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鶴西去”中的它,雖是鳥中“仙人”,卻也耐不住人類的打擾


“駕鶴西去”中的它,雖是鳥中“仙人”,卻也耐不住人類的打擾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只留下空蕩蕩的黃鶴樓。這首千古名句,留下了詩人對於仙人駕鶴的無限憧憬,更留下了黃鶴神秘的蹤跡。而這裡的黃鶴,顧名思義也就是丹頂鶴。每當我們提起福壽、富貴等字眼,也總離不開這種鳥,但是,為什麼代表吉祥富貴的鳥,會與"駕鶴西去"這死亡詞彙聯繫到一塊呢?

神仙之態,分外妖嬈

丹頂鶴,是鶴類中的一種,大型涉禽,體長120~160釐米。頸部和腳比較長。全身被白色的羽毛所覆蓋,在頭頂部有紅色的冠,喉和頸為黑色,耳至頭枕白色,是一種識別度很高的鳥類。它們是一種群居動物,以40-50為一組,多的為100多隻,為適應氣候而變的候鳥。捕食地點多在溼地上,以魚蝦、昆蟲和水生植物為食。僅僅在要大陸東部,我國東北,俄羅斯的烏蘇里江東部、蒙古、朝鮮和韓日地區分佈。

“駕鶴西去”中的它,雖是鳥中“仙人”,卻也耐不住人類的打擾

鶴舞九天入雲霄

去過故宮嗎?沒去過的總在電視上看過故宮吧。你有沒有發現,在故宮裡,諸如坤寧宮、乾清宮等重要的大型宮殿都會擺放一對黃銅做的仙鶴,那這些仙鶴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呢?為什麼古代大臣朝服胸前的圖案有的是仙鶴呢?下面我們來逐步分析一下。

在中國歷史文化裡,丹頂鶴很早就被公認為一等文禽,和松樹一樣深受國人喜歡。什麼意思?就是在古代的官階分為文官和武官兩種。一等文禽就是文官的最高級別所表示的鳥。

尤其在明清兩代,皇帝們把丹頂鶴列為了除了皇家御用的龍鳳外,最高級別的一種禽鳥。它代表著忠貞剛正,德高望重。仔細看你們會發現,一品文官的朝服是一幅鶴立在潮頭岩石上的圖案。這個圖案也是有門道的。"潮"跟"朝"同音,意思是一品官員能和宰相一樣在朝廷裡坐朝理政;仙鶴飛翔的圖案代表著"展翅高飛,一品高升"的意思;仙鶴在日出飛翔的圖案,則代表著"指日高升"。

“駕鶴西去”中的它,雖是鳥中“仙人”,卻也耐不住人類的打擾

再說說故宮裡的仙鶴銅像,其實很好理解,總結起來就三點原因。

第一點就是古代人對於仙鶴的崇拜。上訴我們就提到過,丹頂鶴生活在沼澤地裡。沼澤地我們都知道,人一旦陷進去,除非特殊幫助,不然就是等死。因為隨著時間沼澤會慢慢將你沉下去,最後你就會消失在裡面。而丹頂鶴無論吃喝拉撒還是結婚生子,都在裡面。古人驚歎:這麼牛逼的嗎?站在沼澤地裡還輕輕鬆鬆。於是就產生了崇拜感,認為丹頂鶴是一種神鳥。

第二點原因就是丹頂鶴本身的壽命。一般情況下,丹頂鶴的壽命為60-80年。在中國古代醫療條件不發達,得個感冒都可以死亡的情況下,人均壽命僅僅30歲出頭,這就很好理解為什麼丹頂鶴可以被尊為古代長壽的福星了。

最後一點就是源於古代的傳說。我們都知道,在道教和佛教的一些傳說中就有乘著仙鶴得道成仙一說,類似南極仙翁等許多神仙的座駕也都是仙鶴。這就更給丹頂鶴賦予了一層濃厚的傳奇色彩。作為皇帝,無非就是三個願望:江山永固,延年益壽,得道成仙。這就是為什麼故宮很多地方都有仙鶴銅像的原因了。

“駕鶴西去”中的它,雖是鳥中“仙人”,卻也耐不住人類的打擾

既然仙鶴是長壽代表,為何死亡上有"駕鶴西去"一說?

在說這個之前,我們需要解釋一下。駕鶴西去,這雖然代表死亡,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有區別於死亡這些不吉利的詞。駕鶴西去這個詞,最早源於道教。可以說在道教沒有創辦之前,仙鶴就已經是祥瑞的化身了。民間古代有這樣說法,百歲狼,千載鶴,萬年龜。鶴者,福壽也

為了能讓人間的大善人有一個好的安息場所,又要區別於一般人的死亡,於是就有駕鶴西歸一說,這是對大善人的一種恭維,臨終前得到仙人指引,派出仙鶴來載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讓死者去了一個好地方,不是去陰間。可以說這是一種在死亡層面上的一種美好祝福。

“駕鶴西去”中的它,雖是鳥中“仙人”,卻也耐不住人類的打擾

神鳥屢遭毒手,駕鶴是否真的是一種傳說?

丹頂鶴對於生存環境的要求是極高的,可以說及其挑剔。開闊而潔淨,這就是丹頂鶴對於環境的要求。但是隨著經濟不斷髮展,人口越來越多。在許多原有的溼地基礎上都被改造為農田或者城市。導致丹頂鶴的棲息地遭受了嚴重的破壞。

全國著名的丹頂鶴繁殖基地月亮泡,就是過多的人為干擾,圍湖築壩,導致湖內水位上漲,許多植物因此消失,讓丹頂鶴的覓食收到了一定影響,加上堤壩外湖漫灘乾涸,被開墾為農田,丹頂鶴也從此在此地消失。講述邵伯湖和高郵湖之間的沼澤地,曾經是丹頂鶴過冬的絕佳場地。由於常年進行捕魚狩獵,嚴重干擾了丹頂鶴的生存,更有甚者有不法分子趁機偷盜鳥蛋,進行捕殺偷獵,使得丹頂鶴數量急劇減少。

目前,全球約有1200多隻丹頂鶴,中國僅有670多隻。丹頂鶴目前在中國屬於Ⅰ級,已經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可以說丹頂鶴的數量岌岌可危。

“駕鶴西去”中的它,雖是鳥中“仙人”,卻也耐不住人類的打擾

我們是否該反思和總結?

我從未停止過對長江白鱘的哀悼,忘記了上一次見到白鱘的日子,有人曾經說過,從未見面,聽聞已是離別。同樣的悲劇,難道還要在丹頂鶴身上重演嗎?然後不斷反思和總結?繼續悲傷,繼續用所謂華麗的詩句來傾訴心中的苦悶?那為何不珍惜眼前,趁著丹頂鶴還依稀存在,用我們力所能及之力去保護。

都說物種的繁殖需要一定時間,但是在繁殖時間內,不斷進行破壞,試問怎麼能增加種群數量。詩句再好,描繪再生動,繪畫再逼真,也比不上親眼去看一看。

“駕鶴西去”中的它,雖是鳥中“仙人”,卻也耐不住人類的打擾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別讓黃鶴真的一去不回,留下白雲一片,閣樓一座,這時才恍然大悟,從手機裡拿出幾張丹頂鶴的照片,跟子孫後代說起關於丹頂鶴的故事。那才是一種悲哀,一種真正的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