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企業應該怎麼生存下去?

簡簡單單86


首先說大企業,大型企業有著大而全的管理機構,並且分工明確對特大事件的應對能力很強,對這次疫情的突然而來,大型企業幾個小時之內完成全部管控,企業完全有能力把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底。

二,中小型企業,微小型企業對這突然而來的疫情就有些招架不住了,因為這些企業的員工居住分散,受全國抗擊疫情管控的影響,員工出不了村,出不了小區,上班自然成了“不可能”。即便有的工人能出來,但是回就又變成"不可能"了,工人的嚴重缺乏,讓企業的管理者心有餘而力不足,企業的生存只能奢望疫情後的加班加點往回找了。現在唯一能做的只有堅決守候,為早日贏得"戰疫”勝利做出貢獻。

三,而對於有些微小企業來說: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性的肺炎疫情就是災難,比如說,飯店,賓館,旅遊,景區,飲食行業現在全部處於停業狀態,企業生存在“戰疫”中己經無從談起了,只有等到戰勝疫情之後才可小恢復經營,至於說什麼時候能恢復經營,只有等政府的指令了。現在令這些企業管理有著急的是如何留住人,如何彌補停業造成的損失。

以上回答是否正確,望指正。





走進真實的空間


疫情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結束,這是個非常嚴峻的一年。今年,多做離變現最近的事。

其他的事,能少做就少做,能不做就不做,能外包就外包。

疫情導致工廠不能開工,市場不能營業,商鋪不能開張。可以說,直接跟人面對面接觸的行業都會受到影響。當然,這次疫情結束後也會迎來很多行業的爆發。比如03年的非典,造就了淘寶。此次疫情後,所有能夠線上化、IP化的行業,跟醫療健康相關的行業,電商、短視頻、在線遊戲、無人配送、無人機等行業,預計也都會爆發。

疫情後的十大趨勢

這裡,我們不做過多的探討,有朋友總結了以下十大趨勢:

1、電商、短視頻、遊戲、線上教育、知識付費等線上項目,將遇到空前的發展機遇,乃至會井噴!

2、無人零售、無人餐飲、無人機配送等高科技行業會強勢崛起,未來的服務業裡沒有服務員。

3、各種配送平臺和上門服務平臺,比如蔬菜配送、定製化餐飲配送、清潔/保姆/搬家等各種上門服務。

4、線上辦公軟件,尤其是能夠實現個體協同的辦公軟件,是未來的趨勢,工作不再受地理空間限制。

5、家用辦公傢俱、家用娛樂設備,個體崛起的時代,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家裡辦公,遠程辦公。

6、同城物流,跑腿服務等,未來的人會變的越來越來懶,越來越獨立,越來越不喜歡跟人接觸。


7、私人醫生,私人心理醫生,以及各種線上諮詢服務,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人心理需要撫慰。

8、VR/AR等場景體驗類項目,將再次受到關注,再加上5G的成熟,其應用方面會加快進展,虛擬世界,將一步步的變成現實世界。

9、各種能夠深入社區的項目,包括鄉村,幫助社會進行網格化管理的項目。

10、醫藥健康,養生保健行業繼續保持高昂的增長勢頭,人們掙得錢更多的用於購買健康,包括身體和心理健康。

疫情當下,企業怎麼辦?那麼,現在已經被深度影響的我們,應該要怎麼做呢?

1、嚴控成本,確保現金流,絕大部分商家,只要是在節假日有更多訂單的商家,都想在新年來一波現金的迴流,但今年都被疫情給卡死了。

如果可能的話,最少要保持,假設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6個月的現金可以流動,多更好。不過,這個是後話了,疫情結束之後,需要囤積這樣的"糧倉”。很多已經進了貨,沒賣出去的商家怎麼辦呢?

尤其是餐飲企業,很多都想著在過年期間大幹一場,因此囤積了很多的原材料。

現在也沒啥更好的辦法,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原材料賣給周邊的居民,以降低損失。已經有很多店這麼做了,總體效果不錯。我的老家,有好幾個飯店在賣,飯店門口賣原材料。

雞不管大小,10塊錢一隻,雖然虧本,但也能回收一些資金,並且還能維繫住餐廳和大家的關係。

2、多關心老顧客,降低老顧客顧慮在這個時候,拓客的成本可以說是最高的了,就別想著拓客了。因此,更好的選擇是喚醒老客戶,尤其是會員。老客戶對產品和品牌更熟悉,更信任,喚醒的成本也更低。

比如,給每一位老客戶發微信信息,關心他們的健康狀況,積極的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並且,告知自己的情況,自己可以提供安全免費配送等等。

我們一定要加快品牌化、數據化、在線化的建設。

相信,明天,一定會更好!


