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衛視的知名綜藝節目,哪個綜藝節目值得看?對青少年健康影響有哪些?

海賊小暉


安利兩個我喜歡的,一個是湖南衛視的《天天向上》,還有一個是湖北衛視的《非正式會談》

先說一下《天天向上》,是2008年8月由湖南衛視推出的大型禮儀文化公德脫口秀節目,旨在傳承中華文明傳統美德和禮儀風範。每期會請演藝明星和社會特色群體以及企業屆知名人士作為嘉賓來進行訪談和表演。訪談中間會穿插歌舞,情景喜劇,之前主持陣容是七個人,當年我是每期都會守在電視邊看,因為那會網絡不像現在這麼好,電視還是王道。後來因為各種原因先後有離開的,《天天向上》也低迷了一段時間,好在由於大張偉和王一博的加入,現在《天天向上》又重現活力。大張偉插科打諢,腦子快,嘴更快。王一博高冷帥氣,又能歌善舞,個人魅力無限。每期看下來總會對不同領域有所瞭解,讓觀眾瞭解各種行業中所蘊含的文明禮儀、探尋行業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希望《天天向上》可以越來越好。

其次就是《非正式會談》由會長大左,副會長楊迪,書記官陳超,秘書長陳銘,之前秘書長都是走馬觀花換過幾個,但最終還是陳銘最合拍,也是時間最長的,不過第六季因為一些原因沒辦法參與錄製,不過推薦了熊浩老師,都是高知人才呀!這個節目由來自不同國家的青年代表組成,圍繞熱點話題和青年關注的問題進行討論。讓你瞭解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和當代年輕人的所思所想。各個文明和文化的碰撞產生火花,求同存異,消除誤解和歧視,他們每一次的對話和討論,都會對人類未來的文明生態產生深遠影響。中間也會穿插小遊戲,情景劇,搞笑不死人,但笑起來真肚子痛呀!

每個嘉賓都有自己特點,但所有的人設都是擺設,非正大家庭會讓你變成你都不認識的自己,大家一起瘋一起鬧,就像一家人。直男可愛小薩沙,博學多才功必揚,吵架能手Oo,辯論總不會輸的小貝,還有小可愛左右,搞笑的錢多多,幸福又能吃的四姐,帥氣又多才的牛津高材生鍾逸倫,太多太多了,雖然嘉賓會有人員變動,但愛不會變。

這個曾經窮穿地心的節目,曾一度窮到經費緊張錄不下去,雖然現在也不怎麼有錢,但大家的愛不變,每個人對節目的真誠與熱愛,感染著每一個非正粉。

節目中既有各種生動有趣的地理人文百科,也有時下熱點話題,範圍涵蓋世界各國的歷史、地理、民俗、文學、著名人物,同時也密切關照世界各國當今社會、經濟、環境、教育等方方面面的現實狀況。讓青少年瞭解世界各國不同文化、不同文明間的差異之處和共通之點,進而更好地瞭解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文明交流、融合、衝突和碰撞的廣闊圖景。開闊眼界,健康身心。

這兩個綜藝節目都旨在向大眾傳播積極向上的正能量,讓我們更好了解自己的同時也瞭解世界。並且又不乏幽默生動,不會枯燥乏味,青少年也容易接受,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都有積極正面的影響。








臨淵羨羨魚


湖北衛視和b站合作的《非正式會談》很值得看!

《非正式會談》是一檔外國人用中文搞事情(siao)的文化訪談類節目,各國代表都超帥的,現在第六季也在更新中,主持人的話大左(控場),楊迪(負責搞笑),陳銘(文化擔當)第六季換了熊浩老師,還有陳超書記官,每期都有全球文化相對論,就是聊各國的新鮮事,還有提案環節,偶爾也玩小遊戲。

