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們,你們是願意買房,還是租房?為何?

請叫我-鍾先森


數據分析都扯淡,有錢的話還是想購買,哪個去租房哦!租金比月供便宜不了多少,還要看房東的臉色。工資起不來,買房首付給不起,又沒辦法買房,進城打工要住房,又要節約房租,只有很多人合租,降低生活品質。當人們疲於營生就沒了創造力。幸福感指數也會下降,外出打工,兒童留守,缺乏父母陪伴,兒童心裡問題產生,青少年缺乏親情,叛逆自卑社會犯罪率飆升。問題根基。要知道農村人口有7.37個億呢!還有就是進城買了房子的,房貸月供之高,要舉全家之力來供房,家庭才能勉強維持,不敢生大病。不敢停下來不上班。上層結構的人,工資高,不用交社保,醫療有保障,這個其實是供給側改革問題。應該國家來調控。


得吧得吧看片


我突然想起以前有個很紅的網紅,叫馬佳佳,她說90後都是不買房的。

然後我們公司,目前很多90後,最小的95年吧,都已買房,或已有不止一套房,或正在買房的路上。

90後,要看多“後”了,90年的現在已經27了,結婚生子不在少數,人生階段不同,考慮的不同了。


嘻嘻軒寶兒


我身邊也有很多90後的同事,大多數還是想要買房子的,在自己條件還不允許的情況下,會選擇暫時租房,等首付購了,他們會選擇買房子。

我問過一名同事,他說還是想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特別是考慮結婚了,有房子也是有安全感的表現。我想90後並不是我們之前想的那樣,特立獨行,也是有一批比較傳統的人,他們會選擇買房,並且為了生活努力工作。

房子除去了它的商品屬性之外,它給給我們的是一個家。特別是90後多數已經結婚或者面臨結婚了,未來有了寶寶,更需要一個安定的生活給到家人,所以還是想要努力買房子。為了自己,為了家人。

再就是,房價一上漲,也收割了不少人,身邊不少人也買了房子,原因是害怕房價再上漲。

以上是我的回答,謝謝!


我是王老師


有錢的話,肯定是願意買房的.

雖然說,房子是我們用來居住的但是他卻代表了我們一大半的財產。我們在購房時需要考慮到翻字典戶型,周圍的商業圈,醫院和學校交通等等許多的問題。又有誰能否定,在你考慮這些問題的同時,不是一投資的思想來進行選擇的呢?

雖然房子是由一堆鋼筋水泥組成,但是它是具有產權證書的。雖然說現在買房帶來的財富和價值的上升空間於前十年無法比較,但是以一個穩字來說的中國人來說,無非具有更高品質的資產浮現,不然買房永遠都會是一個優質的選擇。

對於風險來說,房子是一筆很好的儲備金。

當你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的時候,走出去都會感覺有十足的底氣,手裡有著固定的資產,相對來說的話面度與風險的對抗能力會很大,也會去嘗試許多以前只想城市卻有不敢扶去嘗試的消費,投資了。就算你真的到了身無分文的時候,你還可以選擇去賣掉房子,來解決掉自己所深陷的困境。

每個人都有著這種普遍的思維方式,在生活中我們必不可免的,都會遇到一些例子的,擁有創業想法的人,會選擇賣掉房子來獲取到一筆項目的啟動資金,運營銷售出現問題也可以拿房產來做一個應急。家庭開銷,有突發狀況房子都是可以成為週轉的渠道。

房子於教育也是緊密相連的

儘管說大家都在努力的避免瘋狂追捧學區房,都是小編認為在短期內教育資源於房子依然還沒有徹底的劃分開來。以世界的據大範圍來看,沒有說哪個靠近學校的房子,房價是不高的,就算是交通便捷或者租房就可以安排入學的。房價也相對來說比較高的。

那麼租房和買房的差距那可就相差太多了

租房無論講得再好,中國人無疑只會認為是為房東去打工的。而買房是對自己的一個投資。就以房貸和租房的消費是相等的,但是你赴歐了首付後房子是你的,而租房,不管你租多久房子依然是別人的。

現如今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人能有一個正確的看法是很重要的。你租房,最後是沒有如何的實物存在的!而買房,這個東西就會屬於你了。它除了有居住的用處外。還有著一個升值的空間,站在全世界的角度去看,想這種自然升值,在人口比較密集的城市,都是很有保障的。



愛你的小貓🐱


作為九零初的人比起95後的人,沒有太多選擇,因為一切都靠自己,沒人幫你,父母支持不了多少。其實對於租房和買房,更多的是處於被動。

那些全部由父母出資買房的今天暫且不論,因為那不是他們的意見和想法,而是父母的意見和想法,我只能說命真好!

