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院士的迥异人生:卖实验室动物

今年疫情期间,病毒所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广大吃瓜群众的注意力终于分配了一些到“学术腐败”的话题上。情人节前一天曝出的新闻,再次令瓜民们瞠目结舌:

院士售卖实验室动物,获利千万,被判12年!看来“学术圈”腐败的不只有“学术”啊。

李宁,1962年出生于江西南昌,本科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牧医系,是中国农大和都柏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他是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专家,曾发现和克隆了多个影响动物重要生产性状的基因,发展和应用了一批动物分子育种工程技术。同时,他在动物功能基因组、克隆分子机理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原创性成果。2007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时年45岁,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两院”院士

3位院士的迥异人生:卖实验室动物/高调“带货”/穿5元背心做研究

李宁案判决文书

据中国法院网,经审理查明:“自2008年7月至2012年2月,被告人李宁利用所担任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李宁课题组负责人以及负责管理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经费的职务便利,同被告人张磊采取侵吞、虚开发票、虚列劳务支出等手段,贪污课题科研经费共计人民币3756万余元,其中贪污课题组其他成员负责的课题经费人民币2092万余元。上述款项均被李宁、张磊转入李宁个人控制的账户并用于投资多家公司”。

发起狠来,连别人的课题经费也贪。甚至,虚列人头领空饷的传统技艺也传承了下来。

3位院士的迥异人生:卖实验室动物/高调“带货”/穿5元背心做研究

更狠的是,连动物也不放过

据检察院起诉书并经法院确认:“自2008年7月至2012年2月期间,相关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利用科研经费购买了实验所需的猪、牛。对出售课题研究过程中淘汰的实验受体猪、牛、牛奶所得款项,被告人张磊向李宁请示如何处理。李宁指使张磊将该款项交给报账员欧某甲、谢某甲账外单独保管,不要上交。欧某甲、谢某甲遂将该款存入个人银行卡中,累计金额为人民币10179201.86元。”

科研实验所用动物,使用完毕后有一套标准的无害化处理流程,何况李宁的研究都是与动物遗传相关的,实验后的处理应该更严格。这些实验后的动物售卖所得1018万元人民币落入个人腰包是贪污犯罪,那流向市场是什么行为?细思极恐。

这种院士,是不是因为少年得志,顺风顺水,失去了对法律对科学对大自然的敬畏?

3位院士的迥异人生:卖实验室动物/高调“带货”/穿5元背心做研究

那一年,李宁当选院士

又想起,去年6月中办、国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每名未退休院士受聘的院士工作站不超过1个、退休院士不超过3个,院士在每个工作站全职工作时间每年不少于3个月。”《意见》对李兆申院士估计意见很大。

3位院士的迥异人生:卖实验室动物/高调“带货”/穿5元背心做研究

李兆申院士接受采访画面

2017年11月27日,李兆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据证券时报,截至2019年6月,一年半时间,李兆申在20多个省市区设立80多家院士工作站与工作室,一说是23个省市区、88家,这估计也是院士之最了。每周去一家办公,一年也只够跑52家。李院士的算法应该比较先进,我等愚钝,不知如何才能雨露均沾。

3位院士的迥异人生:卖实验室动物/高调“带货”/穿5元背心做研究

李兆丰院士工作站节选

各地向来有各种引进高级人才的激励政策,近几年又有大幅加码。这其中,院士是地方政府眼中的“香饽饽”。建立一个院士工作站,往往各级政府会有一次性奖励、工作补贴、住房、科研启动经费等多种名目的激励。院士团队、公司和个人都能获得不少收益。曾见到长三角地区多个市县开出千万以上的一次性奖励条件,吸引院士入驻。

2019年6月《意见》出台后,超标工作站开始裁撤,激励政策才开始降温。但时至今日,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院士工作站 激励”,仍然可见那些迷人的数字。当然,我相信,李兆申院士绝不是为了经济利益才飞速建站88家的,绝不是。。。

3位院士的迥异人生:卖实验室动物/高调“带货”/穿5元背心做研究

头条APP上搜索院士工作站激励 一瞥

更有媒体直指,李院士涉嫌为胶囊胃镜企业安翰科技高价“带货”