下面給大家看照片,想嗑顏的可以來

這是俄羅斯小哥薩沙,從一開始的直男慢慢接受了粉色,喜歡吃土豆

這是美國/意大利代表鍾逸倫(奶倫)牛津學霸

陳銘老師最寵愛的代表,沒有之一

這是夏波波(帥波),微博美食博主,3.5季阿根廷/意大利代表,是不是有點像甜茶

這是法國代表阮奕信,看上去就很紳士,別想了,已有女友,是中國人

日本代表一之瀨,喜歡刷b站的應該有所熟悉,是b站up主

原來的日本代表是yoyo大叔 冷笑話達人

來張澳洲代表 emmmm

這是張正經的,漢語橋冠軍,中文6到飛起

這個大家應該在拜託了衣櫥見過,緬甸代表oo(二筒) 非正式會談年齡擔當😂

其實還有很多寶藏代表,有時候還會有一日代表,大家去看節目就知道了,這波安利可以吃。

開張第六季的全體照

這個節目可以拓展你的知識面,消除文化偏見,也有很多知識點,總得來說是不錯的綜藝節目,搞笑且能學到東西。


子非魚zz


值得看的綜藝:

1.大型科學競技真人秀《最強大腦》

《最強大腦》是江蘇衛視引進德國節目《Super Brain》推出的大型科學競技真人秀節目。節目是專注於傳播腦科學知識和腦力競技,全程邀請科學家,從科學角度,探秘天才的世界,並將篩選出的選手組成最強大腦中國戰隊,迎戰來自海外的最強大腦戰隊,決出世界最強大腦。

2.原創文化類電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

《中國詩詞大會》是由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自主研發的一檔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節目。《中國詩詞大會》是央視首檔全民參與的詩詞節目,節目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力求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析,帶動全民重溫那些曾經學過的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

3.閱讀推廣季播節目《見字如面》

由黑龍江衛視推出的一檔以明星讀信為主要形式的閱讀推廣季播節目,由黑龍江衛視主持人翟毓紅主持。旨在用書信打開歷史節點,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去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重新領會中國人的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

4.真人秀類節目《明星大偵探第五季》

節目中每期會有六位明星嘉賓出席,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他們中有一個偵探、一個兇手和四個嫌疑人,並同處於一個固定空間。他們要共同面對一起精心策劃的謀殺案,並需要通過蒐集證據和推理找出真正的兇手。

5.藏品類、以博物館為主題對文物進行講解《國家寶藏》

節目組為了讓歷史更有趣,讓這些文物真正的活起來。考古學者、文博人員、講解員作為“今生人物”講述國寶的當下,以情景劇再現歷史故事的形式串聯,穿越古今,講述其“前世今生”。這樣一種形式讓人們更容易接受,也讓歷史更容易理解。

對青少年有好影響的綜藝推薦:

《中國詩詞大會》可以提高對詩詞的興趣與記憶,感受詩詞的魅力;《見字如面》讀懂那一代人的感情以及當時的生活背景,領會中國人的情懷與精神;《國家寶藏》可以更好了解國家文物和古代文化。







阿墨講娛樂


《了不起的長城》


文化節目如何做到雅俗共賞,更好地與觀眾互動?娛樂節目如何承載公益元素、主流價值?這是當下很多電視人關心的話題。對於這些問題的探索,也是綜藝節目對“既要有意義又要有意思”製播要求的自覺實踐與落實。

在這方面,由北京電視臺、燦星製作聯合出品,五洲傳播中心聯合制作的長城文化體驗類節目《了不起的長城》給出了一些新思路。節目總導演陳滌介紹,節目以長城文化為背景,通過遊戲、探索等多種互動體驗形式,讓觀眾與嘉賓一起發現更多長城文化的內涵和外延,“在笑過之餘學到知識”。

深掘長城文化 國潮文化IP再添新作


《了不起的長城》於1月4日20:30登陸北京衛視。節目中,劉燁、阮經天、楊超越、黃明昊、楊迪、周深、沈南以“長城磚員”的身份,在“導遊”張紹剛的帶領下,組成“研學團”,共同遊覽長城,追尋它的歷史與現在,通過不同主題的任務和挑戰項目體驗源遠流長的長城文化。