非正常人類研究中心


第一,中小企業面臨的壓力會是空前的大,但是政府已經考慮到了,已經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幫扶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從大局,長遠來看,我國的經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企業運行不會減弱。

第二,各地企業復工的時間都在拖延,對各種中小企業的壓力會是非常的大,尤其是餐飲、娛樂、電影行業,企業復工延期,生產和經營暫停,收入和現金流中斷,但仍要支付房租、工資、利息等剛性支出。同時,經營中斷可能導致企業訂單合同違約、資金週轉困難,特別是對部分體量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微企業而言。

第三,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我國出臺了相當寬裕的政策,小微企業可以延長還貸期限、降低貸款利率;貸款貼息政策、延期納稅政策。中央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了延期辦理涉稅事項的空間,解決了其後顧之憂,解決了中小企業財稅管理工作的實際困難。不而且一些地方政府以及各類商業銀行、房地產企業等也紛紛推出降低貸款利率和租金減免等措施,幫助小微企業渡過難關。還有一些城市為了幫助當前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遇到困難的中小企業,減免了稅費、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減免了房租、等多項措施,為企業減輕負擔。







FC影視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給每個企業都帶來了巨大危機,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以及紛繁複雜的環境,企業應該怎麼生存下去?

1、兩手抓:科學防控疫情,有序推動復工復產

科學防控疫情是當前的頭等大事,在此基礎上企業進行有序的復工復產既是保障企業生存的迫切需要,也是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要做到兩手都要抓,兩手都不誤。

企業可以利用現有庫存和資源,申請小規模復工,在優先生產製造現有訂單業務的基礎上拓展新業務,以緩解公司的生存壓力。在復工復產的全過程中,企業稍有鬆懈就可能造成聚集性疫情,因此必須建立嚴格的標準,切實做好疫情防控措施。企業可以靈活運用線上線下、錯峰分段等方式分類別、分步驟安排復工復產。同時,要始終把員工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儘量優先使用本地的勞動人員,減少外地人員的湧入,還要配備體溫計、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防疫用品,做好健康監測和個人的防護工作。尚未達到復工復產條件的企業也不要坐以待斃,利用這段時間,企業可以完善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措施,對員工做好排查登記,確保防控物資準備充足,為復工復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2、防守策略:關注現金流,極限式降低成本

企業目前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資金流短缺,要想安全度過此次疫情危機,必須關注現金流,做好自我保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挑戰極限式地降低成本,力所能及地緩解資金流短缺的情況。

在經營層面上,通過拓展在線業務等儘可能地增加營收,降低應收,減少企業成本並要合理化投資節奏。

在政策支持方面,政府已經宣佈了多項支持企業的措施,包括減免稅費、降低利息成本和貸款展期和續貸等,企業應該積極尋求政府的政策支持,如申請國家補貼專項貸款和稅收優惠等等。

在利益相關者層面,可以尋求其他利益相關者的理解,多方共同分擔。如企業與供應商或者客戶商議延期支付賬款或者支付一定的利息。在此次疫情得到控制後,企業也依然要注重現金流,少量多批次備貨,萬一發生緊急情況,可以保障賬上有足夠的資金。

3、進攻策略:加速數字化變革,促進數字經濟發展

一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讓我們認識到了數字化經濟重要性。數字化平臺在疫情防控的過程中作用顯著,線上問診小程序減少了交叉感染的問題、智能外呼平臺助力社區快速完成居民排查工作。擁有數字化能力的企業在面對疫情時也能有條不紊開展工作,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使得員工在家也能遠程辦公。

隨著5G時代的來臨,企業必須抓住新一輪數字化浪潮的機遇,認真思考如何進行數字化轉型,否則終將被淘汰。一方面,企業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對員工進行遠程職業培訓、鼓勵員工遠程辦公、創新更多的線上交流場景與客戶進行有效溝通,以滿足疫情時期的工作需要;另一方面,疫情過後,無論是商業模式還是運行模式,都需要逐步轉變為數字模式。企業可以全方位的發展線上業務,提高辦公效率,將傳統企業變革為一個線上線下融合的平臺型企業。

4、疫情中的領導力:堅定信念,身先士卒

企業能否在這場疫情危機安全存活下來,還取決於企業領導者的堅定信念、經營意志力,以及危機應變能力等等。一家企業實現長遠發展的重要條件,就是領導者本身能夠不受外部環境影響而為企業成長採取行動。

