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明明在城裡買了商品房,還要花幾十萬回農村建房?

在路上57873470


對於這個話題,我來談談我的看法。我二大爺,就是我父親的二哥,在六十年代末,參軍到部隊,幾年後因年齡偏大沒有提幹,就復員到地方,因為有文化,曾當過幾年民辦教師,被安置在縣城一村裡幹負責人,一干幾十年,內退自己做生意,掙了些錢,城裡買了幾套房房。這不,前幾年又回老家把我爺爺奶奶的老房子翻蓋了,又蓋了三層樓,這是我們村裡的第一個樓房。現在他每年的四五月份就回去,在老家房子附近整了幾塊地,種上山楂樹,核桃樹,蘋果樹,還自己投資打了深井,供全村人喝。還弄了菜園子,和我父親一塊,種下黃瓜,韭菜,白菜,茄子豆角,還有地瓜,土豆,籮卜等時令蔬菜,自己吃不完,不光送給臨居老少爺們,還用車拉到城裡自己的親朋好友。每年四五月份一直住到當年十一月份,再回到城裡家裡,基本在老家都要住上大半年時間!就是說現在條件好了,每個地方都有像我二大爺這樣的人,城裡有房,還要回老家蓋房子回去住。我總結了下,不外幾個原因,一是思鄉情節,少小離家老大回,從年輕出去打拼,一晃幾十年過去,老了再回到老家和老少爺們拉拉家常,聊聊往事!二是農村空氣好,沒有汙染,現在新農村建設,村村都修道,出入方便。每到清明後,滿山翠綠欲滴,藍天白雲,令人賞心閱目,心情舒暢!三是可以自己種很多時令蔬菜,什麼黃瓜茄子豆角柿子,地瓜土豆籮卜等,自己種的無汙染,放心吃!四是農村夏天因為海拔高,氣溫比城區要熱的差,農村以前都有個說法叫歇伏,不是有個說法叫熱在三伏嗎,大伏天在農村晚上還要蓋被子,不像城市離了空調誰都受不了!這就是通過我們自己家裡的事,談了我對這個話題的一些看法,能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愛吃雞排的趙大官人


巧了,我就是你題中所說的那類人。

我和先生在省城有一套房子,92個平方,兩房。先生是本科學歷,從事產品開發設計;我大專畢業,一直做銷售。今年我們已經商量好留在老家發展了,原因有以下幾點:

1.老家地方大,住的好。雖然我們老家這邊還沒蓋上幾層樓的房子,但我們現在有個大院子,大廚房,而且採光通風都特別好。城裡的房子雖然是邊戶,可是太陽一天就出現那麼兩三個小時,通風效果也只能說是比中間戶好一些。

2.吃的好。我有一個比較沒出息的想法,就是我認為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你活的夠長,身體夠好。你想,只要活的夠長,就有可能享受到時代帶來的很多福利。可是在城裡呢,外賣不放心,買蔬菜不放心,買豬肉不放心,買大米不放心,甚至喝的水都不放心。在這種情況下,那老家在婆婆種的菜,養的雞以及村裡人自己養的豬誘惑性就太大了。(嗯,主要還是我貪吃~)

3.花銷小。用我們農村人常吐槽的一句話講:城裡連一根蔥都要買。是的,不管是米還是菜,眼睛一睜花錢的一天就開始了。更別說點外賣,逛超市,去景點了。而在農村,不誇張的說,一個月不出門也不至於捱餓。

當然了,有利就有弊,任何事情都是要一分為二的來看待的。

農村現在對我們來講最大的弊端就是教育上還比較落後。但是我們也想通了,孩子的教育一方面是靠比較好的環境,另一方面也是要靠自律,刻苦,努力這些好的品質。而且現在網絡發達,很多知識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加上交通方便,也完全可以在當地找一所比較好的學校就讀。最最重要的是:只要身體好,學習什麼的,盡力就好。



