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幽門螺桿菌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細菌?

手機用戶95012903754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細菌,革蘭氏染色呈陽性,由於我們的胃液是一種強酸的環境,一般細菌進入胃裡很快就被殺滅,但有一種細菌可以在胃裡生活,幽門螺旋桿菌是唯一能在胃裡存在的細菌。這是由於幽門螺桿菌利用它的螺旋狀結構,鑽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寄生在粘黏液中靠近胃黏膜上皮的相對中性的環境中。

幽門螺旋桿菌還具有非常強的傳染性,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途徑主要就是通過口口及口糞傳播,也就是大多通過飲食習慣傳播。由於我國大多是聚餐制,在加上一些不好餵養習慣,口對口給小孩餵飯,所以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非常高。

幽門螺旋桿菌產生多種致病因子,損害胃黏膜,引起的疾病包括胃炎、消化道潰瘍、淋巴組織增生性胃淋巴瘤等。此外,目前研究證明幽門螺桿菌也是胃癌誘發的因素之一。但所以我們一提起幽門螺旋桿菌就有一些緊張及焦慮情緒。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預防是關鍵,所以我們要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做到飯前便後要洗手,集體用餐時採取分餐制是明智的選擇,儘量避免使用公用碗筷,平時注意碗筷消毒,不隨意以口餵食。


耳鼻喉科高醫生


幽門螺桿菌因為它的典型的螺旋形狀得名的,主要生存在胃竇部粘膜表面與胃粘液層之間,是引起多種胃部疾病、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性潰瘍,最重要的主要原因。它能生存環境比較惡劣的胃內酸性環境下生存。


若不及時的用藥治療,幽門螺桿菌還會導致很多健康問題

(1)導致血液系統疾病。

因為幽門螺桿菌有與血細胞、血管細胞類似的抗原,導致免疫系統誤認血液、血管細胞為外來物,產生抗體進行攻擊,造成誤傷。

(2)還會造成消化道粘膜病變、癌變

幽門螺桿菌可以產生各種毒素及有毒性作用的酶,持續損害胃、十二指腸黏膜,導致胃、十二指腸黏膜持續炎症反應,就會發生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

此外,持續炎症反應會導致胃黏膜發生改變,部分患者的胃黏膜甚至會出現癌變,引發胃癌。


所有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都會發展成胃炎。只是輕重的問題,有的是需要用藥治療,有的則需要補充對抗益生菌舒克幽就可以了。

最嚴重的就是大約有15%~20%患者會出現消化性潰瘍,1%患者會出現胃癌。


婷姐說健康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螺桿菌屬細菌。能夠在上消化道(尤其是在幽門部)長期存活繁殖被命名為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菌體彎曲,呈螺旋狀,有U形、S形及W形多種形態,長短不一,有些可長達6um,顯微鏡下常呈魚群樣排列或聚集成團狀,革蘭染色呈陰性,在實驗室新鮮培養的幽門螺桿菌菌體細長,彎曲度小,形性多樣。經過多次傳代後,菌體變為球形,著色不均勻。單端有2-6根鞭毛,運動活潑。有微需氧、耐酸、適宜在溫度為37°C,pH值6-8的環境中生存的特點,並且對多種抗生素具有不敏感而難以殺滅。加上幽門螺桿菌會通過共用餐具、親密接觸等口—口途徑傳播,導致了在自然人群中感染率高達50%以上的這一現狀。



幽門螺桿菌被當今醫學界認定為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遺瘍、胃息肉、胃淋巴瘤及誘發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幽門螺桿菌主要是在身體胃及十二指腸內生長繁殖時釋放外毒素、空泡素和尿素酶損傷胃腸黏膜引起充血、水腫、糜爛、潰瘍等病理改變。病變。


所以說,注意生活細節,避免幽門螺桿菌感染是預防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息肉等胃部疾病發生的主要方法之一。

另外,合併有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的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息肉等胃部疾病患者及時應用三聯或四聯療法殺滅幽門螺桿菌是治療及避免以上疾病疾病反覆發作而加重的主要措施。


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謝謝閱讀!


