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半攢夠30萬手術費,她用這一思維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如果有人問我,一個人成長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我的回答是:覆盤。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我先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比努力更決定人生的,是覆盤能力

我身邊有一個女孩兒,憑藉自己的努力,4年時間從一個普通的財務人員,變成了現在月入5萬元的自由職業者。

不僅花1年半時間攢夠了30萬元手術費,還實現了職業發展的新生。我們問她,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她說,是因為手賬。

1年半攢夠30萬手術費,她用這一思維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你可能會說,手賬不就是寫寫畫畫嗎?

她的手帳不是屬於流水賬,而是屬於效率手帳。是致力於將高效生活的方式融入手帳之中,教你如何做時間管理,如何利用思維進行復盤的一種記錄方式。

她每月都會根據古典老師的生命之花模型進行復盤,從她的字裡行間,我能感受到她從當初的孤獨無助到如今的自信獨立的變化。每一次覆盤的過程,就是看到自己問題的過程,把自己剖析地越清楚,你的成長就越快速。

正是這一次次的回顧和看到自己:

養成了健身的習慣,成功減重22斤;


學會了高效閱讀,一年能讀100本書,她的豆瓣粉絲從0漲到7k,被掌閱“非常讀書人”欄目做過採訪;


學會了利用碎片化時間來寫作,她的作品被36氪、mooc、秋葉ppt等一些知名互聯網/職場/效率等大號轉發;


成為個人品牌變現導師,開始做諮詢、更新“下班後做副業”專欄,已經幫助10+小夥伴實現了月入過萬。


1年半時間,通過自己的努力賺到了手術費;

羅振宇曾經說:“我們的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之間有條溝,你掉進去了叫挫折,爬出來了叫成長。

成長,就是不斷吸取過去的經驗和教訓,不再讓自己犯同樣錯誤。這個過程就是覆盤。

1年半攢夠30萬手術費,她用這一思維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什麼是覆盤?

孟子曾說"仁者如射",這句話在某種程度上代表的就是覆盤文化。意思是射箭這個人,擺好姿勢把箭射出去,如果射不到,不要埋怨客觀原因,而是要從中間吸取某些營養。

我們做覆盤就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給自己剛才下過的那盤棋,做一次「找茬+點贊」。

“覆盤”這個詞最早來源於棋類術語,也稱“復局”。指對局完畢後,復演該盤棋的記錄,以檢查對局中對弈者的優劣與得失關鍵。

還記得《請回答1988》裡整天對著圍棋發呆的天才少年阿澤嗎?他可不是在發呆,而是在腦海裡不斷地復演對手的棋路,思考著各種下棋方式下對手可能會下子的地方。

1年半攢夠30萬手術費,她用這一思維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所以每下完一場棋局,他要睡一整天才能恢復力氣,不斷地在腦海中覆盤,是極耗費精力的。

但正是在圍棋領域,覆盤被認為是圍棋選手增長棋力的最重要方法,尤其是自己和高水平者對弈時,可以通過他人的視角看到自己思考不足的地方,從而將別人的經驗化為己用。

圍棋棋手的訓練方法很簡單:不斷下棋,簡單覆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方法最單調但卻最有效。

對於普通人的我們來說,這也是我們成長躍遷最快的方式。

1年半攢夠30萬手術費,她用這一思維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曾國藩當年苦於自己的人生沒有突破,便四處拜訪大儒名師,結果發現,幾乎每一位成就高的人,都有一個習慣,便是寫日記。他能夠在萬年成為晚清聖人,離不開日復一日的自我剖析和反思。

脫口秀大賽裡面,成長最快的呼蘭,在節目中表示,他正是靠著每一次表演後的紮實覆盤,一點一點完善自己的稿子,才最終成為了最受歡迎的脫口秀選手。

組織學習大師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曾講過,從本質上看,我們人類只能通過“試錯法”(try-error)進行學習。

只有不斷試錯,不斷總結經驗,才能真正實現快速成長,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用心做,才是第一捷徑啊。

為什麼覆盤能夠幫助普通人在某一領域快速獲得成功?

拉卡拉的創始人孫陶然,不止一次提到對於個人成長的理解:

人的成長有三種途徑,一種是從書本上學習,一種是從身邊的人學習,另外一種尤其重要:是從自己身上學習。

而所謂的向自己學習,就是覆盤,通過覆盤從自己身上去挖掘潛能,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客觀、理性地剖析過去的自己,向過去的自己學習。

1年半攢夠30萬手術費,她用這一思維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覆盤之所以能夠讓一個普通人在一個領域裡快速成功,主要因為一下三個原因:

一、讓你不在一個地方跌倒兩次,不再範同一個錯誤

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次挫折和失敗,有的人拍拍身上的泥土和灰塵,雖然詛咒一番命運的不公,爬起來繼續走,但再也沒有跌入過同一個坑裡。

有的人跌進這條溝裡一次又一次,卻從來不反思自己為什麼跌倒。

前者可能走過一段坑坑窪窪的路以後,便是一片坦途,然後越走越快;後者則是在不停的跌到和爬起,落後越來越遠。

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你會在這個領域裡從菜鳥變成專家;而始終都在同一個地方跌到,你便再也沒有機會了解外面的世界。

覆盤,就是幫助你快速避開風險的點,提升個人成長的速度。

1年半攢夠30萬手術費,她用這一思維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二、讓你跳出樹木,看見森林。

我剛工作的時候,總是陷入一種低級忙碌中。每天埋頭於各項具體的事務中,忙完一件又來一件,完全沒有思考的事件和餘地。看起來很充實,實則越忙越累,非常危險。

不復盤,不回看,蒙著眼睛往前趕,成長速度是肉眼可見的慢。有一次和一個領導聊天,他說的話對我的觸動很大。他問我,你覺得公司靠什麼賺錢?