該節目與北京衛視的故宮、天壇、頤和園等國潮IP系列作品一脈相承又有所不同,相較其他系列,《了不起的長城》在文化類節目的底色上,又多了幾分戶外真人秀的色彩。在戶外真人秀領域,陳滌團隊頗具經驗。早在2015年,陳滌團隊與央視合作打造的明星戶外勵志體驗真人秀《了不起的挑戰》,開啟了燦星製作在戶外真人秀領域的佈局。此後,陳滌團隊又涉獵文化類節目,與浙江衛視聯合推出文化教育公開課《同一堂課》。《了不起的長城》製作團隊會集了《了不起的挑戰》與《同一堂課》兩個團隊的核心人員,“我們在真人秀和文化節目領域具有優勢,對長城的敬畏感和使命感也使得兩個團隊緊密融合,全力以赴做好這個節目。” 陳滌如是說道。


《了不起的長城》這檔節目籌備時間比較長。陳滌介紹,團隊耗費大量時間尋找不同地貌、不同功能的長城遺址,這些地方還必須符合大規模製作團隊的拍攝要求。一些受保護的歷史遺蹟和遊人比較多的地方,首先就被排除了。此外,團隊還要到各地採訪當地民眾,挖掘、尋找民俗和美食文化,再將這些文化知識點設計到節目內容中。

“走四萬裡中國長城,學五千年中華文化。”這是節目的標語,也充分概括了節目的立意和形態。“走”和“學”是節目的兩個關鍵詞。僅在籌備調研階段,陳滌團隊走過的路就超過1萬公里。

曾經,陳滌對長城的認知也僅限於一些淺顯的瞭解,在走訪了多地長城後,他深感長城文化的博大精深。長城形態各異,存在於山地、草原、沙漠、戈壁、水下等不同地貌環境,長城的作用除了軍事防禦,還有通商、貿易等各種功能,“它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是一個涵義很廣的文化體系”。


讓知識點自然輸出 節目好看又有內涵

長城文化深厚悠遠,想要用電視化手段呈現並不容易。陳滌認為,一方面,節目要以新穎有趣的形式來展現;另一方面,觀眾對戶外真人秀中的一些遊戲和體驗項目已經產生審美疲勞了,所以節目必須要在主題上下功夫。“讓觀眾看後能夠靜下心來思考,並願意和周圍的人一起探討,真正參與到節目中來。”

作為綜藝節目,《了不起的長城》一定是好看、好玩的。陳滌介紹,節目基本做到每分鐘都有笑點,這些有趣的點很多是靠明星體驗過程中的真實反應來體現的。這與《了不起的挑戰》在製作上有共通之處,即導演組通過特定情景的設置,激發明星主觀能動性,做出完全真實和本能的反應。這就是所謂的情景式真人秀——沒有劇本,整個過程蘊含各種可能性,內容發展靠嘉賓的反應決定。因此,嘉賓表現直接影響節目精彩度。節目中的7位嘉賓年齡跨越5個年代,代表了不同年齡層的人對長城的認知。嘉賓性格特色鮮明,且具備很強的綜藝特質,且能夠組成各種人物關係,如同事檔、師徒檔等,默契度和化學反應強。


節目中,“長城磚員”的身份具有多重含義,嘉賓挑戰獲勝後會得到一塊特製的長城磚,磚的數量將影響最終結果。所以,他們在節目中要多“搬磚”,一方面要搬體力的磚,一方面要搬文化的磚,為弘揚長城文化添磚加瓦。

在《了不起的長城》中,“磚員們”遇到的腦力與體力挑戰都來自於歷史悠久的長城。歷史、民俗、美食、文化……“磚員們”將圍繞“長城及其周邊的一切”進行鬥智鬥勇。

“無論做遊戲還是做任務,都要為展現長城歷史文化或民俗風貌服務。”比如第一期節目,長城“磚員們”來到山海關,爬角山長城、登澄海樓觀海上長城、舞龍、體驗水龍秀、品嚐長城腳下特色美食,都圍繞當地“龍文化”進行。觀眾觀看節目時,會潛移默化地學到長城相關知識。