李兆申经常在公开场合为安翰科技站台,还在他几乎院士工作站所在的企事业单位,推销安翰科技的磁控胶囊胃镜系统产品。在牵头撰写的《中国磁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7,上海)》,把安翰科技产品名字赫然写在其中,占据大量篇幅。有医学界人士认为,这更像一份单一产品说明书“他们并没对市面上所有同类产品进行。。。只对其中一家产品进行临床数据分析、包装。”

我们吃瓜群众也不明所以,只知道2019年11月25日,上交所发布终止对安翰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审核的决定。李兆申院士也深陷40多篇学术论文的剽窃风波,他的单位海军军医大学已启动调查。安翰科技也陷入磁控胶囊胃镜相关专利的诉讼当中,李院士也因此被举报冒领科技成果、高价推销产品。

我们相信,李兆申院士应该不会拿安翰科技的产品销售提成,也不会在安翰科技上市后获得股权增值的巨额回报。虽然在头条APP上方搜索框输入输入“安翰磁控胶囊胃镜系统 李兆申”,仍有数万条结果。。。

3位院士的迥异人生:卖实验室动物/高调“带货”/穿5元背心做研究

头条搜索出的类似内容铺天盖地

李宁和李兆申这二李差点颠覆了我们对“院士”这一称呼一贯的崇敬、尊重和钦佩。再加上,我国得到科学类诺贝尔奖之前,两院院士是科技界最高地位和身份认同,但第一位科学类诺贝尔奖却由非院士屠呦呦摘得。再加上,近期沸沸扬扬的饶教授和舒院士的大瓜。

其实,大多数院士不仅是中国科技的脊梁,也是民族精神的脊梁,比如,高伯龙院士

少年时代,日寇入侵,高伯龙辗转三地、换校8所才上完小学。目睹了山河破碎,他从小立志科学报国,高考考上清华大学物理系,进入钟爱的理论物理专业。后来,因为国家的需要,义无反顾地放弃理论物理,干起了应用物理,在哈军工——国防科大一干就是半个多世纪。

非常遗憾未曾谋面,但经常听到高院士的轶事,有几件印象深刻。

坚持40多年的激光陀螺

高院士的研究方向听起来很性感:“激光陀螺”,实际上艰苦而枯燥。激光陀螺,被称为惯性导航系统的“心脏”,是飞机、舰船、导弹等精确定位和精准制导的核心部件。

1971年,哈军工南迁的第2年,钱学森拿着两张写着激光陀螺大致技术原理的小纸片来了。高伯龙带领团队从这两张小纸片起家,从力排众议的四频差动陀螺方案,到追上美德镀膜技术的全内腔He-Ne绿光激光器,到国内顶尖的双轴旋转式惯性导航系统。。。

他40多年时间只做了一件事,打破垄断,建起了中国激光陀螺的大厦,并使之与西方并肩。

3位院士的迥异人生:卖实验室动物/高调“带货”/穿5元背心做研究

站立者为高伯龙院士

低调,淡泊,甚至“寒酸”

激光陀螺这个研究方向虽然绝对高精尖,又绝对高级保密,很多成果都秘而不宣,这在客观上影响了高院士及其团队的学术声誉,进而影响了他们在世俗意义上的职称级别。

团队40多年里只报了5次奖,理由是成果不便说也没时间说。由于没有论文和获奖成果支撑,很多专家都只能当无名英雄。相比已成主流的“刷论文”、“刷成果”,这个团队多“任性”啊!

单看高伯龙的履历,51岁晋升教授,69岁评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士,属典型的大器晚成。相比卖实验室动物、45岁评上院士的李宁,高院士显得“普通”多了。真相总比现象惊人。

高伯龙对身外之物毫不在意,一门心思都在激光陀螺事业上。张斌是1991年保送就读的高伯龙的硕士生。第一次来到这间由食堂改成的实验室时,他着实惊呆了,在这间放满了陈旧实验设备的“小作坊”里,竟然还放着油盐酱醋……

后来,张斌明白了:“为了节省时间,老师经常在实验室里下面条。这些调料根本不是救急用的,而是实验室常备啊!”

