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中"不平凡"的愛情:理想與現實撞擊下的溫情底色


《平凡的世界》中

1992年11月17日,路遙因肝硬化腹水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年僅42歲。


《人生》是作家路遙的成名作。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小說《人生》火遍全國,一些人認為《人生》是路遙不可逾越的高峰。但路遙堅信,人,不僅要戰勝失敗,而且還要超越勝利。


正是因為這樣,他開始了長達6年的艱辛跋涉,最終創作出了長達百萬字、感動億萬人的鉅著——《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中

到2020年,這本代表作家路遙文學最高峰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已經出版30年了。


調查顯示,在改革開放40年燦若繁星的文學作品中,對青年影響力最大的文學作品依然是《平凡的世界》。


01.

創作源於生活,感人始於真實


讀過路遙小說的人都能體會到,路遙小說最大的特點就是:他小說中的故事,尤其是愛情故事十分的真實,讓人感覺到彷彿就是自己親身體驗一般。

《平凡的世界》中


路遙曾說過,他寫過的小說都是他自己精神上一個不斷描繪建構起來的情感體驗,而這些情感體驗也是他在現實生活中親身體驗過的,有獨特感受的,他寫起來的時候彷彿是自己是真真實實地去感受的,並不是一場鏡花水月。


路遙是一個情感特別濃郁的人,他筆下的人物也常自帶容易動情的情感特質,而路遙的情感濃郁有相當於一部分源於他坎何不易的人生經歷。


1949年12月3日,路遙出生在陝北清澗縣一個農民家庭,父母皆是目不識丁的文盲。家裡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一家十口,全靠身高只有1.5米的父親來挑起重擔,生活極其貧困,經常揭不開鍋。


為了生存,7歲時,路遙被過繼給了伯父王玉德,寄人籬下的求學生涯和飢餓的經歷,苦難的生活,給路遙留下了非常強烈的印象。

《平凡的世界》中

所以,路遙一生都抱著強烈的擺脫貧困、“往上爬”的野心,也包括對待他的愛情和婚姻。


厚夫在《路遙傳》中說:“路遙從來不掩飾他追求妻子林達時赤裸裸的野心與功利。”


路遙年輕時,當時有一批上山下鄉的女知青來到他們村,路遙當時就毫不掩飾地跟人說:“北京知青來了不久,我心裡就有種預感:我未來的女朋友就在她們中間。”


很多人聽了都十分驚異,這在當時是大部分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在他們看來這是一個不自量力的陝北後生在口出狂言。


《平凡的世界》中

然而路遙卻做到了,雖然過程有些曲折。他先找了第一個女知青當女朋友,結果被人家擺了一道,騙了路遙的招工名額回城之後立馬跑了,再也不搭理路遙了,路遙只好把目標換成林達了。


路遙好友海波回憶路遙當年的情景:“有一次,他談到自己的婚姻,說還得找一個北京知青。我說:‘還是找一個本地人比較穩妥,知根知底,有挑有撿。’他一聽生氣了,反問我說:‘哪一個本地女子有能力供我上大學?不上大學怎麼出去?就這樣一輩子在農村漚著嗎?’見我尷尬,他又說:‘一個人要做成點事,就得設計自己,先得確定目標。目標一設定,就要集中精力去努力,與此無關的都得犧牲。想樣樣都如意,結果一樣也不能如意。”


由此看來,路遙是一位相當理智並有著超常自控能力的人,他在戀愛與婚姻中有明確的功利目的性。


事實上,當林達成為路遙的未婚妻後,她為路遙付出了很多。


《平凡的世界》中

路遙和妻子林達

作為與路遙、林達一起在延川這塊土地上生活過多年的兩人的共同朋友海波,對他們從戀愛到步入婚姻殿堂,再到後來的出現裂痕,有個明確的認識,他回憶說:


我認為路遙和林達的不愉快,主要責任在路遙,而不在林達。


當年作為未婚妻時,林達為路遙付出了能夠付出的一切:在路遙最困難的時候和他訂婚,為了供路遙上大學,使出了所有的力氣;婚後甘當陪襯,勤勉地維持著這個小家庭;路遙去世後,面對許許多多的不理解,始終保持著高貴的沉默。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林達的支持,路遙不會有如此成就;如果有,也會付出更多艱辛。林達提出離婚,但路遙堅決不同意。弟弟王天樂鼓動路遙,要他不要再維持那個有名無實的家庭了,找一個陝北女孩,不識字最好,專門做飯,照顧他的生活。但是路遙卻因女兒的問題,放棄了這次機會……