接下來的節目中,嘉賓不僅會參與挑戰、探訪,還會體驗穿越、尋寶、考古、密室逃脫等不同主題,在這些主題下,節目中的遊戲邏輯縝密、環環相扣,且蘊含大量長城相關知識,嘉賓如果不牢牢記住知識點,面臨的就是任務失敗和隨之而來的懲罰。“長城磚員”楊迪曾感嘆,“我做的每個舉動、答的每道題、看到的每樣東西,以及有沒有記住它們,對我此後在節目中的境遇會產生不同影響,所以我要認真答每道題,認真做每件事。”嘉賓自發學習知識的同時,節目知識點的傳遞也變得愈發自然而然。“大道理一定不是直接向觀眾喊出來的。” 陳滌說。


K不可休思


強烈安利芒果臺製作的關於保護自然的真人秀節目:《小小的追求》,這是一個很有深度,很有意義,發人深思的節目。

冰川正在融化,北極熊數量變少,野生動物數量正在迅速遞減,加上狩獵者殘忍的捕獵,一個個殘忍恐怖的捕獵現場讓人咬牙切齒且心痛,一個個可愛又勇敢無私無畏的護林員和守護者讓人欽佩。

節目中有淚點有笑點,也有很多美麗壯觀的大自然景象。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青少年看這個節目從小樹立這種意識很有必要。

從現在開始每個人地球人都應該愛護大自然,關注環保,保護生態平衡,真的刻不容緩,這是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美麗景象在消失,大自然必將會以另一種方式懲罰我們。要記住我們不是地球的主人!





摘星陳


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自2016年開播以來,以每年一季的速度持續更新著。至此詩詞大會已經陪伴我們度過了四年的時光。在這四年裡,詩詞大會,不斷地進行創新,歷久彌新。

在這個泛娛樂化的時代,《中國詩詞大會》作為綜藝節目的一股清流,一經開播就獲得了觀眾的熱烈歡迎。作為文化類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的收視率一度超過其他娛樂類綜藝節目。

學生時代,我們常常抱怨詩詞的枯燥無趣。但在詩詞大會上,主持人教科書式的開場白,評委老師趣味性的解讀,給詩詞注入了靈魂,我們也猛然發現原來“人生自有詩意”。

詩詞大會讓我們在嘈雜的生活中覓得心靈的寧靜。特別是青少年正處於心智發育的關鍵時段,詩詞大會的播出將會帶給青少年詩詞文化的薰陶,幫助青少年拂去內心浮躁,助力青少年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北方的雪2761


《明星大偵探》(以下簡稱“明偵”)是一檔角色扮演型的推理綜藝。每期節目設有一名偵探和五名嫌疑人,其中兇手隱藏於嫌疑人當中。玩家們要做的是洗清自己的嫌疑並找到真兇。

@明偵重度愛好者

“看《明星大偵探》的時候,我總會短暫抽離現實,和節目裡的嘉賓一起來一場劇本殺,一起緊張、一起破案、一起哈哈大笑。”

精彩的故事,嚴密的邏輯,完整的證據鏈條,增強了觀眾看綜藝時的代入感。

除了能給觀眾帶來歡笑和燒腦的體驗外,明偵的很多故事往往也與社會焦點相關。

明偵的第二季第五案《週五見》講了關於網絡暴力的話題。播出的時候恰逢明偵的常駐嘉賓王鷗深陷網絡輿論的攻擊,事情起因在於八卦記者的不實爆料。

當無辜的人被冠以莫須有的名稱,承受著不該承受的指責,這是一群人對一個人的暴力。而在本期節目的結尾處何炅也說到:

“因為大家都不瞭解真相,然後所有人眾口鑠金,覺得自己隨便在網上發表一個言論是沒有問題的。如果真的有人犯了錯,我們應該交給法律去制裁,而不是我們匿名在網上發些有攻擊性的帖子就能解決問題。”

不同於同期綜藝用明星吵架和人設崩塌作為噱頭,明偵獲得極好觀眾的原因在於節目組關注社會的人情味與節目的創新。

好的綜藝能讓觀眾看綜藝時產生代入感。對生活中社會焦點的關注和涉及,也使得這樣的綜藝與生活息息相關,引起觀眾感同身受的觸動和思考。

02

“我在綜藝裡看到了另一個世界”