3位院士的迥异人生:卖实验室动物/高调“带货”/穿5元背心做研究

高伯龙在实验室调试激光设备

年事渐长以后,一件老式的陆军作训服、一件穿了30多年的灰色羽绒服、5元能买到的白背心成了他的标配,“背心院士”也成了国防科大师生们口中的笑谈与美谈。有人笑称,高院士“穿着5块钱的背心,干着5亿都不止的大事”。

下图是高院士家中的柜子,中间放的就是他最爱的作训服↓。从这老掉牙的家具可以看出,高院士应该没有给上市公司带过货,也没有开设88家院士工作站赚取政府补贴。

3位院士的迥异人生:卖实验室动物/高调“带货”/穿5元背心做研究

高伯龙家中一角

3位院士的迥异人生:卖实验室动物/高调“带货”/穿5元背心做研究

1991年,高伯龙指导博士生,穿着灰色羽绒服

3位院士的迥异人生:卖实验室动物/高调“带货”/穿5元背心做研究

年已8旬的“背心院士”和学生们

3位院士的迥异人生:卖实验室动物/高调“带货”/穿5元背心做研究

高伯龙穿着作训服参加博士论文答辩

只有回母校参加百年校庆,高伯龙才专门花时间拾掇自己,穿上那身漂亮西装。

3位院士的迥异人生:卖实验室动物/高调“带货”/穿5元背心做研究

2011年高伯龙参加清华百年校庆

治学严谨,甚至苛刻

高院士的研究生是最难毕业的。谁如果进了这个师门,都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得到名师青睐,学业定然精进。忧的是,高先生眼里只有学问,不徇私情。

在激光陀螺实验楼的楼道里,挂着高伯龙带过并毕业的博士生照片。1984年,高伯龙成为博士生导师。33年中,从他名下毕业的博士只有14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延期毕业,有的读了7年才完成博士学业,还有的甚至读了8年也没让毕业。

20世纪90年代,龙兴武师从高伯龙攻读博士学位,跟着导师开展“磁镜陀螺及相关技术”课题研究,学位论文也是这个研究方向。以课题的难度,单是完成磁镜研制就可获得博士学位。高伯龙却说:“不行,磁镜陀螺及相关技术必须一起突破。”就这一句话,龙兴武又干了3年,历时7年才完成博士学业

这些年,博士硕士都在贬值。有多少学校在放水,有多少学历在注水,有多少论文都是水?讽刺的是,这成了主流。高伯龙院士几十年来逆流而上,为国简才,难能可贵!

3位院士的迥异人生:卖实验室动物/高调“带货”/穿5元背心做研究

2001年高伯龙在实验室带学生

深入骨髓的报国情怀

高院士的报国不在拿话筒时的口若悬河,就在他平时的点点滴滴。

学生江文杰至今记得,1993年四频差动激光陀螺工程样机鉴定出现问题时,高伯龙跟他说的一番话:“我花了20年时间,花了国家那么多钱,搞成这样,我是有罪的。” 当时,导师前所未有的沉痛语气让他深受震动。这样的话从高院士口中说出来是本能,不知道贪污了3000多万的李宁前院士听到了作何感想,不知道一年半开设88家院士工作站的李兆申院士作何感想?!

多年后,早已是院士的高伯龙,在给中学毕业纪念册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唯一能安慰的是,没有做过亏心事,到底还干了一些事,对人民和社会能作交代,虽然还很不够。”

对了,我还记得一件事,有关动物。

高院士实验室也用动物做了实验,其中包括优质食材——兔子。实验完毕后,有人请示,想将兔子带走去打打牙祭。不像李宁前院士他们的遗传类实验,激光陀螺的相关实验并未污染兔子,而兔子也没占用多少经费。

本以为小事一桩,高院士会一笑置之,听之任之。哪曾想,高院士正色道,这是国家采购,公用资产

,必须按规章流程报废处理。最终结果是,埋掉!

高院士的不近人情,没有成全几个人的口福,却流传了这个故事,也让李宁前院士售卖实验室动物获利千万的新闻,更显新奇。

文章已经写太长,差点泪目。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高伯龙院士的事迹,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