笨笨雞慢慢長


那天和我的同事聊天,他給我說:“他想回老家買套房子。”我問他:“你不是在這裡買了兩套了嗎?怎麼還要買。”他搖搖頭,感慨地說:“你老家有房子,你不懂。”我無語以對。

我也許真的不懂,多少人希望能把老家的房子賣了,在北上廣深大城市買上一套夢寐以求的房子。而他已有兩套房子了,卻還要回老家再買一套房子。我想到如今三四線城市房價日新月異,每月都是以數千元的速度提升。那他回家買房子肯定是要投資了。

我思考片刻後說:“我是不懂,我感覺三四線城市的房子都是被你這樣的人炒起來的,炒房客,太可恨了!”

他瞪大眼睛看著我:“你真的不懂。”然後他的話匣子被打開了,他繼續說:“比如說你吧,我看你每到逢年過節就帶著妻子兒子回老家去了。我老家現在沒房子,我回哪裡去啊!而且,我父母年齡也大了,一直在這裡,他們也厭倦了。落葉歸根,可是根卻沒了。你都不知道,我有多羨慕你們能回老家過年。過年就應該在老家打打牌牌喝喝酒,串串親戚,在這個水泥森林裡,你不知道過年有多無聊!” 他這一席話的確夠震撼我的。沒想到我羨慕的人居然如此羨慕我。那我該怎麼表達我對他的羨慕呢?

“那要不這樣吧,我把老家的房子給你,你把這裡的房子……?”我話還沒說完,他就一臉鄙視地看著我:“想的倒美!”我接著說:“你羨慕我,我還羨慕你呢?我雖然老家有房子,可是這裡卻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啊!”他豎起中指:“切!”他還想再說點什麼,我卻不想理他了,故意裝作很忙的樣子。這次愉快地對話就這麼結束了。

其實,我也能理解同事的想法。老家的房子,就是根。父親活著的時候,好多次問我:“是不是要把東邊的院子賣了?”我都是沉默作答。為什麼要把院子賣掉呢?這裡就是我的根,我從小在這個地方長大。如果房子賣了,或者沒有了,我去哪裡尋找我的童年,我的根呢?如果沒有了房子,兒子孫子問我從哪裡來的時候。難道我只能簡單地說個地名敷衍他們嗎?這好像說不過去。

人是不是應該給自己立一個小目標,例如先掙一個億。哈哈,這當然是玩笑。接著就是大目標,哪天你成了莫言或者大領導,然後要把你的故居當做歷史文物來保護。你卻沒有曾經住過的老房子讓他們去保護,你說這得多尷尬!當然,這也是一個玩笑。

老家沒房子,等於沒有了根。沒有了根,沒有了童年,沒有了親情。長時間在外飄著,不知道自己的歸宿在哪裡?就算在水泥森林裡有一套,兩套房子,可那房子能盛下你曾經的靈魂嗎?上文說的同事的羨慕是有道理的。不過,我羨慕同事也是有道理的。這就好比初中老師說《圍城》,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

不管城裡城外,反正我是這麼想的,等年齡稍微大點,我是要回豫東那個小村莊種種莊稼,養養花草蟲魚的,你說呢?如果想表達您的想法,那就在問候留言吧,我們一起探討。



小許來了


大家好我是李榮,據我分析在城裡明明買了樓房,還要在家鄉建房的,有以下幾點是:一、家族觀念重以家庭為優先,這種情懷是埋在一個人骨子裡的,房在家就在。

家,永遠是令人嚮往的地方。那裡有他的親人,有他渴望溫暖的愛,故而希望回老家建房。

二、經濟條件雄厚,不差錢。城裡、農村都有房子,想住哪的時候就去哪,需要住哪兒的時候就住哪兒,空氣好,夏天來農村避暑是個不錯的選擇。

三、上了歲數的人,希望落葉歸根。

我就問過我的一個鄰居爺爺,他在北京有四套樓房,可是前些年又回老家來蓋房,我納悶就問他回來做什麼?他說“孩子啊,人的年紀一大了,就會想回咱平凡的家鄉,就像樹葉黃了會回到樹下一樣,人總要落葉歸根的”。還說農村空氣新鮮。

