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援武漢(視頻)貴州90後作家洪紹乾在行動


原標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貴州90後作家在行動

文援武漢(視頻)貴州90後作家洪紹乾在行動

90後作家洪紹乾:詩人不是疫情防控的缺席者,我們也系國家。

近日,武漢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陪受全國乃至全球的關注乃至全球的關注,新型冠狀病毒是百年難遇到景象。而2003年的“非典”雖然讓人們經受到考驗,但這一次很顯然要兇猛的多。


現當代的作家、詩人們在面對這種情況也需要拿出手中的筆,記下這場戰鬥中的感人事蹟,以及點滴故事以文學的形式為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鼓與呼。這種正能量的書寫,也是必須。畢竟在現實生活中,作家、詩人們並不是這一場災難的缺席者,而是參與者。


文援武漢(視頻)貴州90後作家洪紹乾在行動

據瞭解,不少地方的文聯或作協都在徵集本地區的事蹟,以詩歌(歌詞)、微散文、微紀實等方式來進行書寫。在成都,超過三十位詩人已經在書寫這些故事了。著名詩人許嵐認為:“在這種大災大難面前,作家應該擔當起記錄事實的責任來,進行客觀的記錄,這也是記錄一段歷史的必需。”在他的倡導下,不少80後、90後詩人也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

不過,對此也有不同的聲音,那就是在疫情面前,作家、詩人沒有必要抒情地去書寫什麼,甚至於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這種做法是與當下的防控疫情是背道而馳的。不過,更多的作家網站,開設專欄,刊發相關的文學作品,就連中國90後作家排行榜中的90後作家洪紹乾1月31日在微博上發出詩歌作品《木船從西方劃到武漢(寫給武漢)》為武漢加油打氣,在洪紹乾的詩歌作品這樣寫道:


文援武漢(視頻)貴州90後作家洪紹乾在行動


河水漫上兩岸,岸上全是詩人/蒼白的木船從西方劃到武漢/手捧親生兒子坐在船上/我們早已沉入水底的白骨/被災難中的漁夫重新撈起/幾種鮮血已是水面上/唯一的劍刃般的光芒。

木船從西方劃到武漢/河水漫上兩岸,岸上全是詩人/在每一個骯髒的碼頭/想起民國時期王的天堂/你不必恐懼水長路遠/你要相信燈火一定會被點亮/當中國的屠夫學會砍柴時/你手捧親生兒子坐在燈沿上。

武漢!

你要變成一隻鳥停留在石頭上/眾人就把屋頂打掃得乾乾淨淨。

你要變成一雙筷子搭在碗上/兒女就把時間記得清清楚楚。

一旦這個節日開始熱鬧起來/這便是秋天脫下的盔甲/是幸福的我們,守著親人/正在迎接幸福的到來。


文援武漢(視頻)貴州90後作家洪紹乾在行動

圖/貴州青年作家洪紹乾

洪紹乾 筆名:筆若,中國知名90後青年作家、詩人、音樂人、獨立學者。出生於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中國好品牌影響力藝術青年形象大使、中國詩歌學會會員、貴州省詩歌學會會員,貴州詩人協會會員、貴州《作家訪談》主持人,貴州省詩歌學會網站編輯部副主任。2008年開始創作,先後出版書籍《腳趾上的下弦月》《女人和果實》《圓夢城》等多部作品。曾發行過音樂專輯《詩人與歌》,中國青年作家純文學代表人物、貴州省90後作家排行榜首榜人物、中國90後作家排行榜、中國90後十大作家排行榜人物之一,曾獲得“中國90後金筆作家獎”“人人文學獎”等。

其中詩歌中一部分這樣寫:“武漢!你要變成一隻鳥停留在石頭上,眾人就把屋頂打掃得乾乾淨淨。/你要變成一雙筷子搭在碗上,兒女就把時間記得清清楚楚。”從這兩句中所呈現敘述思維和語言特徵來判斷,不難看出筆若屬於典型的朦朧詩人;從詩作呈現面貌可見,詩人受朦朧詩寫作思潮影響頗深,精神世界的開放式敘述,使他的詩歌產生了“三性語意”,即詩歌的“語境”和“意境”呈現出模糊性、多義性、懸浮性的閱讀想象;詩人像一個唱朋克的歌者,將精神世界的微妙變化即興創作成零碎畫面感的詩行,如同抽象主義油畫使人看後產生不同聯想、不同推測、不同理解、不同感受。

文援武漢(視頻)貴州90後作家洪紹乾在行動

曾有中國文學研究院院長易白先生學術論文《抽象表現主義是朦朧詩寫作藝術呈現》、《洪紹乾:一位抽象表現主義的90後朦朧詩人》引起文壇的反響。那麼關於詩歌作品《木船從西方劃到武漢(寫給武漢)》不做過多介紹和評價。

事實上,在災難發生的過程中,就促進了一種新的文學式樣,即災難文學。曾有作者在《春城晚報》的災難文學的探討中認為,災難文學不僅是通過文學的方式來呈現災難的場景,更為重要的是在文學當中凸顯出什麼樣的價值觀來。


