺興高采烈的說著往事,我穿越到熙熙攘攘,人來人往,繁華喧囂的清末古城的情境中。我懷疑那麼多館子有人吃嗎?大爺說:有的家還得排號呢,就是像今天的打電話預先定桌一樣。

大爺說了很多爺爺的事情,爸爸聽得心情複雜,因為爺爺去世的早,扔下奶奶領著哥仨和一個夢生小女,家道隨之敗落,日子過得非常艱辛。如果爺爺再多活幾年,爸爸童年的生活可能要好許多。七歲的爸爸和九歲的二伯父為了吃頓飽飯,給人家放牛,河水長冰碴了,還是沒有鞋穿,吃飯人家管著吃,因為他倆太能吃了。爸爸的童年吃盡了苦頭。

大爺說昌瑞二叔(我爺爺的名字)長得一表人才,能說會道,買賣做得好,可惜生病了去世的早。爸爸問;我爹當年開的買賣叫什麼字號?大爺想了想,沒字號,就叫糖房,夏天做芝麻火燒,天氣冷了就做芝麻糖,生意興隆呀。

當時古城裡買賣多了,有大字號的。南到金州復州,北到營口蓋州,都過去賣貨。也有到古城裡買貨的。古城裡還養活兩個戲班子,一個是唱大戲的班子,一個是耍驢皮影的班子,那才叫紅火呢。我聽著大爺講的,連忙記著,生怕漏掉什麼。當問他,班主都叫什麼名字時,他說出了幾個人的名字。可能年代久遠大爺記不太清楚了。

我拜訪了91歲大伯

大伯沉思


古城最熱鬧的時候是三天廟會。大爺一臉是笑,把我也帶到古老的廟會中。那真是人山人海呀,吃的喝的玩的看的,應有盡有。唱戲聲鑼鼓聲吆喝聲嘈雜聲騾馬聲,摻雜在一起,老百姓就盼著一年一次的廟會,窮家富家都想在這幾天趕趕熱鬧,開開心。錢多錢少的,都能買個芝麻糖燒餅山楂糕吃吃。

當時古城廟會3月16——3月18三天。當時永祥寺裡和尚不多,但是廟會這幾天北面千山的和尚,南面金州復州的和尚都聚集在此,誦經作法。那個場面,四五十個和尚團團坐,香菸嫋嫋,鐘磬繞樑。我想問的東西太多了,一時不知道從何問起。爸爸說,你大爺累了,先回去整理吧,以後再來問。

大爺最後對爸爸說:老三呀,我沒有想到我能活這麼大歲數,現在領兩份錢了。(農民補貼,老年補貼兩分錢)爸爸說:你向100歲邁進吧,再努努力到120歲。到時候政府補給你的錢都花不完呢!大爺笑了。說了這麼一句:青山綠水年年在,多少英雄黃土埋。人生的規律沒有誰能夠打破。

我沉思了良久,對大爺說:大爺我有不明白的地方還來問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