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書是為前途,學校教書是為事業還是升學指標?你的看法呢?

湘水餘脈


我是兩個孩子的父親,雖不是教師但和教育機構打交道也近十年,我來說說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先說老師教書。老師,這是一門職業,是老師們謀生的手段。老師這個職業需要老師們有事業心,有愛心,大是為了國家,中是為了社會的每個家庭,小是為了自己。老師工作的任何一個單位,往往也需要績效、需要考核、需要激勵老師們提升。因此,老師就會有考核指標。中小學往往採用“升學指標”,大學往往有論文、教材編寫等作為指標。我曾經作為一個大學的教學督導,要聽老師們講課並通過填表給出反饋意見,反饋諸如教學準備、示範操作、教學資源利用、學生課堂反應、教學互動及效果等。考核指標也許有不完全合理的地方,需要調整改進,但沒有考核、沒有反饋的教學,能越來越好嗎?升學指標,數據真實、沒有人情,考核相對公平。因此可以說,學校教書是幹事業,升學指標很重要。

至於孩子讀書是為前途,孩子讀書為自己,為自己將來有更好的選擇、更好的生活;做好自己,無形中也有益於社會、國家。


耕雲教育


學生讀書是為了前途,這不假也很現實。學生書讀得如何?只有通過測驗也就是考試來見分曉。當僧多粥少的情況下,那就必須根據上一級學校招生計劃來確定一個最低分數線,這就形成了位於分數線兩側的學生一分見高低。也就是高一分就有學上,而差一分就名落孫山。

既然有考試這一社會現象的存在,學校當然就有升學率的考量。所謂的名校當然就是升學率高的學校,並且還是升入重點院校學生多的學校,不然名校就名不符實了。

學校並不教書,教書是老師們的工作和任務。學校是有計劃、有組織進行系統教育的機構。

如果說老師教書為了事業還是升學指標?本博認為二者兼而有之。作為從事教育的工作者,由於工作對象的特殊性,面對的是一群求知若渴的學生,所謂事業成功與否的體現就在於升學指標。如果沒有升學指標,憑什麼來說明教師事業有成?

農民種地,目的是為了多打糧食。工人做工,就是為了多生產機器設備、建築更多的樓房和橋樑等等。同樣道理,教師工作的突出特點就是為國家培養大量的掌握一定科學文化的優秀人才,最能說明問題的就是升學指標。如果沒有升學指標的考核,怎麼來體現某一個老師的貢獻大小?怎麼來界定某位老師的事業有成?

看任何問題都不能孤立地抓住某一個方面,要從全局出發,有關教育問題,可以說眾口難調。有心從事教育工作的人,當然是把它當作個人奮鬥的事業來對待,而升學指標那不是某個人想要就要想廢就廢的簡單的事。既然有升學任務,畢然就存在升學指標這一現象,不論重視也好,淡化也罷,它就是客觀存在。學校的領導、教師和學生,包括學生家長心裡都明白。(2020/02/19)


吉祥如意


其實出現這種現像也並非全是學校的責任,因為這是整個國家的教育政策認同問題。不是你某個學校所能改變的。


三角看世界


教師的工作不太成熟的比喻就是承包腦袋。太累人啦!學生越小越氣人,因為還不太懂事這是小學,課堂上經常出現按下個葫蘆起個瓢,這時候的教師必須是手疾眼快。上初中好一些,有點懂道理了,怕羞。同時也有點自制力了。但是麻煩多,產生矛盾了、彼此有意見了、鬧情緒了、這一切都是由教師耐心細緻地去解決。到了高中學習任務緊迫,成材心切。教師的工作更復雜了,幫助學習吃力的,解決早戀的問題,聯繫家長雙管齊下,為了把學生培養成才。到了大學好了,懂事了有事兒自己去找指導員。教師的一生忙忙碌碌,不知不覺到了退休年齡,算是徹底解放了。


HLH59226687913


一個好的社會制度……應該能夠把個人的、團體的、國家的利益統一起來……而不是讓他們對立……

奉行法制的體制讓個人的成功就是國家的成功……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的分界線應該是法律……簡單說,只要在法律的框架內,你個人越成功,則國家越偉大……

反之,法制不暢……就難免折騰了……各種各樣莫名其妙的限制都會時不時蹦出來……而且,好像個人的成功與國家的成功是對立的……要個人利益就會損害國家利益……要國家利益就會損害個人利益……這樣的體制,能發展好嗎?

個人的能動性幾乎被抑制……創新驅動遙不可及……這種互害模式不可能長久……

簡單說……限制太多肯定不行……好的制度是法制下的互利……這樣才能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讓國家利益最大化


手機用戶60669424220


學校教書是為事業,升學指標只是事業的一個小指標。

事業說大了,就是為國家民族的發展培養人才,為孩子們的一生打下基礎。

說小了,把教育當成自己的事業,教育出優秀的學生是自己事業最大的成功,教育理念的創新也是教育工作者的成功。


街頭的天空


孩子讀書是為了前途這是對的,馬雲說過這樣的話,一個人取得成果不一定讀書獲得的,但一定要上大學,因此讀書是必要的,知識能讓你開闊視野,是你提高本領的基礎。老師傳授知識既要投入良心,也有獲得財富的成份,因為他們要生存,要發展。


用戶畫媚


學校教學不論是學校還是老師都是為了培養下一代,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這與完成升學指標不矛盾,只有升學率上去了,才能體現學校與老師工作有成效。


慈孝悅己



公正永生


還真不好說來,總覺得有後者的成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