先說租房,租過房的人都知道租房你就得接受搬家、搬家、還是搬家,從東城到西城,南城到北城,房東的無理漲價,不是有句話說的:“北京誰最厲害,北京房東最厲害”,當然現在都是共享經濟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買房了,也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再說買房,先說好處 買了房子就有了家、漂泊感少一些,口碑好一些,工作幾年後還能剩下一套房子,那也是不錯的,再說了不買房,你丈母孃未必同意呢,村裡面媒婆也不得管你,你親戚父母著急。

每個人生活方式不一樣,買房、租房各有各的好,人生各個階段想法不一樣。

(喜歡的朋友點贊、關注,感謝支持!)





霧裡沒了燈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佈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同比增速大幅下滑至0.26%,幾近零增長。與此同時,隨著人口的持續導入,大中城市的租房市場需求開始激增,部分城市住房供應正從“重售輕租”轉向構建“租售並舉”態勢。

隨著租賃市場快速發展,“90後”人群置業觀正發生變化,多數“90後”對租房表現出了很高的接受度,“只租不買”的觀念正逐步流行。

“90後”成租房主力軍 長租公寓為首選

記者近期在幾個一線城市調查發現,“90後”人群正逐漸成為租房主力軍。有不少“90後”表示:“如果有房子能讓我穩定地租一輩子,又何必買房呢?”

“愛獨立也愛聯合”的他們在租住需求上呈現出獨特性,除了要滿足居住外,還特別看重配套服務水平和社交功能。“不願孤獨”的他們,相對於租住傳統民宅,更偏愛集中式長租公寓。記者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濟南等熱點城市採訪發現,長租公寓成為不少“90後”首選,不少品牌公寓的入住率達到90%以上。

長租公寓除了獨立私享的臥室、衛浴等,基本都配備了社區共享的書房、會客廳、廚房、健身房、影音廳、娛樂室等功能區域。多數長租公寓還建立了管家負責制,即每家門店都配有一位管家進行租前或租後服務。

“住在長租公寓裡,不僅可以享有專職門店管家、專業保潔、專業家居維護、代收快遞等服務,還有定期為我們準備的各種休閒娛樂文化活動,例如生日會、迎新會、電影沙龍等,讓每位租客在享有獨立私密居住空間的同時,還能和近鄰一起感受集體生活的愉悅。”柚米國際社區設置的24小時管家服務,頗受上海投資人張君朝的認可,“這是傳統租賃民宅做不到的。”

魔方生活服務集團副總裁陳馳認為,租賃客群“90後”化是目前住房租賃市場上發生的最大變化。“原來是‘70後’‘80後’,現在‘85後’‘90後’租客大量湧現,年輕人對租賃產品的要求也在發生變化,如籃球場、健身房等休閒空間成了標配,有的‘90後’租客甚至對房間的裝修和配套有個性化的要求。公寓的服務也必須讓租客們感到貼心和便捷,如設置24小時都可以找到的管家,解決如維修、收發快遞、網絡訂餐、安裝網線,甚至清理浴室等各種生活問題。”

在上海工作的陳鳳表示,未來不一定非要買房,租房也是可以考慮的選擇。“其實大家最擔心的就是租房被不靠譜的房東坑,如果能有長期穩定的租房政策保障,租房是一個很經濟的選擇。國家正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並將出臺相應法律法規保障租房者利益,未來選擇只租不買的人會越來越多。”

“90後”為何選擇租房?

記者調查發現,房價過高、更在意生活品質、工作流動性大等因素是“90後”置業觀發生改變的主要原因。

“房價不是高,是相當高啊!”26歲的黃凱現居北京,他對記者感嘆。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雖經歷嚴格調控,但7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房價格仍然上漲。其中,京滬房價同比漲幅近10%。

出生於1992年的張奕在北京一家國企工作,找到合適的婚房成了他最犯愁的事兒。張奕說,近期看了20多套房子,即便是在所謂的“價格窪地”,一套60平方米的二手房各種費用算下來,最便宜的也要400萬元,而且首付比例還很高。

黃凱坦言,自己有買房的想法,但暫時沒這個能力。“貸款肯定會影響生活品質,我和女朋友都不願當‘房奴’。”

黃凱說,“我和女朋友都能接受租房。如果未來租房者的醫療、教育等權益能夠保障,租房是一個十分理想的選擇。”

