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荒尚食人,豈能不食蝗!為什麼不吃光蝗蟲!網友:太天真!


一般而言,許多昆蟲是草食性的,比雜食性動物的問題少。在理想的情況下,建議不要生吃,因為可能存在寄生蟲。其次,非人工飼養的蝗蟲可能會因農藥和殺蟲劑的使用會使昆蟲不適合人類食用。

那蝗災時期的蝗蟲能吃嗎?

儘量不要吃。

單個兒的蝗蟲不可怕,可怕的是蝗蟲過快繁殖後,擁擠的環境會讓它們產生劇烈的生理改變。

對,蝗蟲就是這麼神奇的物種。

如果每平方米的若蟲數量很多,它們就會進入“合群”階段,在該階段蝗蟲會改變顏色,且食量猛增,每天能吃大約2g的食物。此外,如果有利的繁殖條件加快幼蟲孵化,植被被啃食殆盡,那麼蝗蟲將迅速轉移,這時候它們還會經歷“相變”。

“合群”之後更不“合群”

合群後的蝗蟲反而都不合群!它們會變得躁動不安且易怒,在體溫較高時,它在溫暖乾燥的日子自發飛行。飛行的肌肉活動使它們的胸部發癢並增加後腿的觸覺刺激,從而進一步提高其溫度。

成年的蝗蟲幾乎四個小時就可以匯聚成群,在擁擠的環境中,群居蝗蟲的神經會觸發釋放血清素(5-羥色胺)這導致它們變得更加躁動和相互吸引,從而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而這時成年蝗蟲可以邊繁殖邊破壞農作物,如果繁殖條件合適,那麼不出一個月,就會繁殖出第二批蝗蟲。而一般的蝗蟲可活3到5個月。

可以說,蝗蟲不可怕,可一旦成災,除了藥物,很難控制。

左為單個獨居,右為群居

注:血清素是一種神經遞質,可調節胃腸道運動,並參與多種身體功能,包括攻擊,疼痛,睡眠,食慾,焦慮,抑鬱,偏頭痛和嘔吐;它也被用作抗抑鬱藥。高含量的這種大腦化學物質會導致血清素綜合徵。

食用蝗蟲由來已久,且非洲,亞洲,澳大利亞、南美洲、地中海沿岸等許多地區食用。

饑荒尚食人,豈能不食蝗!為什麼不吃光蝗蟲!網友:太天真!


饑荒尚食人,豈能不食蝗!為什麼不吃光蝗蟲!網友:太天真!


饑荒尚食人,豈能不食蝗!為什麼不吃光蝗蟲!網友:太天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