另一檔融入了辯論元素的脫口秀綜藝《奇葩說》也在最近迎來了第六季的開播。自2014年開播以來,奇葩說的舞臺上留下了許多熱議的辯題和驚豔的觀點。

其中一期節目的辯題是該不該感謝生活中的暴擊,辯手們說了很多自己的故事。

@春夏

“把心碎變成你的藝術。但是你知道,哪怕成為了藝術,我依然沒有辦法感激那份心碎,我說不清楚那種感覺,它讓我變得不可愛了。”

其實無論是哪一種觀點都無法改變過去我們曾在暴擊中得到的心碎,但是當這些綜藝人說出我們感同身受的話時,便覺得自己得到了寬慰。

奇葩說中的很多辯題都是源自於生活,不管是正反方的哪一方,都沒有絕對的正確,因為生活本身沒有標準答案。

綜藝的可貴在於讓我們看到了更多不同的人生答案。

在一檔溫暖的日本綜藝《可以跟你去你家嗎?》中有一期節目是關於女孩直美的,她隻身前往東京追逐歌手夢,最後迫於生活的壓力,放棄了自己的夢想。這期節目的最後,旁白說到:“或許放棄也是一種成長的方式吧。”

堅持沒有錯,放棄也不一定意味著失敗。每個人都有著他們各自的故事。當那些來自不同地方、不同職業的人講出他們背後的故事,你突然發現自己原來的目之所及,不過是自己狹隘的目之所及;自己的瞭解與同情不過是傲慢與偏見。

這樣的綜藝好像一扇窗,讓我們有機會向外看,看到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選擇,不同的生活態度,看到一個更加完整、真實又變化的世界。

然後反過來,去審視那個心底的自己。

03

綜藝的視頻播放鍵

像哆啦A夢的魔法口袋

綜藝帶給我們世界的另一扇窗和感知世界的另外一種途徑,但不要忘了,我們在綜藝中收穫的最原始的快樂。

@想不到ID

“《奔跑吧兄弟》剛剛從韓國引進的時候,我和好朋友一邊吐槽它不如原版,一邊偷偷將每一集緩存在手機裡。那時晚上寫完作業後,我們一起窩在宿舍的被窩裡,帶著同一副耳機,分享跑男帶來的沙雕歡樂。哪怕已經過去那麼多年,《奔跑吧兄弟》也早就散了熱度,可是當年一邊在被窩裡看得咯咯咯地笑,一邊害怕宿管查房時的心跳,我仍然記得很清晰。”

