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馳援湖北忙在一線 她們也奮戰在崗位 家庭的默默支持是最大的動力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市各醫院的醫護人員陸續向武漢集結,最早一批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到今天離開家已經有半個多月的時間。在這些逆行的白衣戰士背後是一個個默默支持、無私奉獻的家庭,甚至有的家庭中還有醫護人員奮戰在我市各個醫院的崗位上,她們“輕傷不下火線”,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醫護人員應有的醫德。2月18日,記者採訪了兩位湖北醫護人員的家屬,被她們無私的大愛深深感動。

丈夫作為急救車司機馳援湖北,她不告訴任何人仍默默堅守崗位

戴旭是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麻醉科的一名醫生,丈夫李雲鵬是內蒙古自治區婦幼保健院急診科的一名司機,2月8日李雲鵬和其他醫院的急救科司機、醫生一起出發趕往了武漢,把自己的小家留給了戴旭。“他是一名退伍軍人,我能理解他的心情,而且作為醫護人員,這也是義不容辭的。”面對呼和浩特晚報記者的採訪,戴旭用非常堅定的語氣說道。

1984年出生的戴旭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麻醉科工作已經多年,是科裡的“老人”,也是科裡的業務能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成立了發熱門診,作為醫院的醫護人員,戴旭也主動向科裡申請去發熱門診值班。

“醫院裡做了排班,大概三月中旬輪到我,到時候如果他馳援湖北迴來了,那麼家裡有他照應,我也不用擔心,如果他還沒有回來,家裡還有我媽幫著我照看孩子。”說起孩子,觸碰了戴旭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眼淚竟奪眶而出。“孩子今年6歲了,雖然平時嘴上不會表達什麼,但是心裡也特別害怕,他爸去湖北之後,有一天我上夜班不在家,大半夜了他還不睡覺,我媽哄他讓他早點睡,他問我媽‘媽媽走了還會回來嗎?’當我第二天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感覺特別虧欠孩子。”戴旭說。

儘管家裡上有老下有小,但是戴旭還是十分支持李雲鵬馳援湖北,甚至在丈夫馳援湖北走了十多天的情況下,她都沒有把這個消息告訴科裡的同事。“生活上的困難都是小困難,都能克服,我只是擔心他,因為我們是回族,他在那邊吃飯不方便,我只希望他能照顧好自己,平平安安地回來。”戴旭說。

“如果兩個人只能去一個,那麼他去,我為他驕傲”

武豔燕是呼和浩特市蒙中醫醫院耳鼻喉科的副主任醫師,丈夫孔繁熙是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心胸外科的一名醫生,2月11日中午,孔繁熙給武豔燕打了一個電話,晚上便乘火車趕往了武漢。

“疫情發生後,我們倆都向各自的醫院遞交了請戰書,他也是臨時接到任務去那邊急診科協助轉送病人,中午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我想都沒想就同意了,只是當時我也在醫院進行培訓,沒來得及給他好好準備行李。”武豔燕說,作為醫生,救他人於水深火熱之中是應有的醫德,也是一個醫生價值的最好體現。如果不是因為孔繁熙先接到了馳援湖北的任務,她就會義不容辭地前往。“如果兩個人只能去一個,那麼我選擇讓他去,我為他驕傲。”武豔燕說。

武豔燕在呼和浩特市蒙中醫醫院大門口的預檢分診處上班,一班6個小時,全副武裝,不能吃喝,也不能上衛生間。

“家裡還有8歲的兒子,以前我倆都上班的時候,會把他一個人鎖在家裡,今年春節,我媽媽來和我們過春節,因為疫情沒能回去,一直在我家,所以如果我去上班,孩子和我媽在家我也不會擔心。最擔心的還是孔繁熙,每天心都會懸著,但是我知道他很忙,所以也不忍心給他打電話發視頻,他有時間了會聯繫我們,視頻聊得最多的也是如何做好防護,希望他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能夠幫助更多的病人,不給自己留遺憾。”武豔燕說。

(呼和浩特晚報記者 王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