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卡”學習法,隨時可以觸發的學習,孩子很多時候不需死記硬背

文丨福林媽咪

前幾天看到有親戚在朋友圈曬高三孩子早上起來背單詞,還把寫著單詞的便利貼貼在家裡所有孩子能一眼看見的地方,就連孩子偶爾來一趟的廚房也有很多花花綠綠的紙條。

看的我靈機一動,這和之前風靡一時的“閃卡”學習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啊,正好現在在家陪孩子有時間,孩子又每天精力充沛無處釋放,乾脆和孩子一起做閃卡吧!

“閃卡”學習法,隨時可以觸發的學習,孩子很多時候不需死記硬背

簡單來說,閃卡就是一套正反兩面都有內容的卡片,正面利用單詞、圖畫、字母做觸發器,背面寫上答案,讓孩子由此及彼,看到觸發器之後進行主動回憶,隨即想起一連串的思路,提高學習效率,鍛鍊孩子的記憶力以及對概念的理解能力。

《最強大腦》上曾經有個小女孩兒挑戰最短時間記憶一幅撲克牌的順序。一般人在進行挑戰時,一般要用10秒左右,但是這個小女孩兒,只用了一兩秒,唰地鋪開之後就合上了,現場觀眾驚歎不已。雖然在復原過程中出現了失誤,但是這樣的速度還是讓人驚歎,這也說明想要進行瞬時記憶,利用圖形是最快的方式。

“閃卡”學習法,隨時可以觸發的學習,孩子很多時候不需死記硬背

孩子平常認識漢字、背個古詩、背個英文單詞,確實很難記,因為這些是對孩子來說非常陌生的字符,沒有具體的含義和形象,孩子的記憶只能靠機械,不僅記的慢還忘的快,背誦過程還非常枯燥,容易激發孩子的厭學情緒。

而很多東西,是不需要死記硬背的,孩子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機械記憶上,結果卻沒多大的用處。比如孩子一天要學5個單詞,孩子不光要記住這5個單詞,還要記住“昨天學的是哪5個”這個問題;再比如孩子背一個英文單詞,apple,很多孩子會這樣背:“a-p-p-l-e,apple”,記憶一個字母的排列組合,是沒有的,記不住的。

“閃卡”學習法,隨時可以觸發的學習,孩子很多時候不需死記硬背

孩子對圖形的記憶能力是非常強,場景記憶,往往能讓孩子對需要記住的東西更快的掌握,並且記得更牢。

很多孩子最怕看到語文課本上的課文後面的這行字:“背誦並默寫全文”,覺的背誦一篇課文好痛苦啊。

我小時候其實並不怕背誦,而且我常常說,我背好的課文,每一段在課本的哪個位置我都很清楚。有的同學就驚歎,好厲害呀,我就跟他說,記住位置其實是幫助我背誦的法寶,我背課文都是先梳理一下大致情節,然後盯著書本看一下那一段講了什麼,大致在這一頁的什麼位置,然後閉上眼睛回憶。閉眼的時候我就想象我正在看書,剛剛看到過這句話,於是就可以順利的背出了。

“閃卡”學習法,隨時可以觸發的學習,孩子很多時候不需死記硬背

利用閃卡記憶,還有一個好處可以消解死記硬背的困難,那就是“觸發器”。

但是當我們拿一張蘋果的圖像給孩子看,他會立刻反應過來,聯想到蘋果的味道、蘋果的中文名、英文名,甚至香蕉、橘子的英文名,這就是閃卡作為一種輔助道具對孩子記憶的作用。

或者昨天學的是一句話,裡面有apple這個單詞,那麼apple作為一個關鍵詞展示給孩子時,他會聯想到那句話:“I like apple”。

有人覺得說,閃卡其實就是作弊,給孩子一個提示,可不就想起來了嗎,這樣的記憶效果不夠紮實吧?

其實不是,看到提示能不能想起答案,這一點是沒有捷徑可以走的,答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而且孩子會有明確的衝動,我要弄清楚答案。

何況,生活中,即使是考試中,也不會有純然的不給任何提示的問題,當給出問題,關鍵詞就在其中了。

“閃卡”學習法,隨時可以觸發的學習,孩子很多時候不需死記硬背

閃卡往往需要成套、成群出現,才能在使用過程中做到隨機、趣味和高效,才能讓孩子觸手可及。

而且,閃卡的內容,也考驗著製作者的水平。對孩子的現有基礎是不是瞭解,對孩子的學習規律是否掌握,對所學知識的內在邏輯是不是掌握,所以說,閃卡的製作往往會花費很多時間。

不過好在,在大人不能上班孩子不能上學的這段時間,自己動手DIY幾套閃卡,也是一個不錯的活動。

製作材料很簡單,可以看看家裡有沒有硬一點的日曆紙、明信片、孩子不用的遊戲卡片、卡紙、撲克牌、紙袋,如果都沒有,A4紙、彩紙、作業本紙也都可以。

如果正反兩面有原來的圖畫,就需要用A4紙或者作業本紙貼在上面,然後再在上面寫或畫。卡片的左上角可以製作可供穿環的小孔,用一根燃著的香就可以輕易製作。一套閃卡可以簡單用繩子串起來,用完後方便收納。

“閃卡”學習法,隨時可以觸發的學習,孩子很多時候不需死記硬背

卡紙的製作難度不大,但是在卡片內容上就要精心設計了。

推薦幾個經典內容:

1.看圖識物,適合一歲左右寶寶

和很多家庭都有的牆上掛畫差不多,閃卡證明用事物的典型特徵來做提示,反面是實物的照片。比如,常見的水果,可以分為幾組。和蘋果一樣大小的,橘子,桃子,梨,對他們的形狀進行區分;橘子還可以和橙子、檸檬、柚子歸為一組進行區分,這樣的歸納整理,有利於提高孩子的認知水平和邏輯思維能力。

2.看圖說話,適合一歲以上寶寶

用圖畫來提示,有點像猜謎語,比如正面畫一個口渴的人,背面的答案是一個人正在喝水,答案是“我需要喝水”。

“閃卡”學習法,隨時可以觸發的學習,孩子很多時候不需死記硬背

3.甲骨文識字,適合兩歲以上寶寶

我國古代的象形字造字法,就和圖形分不開。漢字中很多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都可以用甲骨文做正面,簡化字做背面,不僅有利於孩子認字,還有利於孩子理解字的本意。

4.英文單詞或漢字,適合兩歲以上孩子

漢語和英語中有很多實詞,他們都有對應的物體形象,正面貼上相應的物體,並且在下面小字寫上漢語單詞,背面寫上英文單詞,先用手擋住下面的文字,孩子看見圖像的時候,說出名字,再提示孩子寫出漢字,寫對了展示給孩子看,然後再提示孩子寫出英文。

也可以反過來,讓孩子看著英文單詞猜是什麼,背後的照片和漢字做答案。


“閃卡訓練”存在很多爭議,比較著名的杜曼閃卡和七田真閃卡,由於高強度的訓練孩子通過視覺進行記憶開發大腦,很多人質疑這對孩子的正常發育會產生負面影響。

但是我們吸取杜曼閃卡概念的長處,把它應用在親子游戲和教學輔助上,就可以發揮它的長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