和朋友一起相互安利節目,一起吐槽:“這個也太搞笑了吧!”,然後再撕開放在電腦旁的薯片,咔哧咔哧,將時光花在美好的事情上,最後擁有了與綜藝有關的快樂回憶。

那些綜藝帶給我們的快樂不止是節目本身,還有一起看綜藝的朋友。不管是一起在屏幕前大笑,還是吃飯時聊天的話題,綜藝給予了我們分享快樂的機會。

看綜藝像是喝剛買的奶茶,收到快遞小哥的短信,聽網易雲的每日歌單,少年的白色襯衫,是細碎又美好的,簡單又可愛的,一份小而確定的幸福感。

最後

也許隨著現代生活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人離不開這些能讓人放鬆快樂的綜藝。

所以當越來越多的綜藝出現時,競爭的同質化,也讓綜藝在創新時逐漸走向極端化。

11月27號凌晨1時30分許,演員高以翔在錄製綜藝節目《追我吧》的過程中猝死。

為博人眼球的節目裝置,高強度斥巨資的節目設計,看起來極具“刺激”的綜藝節目,最後因各種意外事故而登上了微博熱搜,遭到了觀眾的討伐。

令人惋惜和哀悼的是人死終不能復生,但是活著的人卻不能停止思考。

不管是什麼類型的綜藝,快節奏的、慢節奏,不能忘記的是,一檔好的綜藝是能喚起觀眾心底的共情的。

我們在綜藝裡看到那些發生在身邊的故事,我們也在綜藝裡看到另一個世界。

當我們看綜藝時,暫時的將生活中的壓力放下,感受著那些歡樂的,溫暖的,觸動我們的細碎美好。

畢竟看綜藝是我們簡單快樂的時光。

如果今天很累

不如,去看會兒綜藝吧。


我不會哎


1、湖南衛視《嚮往的生活》

可以讓青少年明白生活的美好之處

2、央視《中國詩詞大會》

學生時代學習古詩是比較枯燥乏味的,而詩詞大會用另一種方式讓青少年學習古詩詞,可以培養青少年的學習興趣和正確的三觀,還能讓青少年更加理解詩句的含義

3、湖南衛視《明星大偵探》

各種各樣的案件小故事,可以培養青少年的邏輯推理能力


開心饅頭仔


對人們來說,欣賞一個出色的電視節目是生活中美好的時刻。這種美好,不僅是消遣,更是汲取。

  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為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提供豐富精神食糧。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這個意義上說,影視節目所承擔的責任不可謂不重。

  最近一段時間,綜藝熒屏出現了“傳統文化熱”。從《國家寶藏》到《如果國寶會說話》,從《中國詩詞大會》到《經典詠流傳》,收穫了觀眾的眾多點贊。

  這些帶有濃濃家國情懷的爆款節目走紅,折射出百姓對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極大需求——綜藝節目不僅是我們生活的調劑品,它還要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既要有意思,更要有意義。

  還記得,第一次被同事推薦《國家寶藏》節目時,她告訴我,自己被國寶背後的故事震撼到熱淚盈眶。帶著好奇,我收看了第一期的《國家寶藏》,沒想到,我也是那個“中招”的人。我相信,還有很多人像我和我的同事那樣,被這一類節目深深感動著,內心散發著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曾經有段時間,綜藝類節目井噴,不少娛樂節目邀請大牌明星來聚攏人氣,利用明星的打鬥嬉鬧甚至“互撕”博眼球,用深挖的“下限”賺收視率,直播平臺升溫,雷人雷語不斷……演員嘉賓全是明星,文化品位不高、硬傷頻頻等問題,成了不少綜藝節目的軟肋。起初的“火爆”過後,就讓人覺得無聊無趣毫無意思。

  綜藝並不是只有娛樂,娛樂也應該追求既“有意思”也“有意義”。“娛樂”本身就是寓教於樂,愉悅心情的,只是有人用低俗化的“眼球經濟”小格局,取代了文化傳播的大責任,也就走不遠了。更何況,現在這些“有意義”的文化類節目正在逐漸擺脫以往“高冷”的標籤,採用年輕人喜好的新玩法,讓節目有趣生動。其實,無論怎麼改變形式,節目內容上都應該保持嚴謹的態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節目所帶來的教育價值應當是核心目標——多一些思想啟迪,多一些心靈觸動。

綜藝節目是一種娛樂性的節目形式,通常包含了許多性質的演出,例如音樂與搞笑等類型,而且通常只在電視上播出。大部分的綜藝節目會邀請現場觀眾參加錄影,但也有現場實況播出的節目。國外的綜藝節目起步相對較早,對於我國港臺與內地的娛樂節目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2015年6月6日-8日,為悼念“東方之星”號客輪翻沉事件的遇難者,湖南、江蘇、浙江、廣東等衛視紛紛宣佈暫停綜藝、娛樂等節目的播放。2015年9月1日至9月5日,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集中宣傳展播周,娛樂類節目暫停播出,電視劇將集中展播抗戰題材。

  期待未來,我們還能夠推出更多的中國式原創文化類節目,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以中國文化為核、創意節目形式為殼,尊重年輕人的話語體系和視聽習慣,在贏得更多年輕人喜愛的同時,更能走向國際,成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座橋樑。





娛七八


其實現在的綜藝節目大致都差不多,內容多是以吸引眼球為主,對於青少年看了一點益處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