我發現他們都說出一個共同點,就是農村的工廠比較少,相對的汙染也少,空氣更新鮮,還能夠飲用著乾淨的水源,鄉村有鄉村的寧靜與單純,這樣的農村生活,讓人十分的愜意和嚮往。

客在它鄉錦衣玉食讓我們無所留戀,故鄉的粗茶淡飯在嘴裡格外香甜。

你們未來是想回到農村還是留在城市呢?


李榮


家就是根,生我養我的地方,肯定會留戀的,2019年就在老家蓋了新房,一個人搞起來,安排材料,找師傅,煮飯,當小工,真的是啥事都做,還好總算是建好了毛坯,裝修就等等再說吧,剛好遇上疫情,這下手頭更緊了,難,但算是把根留住了,座標福建福州閩侯鄉下。


知心朋友001


城裡有房,還去農村蓋房,首先手裡要有錢。

根據我國法律,城市居民是不允許購買農村的房子,或者不允許在農村建房的。

由此可見,凡事城裡有房,又在農村建房的,一般都是戶口在農村,有自己的耕地和宅基地,後來又去城裡發展的那些人。

這些城裡有房,然後返回農村蓋房子的人,一部分是上了年紀,故土難離,回到農村養老的。

現在農村的發展形勢越來越好,還有一部分人,明顯是看到了未來的發展趨勢,返回農村,利用農村的土地和條件,選擇在農村幹一番事業。

再有一部分人,明顯手裡比較富裕,城裡有了房子,再去農村置辦一套。農村環境好,空氣也好,有空的時候,便把農村的房子當做自己的休閒之地。

總之,隨著土地的價值越來越高,農村的生活條件,也在進一步得到極大的改善,從城裡返回農村的人,將會越來越多。





正正的去走路


大家好!我是姚雲水禪心,簡單的與大家分享我的觀點與看法。

首先要明白在城裡買房的都是哪幾種人?一種人,剛畢業的大學生在城裡上班,由於房租貴長期租房不划算,東借西湊,分期付款也必須買房的人。二是農村小夥子,正找對象年齡,女方要求或自發買房的人。三是家中有學生,嫌農村教育水平差,恐怕耽誤孩子的前程的人。其實我都屬於這種人,十五年前我在城裡買房子,九萬買了一個一百多平方的院子,三年前孩子都考上了大學,農村的土坯房也破爛不堪了,於是,我們放下城裡的生意,舊房拆掉蓋了別墅式的樓房。象這種情況農村非常普遍。淺薄看法,感謝閱讀,歡迎評論留言!謝謝大家![祈禱]



雲水禪心姚


無法統一思想,人各有志,每個人的價值和經濟情況都不一樣。

一部分人是出於情懷,無法割捨農村生活,即使農村已經沒有必須回去的因素了,但還是喜歡嚮往農家院的生活,各方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農村有一個自己的建築宅院,有空回來住住,體驗一下農村生活,全當是旅行度假,我覺得挺好的。

一部分人農村有家人,老人,必須回去的理由,所以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農村建一所宅院,也無可厚非,畢竟回農村比較方便。


唯美食記


很多農村人就算在外面買了房子,也願意在農村在建一所房子。

為什麼呢,城裡的人永遠也感覺不到生活在農村是多麼的自由自在,城裡住著總是感覺拘束,有一種不自在的感覺,在農村就不一樣了,生活節奏慢,街坊四鄰又特熟每天有說有笑的特別融洽。

