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防治點和建議

疫情期間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防治點和建議

眾所周知,心血管疾病目前是我國成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佔我國總死亡構成比的44%。冬春交替季節,同樣又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時期。且今年因為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控的背景下,研究發現新冠的感染對心臟有潛在影響,特別是已經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潛在的併發症和死亡風險會增加,COVID-19住院患者中高達50%合併慢性病,40%合併心腦血管疾病。也就是說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如果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無疑是加重了原有的心血管疾病,會造成血壓不穩、心衰加重、心絞痛發作,誘發心梗等。而且在疫情期間發病與常態感染不一樣,這種突發的疫情存在,讓原發的生理疾病加重,還會給病人造成嚴重精神方面的影響,如患者就醫的過程、隔離的方式,明顯地使病人出現焦慮不安等症狀,對於患有心血管病人更是雪上加霜,引發雙心疾病。因此醫務人員要給予患者耐心解釋,鑑別分析診斷,這在疫情期間是非常重要的。對於疫情期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 大家還是要繼續響應國家衛健委的號召,要主動隔離,隔離是最有效的新冠預防的措施,儘量少出門,不出門,減少聚會,讓病毒無法傳播。

第二、在近期對新冠肺炎的研究顯示,老年患者以及合併哮喘、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礎疾病患者的易患比例更高,同時更容易發展為重症患者。也就是說,冠心病患者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因此冠心病患者應避免不必要的出行,安心宅在家裡。

第三、對於心血管非急症的普通患者,儘量避免住院治療,待疫情控制後擇期入院治療。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血壓、冠心病是慢性疾病,需要長期藥物治療。如果您的病情穩定,就不需要調整藥物,規律服藥即可。在疫情期間,不能隨意停用原用的心腦血管藥物,要堅持個體化的治療,要嚴格使用指南指導的他汀類藥物、β受體阻滯劑、ACEI和阿司匹林等藥物穩定斑塊,可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額外的保護。

疫情期間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防治點和建議

第四、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疫情期間,需要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比如心率、血壓是否異常,是否出現胸痛、胸部不適、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若出現症狀,建議先遠程,網上、電話諮詢熟悉的醫生;如果出現持續胸痛、大汗淋漓,建議馬上撥打120尋求急救幫助,到醫院應該全程做好防護措施。

第五、如果家裡的藥吃完了,必須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千萬不能停藥,如果擅自停用抗血小板藥物、他汀類藥物,會使你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大大升高。

如果家裡沒有藥了,一定要到附近醫院或正規藥店及時補充。只要大家做好防護,出門、去醫院時戴好口罩,勤洗手,與人保持足夠距離,儘量不直接觸碰醫院的公共設施,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感染。且國家醫保局出臺了“慢病長處方”的政策,在疫情期間,心血管疾病患者一次可以處方3個月用量的藥品,這也能讓大家更無後顧之憂。

第六、多注意飲食,大家宅在家裡,提升了廚藝,但心血管疾病患者飲食還是要注意低鹽低脂飲食,在保證熱量攝入的基礎上,均衡膳食。大家可以參考由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提出的《關於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的飲食營養專家建議》,依據這些原則來指導烹調美食,既顧及營養,也顧及健康。

1.每天攝入高蛋白類食物,包括魚、肉、蛋、奶、豆類和堅果,在平時的基礎上加量;不吃野生動物;

2.每天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在平時的基礎上加量;

3.適量多飲水,每天不少於1500ml;

4.食物種類、來源及色彩豐富多樣,每天不少於20種食物;不要偏食,葷素搭配;

5.保證充足營養,在平時飲食的基礎上加量,既要吃飽、又要吃好;

6.飲食不足、老人及慢性消耗性基礎疾病患者,建議增加商業化腸內營養劑(特醫食品),每天額外補充不少於500大卡;

7.新冠肺炎流行期間不要節食,不要減重;

8.規律作息及充足睡眠,每天保證睡眠時間不少於7小時;

9.開展個人類型體育鍛煉,每天累計時間不少於1小時,不參加群體性體育活動;

10.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建議適量補充複方維生素、礦物質及深海魚油等保健食品。

第七、生命在於運動,心血管疾病患者應該適當運動鍛鍊,建議每天抽出30分鐘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可打太極拳,做八段錦,尋找一些正規的、科學的健身方法。

第八、最後提醒大家,疫情應該重視,但不必過於恐慌和焦慮,要調整自己的精神狀態,不要驚慌失措,要有良好的心態,面對疫情要有信心,要找對自己有興趣的事去做,比如看書、看電視。生活仍在繼續,科學抗疫、規律作息、積極樂觀,是保證我們身心健康的重要前提。相信,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們一定會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

疫情期間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防治點和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