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有素但未參加過實戰的士兵與未參加過訓練但參加過實戰的士兵,哪個更厲害?

海東青海東青


訓練的再刻苦,成績再好,到了戰場被子彈嚇得尿褲子,被血嚇得魂不守舍,結果只能是炮灰


飄無聲落無痕


訓練有素的士兵與參加實戰的士兵,誰的戰鬥能力更強。不可否認,當然是參加實戰的士兵更強,筆者用親身經歷來說明這個問題,筆者是參戰老兵,訓練不到半年就隨連隊進入法卡山前線陣地擔任防禦作戰任務,進入前線陣地之前,筆者是軍區指定班排新戰術訓練大綱示範先行班機槍手,所謂的班排新進攻防禦作戰訓練大綱,是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後,在作戰中根據作戰經驗發現不足,而重新改正強化新的班排進攻防禦戰術訓練教案。迴歸正題,在前線陣地擔任防禦作戰任務二年半的時間,筆者和戰友的一起曾經接受無數批來前線陣地實習的各部隊優秀幹部,其中有陸軍軍官學校學員,內地部隊的營連排級幹部,筆者當過最高級別首長的班長是之前大軍區政治部的領導。這些優秀幹部到前線後都編入班排,與戰士們一起執行各種作戰任務,如陣地值班,邊境巡邏,越境潛伏,追捕特工,前沿敵情動態分析判斷,各種地形各種氣候條件下的應敵辦法等等。要深度去探討這個問題,需要時間去更深入說明,從個人的經歷來看,有實戰經驗的士兵比訓練有素的士兵更有戰鬥力。











老虎208626539


道理很簡單,假如我是指揮官一定選擇從戰場下來的老兵,絕不會選擇訓練數年甚至更久的“新兵”,而且我也相信所有的指揮官都會這樣選擇。實戰經驗遠要比訓練過程更加值錢,這就是根本原因。雖然有些極端人士認為沒有上過戰場的士兵哪怕當了一輩子,也不算真正的士兵,這個奇兵就不敢苟同,戰爭年代有付出生命報效國家的方式,和平年代也有自己的方式付出青春,都是為了保護國家安危,使命相同,代價不一而已,一旦發生戰爭他們照樣前仆後繼。


這裡我們還是圍繞主題來簡單定論一下,不要過於複雜,也希望各位親也別將價值觀摻入到裡面。現在各個國家大部分都稱作入伍兩年後的士兵為“老兵”,因為他們經歷了嚴格的訓練,完成了作為一名合格軍人的基本成績。他們的軍銜也由新兵生為上等兵、下士、中士以及士官等等,這就說名他們有資格稱為老兵,唯一的差別是現在不處於戰爭時期,所以沒緊著他們快速投入戰場。當今 除了美國為了“全球反恐”而忙的不可開交,大部分國家都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所以目前美軍出現的陣亡率也是世界最高的。

主題的厲害兩字應該是指他們的作戰能力,實戰經驗仍然佔非常大的比重,因為日常訓練的體能、射擊等科目在實戰中會得到成幾何倍數增長。當然所有打過仗的老兵都是從新兵通過戰場洗禮磨練出來的,走出來之後他們的思維、心裡、甚至整個身體都得到了“昇華”。他們在戰爭中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看到了最親密的戰友從身邊倒下、看到了他們殘缺的身軀,戰友可能為了掩護他人選擇犧牲自己,熟悉了彈片和子彈在身邊橫飛的戰場環境,暈血、嘔吐、哆嗦、不會走路甚至槍都不會拿了等一些“初上戰場綜合徵”就會很好的避免。

從一些歷史資料以及實戰數據來看,戰場上新兵的陣亡率確實要超出老兵許多,所以這不外乎訓練的問題,而且現在也沒有哪一個國家會將沒有受過任何訓練的人直接投入戰場,這屬於白送人頭。這樣的人從戰場上下來的質量不敢保證,沒有任何準備的人上戰場遭受身體和心靈創傷的可能性更大,有可能影響終生。最後要說的一點就是萬事沒有絕對,這裡也只是說個大數據,誰也不敢保證打了幾場仗下來的人都比沒上戰場的士兵要好。