在好友海波看來,路遙就是個“負心漢”,其實路遙卻有點冤。這也是他鮮明而獨特的個性使然。

《平凡的世界》中

要做人上人,是路遙作為作家的野心。


這野心不僅表現在他對待婚姻的功利目的性,更加在於為寫作幾乎癲狂的態度上。


在我看來,路遙很像《月亮與六便士》裡的主角思特里克蘭德,雖然不至於像克蘭德一樣為了自己的藝術夢想拋家棄子,但是本身有一個溫暖家庭的路遙,為了創造出高於《人生》的下一個巔峰,毅然決然地離開家庭並投入到“青燈黃卷”式的清苦寫作人生,而這讓他變成了失去家人關心和溫暖的可憐人。

《平凡的世界》中

滿地都是六便士,路遙偏要去追逐月亮。


在去世前三個月,路遙在病床前很不情願地簽了離婚協議書。


路遙的整個生命歷程都匱乏溫情,因為缺乏,所以渴望。這也是為什麼路遙筆下的大部分人物都充滿了樸素和善良的特質,一個始終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

《平凡的世界》中

這“善良”,給他原本冷峻的人生以溫情的體驗,鼓勵他戰勝人生的苦難與孤獨。


02.

《平凡的世界》中的愛情


有人認為愛情只關乎兩個人的情感,但其實愛情背後所折射出的時代特徵,也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在歷史長河發展中人民群眾精神內涵的濃縮。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遙從孫家三兄妹不同的愛情模式,不同結局的愛情故事出發,通過對比不同人物的命運,表現了作者對大時代下人物命運變化和理想與現實的思考。

《平凡的世界》中

  • 1、愛情是一種奢侈——孫少安和田潤葉


在《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之一的孫少安是雙水村中一個貧苦家庭的大兒子,他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


而與他相愛的田潤葉,則來自一個幹部家庭。他們兩人之間除了性格的不同,從家庭出生,生活的環境以及接受的教育都存在著天差地別,從某些方面來說,他們彷彿就是兩個世界的人。

《平凡的世界》中

這種身份上的差異在當時那個年代彷彿一個巨大的鴻溝,無形中讓孫少安在心理上有一種膽怯和自卑。這種膽怯和自卑,讓他拒絕了田潤葉對他的表白。田潤葉是一個大大方方又大膽直接的女孩,當她喜歡上孫少安時,就直接寫信告訴孫少安,她喜歡上了他。


在這種直接而又純粹的告白麵前,孫少安感覺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幸福,但這種幸福的感覺卻十分短暫,因為他看到自己與田潤葉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它的背後甚至是兩個不同階層的鴻溝跨越。


孫少安認為愛情應該考慮門當戶對,在這種雙方身份,社會地位完全不同的愛情裡,他缺乏勇氣和底氣。田潤葉則與他完全不同,她認為愛情只需要兩個人相愛,並不需要看重門當戶對。

《平凡的世界》中

這種愛情觀也是一種突破,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但在那個時代下,幸福愛情對於他們來說只是一種奢侈。


  • 2、愛情是一場悲劇——孫少平與田曉霞


故事的另一個主人公,孫少安的弟弟孫少平,也受限於身份地位,和田曉霞之間門不當戶不對。但二人有一個非常突出的性格特色就是敢於追求,自尊自強,敢作敢為。

《平凡的世界》中

但從作者來看,現實裡這種身份地位鴻溝會讓雙方因為現實原因不在一起。因為田曉霞的死亡而給看似美好的結局埋下了悲劇色彩,這段難忘的愛情只能成為他心中的一段回憶。


  • 3、愛情需要奮鬥——孫蘭香與吳仲平


與前兩個哥哥的愛情結局相比,妹妹孫蘭香的愛情結局就比較幸運。


《平凡的世界》中


《平凡的世界》中

從孫家三兄妹的愛情來看,愛情的美好結局並不僅僅是靠兩個人的志同道合,趣味相投,兩個人是否能走得長遠,能夠擁有一個比較美滿的結局也是與兩個人背後的家庭,社會地位息息相關。


愛情中的雙方在現實中會有著不同的人生起點,而通過兩個人的不同努力,他們未來能夠走到了終點,可能也是有著不同的地位。


這本小說中不同愛情的結局,也給我們揭露了一個現象,這就是現實,沒有平白無故的醜小鴨變白天鵝。

《平凡的世界》中

在愛情中起點比較低的另一方,如果想要贏著自己人生上的勝利,就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才能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家庭。


03.