我笑著說,我一個剛畢業的小孩,哪裡能接觸這麼核心的東西。

他又問我,公司主營業務的整個行業發展狀態和趨勢有想過嗎?

我還是搖搖頭。突然發現自己對這個公司除了我自己的業務板塊,其他的一無所知。

這就是典型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記得有人說過:格子間的工作千萬不要把自己困在格子間,你的視野會越來越窄。

1年半攢夠30萬手術費,她用這一思維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三、讓你比別人更快地找到你的工作套路。

覆盤成功經驗,能夠幫助你更快地掌握工作套路。以前,我做一次工作彙報,要花半小時翻看材料,再花半小時寫,再花10分鐘改,最後5分鐘審核。

後來,固定了每次的彙報內容和模板,只需要修改幾個數據,更新工作狀態,重新安排計劃即可。15分鐘能夠搞定整個工作彙報。

但是,固定彙報內容和模板,卻花了我半個月的時間。在14天,我每天都在重新編輯,最後1天,我花了2個小時回看和覆盤了過去三個月的工作彙報內容,制定了最簡潔明瞭,又邏輯清晰的模板以後,只花了15分鐘更新。

所謂套路,就是幾乎不用思考就可以拿來即用的框架、流程、經驗,把這些經驗轉化成一種長在自己身上的能力,隨時隨地都可以調用。

自媒體大佬K叔曾經在文章中寫到自己每天寫作的過程:

1年半攢夠30萬手術費,她用這一思維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而這個過程,並非我第一天寫文章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下來的,而是經歷了不斷覆盤、不斷迭代的過程。比如時間不夠怎麼優化?寫作導致睡覺太晚,怎麼調整?寫文章容易時間失控,怎麼調節?

這也是他堅持寫作兩年以來,能夠保持持續更新的最主要原因。

所以,你要想比別人走得更快,你就要掌握更多的不用思考就可以拿來即用的框架、流程、經驗,而這些都是通過覆盤獲得的。

如何訓練自己的覆盤思維?

有句話說的好:覆盤,是用十分智慧,三分力氣,做百倍成就。

我們該如何訓練自己的覆盤思維?什麼樣的覆盤才是好覆盤呢?——有四個關鍵詞。

第一、持續。

覆盤的持續性,決定了自我進化的上限。

大多數人會高估了自己1年內能做到的事情,而低估了自己10年內能做到的事情。

在自我成長是一場長跑比賽,而不是跳高比賽一個時點下,跳得高,看著挺熱鬧,但沒用,人家比的是耐心,比的是持久,比的是誰先累得趴下,比的是誰能堅持到最後。

如果可以,建議你每天記日記,以日記的方式記錄每天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日記裡面可以提前確定好每日記錄的維度,讓你可以每週覆盤時迅速地梳理出你要的信息並做好對比。

1年半攢夠30萬手術費,她用這一思維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第二、高頻。

覆盤的高頻性,決定了自我進化的速度。

有一次一個朋友跟我聊天,說他現在每週堅持記週記,我說寫週記的時候,我都會覺得自己上週是個傻逼。他深以為然。

每次覆盤都會發現自己的行為和實際的目標有很大的差距,一旦發現有太多的差距要彌補,就會把自己罵一頓,覺得自己執行力不好。罵完之後又進行計劃調整和立下行動flag,爭取在下一週的時候讓自己沒有那麼傻逼。

寫週記就好像給你自己定了一個鬧鐘,一到週末的時候就提醒你,你又懶了一週了,你那一顆墮落的心就會被炸的稀碎,然後你就又會行雄心壯志的開始,勤奮幾天。

至少保證了你是一週的頻率,而不是一個月炸一次。你已經比很多人領先一步。


1年半攢夠30萬手術費,她用這一思維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第三、深度。

為什麼要說覆盤要有深度呢?很多人覆盤只是記一個流水賬,把前一週的事情頻率記錄下來而不做分析,這樣的覆盤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的覆盤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發現差距,找到原因,然後給出一個改善和解決措施,知道我們接下來要怎麼做去縮短這個差距。

周覆盤有一個前提很重要,就是一定要百分百真實地還原記錄。我們要在現實的基礎上發現問題,才能找出解決方案,如果走馬觀花,每天連如實記錄都做不到,很難達到快速成長的目標。

第四、計劃。

最後一個就是落實到計劃上了。沒有計劃的覆盤是不完整的覆盤。我們每次的覆盤都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那麼如何變得更好,就需要你自己制定詳細可落實的計劃。

計劃可以分日計劃、周計劃、月計劃、年計劃。計劃的制定要根據前一週期的完成情況進行調整,不能盲目確定,不然你會跌入完成不了,定更高計劃,還是完成不了,最後放棄的死循環中。


成長是一項非常耗費腦力的事情,但是奇妙的是,它像一道難題,一旦解出了一道,順勢就把剩下的問題都觸類旁通的解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模式和速度,如果我們能夠學習成功人士的方法,可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掌握時時覆盤的能力。


歡迎關注@洛麗亞 ,這裡有最具煙火氣的故事,也有最有料的職場經驗。沉著冷眼看世界,熱烈有愛話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