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政策救“燃眉之急”企業更期待減稅減費

李錦 | 社保政策救“燃眉之急”企業更期待減稅減費

李錦

2月18日晚,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緩繳住房公積金,多措並舉穩企業穩就業。這是大力度、見效快的政策措施,解決企業的“燃眉之急”,減輕疫情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影響,使企業恢復生產後有個緩衝期,幫助紓困解難、共渡難關。我們希望社保寬鬆政策快速落實,更期望加快減稅減費,對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尤其是對小微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

當前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一項迫切任務是穩就業,穩就業就必須穩企業。當前,疫情導致消費減少、活動取消、業務下降等問題,很多中小微企業面臨著五險一金、房租、稅費、信貸等生存壓力,運營難以維續,很多已經裁員,很多企業可能在這幾個月死掉。

這個會議明顯有救急特徵。可以用“一減一免一緩”三個字概括。一是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從2月到6月可對中小微企業免徵上述三項費用,從2月到4月可對大型企業減半徵收;“緩”是6月底前,企業可申請緩繳住房公積金,在此期間對職工因受疫情影響未能正常還款的公積金貸款,不作逾期處理,但是確保養老金等各項社保待遇按時足額髮放。當然,對湖北省從2月到6月可對各類參保企業實行免徵,無疑是更大的支持。

這是傾聽企業心聲,去粗取精,精選出最有針對性、最能讓企業得實惠的硬核措施。這些政策,對企業尤其小微企業是福音,對個別企業可以是救命稻草。可緩繳住房公積金,這個緩繳,是深有意味的。緩繳不是不交,說明公積金政策沒有定,起碼沒有說不繳。而且是“申請”緩繳的提法,意味著企事業單位與國有企業還是繳的,他們不會去申請的。這次緩繳,是用來先搶救中小微企業的,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

18日公佈的寬鬆政策,開了一個很好的頭。政策是短期的,有戰時特點。下面要在長期上考慮。在社保政策方面:彈性薪酬制的員工數量龐大,但是社會保障和抗風險能力非常薄弱。可以進一步降低社保繳費率,養老、醫療繳費率可分別降低1和2個百分點。建議在以前社保費率降低的基礎上,對 2020年中小企業的“五險一金”費率再降低至少1個百分點,儘量降低企業負擔。至於住房公積金,也要慢慢創造條件,為企業減少負擔。

在財政政策方面:加大財政貨幣政策支持力度,補貼受損企業。首先,特定時期要擴大財政支出規模,給予企業部分受疫情影響期間受損行業的財政貼息,財政赤字率可上調至3%;其次,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餐飲、旅店、旅遊、娛樂、民航、公路客運、水路客運和出租汽車等行業減免部分政府性基金。

在稅收政策方面,要特別要加大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減稅降費力度,包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車船使用稅。適當減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部門的增值稅,虧損金額抵減盈利月份的金額以降低所得稅。對受影響較大的中小微企業停徵特種設備檢驗費、汙水處理費、佔道費。

在金融政策方面:給予特殊時期還本付息延期支持,鼓勵但不強制商業銀行對主要疫區湖北下降利率,對受疫情衝擊較大的行業信貸支持;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並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影響。增加信貸投放方面,全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於各項貸款增速,其中國有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於20%;增加融資便利性方面,開展“網上暢融工程”快速對接服務,完善企業續貸服務中心功能,加快建設企業首貸服務中心,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佔比提升20個百分點以上。

還有個減免租金方面:中小微企業承租政府機關及國有企業房產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按照政府要求堅持營業或依照防疫規定關閉停業且不裁員、少裁員的,免收2-6月份房租;承租用於辦公用房的,給予2--6月份租金50%的減免。這當然是政府機關及國有企業的事情。

我們相信,中央還會有政策出來,下面輪到減稅減費與信貸了。

(作者為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著名國企政策研究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