此外,工作流動性大,也讓不少“90後”更樂於選擇租房。在上海打拼的廣東人黃豪說,現在年輕人很難長時間在同一個公司工作,工作地點也很難固定,如果城市配套公共服務跟得上,真正實現‘購租同權’的話,租房是更靈活的選擇。”

記者調查發現,由於大城市能夠提供更好的就業機會和發展平臺,是不少年輕人的理想選擇。“為了職業的發展,目前還是會留在北京,選擇租房。”黃凱說。

完善政策保障租房者權益 

促進置業觀念轉變

記者調查也發現,不少“60後”父母們,依然保持“認買不認租”的固有思維。

“我自己租房就可以,但父母不這麼想。其實很多‘90後’都不想買房,因為那將揹負太多的生活重擔。但父母的觀念並沒有改變,他們還是希望自己出首付、孩子還房貸來購置房產。”畢業後在深圳工作的“95後”王晨熠說,“目前對長租公寓還沒有達成社會共識,接受度還不高,因此很難說通父母。”

“如果一個人長期租房,總會被認為‘混得不好’,因為不動產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所以,我們就算用上幾代人的積蓄也得給孩子湊夠首付。”青島一位“60後”母親告訴記者。

專家表示,隨著租賃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和合法權益逐步得到保障,穩定租期和租金等方面的制度逐步建立,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與買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人們的置業觀念將逐步從買房向租房改變。

目前,除深圳和肇慶外,中央確定的12個租賃試點城市均公佈了加快住房租賃市場的實施細則或政策框架。從各地方案看,機構化、專業化、規模化成為各試點城市培育租賃市場的重要方向,為租房群體“賦權”更成為多數城市未來政策的發力點。

不少專家提出,針對未來房地產市場將更多從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這一趨勢,要想讓存量市場發揮價值,就要充分發揮租賃的力量。江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麻智輝認為,未來房地產租賃市場和銷售市場將因“租買選擇”機制而相互制衡,“住房租賃市場的存在與發展,將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自我調節起到促進作用。”


錒米豆腐


先說一句看上去像廢話的話:有錢就買房,沒錢就租房。

數據顯示,我國北京首次購房年齡只有27歲,也就是90後,領先全球各個發達國家,這和我國國情“有房才有家”的傳統思想有關係,也和沒房丈母孃看不上有關係!

為什麼說“有錢買房,沒錢租房”是廢話,我還要繼續說呢。因為在很多創業節目、創業導師、創業明星的影響下,不少年輕人錯誤地認為創業很簡單容易成功,而把原本計劃買房的錢去創業,甚至不惜小額貸款,最終99.9%的創業青年賠的一塌糊塗,從此一蹶不振!


我是揭陽人


我00後更願意租房,租各個地方租各種房型和各種人一起住哈哈想活著的時候多嘗試一些。買房不是說不好但是買房你的生活基本就固定了不是嗎除非你說你買了很多套房一天住一套[摳鼻]那我無話可說…… 而且房價現在就一線城市在漲其他城市基本穩定或者都降低了所以買房適合老了以後到十幾線城市去買那種靠近山水的房子那真的是舒適。而租房限制少適合我們年輕需要奮鬥的時候,想去哪去哪。就是剛開始搬家時候麻煩一點,不過搬熟練以後也很輕鬆滴。


徐匯小白龍


這個得看情況,如果有錢更願意買房,因為除了它有升值空間以外,也是在我們這些在外拼搏年輕人的一個溫馨的小家。但如果情況不允許,資金不夠,我也會選擇租房,因為壓力不會那麼大。像現在90後應該是不會首付每個月月供的,除非你月薪除了月供以外還有充足的資金維持你現在的生活,不然不會選擇月供。現在一般都崇尚自由嘛,不會壓一座山給自己揹著,一步都難以挪動!


驢蛋蛋與魚蛋蛋


這要根據自身情況而定,三個方面

首先,如果你是在北上廣深天等一線城市工作,如果經濟不好的情況下,不聯繫買房,畢竟現實在那裡明擺著。

其次,如果是在成都重慶長沙等二三線城市,經濟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買房(全款暫不論)畢竟租房的錢你可以用來還錢月供。二者相抵消,不同的是前者房子不是你的,後者房子是你的。那麼如果你是在五線地級城市或者鄉鎮工作,買房就以你自己的未來工作方向來判斷。

最後,基本上現在的90後買房都是父母出首付,兒女還月供。經濟富裕的家庭,父母或者祖父輩直接全款輔助。在一線城市完全靠自身買房的90,恕我直言,請務必留下聯繫方式和姓名,你的成功寶典一定要分享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