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4小時,8777人觀看,2.7萬點贊:疫情下實體書店如何轉型線上

一場來勢洶洶的疫情,幾乎讓所有線下實體店遭受了致命的一擊,實體書店

也不例外。

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截至2月5日,90.7%的書店選擇停業,超過99%的書店沒有正常收入。

面對疫情帶來的危機,可以預見的是,書店將迎來一段時間的客流減少,面對這樣的情況下,書店行業如何應對危機?

不少書店也開啟了自救模式,有的開闢線上銷售,尋求合作物流;有的嘗試直播、抖音,用好玩的方式吸引讀者;有的組織線上活動,探索社群變現的可能性。

比如:上海鍾書閣的直播“帶你逛特殊時期的‘無人書店’”引起了極大關注,直播4小時,8777人觀看,2.7萬點贊,1萬多人互動,連續三天的直播為近三萬讀者提供線上服務。

直播4小時,8777人觀看,2.7萬點贊:疫情下實體書店如何轉型線上

直播中的鐘書閣店長原揚

除了鍾書閣外,建投書局、西西弗書店等多家實體書店也嘗試了在書店閉門期間進行直播活動。

直播4小時,8777人觀看,2.7萬點贊:疫情下實體書店如何轉型線上

直播中的建投書局店長謝重澄

比如:廣西師大出版社已發起了“書店燃燈計劃”,邀請各位作家進行線上分享,由出版社承擔線上直播所有設備成本,並與各大書店社群進行內容共享。目前全國已有150多家書店報名。

比如: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利用線上商城,重點推出了適合一家人、一對情侶或一個人玩的“零基礎油畫盒子”等富有生活之趣的書籍。

直播4小時,8777人觀看,2.7萬點贊:疫情下實體書店如何轉型線上

由此看來,疫情是危機也是機遇。疫情正在倒逼實體書店重新考慮自己的商業模式。那在這段實體書店經營的暫歇期,實體書店應該如何轉型線上開拓自己的自救之路呢?

你可以從這幾方面進行思考。

1、書店可以將目光轉向產品的深度策劃和運營

如精細化搭建會員制度、更新店面產品陳列、深化主題內容策劃 、研發系列活動產品等。

這樣當疫情解鎖,“寒冬”過去、讀者重新迴歸後,書店才能以更加蓬勃的姿態來引導和回應讀者的需要。

直播4小時,8777人觀看,2.7萬點贊:疫情下實體書店如何轉型線上

2、以“預約制”代替“開放制”,化解運營難題。

例如,以讀者預約的模式,實現一位讀者“承包”書店的部分區域,獲得讀書顧問、咖啡、美食等私人定製服務,既能實現減少人流、防止疫情擴散的目的,也能創造較好的銷售額。

3、做音頻、短視頻、直播。

疫情對書店線下零售銷售衝擊巨大,讀者精神消費方式也由線下轉向線上,因此實體書店可以嘗試拓寬信息傳播渠道、引入更多元的文化表達形式,通過音頻、短視頻、直播等線上方式,為讀者提供更多選擇。這或許會成為實體書店突圍的契機。

直播4小時,8777人觀看,2.7萬點贊:疫情下實體書店如何轉型線上

4、轉戰線上不一定是賣書,而是做活動。

互聯網讓地球成為了地球村,每個書店都有自己相對固定的讀者群。書店可以試著與好的作者與出版社合作,在線上活動中開放讀者資源,讓出版社直接發貨,同時也省去了採購成本。

5、書店收入要多元化

書店不是雜貨店,但書店的收入來源一定要多元化。我們要想的是,如何利用書店的特色增加收入。疫情確實給書店人提出了巨大挑戰,但是悲觀嘆氣不如積極應對。

直播4小時,8777人觀看,2.7萬點贊:疫情下實體書店如何轉型線上

6、藉助線上商城+打造完善的物流系統

相對於噹噹網等線上平臺,實體書店的圖書價格和種類沒有特別明顯的優勢,我們不妨藉助線上商城+打造完善的物流配送服務,由此也能收穫一波客戶。

7、充分利用社群+朋友圈

在這樣的情況下,實體書店的“朋友圈”或許成為另一種緩解之道。

比如:單向空間的線上儲值卡業務、青苑書店的“預存購書款”活動得到了忠實書友的支持;福州鹿森書店策劃的“‘疫’方語言——福州話線上交流會”在原有社群讀者中引起了巨大反響,儘管活動宣傳期只有一天,但參加人數達到200多人。

直播4小時,8777人觀看,2.7萬點贊:疫情下實體書店如何轉型線上

中信書店也嘗試在每家城市店推出“店面社群”:店員們可以在社群裡推薦優質書單、分享科普文章、發佈福利、進行直播。

直播4小時,8777人觀看,2.7萬點贊:疫情下實體書店如何轉型線上

優質的活動內容及作者給他們帶來了每場活動80至120人次的客流,目前他們已經有4個成熟的社群

每個群近500人,這為他們後期做線上活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

實體書店更多強調的是線下空間體驗。未來,線上業務也許是實體書店很重要的收入來源。

未來實體書店的發展也要多從這兩方面考慮:線下重點要放在客戶體驗上,線上業務要重視多渠道引流和轉化。

今天文章分享到這裡,如你有更多想法或疑問,歡迎你跟我交流。

私信回覆【全案】送你一份蘇小糖私域流量玩法實操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