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視傳媒@你:疫情之中,“冬眠”的企業要小心了

2月17日下午,財視傳媒首席傳播官胡佔莉在財視傳媒

(抖音號:1794047901)上直播,談了最近廣大企業從業者們比較關注的話題:疫情之下,企業要不要冬眠。以下是直播內容整理:

現在有很多企業遇到了難題,復工存在風險,不復工損失票子?所以現在企業開始陸續復工了。就算復工,你是不是需要冬眠來保存實力呢?事實上,冬眠這事兒,不是你想就能眠,也不是你不想就能不眠。這個抖音,今天已經刷屏一天了,還是比較能反映現實的。

财视传媒@你:疫情之中,“冬眠”的企业要小心了

旅遊業和餐飲業受到重創

有的行業是不得不冬眠的,比如餐飲業和旅遊業。餐飲企業最早發生的是西貝的賈國龍,他接受媒體採訪時稱,2萬多員工待業,就是用貸款也只能撐三個月。輿論譁然,這是餐飲業裡面最好的企業呀。就像我就超愛奶酪餅,烤羊排,每次中午去都排不上隊,怎麼想他們都屬於餐飲行業裡面做的好的公司。

不過仔細想想這事情的發生也合情合理。今年你敢定年夜飯麼?就算定了年夜飯還敢吃麼?你現在還敢去餐館吃飯嗎?答案是不敢。當我們都不去餐館吃飯了,餐飲行業自然就遇到了最大的問題了。對於餐館這樣現金流巨大、可以實現實時循環的行業,它不可能儲備很多的現金在賬上。疫情之下,全部停工待業,人員待工,自然感受到撐不住了。

對於撐不住這種情況,西貝選擇了把事實說出來,也有人選擇把事實秀出來。老鄉雞董事長束從軒還做了個視頻,門店虧損5個億,手撕員工申請不拿薪水工作的聯名信。這個秀做的呢,還算好。

财视传媒@你:疫情之中,“冬眠”的企业要小心了

就是屬於那種大家都知道他做秀,但是大家也不想討論他的這個秀。具體到員工的話,多少能夠感受到一些溫暖的那種秀。這時候我覺得,如果不翻車的話,建議企業做做這樣的秀。比如疫情已經帶來那麼多的損失了,你不說話並不會減少損失,你說話了的話,博取了同情,讓銀行之類的都知道你在努力,多多少少能帶來好處吧,就是你貸款也會比不發聲的企業要容易一些。

賣慘有風險,賣慘需謹慎。

新潮傳媒裁員。疫情來了,很多企業也意識到這是一個調整的好時機,本來原來就招的多,現在利用機會,調整了。但這種吃相不是很好看,畢竟員工和企業雖然存在很多矛盾的地方,但說到底還是一體的。在這種時刻,宣佈裁掉很多員工,並且是員工在家裡的時候,就被通知自己裁掉了,多少心裡會感受到世態炎涼,覺得公司沒有人情味。

被媒體報道後,這個公司又來了一波神操作,大概是在一個聲明中說明,高管的生活費不得高於每月5萬,輿論譁然。不太清楚這樣一份聲明是如何出爐的,此時出這個聲明,對於企業的信譽感的傷害還是蠻大的。

另一個影響嚴重的行業是旅遊業。我有一個朋友在人民文旅,最近有交流,他倒是忙得天昏地暗,各種合作和鼓勁兒,因為旅遊業真的就影響巨大,現在人員流動都是問題,誰還會去旅遊呢。

我一個師妹,年前剛換到一家旅遊公司,我就不說是哪家了,趕上了這場瘟疫,她就感覺自己運氣不好。這幾天,我也看到人民日報等平臺上發聲,等待旅遊業的報復性反彈。

報復性消費一定會到來

我對於報復性反彈是抱有希望的,而且現實正在支撐我的這種認知。大眾心理說到底是每個人的心理折射。在家裡憋的不行的時候,你有沒有想念奶茶,有沒有想念火鍋,想好好看看這個世界?我們自己會有這種想法,別人也會有。

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報復性消費來了!現在已經有苗頭,我看到很多媒體報道,線上消費已經出現了報復性消費。我一開始還不太相信,今天早上發生的事情讓我相信了。還真的不要小瞧人民群眾的消費能力,報復性消費可能帶來你我都想不到的巨大能量。

今天是SKP開工的日子,想象中這樣的日子口,SKP應該不至於會有很多人。萬萬沒想到的是,開門就排隊。公司有個同事的老公在SKP上班,然後他發了一張照片,在SKP排隊買東西的人,幾十米,大家帶著口罩,工作人員也帶著口罩,人真是滿滿當當。

