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律师事务所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和路径

律新社特约撰稿人丨孙统彪

黑夜总会过去,黎明一定到来。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原本打算年后进行新产品发布的企业纷纷推迟,甚至改为线上进行。特别是对餐饮行业的影响不可忽视,据多家媒体报道,包括西贝莜面村、海底捞等开店时期未定,现阶段以增加外卖的方式,支撑持续发展。无疑,新型冠状病毒的到来,考验着各行各业企业的智慧以及应变、管理能力。

疫情之下,律师事务所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和路径

着眼法律行业,也在积极通过数字化工具解决律师与客户的办公和服务需求:京师制定《北京市律师事务所疫情期间律师在线办公操作指引》,通过OA系统为全国44家分所和346家联盟所提供线上办公支持;无讼发起倡议建立“全国律师协作联盟”,并开放“无讼天工系统air版”;瀛和开放“KindleLaw数字化法律服务系统”为全国律师提供线上办公支持。疫情同样考验着法律服务行业的数字化能力,新冠病毒倒逼律师事务所数字化转型。

01 #什么是律师事务所的数字化转型

美国在2003年就提出了“数字化双胞胎”的概念,德国的数字化转型以德国“工业4.0”为代表,英国也提出了《英国数字化战略》,主要包括连接性、数字化治理、数字经济等七个方面,中国则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等等。虽然各个国家在战略上确立了数字化转型的方向,但是似乎都没给出明确的定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认为数字化转型就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反馈的闭环,打通不同层级与不同行业间的数据壁垒,提高行业整体的运行效率,构建全新的数字经济体系。

微软认为数字化转型可以从四个方面定义,分别是密切客户沟通、予力赋能员工、优化业务运营和产品服务转型。

疫情之下,律师事务所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和路径

律师事务所的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和能力来满足新兴法律服务需求,驱动律师事务所服务模式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其目的是更好服务用户,实现律师事务所业务的转型、创新和增长。

数字化转型不是律师事务所的目的,而是其商业途径和方法。其商业本质仍是服务客户,实现增长。律师事务所数字化转型下变化的是法律服务输出将更依赖数字化技术与能力,律师事务所内部组织与协作形式的平台化、一体化、智能化重构。

02 #律师事务所的数字化背景

律师事务所的数字化转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除数字经济发展的宏观趋势之外,新兴客户群体的法律服务获取习惯、替代性法律服务机构的崛起以及律师事务所自身组织模式的演变都推动着这一古老行业的新变革。

1 数字化潮流来袭,数字经济崛起。

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资料,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等创新技术作为新的生产工具,能极大提升生产力水平,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阿里云研究中心发布《2019数字化趋势报告》中指出,当前数字化的应用领域正从互联网行业向政府、金融、零售、农业、工业、交通、物流、医疗健康等行业深入。数字经济之下,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发展,法律服务行业将被云计算、人工智能、IoT等新技术重塑,云端律所与互联网律所成为新的律所组织模式。

2 客户消费行为与业务形态不断变迁,新兴客户群体的法律消费习惯趋于互联网化。传统客户对法律服务的获取,主要通过熟人介绍,以“熟人”为信任媒介与基础。伴随“80后”、“90后”甚至“00后”等新兴客户群体的崛起,法律服务方式将逐步适应此类客户群体的消费习惯。一方面此类客户具有互联网消费习惯,乐意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取服务于知识;另一方面法律服务市场的信息透明度与公开度不断加深,相比传统法律服务渠道与方式,新兴客户的法律服务选择会更加多样、高效与便捷。