在管理決策的過程中,要牢記自己的創業初心,以身先士卒的勇氣和堅定不移的決心積極迎接此次挑戰。同時,保持隨機應變危機的能力,面對疫情,要儘快調整自己,把握“變”與“不變”,制定科學規範的應變策略。

最後,一定要對自己保持必勝的信念,堅定信心,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相信自己的企業一定能夠在這次危機中活下去。如果自己都否定自己,又何談企業的生存發展呢?只有這樣,無論是疫情還是以後企業可能面臨的其他突發事件,領導者都能以理性的判斷和樂觀的心態迎接好每一次困難的挑戰。


LaoHuang188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出現,不僅侵蝕著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也對企業的生存發展發出了不確定性的信號。面對疫情,企業出現焦慮是正常的。目前的當務之急,是政府和企業搭建起協同治理機制,相互助推、共渡難關。

為此,企業應該樹立積極應對疫情不確定性的信念,分析市場需求變遷、市場結構和消費者心理的變化,通過不斷試錯,探索應對不確定性的方法,鍛鍊企業組織的敏感適應能力。

當前,政府為應對疫情限制了人流、物流等,不少企業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疫情本身也會在一段時間內導致部分市場人流、物流大幅下降。此時,企業應該做的是調整自身生產經營戰略,鼓勵員工在線辦公、居家辦公,做好財務規劃,經濟化使用自身資源等,最大限度地緩釋疫情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不確定性。同時,企業要做好對市場結構、市場需求和經濟社會變遷的前瞻性分析,針對變化的市場環境,研發針對性產品和服務,為疫情結束後市場的雨過天晴預備各種應對方案。

為了減少疫情帶來的市場影響,有必要搭建起政企協同治理的公共危機處理機制,加強雙方的溝通與互動。如此,才能促進政府把握好對經濟社會的干預力度,避免市場資源錯配。

企業是防範疫情不可或缺的生力軍。政府為應對疫情防治提供的公共服務,大多是可以通過向市場購買的方式實現的。在疫情防控期,企業應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效率優勢、資源優勢以及與經濟社會的溝通優勢,而政府也可以通過購買企業的專業服務積極應對疫情。

同時,如同捍衛民眾生命健康權一樣,政府應適度出臺相關政策,保護企業的生存發展權。比如,可以通過出臺一些金融政策,保持市場流動性,為暫時受困的企業進行流動性紓困;通過適度為暫時受困的企業進行稅費減免、社保延期和通過財政補貼適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等手段,為企業提供休養生息的生存發展機會。同時,政府應加快簡政放權改革,通過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為經濟社會提供必需的公共服務,加速推進公共服務型政府轉型,為企業創造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2月2日,蘇州市政府出臺的“蘇惠十條”的一些政策,就值得各地政府借鑑。

總之,疫情期更需要風清氣正的營商環境,企業也要將疫情這一不可抗力納入自身生產經營的決策中,將對疫情的焦慮轉換為應對複雜情勢的行動,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只有邁過不確定的坎,企業才能真正成長、走向成熟。







liniaoniaodehao


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影響,不僅侵蝕著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也對企業的生存發展發出了不確定性的信號,面對疫情企業出現焦慮是正常的。

目前的當務之急是政府和企業搭建起協同治理機制,相互促推共度難關,為此企業應該樹立積極應對疫情,不確定新的信念。分析市場需求變遷,市場結構和消費者心理的變化,通過不斷試錯,探討應對不確定性的方法。鍛鍊企業組織的敏感適應能力,當前政府為應對疫情限制了人流物流,不少企業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疫情本身也會在一段時間內導致部分市場人流,物流大幅度下降,此時企業應該做的是調整自身生產經營戰略,鼓勵員工在線上辦公,居家辦公做好財務規劃,經濟化適用自身資源等最大限度地緩解疫情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不確定性。

同時企業要做好對市場結構,市場需求和經濟社會變遷的前工性分析,針對變化的市場環境作出整頓。最後希望各大中小型企業,都能順利平安的度過這場疫情帶來的不良影響。






坎坎坷坷樂呵呵


首先說“開源”。

疫情下,市場開拓肯定是影響很大的,最直接的一點,面對面的和客戶交流談生意的通道都被切斷了。但是,並不是坐以待斃、無所作為!

