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寧願宅在家吃饅頭,過清貧日子也不願意出去上班賺錢?是把錢看得淡嗎?

一個平常心的平常人


現在很多老闆就一吸血鬼,你要他錢,他可以要你命。尤其是餐飲業 ,幹得了就幹,幹不了走人,加班沒加班費,沒五險一金,一個月休2天,還時不時被批評,被剋扣。舒服點的工作誰都願做,又舒服又高薪的許多人搶著做。


他學長


為什麼有人情願宅在家裡吃饅頭過清貧日子也不願出去上班賺錢?

這個問題我來剖析一下,因為我就有切身體會。自打2012年底辭職在家已經6年多了,這其間斷斷續續也短期從事了各種不同的工作。最近因為不滿意剛剛回掉一項工作。不是自己有錢瀟灑不想幹,而是不遵從內心的事確實幹著不舒服,沒法子。

這其實也代表了一部分在家族的心態。許多人不願出去找工作其實只是一個表象,他有各種各樣說不出口的深層原因。

首先,有很多人是面子放不開,拿不開架子去從事那些與自己技能興趣不相符的工作。別說社會分工不分家,那是安慰人的話,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良好的心態的。因為每個人心中的那道自尊的底線是不同的。

第二,年齡的限制,為什麼國家要在社保政策上扶持4050,因為連國家都知道這是一個就業的老大難群體。你沒看那些招工啟事上都有年齡限制嘛,可被辭退下崗的工人卻是沒有年齡限制的。現在的人都是好面子的,即使他找不到中意的工作,只能就著饅頭喝淡水,也只會向你顯示他剛強的一面,而絕不會向你展示他的內心的。因為你又幫不了他。

第三,俗話說得好: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其不幸。有的人是因為家裡有事牽著脫不開身去找工作,比如老人孩子或其他親密的人身體有恙,不是他把錢看得淡,是因為他有比賺錢更重要的事去做哎,實在是無奈之舉。

第四,灑脫,我情我願。也別說,生活中還真有這樣的人。整天不愁吃了上頓沒下頓,過了今天再說明天,哎,啥也別說,家裡有礦。

第五,真的有錢。現如今確實也有不少人經過早期的個人奮鬥,早早實現了財務自由。人宅在家裡自由快活,你表面看見人家吃饅頭,其實是表象哎,財不外露,所謂真人不露相,你知道的。

所以社會形形式式,人與人各不相同。別管別人吃饅頭還是吃肉。先努力讓自己吃飽吃好。


風中那片雲


我還真的認識這樣的人!夫妻倆今年剛剛過五十吧!一直沒要孩子。兩個人從下崗到現在一直都沒有正兒八經上過班,偶爾會找個活幹個三兩個月,現在女的已經退休,有了退休工資,估計以後更不會出去找工作了!

他們的這種生活方式,我的理解是因為沒有孩子,所以沒有壓力吧!平時只要能吃飽就行了!他們倆對自己物質方面簡直苛刻到極點。有時候覺得每個人都像他們那樣,真的能省出一大筆錢。

節約我還是理解的,因為畢竟沒有收入,又沒多少老本可吃。只能靠省才能維持下去!

我唯一不能理解的是他們為什麼不出去找份工作,因為我覺得和工作比起來,無所事事的生活更累!

要說他們把錢財看的淡,感覺也不是,因為看平時斤斤計較的樣子,也挺在意錢財的!

總結一下,就是因為懶吧!


栗子姐生活會


我朋友信用卡逾期10萬逾期兩年,小貸15萬逾期2年,朋友貸5萬逾期2年,娶老婆的錢還是借,當初到老婆家裡下聘禮的金還是親戚哪裡借來裝裝門面的。

表面上來看我朋友有車,吃飯店住酒店,可是實際上他已經外強內幹了,他債務全面爆發了。他已經明確的說他這輩子不可能打工,一旦他選擇打工就等於慢性自殺,他打工一個月4千工資都不夠利息,他打工越久就死的越快,與其慢性自殺還不如放手一搏,也許還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我朋友現在債務無論是誰的都不還,管你信用卡還是小貸,就是不還,管外面的人什麼看他,他就把心一橫只對老婆孩子好就可以。因為他清楚他現在的錢還那些錢都不夠利息,他有能力一次性還還好,沒能力一次性還款,你偶爾還一點點都不夠利息,久而久之結果還是欠那些錢。所以我朋友是不能一次性還清,他就絕不還一分錢,他說只有把錢放口袋才是安全。

我朋友對付信用卡,小貸有一套,所以他不擔心。他現在就是沒錢就啃饅頭,有錢就吃好的,借他一句話來說人能活多久說也不知道,活著開心就好。


家住海邊全靠浪3


每個人都會把自己不堪的一面隱藏起來,不出去找工作不代表從前沒有找過工作,現在經濟不景氣,就業壓力大。我的樓下住著一名廚師,從前他在酒店工作,月薪一萬以上,後來酒店倒閉了,解散了全部員工,他也是到處找工作,可是現在私房菜、外賣都不會請他這種酒店風格的廚師,他失業了大半年,每月還要養孩子,最後只能在工地做大鍋菜,月薪4000元。

