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理論醫學還是經驗醫學?怎麼學好?

愛追書的cat


中醫,固名思義,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醫道,它既是理論醫學,又是經驗醫學。是理論與經驗的有機結合。中醫的理論,博大精深,充滿了非常深奧的哲學智慧,講陰陽內外,講中庸平衡,講相生相剋,講本末裡外等,把人體看作一個自我平衡的系統整體。其治病講究重在治本,疏通機理。反對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實踐中,更講究望聞問切,這是最具有實踐經驗的醫療。


思之遠方


中醫藥既有系統理論,更有實踐。普通人自保自學就可以,怎麼學呢?個人的看法是,看你自己更喜歡那種方式的內容,比如喜歡做菜和煲湯一類的那就從學《本草綱目》入手,如果喜歡拔罐一類的,那就學習經絡穴位,喜歡推拿按摩也從經絡穴位入手……這些都是很容易上手的,也不需要花費銀兩,只要用心去對待就可以做到的。特別推薦一本書叫《黃帝內經》,那是一部生命學說,希望能學起來。

還推薦現代的中醫大家希望關注:曲黎敏,郝萬山,羅大倫。

這幾位的書也好,講課也好,讓初學的人容易懂,大白話,質量優,不賣關子。


江河昌清


中醫的理論性是很強的,西醫才是真正的“實驗醫學”,中醫能將複雜的人體系統上升到陰陽平衡,五行相生相剋的高度,在人類歷史上還沒有與之相提並論的。同時中醫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中醫幾經幾千年經久不衰就是最好的例證,如果中醫不被反覆的實踐驗證的話,那早就被歷史淘汰了,因此我們說:中醫是在正確理論指導下的實驗,又在長期實踐中得到了豐富和發展。所以中醫不光是現在,而且還將以後都不會過時、落伍。中西醫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世界觀,一個在於從整體上認識和把握人,一個則是把人體當做一架機器來進行“拆分”,因此中醫更全面,更注重根本,而西醫則往往是更注重於“局部”,更多的關注“零部件”的分析與治療,所以西醫的片面性更大,其結果往往是“治標不治本”。不過西醫也有它的一些長處,對於我們華夏民族來說,首先應該是在具備了中醫思維的前提下再去吸收和借鑑西醫才會更好。








農民哲學


中醫即是理論醫學也是實踐醫學,過去就有一種說法(讀書三年愁沒病看,看病三年愁無方施),意思是你讀了三年醫書,藥性你也記得到了,方劑湯頭歌訣你也不會忘了,但當你給病人用於實踐的時候,這方也不靈了,那方也用過了,病人就是不見效果,所以實踐經驗驗證了這一切,即要有雄厚的理論知識,也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才可以成為好的中醫。


香地青草1


中醫是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它是中國獨有的理論加實踐傳播下來的,有很多經驗、經方、技能、手法、各家獨有的秘方、膏方、穴位手法、接骨技能手法等,用現在科學是無法考證的,但是:從實踐中它們的效果是很好的,爾切很突出的,有很多西醫是無法下手的爾中醫幾包草藥、幾貼膏藥、或者一個手法就能解決病痛的,這種例子那是數不勝數,這就是中醫獨有的科學技術,西醫也是無法代替的,。

做為一箇中國人我很希望國家和中國人民要熱愛中醫發展中醫,把中醫藥發楊傳成下去。謝謝……………


中醫針灸秘方理療館


我覺得應該是經驗的多一點,但是前期你要懂得基礎性的東西,起碼的穴位你要掌握,然後各個經絡的關係!中醫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想從事中醫很多大的方面也要懂!基本的東西都掌握就靠自己悟了,但是前期的幾百個穴位你想完全掌握必須要下苦功夫才可以!


李凌宇


中醫首先是經驗醫學,只有臨床時間豐富了,接觸的病人數量足夠了,看病的水平才能提高了,老中醫比年輕人醫術高就是見識的病人病情經驗豐富,遇到病情知道怎麼處置。

當然純粹的經驗也是不夠的,還要有理論的指導,有了理論的指導,再加上豐富的臨床經驗,醫術水準就會有更大的提高。

中醫的經典著作有《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難經》、《神農本草經》,這四部經典著作當做終生研讀、領略的讀本,再與豐富的臨床經驗相互參照、參悟,日積月累,畢其一生而追求,定當大大的提高醫術水準。

當然啦,一個人的摸索是慢的,甚至是在黑暗中摸索很長時間。這樣,拜師學藝就很必要啦。可以到中醫藥大學去學習、可以跟名師當徒弟,只要堅定不移的行走在學中醫的道路上,有理論指導、有名師指點、有臨床經驗、有自己開悟,那麼,醫術水準就會逐漸的提高起來。

學中醫的過程,是一個自己學健康、學醫術、有追求、有探索的過程,醫術高了也是一個治病救人、造福大眾的善行,努力吧,做一個投身中醫藥事業的有生力量。


東視點


中醫是有著一整套完整的理論體系的學科,基本的理論體系是陰陽五行和辨證論治。傳統中醫的書籍大多都是經典,如果說經驗只能是中醫理論用於實踐過程中的總結。學好中醫要做好三點:第一,要熟讀、背誦關鍵內容;第二,學以致用,學了就要在臨床上應用;第三,要拜師,通過師傳的方式,使中醫文化傳承延續發展。


四季沐歌219


說到中醫,大部分人都會覺得中醫講究的是經驗,所以會得出經驗醫學,但其實並非如此,任何事物要得出一個結論都要講究一個科學的論證方法,就拿西醫來說,它的經驗都是來自於大量的臨床試驗得出來的結果,中醫也有但是在這方面做的還是不如西醫。

回到這個話題,中醫究竟是理論醫學還是經驗醫學,這是一個十分基本的關鍵問題,它也觸及到了中醫學所處的階段與層次,不同的定位導致最終不同的行為,中醫從課題的研究方法的選擇一直到決策,在經驗醫學與理論醫學相互爭論的基礎上,之前看過一次類似的電視新聞,說是得出中醫是經驗學的論證,但最終還是被否定了。在一系列的科學理論形成的研究成果也說明了,中西是屬於理論醫學的。

至於怎麼學中醫,每個人的悟性不同,方法也不一樣,一邊學習理論基礎,一邊找個有經驗的老中醫跟著學是最有效果的。


東歌影視經典


中醫也好,西醫也好,都要學好理論,更要實踐經驗。經驗是實踐的總結。理論是經驗的昇華。前人的經驗和理論固然重要,對實踐有指導作用,可使實踐少走彎路。本人的經驗比理論更重要。比如說中醫的望聞問切方式方法,單說這個切字,就是號脈,沉浮虛實急緩寒熱。下又分若干種,理論上很難講得清楚,要有經驗的老醫師手把手教,學生親自下手體會才能把握準確。

中醫只有把理論和自己的經歷融合起來,結合起來,才能走向成功。所以說中醫不象西醫靠儀器,中醫是經驗醫學為主

的醫學,但理論同樣重要。西醫是理論為主,不是同樣要實習,同樣要實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