所以在農村得有自己的小院。



鄉村徐老二


樹高千丈,落葉歸根這是國人一種千百年來形成的一種情懷。在古代一個人哪怕官當的再大,生意做的再好到老了,退休了還是想回老家起幾間房子,置幾畝田地,在老家過上一個隱居田園的生活。故土鄉情,往往是一個人在童年,青年時期,在自己花樣年華的歲月裡度過的地方。那裡既有自己小時候爬的山,玩的水。也有和自己一起玩大的夥伴,與自己共守這份家園的左鄰右舍。所以故鄉是每個人一生都無法忘懷,永遠都會依戀的地方。所以無論是成功人士還是平民百姓,都會有故鄉情懷。也許年輕時候想的是到外面闖,到異國他鄉去謀生,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尋找自己的未來。可是當自己遠離家鄉在外地生活多年,自己的年齡也逐漸變老以後,對故鄉的情懷會越來越重。這時候的人就想著有機會就回故鄉呆幾天見見鄉親故友。如果自己在故鄉沒有一房半屋,回去也沒有地方可以落腳。從然故鄉里還有兄弟姐妹,還有七朋八友但是如果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也變成了親戚,回去也沒有歸宿感了。

我舅現在也快六十歲了,我有兩個表妹和一個表弟。兩個表妹現在已經遠嫁他鄉,表弟已經在市裡買了房安了家。而我舅的老家裡市裡只有幾公里的路程,現在我老舅還是打算回老家幾間蓋房子。我表弟說以後就一起在市裡住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再花錢回去起,老家離市裡也這麼近如果想回去什麼時候都可以回去看看也挺方便。但是老舅就是想回去起房子,說不起以後老了想起也沒有精力起了。要是老房子壞了以後回去沒有地方住,所以想趁現在還可以動就把老房子推了起一層樓房就可以了。樓房建起來了以後不容易壞,如果不回去住久不久回去打理一下也沒有問題,像現在的老房子是磚瓦房,一場大風大雨就會把瓦片吹走,把橫樑淋壞,老房子也就容易倒塌了!這就是那些年紀比較大了的人對故鄉,對老房子的情感和情懷。在老家沒有自己的房子,沒有自己的院子就似乎沒有自己的歸宿。似乎自己也不再是這個地方的人了!

我老家那裡也有一戶,在村裡起了三層小洋房,裝修的也挺好。他就一個兒子還和我是同學,初中畢業後就一直在廣東打工。由於在外面打工買不起房子前些年回我們那裡買了一套樓房,自己也還在外面打工。他老爸是做老師的,現在退休了,市裡的房子給父母住,家裡的樓房就閒置著。每年只有過年時和三月三掃墓時回去一下,回去也不在村裡過夜,春節就除夕回去打掃打掃樓房和院子,然後拜祭完祖宗後又出市裡的房子住了。三月三也是回去掃完了墓在他叔叔家吃完了飯出市裡住了,平時村裡的家院子裡都長滿雜草,院子裡種的果樹結了果也是讓村裡人摘了吃的,估計以後這樣的樓房會越來越多。畢竟現在的年輕人讀書畢業後就往外面跑,到外面打工或工作去了。如果有能力就在自己工作的地方買房安家,在自己工作的地方買不起房子的就回老家的市裡或縣城買,然後有了小孩後小孩要讀書時就房子外面買的房子裡住,讓父母幫忙照看,而自己依舊在外面打工。這樣雖然村裡還有家,還有田地,但是當自己的孫子孫女還沒有可以自己照顧自己時這些已經當了爺爺奶奶的人想留在村裡的老家住也不行,頂多就是兩個人留一個在老家看家和照顧田地,另外一個就要到外面照顧孫輩生活和讀書。如果是有兩個兒女,兩個兒女家沒有在一個地方,而兩個兒女的孫輩又需要照顧時村裡的老家就只能閒置,田地就租給別人種植了。但是就算現在沒有人住村裡的老家還是要留著,有條件的也會把房子修好,蓋起了樓房。他們或許想著等孫輩們生活可以獨立了,不再要他們照顧了他們就可以回的老家的房子里居住了。這或許就是農村人就算外面有了樓房還想在村裡蓋一間屬於自己的樓房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