我記得那廚師最愛吃豬蹄,那段時間裡,他總是說要減肥不能吃太多肉,我想,那些宅在家啃饅頭的人肯定也有他的無奈,只是為了面子不願意說出而已。



老年公寓的夢


寧願宅在家裡吃饅頭都不願意出去上班的並不是錢多也不是把錢看淡,而是脾氣大過本事。這種人大多數都自大,每做一點事情都期待得到很高的報酬。當他的勞動所得與他的期待有天地之別,他便沒有工作的動力,宅在家裡期望天上掉餡餅。

十年前,經營電器零售的我曾經請了一個技校讀電工的小男孩負責送貨安裝。因為覺得他學過電工對電器熟悉,便給了當時不算低的薪水,每個月二千塊錢。

記得他剛來我店上班是九月份,恰逢開學,很多農村家庭的財力都用於供小孩上學了,生意非常清淡。如此他所謂來上班無非就是天天蹲在我門口和鄰居店的老闆們打牌消磨時間,過得舒心愜意。

到了十月份旺季來了,天天打牌的日子就此終止,他得幫我把賣出去的貨物送到顧客家調試好。這麼做了兩天,他就提出要求說二千塊錢要做那麼多工作太辛苦了,得加工資。我說你先好好做,我不會虧待你的。

本來我打算會適當給他加工資的,可他做工竟然潦草了事,老被顧客抱怨。我委婉地提醒他做工用心點,他直截了當地說,不好意思,我吃不消,你另請他人吧!說完頭也不回地走了。

之後,他也到其他地方應聘過,每次都是如此,既想工作輕鬆,還要高薪,如此總是跳槽。最後,他就寧願在家裡受窮都不出去找工作了。現在二十年過去了,他還是一事無成,光棍一條。

其實寧願受窮都不出去工作的人大多過得非常困難,可這都是他們眼高手低造成的,為他擔心的人只能哀其不幸恨其不爭。


天天曼舞



江湖上人1980


怎麼說呢?每個人情況不一樣吧,本人平時交際少,但接觸了幾個人,每人情況都不同:A 在國企工作五年後辭職自己創業,但整整一年沒有業務,家裡還有八歲女兒上學;B 名牌大學畢業後第一年說做工程賺了五十萬,很是得意,但後兩年一分錢沒賺到,超級鬱悶;C 公司同事也是老前輩,由於受排擠一怒之下辭職創業,聽說開始生意挺紅火,年均產值近千萬,但就是現金流出問題,已經把自己的房子抵押給銀行了,後來漸漸的沒了消息;D 也是同事,工作了五六年後辭職接手了岳父的家族企業,據說一年掙五六百萬。

我的結論是:我們這個社會是分階級的,越是處在低層階級的掙錢越難,人變得越頹廢,誰不想掙錢過好日子?我們這個社會依然像魯迅說的那樣:窮人們都在狂吠,富人們依然很馴良!


嗷嗷又鳴


我今天剛和一個這樣的朋友聊天,已經離職快一年了,也不想找工作,我總結了一下看的想法:

  • 擔心再遇到上個單位那樣的老闆。想審訊犯人一樣審訊他,而且他和我說,每次被訓斥之後,嘴裡都冒苦水,但是又沒法還擊,因為需要這一份工作。

  • 喜歡自由,不想被束縛著,自己雖然過的苦一點,但是沒有人管著我,心情還是很愉快的。

  • 工作不好找,今天實體行業,找工作太費勁,很多單位對他有意向,但是就是沒有面試的機會

  • 對錢沒有概念,覺得自己手裡有點都花了一兩年的,就沒想太多,不知道多少錢算多,多少錢算少。

  • 交際有困難,總是帶有一種自卑感,說道激動的時候,眼淚汪汪的。

  • 想創業,想獲得更大的成功,臥薪嚐膽。

人生會有不同的階段,現在他可能正處於低谷之中,應該給他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讓他慢慢振作起來,找到自己的方向,活著自己的人生。

聚焦心理


我就是這種人,一輩子工作滿打滿算也不過五六年,多半還是零活,全職工作也就一年多。我不太贊成有的人說的,小時候被溺愛,沒吃過苦什麼的,恰恰相反,我那時候太苦了。長期在痛苦中掙扎,根本沒有機會和精力學會掙錢。我並不是把錢看得很淡,而是拼了命也賺不到錢,不但賺不到,還會把命搭進去。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是不是?

我爸在世的時候,我基本上宅在家裡吃饅頭,過清貧日子。他倆的收入不算很少,但是到不了我手裡,有的人就笑話我了,說你爸真摳門,僱個保姆也不止這點錢吧。我說不管怎樣我總是子女吧,何必計較一時得失,將來房子都是我的呀。

也不是沒想過出去工作,可是不划算啊。長期以來,老人的護理費用,要遠遠高過最低工資,一些富裕家庭都不堪重負,何況我父母只是普通的退休人員?那麼我也只有親手服侍了。

我最初那個工作還不錯,可是沒有能力幹下去,之後再也沒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九十年代就業形勢就是那麼緊張,勞動力過剩,沒有過硬的技能和人脈,體力再不行,基本上沒有機會了。當時我就想,逢多必少,將來勞動力有短缺的一天,我肯定是幹不動了。

我爸走了以後我算是熬出頭了,從98年買房子到現在,居然漲了100倍,哈哈,我這就是有眼光嘍!如果當年真是跟家裡翻臉,去追求所謂的正常生活,那損失就大了。改革開放,市場經濟,既讓我失業,也帶來了清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