理想與現實撞擊下的溫情底色


縱觀路遙的小說,無論是《人生》還是《平凡的世界》,在路遙所描繪的愛情中,總體現出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矛盾糾葛,他所講述的男女主人公結局大多都是令人心酸的悲劇:


固然,“有情人難成眷屬”不失為一種悲劇,而只有丈夫或者妻子沒有愛人的“物質婚姻”更是足以撼動人心的悲劇。


造成這悲劇的源頭就是在理想與現實撞擊下艱難的抉擇,路遙的“不平凡”之處在於:無論現實愛情還是理想愛情,也無論哪種愛情模式,都必須同時存在對溫情的訴求以及溫情的被滿足,這是路遙生命創傷的呼喚,也是路遙生命體驗的獨白。

《平凡的世界》中

路遙小說中的人物或藉由愛情所帶給人的溫情與美好,生髮出對於艱難生活的美好體驗,或感受到親情給他們內心帶來的感動與力量,而敢於對生活之苦與命運之艱發出挑戰,這都體現出路遙對於溫情的認可與迷戀。


由溫情生髮出好感再過渡到愛情的情感模式,是路遙的小說中人物最為普遍的感情套路。


孫少平與田曉霞之間愛情的生髮,有一個情節至關重要,即曉霞因心疼少平,而給他悄悄送去新被子。

《平凡的世界》中

這床被子的意義非常,因為這床被子,“少平一下子忘情地撲倒在地鋪上,把臉深深地埋進被子裡,流著淚久久地吸吮著那股芬芳的香味……”


一床被子就讓孫少平有這樣強烈的情緒波動,可想而知:孫少平的內心多麼渴望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溫情,而曉霞恰巧給了他,所以他對田曉霞的感情不再只是像對待一個他欣賞的同學那樣,而是衝破友情的界線,開始走向更深層次的感激與依戀。

《平凡的世界》中

境界相投、趣味相似不足以成就少平與曉霞的愛情,這樣的角色少平所熱愛的閱讀同樣可以擔當,問題在於曉霞不僅僅可以和他進行平等的精神對話,還真心實意地關懷他、體貼他,使他在孤苦無依、異常艱辛的黃原城體會著一份來自於異性關愛與溫情,這才是少平與曉霞愛情生髮的關鍵觸點。


無獨有偶,在《平凡的世界》中,田潤生與郝紅梅愛情的產生同樣如此,為什麼年紀輕輕、單身未娶的田潤生會那樣執著地愛上帶著孩子的郝紅梅呢?

《平凡的世界》中

這不是常人能理解的愛情模式。


潤生愛上紅梅是“他大方地和她一塊包餃子”開始,“包餃子”是一個多麼具有情感溫度的行為,在傳統中國人眼中,“包餃子”、“吃餃子”寓意著一家人和和美美、安寧幸福。

《平凡的世界》中

而田潤生常年與他姐夫李向前奔波在大馬路上,除了李向前,唯一的伴侶也就那輛沒有人情溫度的大貨車。


這樣一個長期缺乏家庭溫暖與女性關懷的男人,看到一個女性在她家裡這樣為他“包餃子”,然後兩人一起吃餃子、聊天,田潤生的心裡如何不有所觸動?


離開紅梅家回到原西城,他“就帶著一種說不出的情緒走到街上一個私人開的小飯鋪裡……一個人慢慢喝起來……這是他第一次破例喝酒”,這樣反常的舉動,足以證明在郝紅梅家的短暫停留給田潤生心理的衝擊之大。

《平凡的世界》中

而後來田潤生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去到郝紅梅家,並且總吃完一頓飯再走,路遙對此有清晰的交代:“他在這孔貧寒的窯洞裡,那麼多地體驗了從來沒有體驗過的溫暖。是的。溫暖。心靈的溫暖……一旦他坐在這個熱炕頭上,他就不想再離開這裡了!”


正是郝紅梅給予田潤生家一般的溫暖與安寧,使得田潤生徹底淪陷在這種溫情的情感體驗中,再也不想離開郝紅梅。


至此,由最初對溫情的渴望轉而變成愛情的自然生髮,這與孫少平與田曉霞之間的愛情模式,都有著某種驚人的相似:即愛情的生髮首先源於溫情

《平凡的世界》中

令人嚮往的愛情的生髮,體現出路遙對於溫情的迷戀,這“溫情”既是他克服苦難、戰勝命運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他筆下人物的重要精神之源。

04.

路遙還通過愛情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


在《平凡的世界》裡,路遙儘管為我們講了很多平凡人的愛情,但卻給人們展現最有活力的人生,除了平凡的愛情中鋪墊著溫情的底色,另一個主要原因是,路遙還通過愛情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

《平凡的世界》中

在人們年輕迷惘的歲月裡,它告訴人們許多關於生活的真諦。


在路遙筆下,愛情只是作為其筆下青年男女主人公人生道路上的插曲而存在的,路遙則僅僅是為了表達人生奮鬥的主題而寫愛情。


正如路遙所說:活著,就要時刻準備承受磨難。每一個平凡的人都可以擁有一個不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圍繞著主人公孫少安與孫少平,在平凡的世界不斷超越自身的侷限,最終獲得生活上的成功,譜寫了一曲充滿活力的生命之歌。


整部小說向人們揭示了人生的自強與自信、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並以一幕幕催人淚下的苦難所展現出的人物的頑強堅韌的信念告訴人們:

苦難與挫折只是個軀殼,對生活對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誠與堅強信念才是生命真正的內涵。

《平凡的世界》中

人生的價值就是永不休止的奮鬥!只有選定了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