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回國第3年成院士,他回國1年後當院士,只在國內待9年

這是一個傳奇科學家的特殊經歷。

生在東南亞,長在歐洲,中年回國奉獻,晚年出國赴歐,後居異鄉直至逝世。

他專長醫學、物理學、數學、電子學、化學研究,在多個學科領域都有貢獻。

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個幸運的明星級科學家。

錢學森回國第3年成院士,他回國1年後當院士,只在國內待9年

他就是微生物學家王善源先生。

錢學森回國第3年成院士,他回國1年後當院士,只在國內待9年

國外成才

1907年11月11日,他出生於印度尼西亞的一個祖籍福建福州的華人家庭。

可以說,他從小在國外長大,對祖國的認知是從父母口中得知一些。

後來,他去了歐洲上大學。

22歲的時候,他從荷蘭萊登大學醫療系畢業,獲得令人羨慕的醫學博士學位。

他先是去了法國,進入巴黎巴士德研究院從事科研工作。

28歲時,他去了巴黎夏瑞特結核病醫院,擔任助理研究員。

從事醫學研究的同時,他也將視野拓展到其他學科,用跨界的方式去尋找和發現、探索世界的未知。

31歲那年,他從法國巴黎大學物理數學系畢業,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

32歲時,他又回到荷蘭,在荷蘭生物物理研究(試驗)所工作,擔任室主任、所長。

之後,他繼續去了英國深造另一個學科領域,在英國倫敦EMI學院電子儀器系進修。

在其41歲的時候,他拿到了該校的電子工程學學士學位。

至此,他擁有2個博士學位和一個電子工程學學士學位。

再後來,他又去了荷蘭,到結核病門診部工作,擔任主任。

在那,他的才華得到了充分展現,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還當選為荷蘭生物物理學會會員、萬國生物氣象協會委員,贏得了學術界的認可。


錢學森回國第3年成院士,他回國1年後當院士,只在國內待9年


回國出力

在國外工作多年後,已過不惑之年的他內心萌發了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國去效力的堅定信念。

很快,他就下定了決心,捨棄在荷蘭的優越待遇,並離開親人去新中國投身到建設熱潮中。

49歲那年11月,他偕同自己的荷蘭籍妻子荷魯倫岱克,攜帶了40多箱精密儀器,回國定居。

回國後,他受到熱烈的歡迎,隨即就被安排到北京工作,擔任中國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微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一級研究員)。可以說,評為一級研究員,他也是一步到位。

僅僅一年後,50歲的他和早他一年回國的錢學森同時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成為回國工作獲得這一榮譽速度最快的明星級科學家。

可以說,他受到了和錢學森等大科學家一樣的重視和優待。

從52歲那年起,王先生差不多年年都會去協和醫院病區現場調查、採樣、研究。

為了弄清宇宙輻射與肺結核、腫瘤的關係,他還專程兩次去五臺山進行實驗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科學資料。

在親愛的祖國工作了9年左右,58歲的他帶著妻子一同去荷蘭探親。

一年後,就是1966年,他從此就沒有再踏上回國的路,而是一直呆在荷蘭,直到步入生命的終點。

可以說,正因為如此,有人評說他成功避開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時期。

74歲那年的1月1日,他在異國他鄉離開了這個精彩的世界。


錢學森回國第3年成院士,他回國1年後當院士,只在國內待9年


科學建樹


王先生是一位多面開花的多產科學家。

由於從小就在國外長大,並且長時間旅居歐洲,他精通英、法、德、日等國語言,學識淵博,研究涉及許多學科,尤其是在醫學、生物物理領域造詣頗深。

在國內工作期間,他曾親自赴雲南、河北小五臺山、山西五臺山和大同等地開展肺結核和腫瘤方面的現場實地調查工作為了研究宇宙輻射與肺結核、腫瘤的關係,先後兩次登上五臺山,在海拔2400-3000米的高山上從事實驗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實驗室所得不到的寶貴材料。

在國外期間,他曾發表有關醫學微生物學、生物物理學、膠體化學及統計學等著作、論文70餘篇;

在國內工作時,他在《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等刊物上發表《某些元素對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無機化合物硫酸釩以及氯化鉻治療流感》、《宇宙輻射與肺結核》、《流行性感冒感染的機制》、《流行性感冒接種》、《中藥對於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等科學論文13篇。

儘管,他的成就多是在國外完成的,但是在回國後不到10年的時間內,他也是與時間賽跑,奮力拼搏,深入鑽研,為祖國的科學事業作出了一些貢獻。

不過,作為一名一級研究員和中國院士,他後來沒能回來國家做更大的貢獻,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錢學森回國第3年成院士,他回國1年後當院士,只在國內待9年

——END——

如需轉載請聯繫本人授權,如需引用請註明來源和出處,抄襲或篡改很有風險,感謝支持!


關注我們&更多精彩

1、一個老清華人給幾億國人的180字忠告,受用終生,永不過時

2、他一年內獲博士學位、評上副教授、當上教授,後任211大學校長

3、他26歲就是北大副書記,58歲再任北大書記,後去民辦大學當校長

4、23歲嫁給37歲老師,女碩士畢業後6年拿博士成教授,又6年進正廳

5、38歲的他不一般,拿到博士後1年就做教授,回國第3年進廳級

6、 逆襲!雙非高校學子26歲當211大學副教授,39歲成211大學副校長




[1] 王善源.中國科學院學部 [引用日期2019-10-11]

[2] 王善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 [引用日期2019-10-11]

[3] 王善源. 2016-08-29 來源:福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