我是軍武奇兵,歡迎您的觀點與交流,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


戰武奇兵


918事件爆發時,日軍參戰部隊有多少人有實戰經驗,東北軍有多少人有實戰經驗呢?七七事變時國軍的士兵有過幾年戰爭的比例要遠遠超於日軍,最後誰贏了?作戰經驗並不能讓士兵升級,因為有時候你面對的對手完全不同,老的經驗壓根就沒作用。麥克馬洪的作戰經驗遠遠超過普魯士總參謀長毛奇,服役時間在7年以上的法軍士兵作戰經驗也遠遠超過了臨時徵召的德國士兵,但戰爭結果是怎樣呢,還不是總參謀長動員體制下的德軍打贏了作戰經驗豐富的法軍。二戰時美軍士兵的作戰經驗也比不上日軍、德軍,還不是用大大的火力和後勤,又是一路碾壓的日軍、德軍。非洲大陸上的黑蜀黍們戰鬥經驗十分豐富,但是他們的作戰技巧和經驗有進步嗎?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1、在冷兵器時代參加過實戰的士兵厲害。因為冷兵器時代士氣非常重要,影響士氣最主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士兵的勇氣。沒有參加過實戰的士兵,在平時訓練的再刻苦,一到了戰場上見到的了血,見到了死人,他就會腳發軟。冷兵器時代動輒上萬人之間的混戰,陣型綿延數十里,其實真正能夠短兵相接的也就是前幾排的士兵,其他人都堵在後面基本看不到前面的情況,這個時候一個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經常看到那些將軍提到的詞就出現了,那就是士氣,士氣弱的一方,也就是那前幾排雖然沒死多少人,但他們已經害怕了,然後就會邊退邊打,或者有幾個轉身就跑,這個時候後面的士兵一看,別人跑咱也跑,這就是所謂的兵敗如山倒,其實真正古代戰場上正面硬剛死不了多少人,死人超過兩成還沒崩潰的隊伍已經全是精銳了,一般死亡超過一成大家就都跑啦。然後那些大將軍就會收攏殘兵敗將,再重新鼓舞士氣。

2、而在現代的戰爭中,訓練有素的士兵就更加厲害了。因為在現代戰爭當中,一般不會出現太多的短兵相接。更多的士兵需要訓練他們的紀律性和操作武器的規範性。而訓練有素的士兵,他們只需要聽從上級的命令,他們只需要按照上級的命令操作自己應該負責的武器系統就夠了。有的時候他們甚至沒有見到對方敵人的屍首就已經贏得了戰爭。


其實我一點也不緊張


這要看具體情況。

參加過實戰不等於戰鬥力強,屢戰屢敗反而會嚴重挫傷士氣,使之毫無戰鬥力。

軍隊中有一種人被稱為“老兵油子”,為指揮官所深惡痛絕。這種人戰鬥經驗豐富,但卻不是指導新兵有效戰鬥,而是把有關經驗用於保命,極易帶動所在單位怯戰避戰。

這種人怎麼談得上戰鬥力!

訓練非常重要,實戰未必能取代訓練,尤其在高科技時代。

美海軍經常處於戰鬥值勤中,經驗肯定豐富吧?可偏偏出了幾次非常低級的撞船事故。

驕橫大意是一方面,另一個原因就是長期出任務,擠佔了訓練時間,造成業務水平下降。

一味強調以戰代練並不科學。


真正鱷魚不哭


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沒有經過正規軍事訓練的士兵即便是參加過實戰那也只是野路子,不僅算不上精銳部隊,還是烏合之眾!這種兵一對一玩單挑可能還可以,但是用來打仗的話會死很慘,如果跟對面訓練有素的部隊交手就是送人頭的。