文援武漢(視頻)貴州90後作家洪紹乾在行動

圖/我省青年作家洪紹乾作品被新華訪談網轉發

比如在汶川地震發生之後,也有不少作家就這一題材進行文學創作,至今留下的經典文學樣本並不太多,究其原因是,對這一場天災沒有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僅僅像新聞報道那樣呈現出來的文學,哪怕是報告文學,也是淺顯的。

也許這並不是拿起筆,一揮而就就能完成的文學創作。一定得有作家的深入思考,這才能創作出符合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詩人的創作,也應該是遵循這一理念,從事實出發,進行更寬廣意義的探討,也許就能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內容。


文援武漢(視頻)貴州90後作家洪紹乾在行動

圖/貴州青年作家洪紹乾


針對我省青年作家洪紹乾作品《木船從西方劃到武漢(寫給武漢)》


全國書畫春晚總導演、北京人人文學網總編王博生推薦評語:

2020年春節期間,一場疫情在武漢不期而遇,然後迅速蔓延全國及世界各地。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全國人民以不同形式參與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詩人不應在這時刻缺席。像2003年的“非典”一樣,很多詩人作家藝術家開始創作作品,大量關於武漢,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詩篇出現在朋友圈、新媒體平臺及各大文學網站。

青年詩人洪紹乾創作的《木船從西方劃到武漢(寫給武漢)》的詩歌,立 意新穎,與眾不同。無論從詩歌語言還是從創作構思方面,都有新意。用朦朧的手法,從西方寫到東方,從過去寫到現在,把批判與美好的嚮往濃縮在詩句裡。詩人也是時代的記錄者,詩歌是時代留下的印記。

文援武漢(視頻)貴州90後作家洪紹乾在行動

中國知名作家、百萬暢銷書作家、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形象大使陳昂推薦評語:

面對嚴峻的疫情,全國各地的詩人和詩歌作者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投入到了這場抗擊肺炎病的戰鬥中,在中國詩壇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抗疫詩潮”。在這次“抗疫詩潮”中,洪紹乾也拿起了自己手中的筆,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認真寫作,為武漢祈福,他對武漢的這份真情真意我很感動。在全國詩人這場“抗疫詩潮”中我感受到了詩歌的偉大力量,每一位用心創作的詩人都值得被尊重,願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文援武漢(視頻)貴州90後作家洪紹乾在行動

湖北武漢作家雨林季風評語:

詩人筆若有著犀利的目光如炬,真情似水承載生命之舟靈魂擺渡。詩人用嫻熟的技法,有機的把蒙朧與現實主義浪漫地結合起來,對噬血如命的疫魔無情鞭撻,對大災面前人們所表現的勇氣及大愛無疆的敬畏!詩歌似一葉小舟從西駛向東,駛向東方,融入深情的長江,情在擺渡靈魂,愛承載著生命活力,你手捧著親生兒子,坐在燈沿上,跳動生命的音符,與江漢當伴,禪意武漢必勝的精神力量。佳作欣賞,為詩人的博愛之心點贊!我作為武漢人民的一員真誠的感謝你!


貴州作家網執行主編郭太東評語:

作者筆若含蓄而形象的表達,使詩歌具有陳述以外更加詩意化的表達。詩歌採用了多種藝術手法,使詩意化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提升。從情感講,作者對於當前疫情事件感觸至深,而對於人民和國家必勝,以及感恩的心理表達得淋漓盡致而又含蓄,正如作者所說:兒女就把時間記得清清楚楚。最後,希望我們一起守候幸福的來到,願明天更加美好 。

文援武漢(視頻)貴州90後作家洪紹乾在行動

圖/貴州青年作家洪紹乾

貴州知名作家高致賢評語:

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時而作!筆若做到了。


貴州90後青年作家曾龍評語:

作者用語言和意象構建起深邃的筆鋒,直達每一個讀者的心靈。時空,濃縮成詩裡的每一個字符,發出雷鳴般的嘶吼與震顫。如果我們再在文字中細細解剖下去,我們能看到一種力量,彷彿此刻武漢的疫情,正有一絲穿破雲蔚的光芒。


貴州作家網新媒體編輯部負責人蒲亮亮評語:

當在看到這首詩歌的時候,其實我是驚訝的,這是我看到的最富有想象力有深度的一首有關疫情的詩歌。首先筆若把作品聲文學性和現實完美的結合,表達了無比激烈的情感,這使我不得不想起普希金,只有普希金才具有這樣的高度和情懷以及筆法。說到這裡,我不得不說,筆若的作品具有西方詩歌的特點,今天我們給他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行吟詩歌,的確是這樣。

文援武漢(視頻)貴州90後作家洪紹乾在行動

圖/貴州青年作家洪紹乾

其次,說說作者的藝術水準。我認為這一手是極具代表性的作品,作者把現實的事件如此高度的詩意化,是難能可貴的。很多作者對於現實的東西,無法做到詩意化,多少都有口號的感覺。而作者採用了借喻,暗喻,比興,對比,排比,比擬的手法,把疫情的來龍去脈陳述的一清二楚,末節提升,更表達了新中國的強大和人民必勝,國家必勝的堅強信念。所以這是一首超現實主義的完美作品。最後,我覺得我們要大力推這篇作品,為作者的文采,大情大讚。(完)



審核:劉偉 陳明枋 楊蘭蘭

來源:貴州民族報、貴州民族報畢節記者站

貴州青年作家報、貴州新聞網、貴州作家網、貴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