财视传媒@你:疫情之中,“冬眠”的企业要小心了

這些人是瘋了麼?這種連復工我們都有些猶豫的日子裡,跑到商場裡去買奢侈品?不論你怎麼想,反正就是有那麼多人要去買。我們同事討論的時候說,這些有錢人的世界我們真心不懂。仔細想想,總會有些人在家裡閒瘋了,可能心裡一直默唸,我要是能出去,一定要買包包,一定要買衣服,一定要怎樣怎樣犒勞自己。為了入手一個心儀已久的禮物,寧願排隊也要去,寧願冒著風險也要去。

我看到這個現象以後,更加堅定一個信念:報復性消費是一定會來的,而且比你我想象的更猛烈一些。

雲辦公並不可能搞定一切

現在咱們再來聊聊“雲辦公”。疫情當前最熱的一個詞就是“雲辦公”了。我也看到視頻通話,老闆出去一趟以後,各位開會的同學裝成一個動作不動,讓老闆以為網絡又卡了。這樣的段子比比皆是。這同時也說明,雲辦公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服務器的支撐。去年是5G商業元年,今年是5G商業落地的一年,這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會加速5G的商業落地。

财视传媒@你:疫情之中,“冬眠”的企业要小心了

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通俗意義上是去對應互聯網公司和實體公司。很多互聯網公司也有實體,很多實體也都互聯網化,具體到具體的公司裡,其實是很難區分的。想象中,我們好像覺得互聯網公司雲辦公就可以全搞定,其實也不是的。

非實體運作的公司,也不是全部工種都能雲辦公搞定。我有一個朋友,做投資的,用他的話說,怎麼可能線上敲定,線上再聊也不可能做成事兒。事實上很多銷售等需要人見面聊的工作,線上可以溝通,但是實際開展卻非常有難度。

實體經濟更不用說。生產就得有人。我很懷疑,這個時機,可能會讓企業主加速工業化或者說加快自動化。更少的使用人工,能降低更大的風險。

有很多人跟我說,目前應該是小企業受到的影響更大。我不太同意這個說法。有的小企業就幾個人,沒活幹的時候大家就待崗,有活幹的時候迅速行動起來,這麼說起來,也不見得就是對他們影響很大。反而是大企業,不能輕易做決定,導致自己非常困難。大企業和小企業,說到底對應的是抗風險能力強和抗風險能力弱的企業。大企業不一定抗風險能力強,小企業也不一定抗風險能力弱。

在人們的印象中,大企業多少有些家底,撐幾個月是可以的。小企業家底薄,可能會撐不下去。網上的段子也可能真實發生在生活裡,就像這個:

通知:假期延期到2月2號

通知:假期延期到2月10號

通知:假期延期到2月17號

通知:公司沒有了,你不用回來了

大企業就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選擇整體“冬眠”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選擇把傳播進行“冬眠”的企業不在少數。這種心理可以理解,也有很多想做調整,如果大張旗鼓傳播,被抓到打臉不太好。默默的做下來,怎麼都可以對外說明是正常調整。我有很多朋友,企業遇到風吹草動,先砍掉的永遠是傳播的預算。老闆其他的都能看見實際的交易,這個看不見,可不就砍掉了。

不僅他們是這樣,做市場的人自我價值認識,真的是有點點隱蔽的。就是你做了很多,很重要,但好像都很難用直觀和可衡量的數據出來。

事實上,這不是正確的做法。你不向世界宣告,你還活著,怎麼證明你還活著;你不向客戶說明,你還有動靜,怎麼證明明天你還能繼續提供服務。我的建議是,就算你要冬眠,我覺得你都得放個喇叭在身邊。傳播是最不能砍掉的。

我在網上搜索了“信心經濟”四個字,搜索顯示有 138萬條的展示。我的理解是,通常來說是缺什麼,人們就去搜什麼。現在缺的就是這四個字了吧?

而信心對於整個經濟循環來說,至關重要。誰會願意跟動不動冬眠的公司合作呢?而在人們的認知裡,就跟經歷過事兒的人值得託付一樣,經歷過事兒的公司才值得合作。

傳播永遠都不要過度,但傳播永遠都需要。我們要有這種意識。疫情來臨,拒絕傳播冬眠。有遠見的公司,市場是忙得不可開交的。有一個做市場的朋友,我問她,你最近忙什麼,她就給我發了一個遠程辦公期間搞垮市場部指南,她說這個很好說明了她現在的工作狀態。

财视传媒@你:疫情之中,“冬眠”的企业要小心了

雖然對她很忙這件事情很遺憾,但是,在這個期間能忙著,說明公司有遠見。

疫情之下,企業不要冬眠,企業傳播更不能冬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