首先,部隊打仗不是個人單挑。更多時候需要配合的,比如有人擅長格鬥,有人擅長狙擊,然後經過部隊這個團隊大家分工,通過配合揚長避短,這樣打起仗來才會有戰鬥力。反過來如果沒有經過專業訓練,那麼一群人在一起就是一群雞鴨,他們可能有各自擅長的地方,但是卻因為不懂得自己能做什麼要做什麼導致軍隊混亂無法指揮,這樣的軍隊肯定沒有戰鬥力。

其次,在現代軍事中,沒有經過訓練,即便參加過實戰也不會帶來什麼實際的經驗增長。簡單來說,未經過專業軍事訓練的人可能體能很好,可能單兵格鬥能力很強,甚至也懂得開槍槍法也可能湊巧不錯,但是呢,他分得清步槍機槍狙擊槍嗎?他懂得各種戰術規避動作嗎?甚至他懂得怎麼操作夜視儀,測距儀麼?這些東西很多都是需要專業知識才能駕馭得了的。


優己


這個說不上誰更厲害,厲害涵蓋的方面真的太廣了,軍事素養?實戰經驗?每個人都有特長,很難去相比。如果說一個訓練有素,未參加過實戰,一個啥也不會,打過仗,那肯定是訓練有素的更厲害。經驗這個東西,必須有戰術素養作為基礎,否則經驗也是無稽之談。



上過戰場的人,一定是參加過訓練,未參加過訓練,基本上就可以理解為槍都不會打。這類人呢,其實和老百姓上戰場一樣,上戰場了,他能幹嘛?頂多練練膽,練完了頂多就是下次就不怕了。


按照正常來講,想上戰場,必須受到嚴格的訓練。二戰時期的美軍德軍,都是訓練的非常專業才去上戰場的,經歷的是一套科學系統的訓練。沒經歷過訓練的,沒資格上戰場,尤其是德軍,德軍在這個層面,是非常傲氣的,你沒從老百姓脫胎換骨,他們是絕對瞧不起這些鞋匠木匠廚子的。

新兵的基礎訓練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講,經驗最重要,這個沒問題,但是經驗必須有基本功作為底子,否則啥也不會上去就是送人頭了。並不是啥也不會,直接上戰場就能超神了,這要是超神了,那新兵訓練基本就沒用了。那各個部隊還訓練幹啥了,直接上戰場就完事了。



自古以來,新兵上戰場首戰傷亡率都是遠高於老兵,老兵都是寶貝疙瘩,經驗這東西都是一點點攢出來的,技能也都是邊打邊練。但是,啥都不會上去了,可能真就是送人頭,給對面新兵刷經驗了。


軍武文齋


根據我看見過的歷史和戰例,你這個問題提的很有水平。估計多數人都得說後者(未經訓練但參加過實戰)更厲害。其實未必。

訓練有素,這要看誰訓練的,被訓練的這些人基本素質如何(身體素質,智商和文化水平),這些很重要。一位非常出色的教官,針對士兵進行專門訓練,而士兵非常聰明,舉一反三,這樣訓練出來的士兵在情報可靠的情況下,投入戰場完全可以放心大膽使用,以最低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成功。

有實戰經驗肯定要比沒有強,但是,戰場上總會遇到你以前沒有遇到的突發事件,如何解決還需要基本功和頭腦冷靜,所以說實力比經驗更重要。

經常說考場如戰場,反過來也是對的。有些學校畢業班教學方法就是以考代練,最終效果並不好,反而是那些強調基本功紮實,把各種知識點和難點都融會貫通的方法效果更好。


鋼鐵俠舅舅592


我個人覺得是參加過實戰的士兵厲害。我看過一些軍事類電視劇,特種兵在訓練場上各種體能,腦力,技能爆表的特種兵,部隊把他們拉到監獄參觀死刑犯槍決,他們就歇菜了,吐的,暈的,這要是在戰場上早成篩子了。

沒有經過訓練但上過戰場的士兵,多少都有些經驗,知道戰爭的殘酷,知道真正的戰場是什麼樣子,知道在真正的戰場上怎麼才能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