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興趣,更要有毅力


人需要有點興趣,閒暇的時間才顯得可貴,在這段自己可以自由支配難得的時間內,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享受生活的樂趣。成天無事做,找不到興趣所在,或者做不成感興趣的事,剩餘精力茫茫然無所寄託,這種滋味就叫無聊。 無聊透頂,真的有生不如死的感覺。哲學家羅素認為:“抑鬱、疲勞、神經緊張的原因之一是,不能對與自己生活無關的東西產生興趣。結果便是,清醒的頭腦不停地思考著某些問題,容易興奮、缺乏洞察力,煩躁易怒,以及丟失平衡感。”“當一個人感到疲乏,他對外界的興趣使漸漸喪失,這種表現導致原已獲得的寬慰的喪失,結果他變得更加疲乏。這一惡性循環很容易使人的精神徹底崩潰。”

“玩物喪志”就是說:沉迷於玩賞所喜好的東西會消磨掉志氣,其實是不一定的。近代玩家王世襄和張伯駒先生對於器物的賞玩和沉迷,可以說是達到物我兩忘,但卻玩出了生命新境界,成為文物鑑定專家。生活中有一點點雅趣,有一點點愛好,對平凡人的平凡生活而言,無疑增添了豐富的色彩。 但是,單有興趣是不行的,還得有毅力,有了毅力,興趣才會結出成果。興趣是能力的可靠徵兆,在興趣的引導下認真做事情,堅持不懈,相關的能力就得到了良好的生長。只要這樣,你就會在你感興趣的那個領域裡越來越優秀,機會也就會越來越向你靠近。

興趣分成兩種,一種是初學者的興趣,當接觸到一個新奇的東西,覺得有意思就想去了解一下,下次看到更有趣的東西,你就會忘掉了眼前這個東西,這個興趣只是單純的興趣,是比較膚淺的,是不能支持你走得很遠的。第二種興趣是專業者的興趣,這個興趣是隻有當你深入到一個領域之中,你才能體會到的那些很微妙的東西,越來越喜歡,變成了終身的愛好。這種微妙的東西不是新奇的刺激,外行是根本理解不了的,而你一旦理解了,他就會強烈的吸引你繼續鑽研,你越鑽研就會越感興趣,越感興趣就越專業,你就能在這個領域裡面長期挖掘,你就能有所成就。

人的愛好,它不是你生命之外的東西,而是你費了多少力氣變成你生命之內的東西。美國心理學家艾裡克森認為:一個人要在某個領域成為頂尖人物,需要經歷產生興趣,變得認真,全力投入,開拓創新這四個階段,這其中的後三個階段,已由一般的興趣變成終身的愛好。人們通過對各個領域最成功的創造型傑出人物進行過研究,結果發現,他們的創造力與他們能夠刻苦工作並在漫長人生中保持專注的愛好是分不開的。他們的傑出能力,一開始就有強烈的興趣愛好並通過刻意練習造就的。真正的愛好,是你可以通過它培養自制力,驅使你排除干擾,投入時間專注於練習與提高。愛好不同於消遣,不是這個東西給你帶來多少次愉悅,而是你為了它投入多少次自我約束。

本文章屬於轉載文章,僅作學習交流使用。如果損害了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刪除並致以歉意。

要有興趣,更要有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