疫情之下,律师事务所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和路径

3 替代性法律服务机构的崛起,不断挑战传统律师事务所的客户基础与业务模式。在替代性法律服务机构中,有企图打造“审计+会计+税务+咨询+法律”多元化高端专业服务集团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四大”逐步将法律事务独立成法律外包部门,意在比肩收入最高的十大律所;也有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法律科技公司和法律智能问答系统,如“法大大”“上上签”与“法天使”等正逐步蚕食传统律所的合同业务。这些替代性法律服务机构正在分流传统律所的一部分业务,将促进传统律师事务所利用新技术做出数字化变革,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4 随着中国律师制度的发展,中国式律师事务所的自身组织体系的短板与痛点逐步显现。当前律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专业化运营机制、交接与传承机制、留存与分配机制以及“合伙气质”与律所文化等等,数字化技术能否为这些问题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都需要我们不断思考、探讨、解决。

03 #律师事务所的数字化方向

数字化转型不是律师事务所的目的,而是其商业途径和方法。其商业本质仍是服务客户,实现增长。笔者认为律师事务所要在前端获客、内部协作、后端服务等多个方面建立数字化方向,从而更好服务客户,实现增长。

1 前端获客,建立数字化营销方向。律师事务所要积极通过数字化技术,建立数字化营销方向,拓展新型获客渠道。积极探索腾讯、阿里、百度、华为等各大互联网生态体系的营销场景,搭建线上线下相互融合、有效对接的案源转化机制,建立与营销决策、营销优化、营销能力相适应的数字化场景,升级案源获取渠道,做大律所品牌,沉淀律所资产。

2 内部协作,利用数字化协作平台。此次疫情,彰显了远程办公平台与协同办公平台的必要与高效。在众多协同办公平台中,既有众多互联网巨头出品的钉钉、企业微信、WeLink、腾讯会议,也有业内出品的Alpha、KindleLaw、无讼天工等,各有千秋、各有喜好。新冠病毒深刻影响着律师的办公习惯,互联网化与数字化逐步成为今后律师事务所的主要办公协作形态。

3 后端服务,推动数字化产品输出。疫情之下,电子印章、电子合同、电子存证频繁使用,网上阅卷、网上会见、网上开庭等等越来越多法律服务的数字化输出成为常态。我们相信互联网律所与云端律所,将从案源获取、签约、协作、查档、存证、立案、会见到开庭结案等法律服务的各个阶段全面数字化,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提升客户体验。

04 #律师事务所的数字化路径

1 打造律师事务所的数字化人才梯队,打造与数字化转型相一致的人才观和激励约束制度。加快内部复合型核心人才的培养与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与外部团队的合作,实施数字化人才队伍打造专项计划。打破律师事务所人才同质化局面,积极引进非法律专业人才,跟上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2 打造敏捷快速的数字化组织架构。目前律师事务所各专业团队、业务部门之间协调较为困难,形不成专业合力与相互支持体系。律师事务所急需开展敏捷组织建设,明确律所平台与专业团队的定位,比如律所平台做好数据分析、营销指引、知识管理、策略管理等方面,专业团队按照营销指引,开发重点客群,开展产品和业务模式的创新等。

3 打造开放创新的数字协作文化。始终以律师为本,以客户为中心。把客户放在首位,并以客户为出发点来进行创新。建立容错机制,降低律师团队、业务团队与律所平台之间的沟通成本,提升灵活性,缩短决策流程,推行迭代的工作方式。打破各部门之间的壁垒,大力提倡横向合作与开放原则。

05 #结 语

新冠肺炎疫情在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的同时,为重塑数字经济生态带来难得历史机遇。目前的大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等多在2003年“非典”之后不断迅速发展壮大,深刻改变着消费、生产等经济社会运行模式。

将挑战变为机遇,重塑法律服务行业的内生机制。律师事务所要把握法律服务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窗口,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发展路径,推动法律服务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与动力变革。

律所不需要“管理”,而是需要“运营”

现代律所治理有秘诀?手把手教你如何发挥律所职业经理人的专业优势

数字化转型,律师事务所发展的必由之路

律师事务所传承,到底传什么?如何打造中台为律师赋能?这些律所中台建设方法论,硬核干货!2030年中国律师人数将突破100万!10年后,法律服务产业生态是什么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