小克大夫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唯一能在胃裡生活的細菌。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WHO/IARC)將幽門螺桿菌定為Ⅰ類致癌原。

很多證據表明:

  • 感染者幾乎均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亦即幽門螺桿菌胃炎,

  • 感染者中約15% ~ 20%發生消化性潰瘍,

  • 5% ~ 10%發生消化不良,

  • 約1%發生胃惡性腫瘤[胃癌、黏膜相關淋巴樣組織( MALT) 瘤]。

所以,建議成年人無論有無症狀,都建議根除治療。

檢查手段一般選用碳13或14呼氣試驗;根除採取標準四聯療法。


胃腸病科普


西醫學研究出胃裡面有螺旋桿菌就獲得了諾貝爾獎,以為天下會太平,可是我們看到馬照跑舞在跳,這說明你研究裡面有什麼是可以的,拿獎不行,所以不要崇拜諾貝爾獎,那是西方思維的產物會誤導醫學方向。中醫學根本不理睬胃裡面有什麼東西,有病就是運化出現問題,就是血液循環受阻,就是細胞弱的現像,治療:強壯細胞就好了;恢復毛細血管的暢通使血液循環恢復正常的運作,胃的損傷就可以癒合,胃病就好了。


玩石462


首先,胃幽門螺旋桿菌簡稱Hp,是多種胃病的罪魁禍首:100%慢性胃炎;60%~80%的胃潰瘍;95%的十二指腸潰瘍;1%的胃癌,都是胃幽門螺旋桿菌導致的。

下面,樂觀健康為大家介紹下,幽門螺旋桿菌是如何在胃裡作妖的。

嚴酷的胃部大環境

假設我們的胃是個大碗

側切後,看到的胃壁長這樣

胃酸是個冷酷無情的殺手,殺傷力十足,有時候狠起來,連自己細胞都傷害。普通細菌遇到它,基本上“見光死”。

當然,胃酸雖然是殺手,但也有警察保護“守法市民”。胃粘膜層就充當這一角色,其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其中,上皮粘液細胞分泌的粘液,是構成胃粘膜層的重要部分。

囂張的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是唯一被發現,能在胃酸環境中活著的細菌。

當然,它還是沒有牛叉到能當著胃酸的面浪來浪去,而是悄悄利用自身優勢,躲在粘液裡潛水。

當然,潛水太久會缺氧,但聰明的它,突然發現上皮表面的環境是微氧的,於是便前赴後繼的“流浪(穿越)粘液層”,在上皮表面定居。

定居之後,幽門螺旋桿菌分泌了三個小弟為它打工:


它們分工明確:小弟粘液酶負責分解粘液,產生某些促進幽門螺旋桿菌生長的營養物質。

小弟磷脂酶不僅分解粘液製造營養物質,還直接破壞上皮。

小弟尿素酶負責把幽門螺旋桿菌產生的尿素轉化為氨,讓酸鹼值更適合幽門螺旋桿菌生活,並造成口氣問題。

其中,低濃度的氨會刺激整個粘膜層,高濃度氨則會讓整個胃部組織蛋白變性、壞死。

我們脆弱的胃,自然經不起這番折騰,於是就發炎了!

這時候,我們體內的免疫大軍就會出來掃黑除惡,但幽門螺旋桿菌很會偽裝,表面粘著我們自身的蛋白,假裝是自己人,逃過免疫大軍的掃蕩。

久而久之,我們的胃就成了幽門螺旋桿菌的“殖民地”,胃的狀況就越發悽慘。

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初期,人體自身不會有明顯的不適,而一旦發現胃病症狀,說明胃已經千瘡百孔了。

至於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得了幽門螺旋桿菌,建議大家醫院做尿素呼氣試驗。若是嫌麻煩,可選擇Hp糞便抗原檢測。兩者都是《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公認的金標準。

最後,祝大家都有一個健康的胃,遠離幽門螺旋桿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