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口罩、一件紅馬甲 600志願者築起抗擊疫情“屏障”

連日來,重慶九龍坡區華巖鎮五色志願者隊伍作為“重慶市最佳志願服務組織”“全國最佳志願服務組織”,在疫情發生後,共發動600餘名五色志願者奔赴一線,開展著上門、守護、關愛三大行動,一副口罩、一件紅馬甲,形成抗擊病毒的“紅色屏障”,成為防疫前線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上門行動顯真情,隔離不隔愛,代購單下的感謝信

一副口罩、一件紅馬甲  600志願者築起抗擊疫情“屏障”

居民代購單下的感謝信。


“隔離不隔愛,你們用行動讓我們安全在家,辛苦了……”2月15日,華巖鎮田壩村社區喬鶴小區一位居民有感而發,為田壩村社區五色志願者手寫了一封感謝信。

據瞭解,喬鶴小區5號樓3單元因發現有確診病例而實行了封閉。剛開始,居民們感到有些害怕和憂慮,但隨著田壩村社區五色志願者的安撫,併為居家隔離的10戶居民送去了體溫計、酒精、消毒液等用品,居民們很快便沒那麼緊張了了。

一副口罩、一件紅馬甲  600志願者築起抗擊疫情“屏障”

田壩村社區五色志願者在進行物資配送。


據田壩村社區黨委書記曾剛介紹,田壩村社區每三天統計一次隔離居民需要的蔬菜和生活用品,由華巖鎮聯繫新世紀超市進行配送,再由社區五色志願者送物到戶。“除了物資配送外,部分五色志願者還擔起心理疏導工作,每天通過電話關心、問候居家隔離家庭,瞭解他們的身體健康情況,並疏導他們的緊張情緒。”

“志願者的做法讓我們感受到了關懷和溫暖。”喬鶴小區即將解除隔離的居民張老師感慨地說道,因此在最後一次統計物資時,她在代購單上寫下了一封感謝信,表達感謝之情。

“上門行動顯真情,這只是華巖鎮五色志願者的一個縮影。”據華巖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華巖鎮五色志願者為居家隔離的密切接觸者及困難群體上門送菜、生活用品和各類物資,累計上門1000餘次,居民們親切地稱他們為“送愛上門的志願者”。此外,五色志願者還承包著民安華福、田壩村等社區的送快遞、外賣上門工作。

守護行動凝大愛,志願服務撐“大家”,工作再累無怨言

2月16日,在民安華福社區B區28棟小區門口,筆者看到幾名五色志願者站在樓棟唯一的出入口,負責對出入的居民進行體溫檢測,並提示來訪人員通過外出人員返回登記點,填報相關信息。

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在外出人員返回登記點值守的,有一名68歲的五色志願者,他是九龍好人袁其書,既是老黨員,也是社區黨員中心戶。

一副口罩、一件紅馬甲  600志願者築起抗擊疫情“屏障”

民安華福社區五色志願者袁其書在進行登記工作。


在社區裡,他是一個樂於助人的老黨員,加入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隊伍後,多次協助社區幹部對群眾宣傳動員和走訪勸導,社區幹部擔心他的身體吃不消,他卻拍著胸脯說:“你們不要擔心我的身體,硬朗著呢!我會注意保護自己的,同時,我更想保護更多的人!”

在疫情防控志願服務中,袁其書絲毫沒有因為工作繁重而叫苦叫累,總是積極號召支部成員挨家挨戶對群眾進行疫情防控宣傳,為民安華福社區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做出了大貢獻。

一副口罩、一件紅馬甲  600志願者築起抗擊疫情“屏障”

五色志願者在街頭宣傳。


“疫情當前,在華巖鎮五色志願服務隊中,像袁其書這樣的人還有很多,正因為有這群‘美麗’的人,這場戰‘疫’,我們一定能贏。”相關負責人介紹,連日來,華巖鎮五色志願者開展著巡邏勸返、喇叭喊話、值守登記、環境消殺等守護行動,守護轄區居民的健康。各村(社區)成立了13支流動志願者勸返隊伍,出動小喇叭、流動音響66個,累計廣播1276.5小時。

此外,在全鎮135個排查卡點,該鎮五色志願者還進行著進出入登記、體溫測量、值守崗亭等工作,還自制鞋底消毒地墊、自搭消毒噴霧通道等,維護來往居民的進出健康。

關愛行動暖人心,愛心義剪剪出抗疫“新姿態”

2月15日,西站村五色志願者陳映碧為防疫工作一線人員提供免費理髮服務。

據瞭解,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華巖鎮西站村黨員、工作人員、志願者全身心投入防疫工作,連續17天不分日夜,堅守一線,沒有時間休息,更沒有時間理髮,半個多月下來,頭髮長長了不少。

西站村五色志願者陳映碧瞭解到這一情況後,帶著理髮工具便來到西站村便民服務中心,為防疫工作一線人員提供免費理髮服務。

一副口罩、一件紅馬甲  600志願者築起抗擊疫情“屏障”

五色志願者在進行愛心義剪。


“因為他們工作比較忙,我們儘量快一點,一般剪頭髮是三分鐘左右一人,這樣就不會耽誤他們的工作。”陳映碧告訴筆者,短短一上午的時間,她已經為10多名抗疫一線工作人員完成了理髮服務。

“他們為我們的安全,節假日都不休息,我也沒有其他能做的,至少得讓他們精精神神的在一線!”陳映碧表示,感謝抗疫一線工作人員的堅持和付出。

“愛心義剪只是五色志願者為一線醫護人員、長期隔離的居民和社區工作人員送去關愛中的一個縮影。”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鎮採用志願者結對的方式,開展精準守護一線醫護人員“五個一”項目,用一聲問候、一線關愛、一人服務、一手訊息、一份保障為轄區13名一線醫護人員及其家人切實解決具體困難。

同時,該鎮還依託社區心理健康成長中心,對接西南大學心理健康專家,對轄區居家隔離人員開展線上“一對一”心理疏導,有效緩解居民精神緊張和心理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