(1)傳統線下的交易通道,客戶關係還是可以通過電話或者視頻持續維護的。

(2)如果能利用疫情對市場進行再次切割未嘗不是一種市場策略。

(3)考慮轉換為線上通道的可能,並儘快推進線上交易。比如近期恆大線上賣房的效果也很不錯。

(4)回收資金。包括對應收款評估和儘快回收,或者降價、改變銷售策略等擴大銷售收入,拿到現金為王。

其次,必須考慮“節流”。

減少一切多餘的費用,降低一切可能降低的成本。這方面一部分靠國家在疫情期間政策的支撐,一方面靠企業自身的運營能力。

(1)國家政策支撐。疫情期間,國家針對很多企業發佈了財稅、社保、金融貸款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這些政策能有效降低或延緩企業成本的發生,一定多關注研究和儘快落實!

(2)提升自身運營能力。這方面要靠企業的內生能力,比如調整費控的計劃,減少花費較大的企業活動,提高人員效能降低成本、變賣無效資產等各種方式。


大夢聊股市


 1、超過86%的企業估計2020年上半年業績與2019年上半年相比將出現下滑,其中18.03%的企業認為將出現嚴重下滑。

  2、企業最希望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支持措施為降低貸款利率,其他措施包括延長還款期限、精簡貸款審批流程、免收手續費等。

  3、關於應對疫情政府迫切需要出臺的政策或支持措施,絕大多數企業呼籲稅費減免政策,比例達79.85%。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我國各界展開緊張的防控工作。疫情之外,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特別是餐飲、酒店、旅遊、實體零售業,其經營現狀尤為值得關注。

  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指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組織推動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用好用足援企穩崗政策。

  由此,一場經濟界的“抗疫”之戰也已經打響。2月1日-15日,新京報聯合正和島研究院開展了《企業抗疫需求與應對狀況》調查,累計回收2191份問卷,有效問卷2069份。

  有效回答的2069家企業,分佈上北京與長三角地區稍多,4%來自湖北,其餘全國各地均有分佈;所屬行業涉及商業零售、建築、醫療保健、互聯網等數十行業,未涉及公用事業(水電、煤氣)與電信。

  上述2000餘企業中,超過半數營收未達3000萬元,其中33%營收在1000萬元以下;員工規模方面,62%企業員工人數在99人及以下。根據國家統計局2017年12月印發的《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2017)》,可初步認定問卷中半數企業為中小型企業。

  問卷具體內容中,超過三成(32.60%)企業表示與湖北疫情原發區沒有業務聯繫,超過兩成(22.45%)企業有部分員工來自湖北,各有一成上下企業產品銷往湖北市場(11.96%)或重要客戶來自湖北(9.66%)。

  此外,參與問卷的企業中有小部分與湖北關係緊密,5.65%的企業在湖北設有銷售公司,2.65%的企業公司總部位於湖北,2.27%的企業在湖北設有生產基地。

  全部2069家企業中,46.98%即近千家企業認為此次疫情對2020年上半年經營的負面影響較大,34.85%認為影響嚴重,僅有5.6%的企業認為影響較小或沒有影響。



農園樂


今年一月下旬在武漢爆發的新冠疫情,來得快又兇猛,讓人們瘁不及防。但是在英雄的中國人民面前,從來沒有”退縮”這個詞。我們的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和關懷武漢及湖北”重災區”的疫情,迅速作出重大決策,全面部署全國疫情防控的各項工作,啟動了緊急災情防控預案。從此,一場緊張有序地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的決戰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打響!

疫情的發生無疑會對企業帶來不利的影響,乃至對中小企業的生存都會構成不小的威脅。

那麼在非常時期我們如何做才能確保企業的生存發展呢?

一.必須堅定信念,增強信心,同仇敵愾,戰勝疫情。

要樹立全局觀念。從大局著眼、小處著手,從疫情形勢著眼,從積極應對著手。企業要服從全國疫情防控一盤棋,發揮好企業的社會責任。

二.提升職工的使命感。教育引導廣大職工以正確的態度對待疫情、對待企業當前面臨的困境;幫助職工明白”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的道理,武漢好了,湖北才會好;湖北好了,全國才會好!只有徹底打贏新冠病毒防控這一仗,企業才能更好地生存發展。

三.我們不能袖手旁觀,更不能”束手待斃”。要千方百計挖掘企業潛力,增加產能,提高企業內生動力。

企業是不僅是國家的經濟命脈,也是我們廣大職工賴以生存的基礎。

作為企業的一分子,責任重於泰山,貢獻優於一切。守好職責,努力拼搏,獻計獻策,開流節源,降低成本,保質保量,為企業為國家作出自己最大地貢獻。這是企業的希望之所在!


臺城煙雨


1,堅定信心,自我防護

2,抱團取暖,共度時艱

3,遠程辦公,彈性工作

4,任務細分,全面激勵

5,節流開源,保障資金

6,維護客情,綁定大戶

7,靈活用工,和諧勞資

8,洞察變局,大疫大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